林華卿

林華卿

林華卿,女,1946年4月生於美國華盛頓,祖籍福建閩候。1968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動力工程系。197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4805廠副廠長。1997年9月12日,她作為黨的十五大代表,受到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的親切接見。

林華卿,女,1946年4月生於美國華盛頓,祖籍福建閩候。她的叔曾祖父就是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林則徐;祖父林朝曦在甲午年
間與日本艦隊決戰黃海時,曾指揮水兵英勇奮戰,立下赫赫戰功,父親林遵為海軍名將,抗戰勝利後曾率艦艇編隊一舉收復我南沙、西沙群島,1949年4月率國民黨海防第二艦隊起義,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行列,委任為華東軍區海軍第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1975年出任東海艦隊副司令員。
林華卿1968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動力工程系。197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4805廠副廠長。
1979年她由山東建設公司調到海軍4805工廠任電氣車間技術員,從事艦艇修理工作。1984年,被全體職工選為車間主任,她同工人一起鑽機艙,爬桅桿,拉電纜,試電機,時時不離開生產現場,還堅持上艇出海試航。先後攻克了某型戰艦的消擺裝置、某型潛艇的主發電機等10多項維修難題;取得自行設計製造了自裝備自控、遙測系統使用的元件盒測試台等6項革新成果。其中一項獲第四屆國際包裝博覽會金獎。
1994年,我人民海軍的新型潛艇開始在萬裏海疆馳騁,剛走上副總工程師崗位的林華卿,既感到欣慰,又感到責任的重大。這就意味著自己的維修理論、維修手段、維修技術必須有一個新的全面的突破和跨越。1995年11月,4805廠決定派林華卿帶6名技術骨幹赴國外深造。
就在臨行前的一個晚上,她不慎摔了一跤,經檢查是第九根肋骨骨折,必須臥床醫治。可林華卿覺得到國外學習新裝備維修技術的機會來之不易,臨時換人又來不及,於是在飛機起飛前3小時向醫生要了一些藥片離開醫院,忍著劇痛上了飛機。當她到達異國他鄉的第二天,便開始了緊張的學習。在國外深造,最大的困難就是語言障礙,由於翻譯不懂專業,老師不懂漢語。情急之中,她提出了一個高招:每天晚上,先給翻譯補專業課弄懂專業術語,上課後反覆核對,為了把每一項修理工藝弄懂、吃透、熟記,她付出了比常人多幾倍的代價。半年的進修時間,她完成了本專業需要4年的全部內容。外方教員由衷地豎起大拇指:"從你的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回國後,她又和同事們一起,僅用半年時間就整理出各種修理工藝和檢驗標準,以及勘驗系泊和航行預試大綱等技術資料231份,共100多萬字,為新型裝備的常規修理打下了技術基礎。有一次,一艘新型潛艇的"降噪部份"破裂,必須馬上修復。修理技術要求很高,"降噪部分"和粘接劑要靠進口,價格昂貴且影響修理進度。林華卿帶領科研組成員,日夜奮戰,進行了340多次試驗,終於攻克難題,成功地將國產降噪部分用於新型潛艇上。
林華卿把裝備修理事業看得比生命還重,她可以不顧一切。1996年9月,一艘新型潛艇的電機並頭套撞在一起,潛艇的電瓶無法充電。要等在國外開會的專家來作專門修理,電瓶就得報廢!眼看幾千萬元的電瓶危在旦夕,林華卿連續兩天兩夜搞了一套完整的急救方案,頂著試驗失敗受處罰的危險,卻義無反顧地走上潛艇,給電瓶充了一夜電,她也整整一夜未合眼。兩天后,當專家登上潛艇發現電瓶完好無損時,緊緊握著她的手,激動地說:"你創造了一個奇蹟!"
林華卿進廠18年,在父輩們愛國家風的薰陶下,紮根工廠,勤奮工作,多次謝絕親朋好友要她移居海外的邀請,拒絕了多家地方單位的高薪聘請,一心撲在海軍裝備維修事業上,以崇高的愛國情懷、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為海軍的艦艇維修事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她先後6次被上海船舶工業公司評為優秀黨員,4次被評為上海市"三八"紅旗手,1996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女職工。是上海市第九屆人大代表,浦東新區人大代表。1997年9月12日,她作為黨的十五大代表,受到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的親切接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