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

林智

林智,男,1965年11月出生,安徽省廬江縣人。食品學博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茶葉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加工研究室崗位專家。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林智同志科研場景 林智同志科研場景

1981-09至1985-07,皖南農學院茶葉系,茶學專業,學士。

1985-09至1988-07,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茶學專業,碩士。

1997-04至1999-03,日本OTSUMA大學,食品專業,博士。

2001-03至2001-05,英國聯合利華COLWORTH研究所,進修。

2003-01至2005-12,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植物化學,博士後研究。

1988-08至1992-08,茶樹栽培研究室,從事茶樹礦質營養研究。

1992-09至1997-03,科技開發處,從事科技成果推廣工作。

2000-03至2000-06,科技處副處長,從事科技成果推廣工作。

2000-06至2002-03,茶葉化學與加工研究室主任,從事茶葉化學與加工研究。

2002-03至2007-12,茶葉新產品開發項目組組長,從事茶葉新產品開發。

2008-01至今,茶葉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從事茶葉化學與加工工程研究。

社會兼職

1.農業部茶及飲料植物產品加工與質量控制重點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2.浙江省茶葉學會理事。

3.溫州醫學院客座教授。

4.美國化學學會(ACS)會員。

5.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

研究方向

林智 林智

長期從事茶葉化學、茶葉加工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科研項目

1.茶葉中EGCG-O-甲基轉移酶的分離純化及基因克隆研究,2010-20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

2.普洱茶酚性甲氧基衍生物的形成機理及降脂活性研究,2011-201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

3.後發酵茶中特異多酚類物質的抗氧化機理研究,2004~200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

4.茶資源高效加工與多功能利用技術研究,2006~2008,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

5.降低磚茶氟含量技術的研究,2000~2002年,科技部重點課題。

6.茶葉質量安全全程監控關鍵技術研究,2004~2006年,科研院所社會公益研究專項。

7.出口綠茶加工新工藝及其品質提升關鍵技術的研究,2002~2004年,農業結構調整重大技術研究專項。

8.茶葉標準化生產關鍵技術引進、消化和創新研究,2006~2008年,農業部948項目。

9.名優綠茶高效栽培及加工關鍵技術研究,2007~2010年,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

10.浙江省茶葉安全生產全程質量控制和檢測技術研究與示範,2003~2005年,浙江省重大農業科技攻關計畫項目。

11.名優綠茶品質提升關鍵技術研究及關鍵加工設備的研製,2005~2008年,浙江省重大農業科技攻關計畫項目。

12.茶葉資源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究與產業化,2001~2002年,浙江省重點科技計畫項目。

13.茶氨酸提取製備產業化技術的研究,2002~2004年,浙江省重點科技計畫項目。

14.茶樹種質資源EGCG3”Me含量及其變化規律研究,2004~2005年,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

15.兒茶素的衍生化、生物活性及套用基礎的研究,2008~2010年,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

16.普洱茶品質特徵指標研究,2007~2009年,雲南省重重大科技計畫項目。

科研成果

在茶葉加工工藝創新、茶氨酸提取製備和普洱茶特異多酚類物質研究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與團隊成員一起開發出磚茶降氟劑、蒸青珠茶、高γ-氨基丁酸茶、高香冷溶速溶茶、鮮茶汁飲料和高純度的茶氨酸等多種新產品。

1.高香冷溶速溶茶加工技術,中國農科院科技成果一等獎,第二名;2004;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二名,2004。

2.超微粉茶加工技術及套用,中國農科院科技成果二等獎,第五名;2005;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 五名,2006。

3.優質高效茶樹系列專用肥的研製與套用,2001年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第三名。

4.鮮茶汁飲料關鍵加工技術研究及其產業化,2008年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第四名。

5.茶資源高效加工與多功能利用技術及套用,2009年中國農科院科技成果二等獎,2009年浙江省科學技術二等獎,第二名。

發明專利

1 一種降低磚茶含氟量的加工製作方法 林智; 舒愛民; 蔣迎; 尹軍峰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2003-08-13

2 一種茶葉汁的提取方法 尹軍峰; 林智; 陳建新; 汪芳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2004-10-27

3一種提高γ-氨基丁酸含量的茶葉加工方法 林智; 尹軍峰; 譚俊峰; 江用文; 楊亞軍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2004-11-17

4一種茶氨酸的提取工藝 林智; 楊勇; 譚俊峰; 尹軍峰; 呂海鵬; 成浩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2004-11-17

5一種蒸青珠茶的加工工藝 林智; 尹軍峰; 譚俊峰; 楊亞軍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2005-03-02

6 超微綠茶粉加工方法 江用文; 金壽珍; 江和源; 劉栩; 林智; 尹軍峰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2005-08-24

7 一種茶葉蒸青葉脫水機 林智; 尹軍峰; 譚俊峰; 權啟愛; 江揚; 金豪邁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2005-02-16

8 鮮葉攤放貯青機 葉陽; 尹軍峰; 林智; 袁海波; 權啟愛; 周錫平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2006-12-06

9 冷卻貯葉槽 葉陽; 尹軍峰; 林智; 袁海波; 權啟愛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2006-12-27

10 快速冷卻貯放機 葉陽; 尹軍峰; 林智; 袁海波; 權啟愛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2006-12-27

11一種提高綠茶中GCG含量的加工方法 呂海鵬; 林智; 譚俊峰; 郭麗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2007-10-17

12 一種茶葉超高壓加工方法 譚俊峰; 林智; 郭麗; 呂海鵬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2008-09-10

13 基因工程菌生物合成茶氨酸的方法 成浩; 王麗鴛; 周健; 陸文淵; 王賢波; 林智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2009-06-03

14 一種紅外測溫的自動殺青機 林智; 黃躍進; 金華強; 譚俊峰; 沈希; 呂海鵬; 郭麗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2010-01-27

15 一種香型茶的製作方法 林智; 陳宗懋; 王力; 呂海鵬; 孫曉玲; 譚俊峰; 郭麗; 彭群華; 邵青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2010-06-02

出版專著

林智 林智

1.《中國茶樹栽培學》(參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2.《中國茶產品加工》(參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3.《Economic Crisis in Tea Industry》(參編),Studium Press LLC, USA, 2008。

4.《種茶技術100問》,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9。

5.2009-2010茶學學科發展報告,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發表論文

英文論文:

1.Free Radical Scavenging Effect of Pu-erh Tea Extracts and Their Protective Effect on Oxidative Damage in Human Fibroblast Cells,J. Agric. Food Chem.,2006,54 (21) .

2.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an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a Science,2004, 3(3&4).

3. Tea Plantation Industry and Trade of China, The Assam Review & Tea News,2002,91(8).

中文論文:

1 高密度石磨粉碎對綠茶理化成分和感官品質的影響 譚俊峰; 彭群華; 林智; 呂海鵬; 郭麗 食品科學 2010-09-01

2 ISO方法與常規方法測定茶葉中茶多酚總量及兒茶素組分上的差異比較 呂海鵬; 林智; 譚俊峰; 郭麗 分析試驗室 2008- 12-15

3 頂空固相微萃取-氣質聯用法分析白茶的香氣成分 王力; 蔡良綏; 林智; 鍾秋生; 呂海鵬; 譚俊峰; 郭麗 茶葉科學 2010-04-15

4 基於雙磁法的茶葉中磁性物質檢驗的可行性研究 郭麗; 林智; 呂海鵬; 譚俊峰; 邵青; 彭群華 安徽農業科學 2010-03-10

5 自動化炒青綠茶生產線的設計與套用 譚俊峰; 金華強; 黃躍進; 彭群華; 邵青; 沈希; 林智茶葉科學 2010-06-15

6 茶葉香氣影響因子的研究進展 王力; 林智; 呂海鵬; 譚俊峰; 郭麗 食品科學 2010-08-01

7 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的甲基化分子修飾 呂海鵬; 孫業良; 林智; 譚俊峰; 郭麗 食品科學 2010-08-01

8 全球茶葉市場現狀和展望——參加聯合國糧農組織政府間茶葉工作組第19屆會議的報告 封槐松; 陳宗懋; 林智; 尹曉民 中國茶葉 2010-08-15

9 機制扁形名優茶加工工藝流程試驗初報 郭麗; 譚俊峰; 林智; 呂海鵬 中國茶葉 2009-03-15

10 東方美人茶和鐵觀音香氣成分的比較研究 鍾秋生; 呂海鵬; 林智; 譚俊峰; 郭麗 食品科學 2009-04-15

11 普洱茶加工過程中香氣成分的變化規律研究 呂海鵬; 鍾秋生; 王力; 林智茶葉科學 2009-04-15

12 陳香普洱茶的香氣成分研究 呂海鵬; 鍾秋生; 林智茶葉科學 2009-06-15

13 2003~2007年註冊茶保健食品的情況分析 李靚; 林智; 呂海鵬; 譚俊峰; 郭麗 安徽農業科學 2009-04-10

14 茶氨酸改善小鼠睡眠狀況的實驗研究 李靚; 林智; 何普明; 韓銓; 阮征; 呂海鵬; 譚俊峰; 郭麗 食品科學 2009-08-01

15 超高壓處理對綠茶汁品質的影響 陳小強; 蘇麗慧; 葉陽; 林智; 王川丕; 譚俊峰 食品科學 2009-09-01

16 花香型綠茶加工工藝的研究 郭麗; 譚俊峰; 王力; 呂海鵬; 林智; 邵青; 唐妙火 浙江農業科學 2009-10-11

17 UML在茶葉加工專家系統中的研究與套用 吳潔; 沈希; 金華強; 林智茶葉 2009-09-10

18 茶葉中EGCG3″Me的分析方法研究 孫業良; 呂海鵬; 林智; 黎星輝 茶葉科學 2009-10-15

19 超高壓處理對茶多酚提取率和抗DPPH自由基活性的影響 譚俊峰; 林智; 呂海鵬; 郭麗; 彭群華; 邵青 食品科學 2009-09-15

20 從茶葉抗病毒的研究——談茶氨酸的生產與套用前景 林智中國茶葉 2003-06-25

21 烏龍茶加工過程中香氣成分變化研究 苗愛清; 舒愛民 ; 伍錫岳; 林智; 胡海濤; 蔣迎 中國茶葉 2003-08-25

22 綠茶初制工藝對飲料加工特性的影響 尹軍峰; 林智; 譚俊峰; 袁海波; 俞光兵 茶葉科學 2005-09-30

23 綠茶初制工藝與飲料適制性的研究 尹軍峰; 林智; 譚俊峰 飲料工業 2003-07-30

24 厭氧處理對茶葉中γ-氨基丁酸含量及其品質的影響 林智; 林鐘鳴; 尹軍峰; 譚俊峰 食品科學 2004-02-15

25 茶多酚對蛋雞生產性能、脂類代謝及蛋品品質的影響 樓洪興; 林智; 王友明; 盧福莊; 譚俊峰; 尹軍峰; 楊鐘鳴 茶葉科學 2004-06-30

26 花茶窨制過程中主要化學成分的變化規律 尹軍峰; 林智; 譚俊峰; 湯玉平 中國茶葉 2004-06-25

27 茶氨酸提取純化工藝研究 林智; 楊勇; 譚俊峰; 尹軍峰; 成浩; 楊賢強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 2004-10-30

28 鮮葉微波殺青過程中的熱效率分析 葉陽; 袁海波; 尹軍峰; 林智茶葉科學 2004-12-30

29 茶多酚乾廢液對豬生產性能及豬肉品質的影響 林智; 樓洪興; 王雲龍; 華衛東; 譚俊峰; 尹軍峰; 鄭汝龍 飼料工業 2004-10-05

30 降低磚茶氟含量技術研究初報 林智; 舒愛民; 蔣迎; 傅尚文; 文建輝; 周興長; 劉杏益 中國茶葉 2002-02-25

31 γ-氨基丁酸茶(Gabaron Tea)降血壓機理的研究 林智; 大森正司 茶葉科學 2001-12-12

32 國內外茶飲料加工技術研究進展 尹軍峰; 林智茶葉科學 2002-06-25

33 γ-氨基丁酸茶成分對大鼠血管緊張素I轉換酶(ACE)活性的影響 林智; 大森正司 茶葉科學 2002-06-25

34 茶園土壤主要營養障礙因子及系列茶樹專用肥的研製 韓文炎; 阮建雲; 林智; 吳洵; 許允文; 石元值; 馬立峰 茶葉科學 2002-06-25

35 自動化炒青綠茶生產線的設計與套用 譚俊峰; 金華強; 黃躍進; 彭群華; 邵青; 沈希; 林智中國茶葉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9-09-26

36 頂空固相微萃取-氣質聯用法分析白茶的香氣成分 王力; 蔡良綏; 林智; 呂海鵬; 譚俊峰; 郭麗; 鍾秋生 中國茶葉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9-09-26

37 茶葉中磁性物質檢驗的一種新途徑:雙磁法 郭麗; 林智中國茶葉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9-09-26

38 出口炒青綠茶品質提升技術研究 林智; 尹軍峰; 吳劍民; 湯玉平; 譚俊峰; 權啟愛 中國茶葉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暨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4-10-01

39 不同純度茶多酚對蛋雞產蛋性能、血脂含量及蛋品品質的影響 樓洪興; 林智; 王友明; 盧福莊; 華衛東; 譚俊峰; 尹軍峰; 楊鐘鳴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營養學分會——第九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4-08-01

40 普洱茶提取物自由基的清楚能力及對HPF-1細胞氧化損傷的保護作用 揭國良; 林智; 張龍澤; 呂海鵬; 何普明; 趙保路 華東六省一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2006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2006-10-01

41 浙江省綠茶的微生物、重金屬和磁性物污染情況研究 林智; 葉陽; 羅列萬; 譚俊峰; 呂海鵬; 郭麗; 陳麗燕 第四屆海峽兩岸茶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6-09-01

42 茶葉兒茶素組分HPLC測定中的提取方法研究 呂海鵬; 林智; 郭麗; 譚俊峰 全國茶業科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7-07-01

43 出口炒青綠茶品質提升加工技術研究 林智; 尹軍峰; 吳劍民; 湯玉平; 譚俊峰; 權啟愛 食品科學 2006-03-15

44 普洱茶的抗氧化酚類化學成分的研究 林智; 呂海鵬; 崔文銳; 折改梅; 張穎君; 楊崇仁 茶葉科學 2006-06-15

45 茶樹種質資源EGCG3"Me含量及其變化規律研究 呂海鵬; 譚俊峰; 林智茶葉科學 2006-12-15

46 低咖啡鹼茶加工工藝及其關鍵設備 林智中國茶葉 2007-02-10

47 普洱茶的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進展 呂海鵬; 谷記平; 林智; 郭麗; 譚俊峰; 彭群華 茶葉科學 2007-02-15

48 茶氨酸生物合成工程菌構建 王賢波; 王麗鴛; 成浩; 周健; 林智茶葉科學 2007-02-15

49 普洱茶中的沒食子酸研究 呂海鵬 ; 林智; 谷記平; 郭麗; 譚俊峰 茶葉科學 2007-05-15

50 普洱茶的抗氧化活性研究進展 東方; 何普明; 林智食品科學 2007-05-15

51 龍井茶品質化學成分在炒制中的變化研究 郭麗; 林智; 譚俊峰; 呂海鵬; 姜愛琴 浙江農業科學 2007-06-11

52 超高壓對茶鮮葉的細胞結構、多酚氧化酶活性及主要化學成分的影響 譚俊峰; 林智; 郭麗; 呂海鵬; 彭群華; 邵青 食品科學 2007-09-15

53 茶樹鮮葉攤放工藝參數研究初探 葉陽; 林智; 尹軍峰; 權啟愛; 羅列萬; 袁海波 中國茶葉 2007-08-10

54 γ-氨基丁酸茶加工工藝及關鍵設備 林智; 楊鐘鳴; 權啟愛 中國茶葉 2007-08-10

55 茶葉兒茶素組分HPLC測定中的提取方法研究 呂海鵬; 林智; 谷記平; 郭麗; 譚俊峰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7-06-15

56 高溫蒸汽處理對綠茶中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含量的影響 呂海鵬; 林智; 郭麗; 譚俊峰 食品研究與開發 2007-10-05

57 鮮葉自動化攤放貯青機研製 葉陽; 林智; 尹軍峰; 權啟愛; 羅列萬; 袁海波; 吳利方 中國茶葉 2007-10-10

58 水分測定儀在茶葉上的套用可行性探討 郭麗; 林智; 邵青; 呂海鵬; 潭俊峰 福建茶葉 2007-09-15

59 名優綠茶清潔化生產線關鍵設備研製 葉陽; 林智; 尹軍峰; 權啟愛; 羅列萬; 袁海波; 吳利方 中國茶葉 2007-12-10

60 香味茶加工原理及工藝 林智; 黃國資; 陳棟; 陳德新 中國茶葉 2008-01-15

61 茶葉中的EGCG3″Me研究 呂海鵬; 林智; 譚俊峰; 郭麗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8-10-30

62 茶葉中EGCG3″Me的研究與開發 呂海鵬; 林智; 譚俊峰; 郭麗 食品工業科技 2008-12-25

63 冷水沖泡型茶葉加工方法 林智; 譚俊峰; 呂海鵬; 郭麗 中國茶葉 2008-02-15

64 綠茶中的GCG研究 呂海鵬; 譚俊峰; 郭麗; 谷記平; 林智茶葉科學 2008-04-15

65 普洱茶提取物對高糖作用下人胚肺成纖維細胞的保護作用 揭國良; 何普明; 張龍澤; 趙保路; 呂海鵬; 林智食品科學 2008-04-15

66 普洱茶抗氧化活性成分的LC-MS分析 東方; 楊子銀; 何普明; 林智中國食品學報 2008-04-15

67 超高壓處理對紅碎茶感官品質和主要化學成分的影響 譚俊峰; 郭麗; 呂海鵬; 彭群華; 邵青; 林智食品科學 2008-09-15

68 VA 菌根對茶樹生長和礦質元素吸收的影響 林智茶葉科學 1993-04-02

69 低丘紅壤茶園的磷素營養及轉化(英文) 俞永明; 吳洵; 王曉萍; 林智茶葉科學 1989-04-02

70 土壤pH值對茶樹生長及礦質元素吸收的影響 林智; 吳洵; 俞永明 茶葉科學 1990-07-02

榮譽獎勵

1.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2.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

3.2001年入選中國農業科學院三級崗位傑出人才。

4.2006年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培養人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