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精神

板凳精神

《我的父親是板凳》在深圳衛視等全國首播,在這部新劇中,一向以質樸、執著、善良、“一根筋”角色出現的王寶強飾演男一號“板凳”,隨著該劇的播出,“腳踏實地,四平八穩,頭頂天,腳踏地,做人頂天立地”的“板凳精神”引起深圳觀眾共鳴。

精神介紹

板凳精神板凳精神

“腳踏實地,四平八穩,頭頂天,腳踏地,做人頂天立地”,這就是《我的父親是板凳》所要傳遞的“板凳精神”,它所宣揚的踏實肯乾、永不言棄、頑強堅韌、無所畏懼等,不但能夠與當下的“財富文化”、“創業文化”、“移民文化”等獲得精神上的暗合,更可成為當下大多數國人迎接挑戰、創新開拓、規劃未來的動力支撐,因此,該劇不僅在深圳,在全國都引起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

文化背景

板凳精神板凳精神

我的父親是板凳》由王寶強小陶虹張子楓、午馬等聯袂主演,故事以“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殺為背景,為全力保護我黨絕密名單“火種”,雜耍班小人物王寶強、文武雙全地下黨小陶虹以及人小膽大流浪兒張子楓變身一家三口,一路驚險,鬥智鬥勇,周鏇驚天大追殺。

與“許三多”由農村憨小子成長為一代“兵王”相類似,王寶強此次飾演的“板凳”角色同樣閃耀草根人物的人性光輝。在劇中,“板凳”出生不久就被親人遺棄在北平某雜耍場的板凳上,班主夫婦隨口稱其為“板凳”。一次出門打酒的偶然,“板凳”捲入了驚濤駭浪,與小陶虹和張子楓遭遇,從此命運跌宕,人生轉折。最終,“板凳”歷經劫難,從渾渾噩噩的草民,脫胎為堂堂正正的硬漢。作為草根小人物,不管是掙扎、彷徨、恐懼、無畏,甚至包括自私和狡黠,自始至終,王寶強和他飾演的“板凳”處處都閃現著人性的真實和可貴。

當代板凳

在時下這種浮躁的年代,我們已太久沒有體味執著的力量了。現在是“成名要趁早”的年代,幾歲的娃娃被父母送往這班那班“拔苗”,疲於奔命;十幾歲的半大丫頭小子熱衷於這星那星的選秀活動;二十幾歲的姑娘小伙每天琢磨著什麼營生來錢快……有誰還會下決心“十年磨一劍”、“板凳要坐十年冷”?

福樓拜曾對一位向他求教的青年語重心長地說:“天才,無非是長久的忍耐。”要想真正有所成就,就要忍耐艱辛、痛苦和寂寞,坐得住冷板凳。黃院士和他的“炭/炭”團隊,“冷板凳”一坐就是二十年,才成就了今天的輝煌。他們的成功,是“板凳精神”的成功,是執著產生的力量。

現在媒體普遍報導大學生、下崗人員求職難。作為我們大學生、下崗人員,自己有沒有想過是否具備了戒除浮躁、踏實做事的心態呢?不管怎樣,學會忍耐、靜心做事是不會錯的。不要先問能得到什麼,要先問自己能為社會做些什麼。有機會就盡力為社會多做一點事,事實上這也是為自己做事,在做的過程中才能得到金錢換不來的收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