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東白

東陽東白茶,古稱婺州東白茶,產於東陽東白山和大盤山,以產東白山者最佳。以其茶質細嫩,芽尖顯露,市場上又稱東白毛尖。東白山位於縣東北8D里,東與嗓縣接壤,北與諸暨相連,峰巒層疊,起伏隱現,主峰太白尖,海拔1300米,周圍8D余里,頂峰常有雲霧,極目四眺,緲無邊際,世稱東白山.亦稱婺州東白、東白茶。產於浙江省東陽市的東白山和磐安的大磐山一帶。因歷史悠久與品質優異而著名。東白山位於東陽之東北,與諸暨、嵊州接壤。群山峰巒起伏,崇峻崔巍,山上終年繞霧,峻岭平川時隱時現。隋開皇九年(589)設定婺州,唐改名東陽郡,宋稱婺州東陽郡(治今浙江金華),故歷史上東白茶,有“婺州東白”和“東陽東白”之稱。

 簡介

東陽市東白山西垣茶場地處東白山和大盤山脈,海拔1000-1150餘米,東陽縣誌記載是“歷史產茶之最”,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為發展有機茶創造必要條件。該茶場現建有目前市內規模最大,設施最全的新型茶廠,交通便捷,距甬金高速公路3公里左右,茶廠占地面積10畝,廠房面積2335.5M2,現有固定資產380餘萬元。

..

劉錫金牌有機東白茶產於東白山海拔800-900米一帶無污染區的高山上,生態條件優越,按有機方式種植,獲中農質量認證中心多次有機認證。該有機茶外形平直開展,形似以展蘭花,牙毫顯露,牙葉完整美觀;色澤翠綠,湯色清澈明亮無濁物;香氣帶濃板栗香和清香;滋味鮮醇甘冽,回味持久,耐沖泡,三次沖泡.

東白春芽在清明到穀雨之間採制。一般是中低山茶園先開採,高山茶園稍後采。采時按一芽一葉至二葉初展的標準採摘,芽葉長度不超過3厘米。東白春芽加工工藝分攤放、殺青、炒揉、初烘、復烘等工序。採下的鮮葉經揀剔後攤放,時間視天氣、濕度和鮮葉情況而定。
溪漳有清流激湍,山間多茂林修竹,採茶季節,茶園周圍遍地山花爭妍。山中終年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600毫米。茶園多為高山草甸土,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豐富。茶樹芽葉肥壯,內含物質豐富。該茶在唐代已負盛名。外形自然彎曲,芽葉碩壯,色澤嫩綠,銀毫明顯;湯色清澈,葉底嫩黃勻齊,香氣清爽,滋味鮮醇。民國時期產制中斷。新中國建立後,於1979年恢復生產。曾榮獲浙江省名茶優質獎。

東白春芽

因產於東陽最高峰---海拔1194.6米的東白山,故名。據古籍記載,東白茶在唐代即聞名於世,至明代則列為貢品。東白茶有東白毛尖、東白春芽、東白頂芽三個不同名號。

..
它們的共同特色是:芽葉肥壯,芽毫顯露,色澤嫩翠,滋味鮮醇,香氣清新,葉底黃嫩勻齊,湯色清澈明淨。春芽綠葉鑲金邊,帶蘭花香;頂芽葉形挺秀,茸毛明顯,伴有蘭花香,回味持久。東白春芽經生化分析,內質可與西湖龍井相媲美,1989年被授予"浙江省一類名茶"稱號,東白頂芽曾獲省名茶優質獎狀。亦稱東白春芽、東白茶。產於金華市東陽的東白山和磐安的大磐山一帶。因歷史悠久與品質優異而著名。東白山位於東陽之東北,與諸暨、嵊州接壤。群山峰巒起伏,崇峻崔巍,山上終年繞霧,峻岭平川時隱時現。隋開皇九年(589)設定婺州,唐改名東陽郡,宋稱騖州東陽郡(治今浙江金華),故歷史上東白茶,有“姿州東白”和“東陽東白”之稱。東白春芽在清明到穀雨之間採制。一般是中低山茶園先開採,高山茶園稍後采。采時按一芽一葉至二葉初展的標準採摘,芽葉長度不超過3厘米。東白春芽加工工藝分攤放、殺青、炒揉、初烘、復烘等工序。採下的鮮葉經揀剔後攤放,時間視天氣、濕度和鮮葉情況而定。
..
溪漳有清流激湍,山間多茂林修竹,採茶季節,茶園周圍遍地山花爭妍。山中終年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600毫米。茶園多為高山草甸土,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豐富。茶樹芽葉肥壯,內含物質豐富。該茶在唐代已負盛名。外形自然彎曲,芽葉碩壯,色澤嫩綠,銀毫明顯;湯色清澈,葉底嫩黃勻齊,香氣清爽,滋味鮮醇。民國時期產制中斷。新中國建立後,於1979年恢復生產。曾榮獲浙江省名茶優質獎。產於浙江省東陽市東白山和大盆山一帶。據李肇所撰《國史補》記載,唐時已把此茶列為名茶之一。茶的特色是:茶葉飽滿,色澤嫩綠,芽毫明顯,滋味鮮醇,香氣爽口。
早在唐代就是朝廷貢品,陸羽在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記載。東白春芽2000、2001年連續兩屆獲國際名茶金獎。

白山茶唐時入了《茶經》

遙想當年陸羽迤邐南來,風雨瀟瀟,登東白而採風,擷春茶而賞鑒,一言九鼎:“婺州東陽縣東白山與荊州同。”一經茶聖品題,東白山茶葉身價百倍。高山慢坡,雲遮霧繞,東白山三國吳時已產茶葉,晉末就為人賞識。唐李肇《國史補》將“婺州東白”列為15個名茶之一。明隆慶《東陽縣誌•萬曆補刊》:“茶產東白者佳,今充貢。”由此可見,東白山茶唐時入了《茶經》,明代成了貢品,身世顯赫。20世紀50年代,東白山建國營茶場,來自五湖四海的建設者揮汗如雨,運鋤成風,至於萬畝茶園,綠遍峰峰嶺嶺。其“東白春芽”,為人民大會堂指定用茶,與當年的貢茶遙相呼應。2008年春,某女作家採茶東白,自道“玉手繾綣如蝶,翻飛如雨”。漫山漫坡的茶園,翠生生的綠,薄霧細雨中,一剪白底紅花的身影切入,她且行且吟,她動山也動。她感覺自己原本就是一個茶女,她情思遄飛:“東白啊,必是我們重疊了某個夢境,我入了你的,你入了我的,才會無端生出默契如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