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塘廈理工學校

東莞市塘廈理工學校

東莞市電子科技學校是東莞市直屬公辦的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學校原名東莞市塘廈理工學校,是東莞理工學校的分校。2012年,經東莞市教育局批准,更名為東莞市電子科技學校。占地150畝,建築面積8多萬平方米,在校生人數2400多人。學校專任教師131人,其中本科學歷占99%,碩士研究生(含學位生)占39.5%,具有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占68%,師資力量雄厚。 2010 年是學校擴建工程完工、辦學空間瓶頸問題得以解決、校企合作得以拓展的里程碑式的一年。學校秉承致力於師生共同發展的理念,堅持改革創新,為師生職業成長和發展不斷拓展空間,形成了教育培訓和企業培訓並舉、專業類培訓和心智類培訓同行的師資培養特色,建立了“崗位定向、專班培養”、“職業素養與職業技能並重”的職業教育特色。

基本信息

辦學歷程

90年代初,比鄰改革前沿——廣東的東莞市塘廈鎮,工業發展迅猛,時任鎮領導的楊譚業、任煥林等同志高瞻遠矚,劃地150畝,斥資6000多萬,委託東莞理工學校以分校的方式籌建承辦專業技術學校,培養中等職業技術人才,以支撐當地的工業發展。

1993年9月,首屆電子技術、計算機套用、金融三個專業三個班145人,借用塘廈鎮石潭布國小新建校舍,開始了塘廈理工分校的辦學歷程。

1994年9月,塘廈理工分校主體工程建設基本完成,師生遷入新校,採用全寄宿制管理。

1999年1月,塘廈理工分校與東莞理工學校脫離附屬關係,獨立成校,始以東莞市塘廈理工學校校名辦學。

1999年12月,學校參與省級重點評估,成為省級重點職業學校。

2003年11月,學校通過國家級重點評估,成為國家教育部通知的首批重新調整認定的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之一。

2007年4月,東莞開展教育“三轉二”工程,將所有高中收歸市屬,塘廈理工由鎮屬學校成為市直屬學校。

2008年12月,順利通過國家級重點複查。

2009年月,市投資7000多萬,原地擴建塘廈理工學校,使學校建築面積由原來的5萬多平方米擴大到8萬多平方米。

廣東省東莞塘廈理工學校創辦於1993年,2003年底通過了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評估。校園占地面積150畝,校舍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各項設施完備,校園環境優美,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和省級綠色學校。

專業方向

學校2006年開設計算機類、財經類、電子類、藝術類四大系列八個專業方向,其中計算機技術與套用和會計電算化為市級重點建設專業。2009年在校職中生1500多人。學校自99年起實行分層教學,一方面對有需求的學生進行高考輔導,連續兩年都有170多畢業生通過高職類普通高考考上大學,升學率均在96%以上。另一方面,學校對非高考的畢業班學生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組織學生到本鎮的會計事務所、工商分局、郵電分局、電信分局、銀行、居委會、廠企等33個單位進行畢業實習。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不但提高了專業技能,也提高了自身素養,同時也或多或少進行了職業定位,或初步找到了相對理想的職業。多年來,以實踐為導向教育模式不但促進了學生的專業學習,也提高了養成教育的成效。

教育推動

塘廈鎮政府與對外貿易大學、中山大學和東莞理工學院等五所大學聯合辦學的教學點設在理工學校內,2005本專科成人函授學歷教育在讀生有1300多人。大學教育的引入,無論在校園文化的提升、師資力量提高的推動上,還是在內化學生的素養上,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師資雄厚

學校師資隊伍強。現有專任教師92人(36名專業教師),其中學歷:碩士研究生(含在讀)13人,占專任教師的14.1%;本科以上學歷達95%。職稱:高級教師13人,占專任教師的14.1%;中級職稱占35.9%。雙師型教師:16人,占專業教師的44.4%。

學校設備先進。千兆光纖進校,每間課室均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每位教師均配有筆記本電腦;33個實驗實訓室設備配備齊全;圖書館藏書總量達9萬多冊;有完善的體育、衛生設施。

多年來,塘廈理工學校堅持以“經營”為管理理念,實施分層教學,一手抓高考升學,一手抓職業技術教育;以“零距離就業”為辦學出發點,逐漸形成了注重實踐教育的辦學特色,使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穩步,連續六年榮獲我市教育教學質量一等獎。通過多年的努力和各方的支持,現已逐步成為東莞市山區片的職業教育中心、成人教育中心、專業技能與考核中心和信息技術套用中心,為東莞市的職業教育發揮了一定的示範與輻射作用。

辦學特色

師資培養:通識教育引領,形成學習氛圍。從2002年始,學校鼓勵教師參加在職碩士研究生學習,現已有50多位教師參與取得碩士學位,培養了學習習慣,形成了學習氛圍;企業培訓引領,提升了教育能力。學校從07年開始引進企業講師對教師進行教育教學能力培養(TTT和心智類專題培訓,本校獨特的師資培訓方式,現已被東莞市教育局推廣),教師的職業心態得到調整,教學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並從2008開始承接企業員工內訓。管理任務引領,培養一線教師的管理能力。學校與眾多企業開展深度校企合作,為了維護與拓展校企合作平台,學校任命了一批一線教師為各校企合作的項目經理,這不僅使校企合作做得細緻、到位,而且成為一線教師成長的良好平台。

教學改革

2008 年與北京瀾海源創管理諮詢公司合作,開發企業界稱之為關鍵能力的職業素養課程,建立職業素養與職業技能並重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現亦已被東莞市教育局全市推廣),使學生不僅學習專業技能,而且以企業培訓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學習團隊、溝通、價值觀、問題解決、時間管理等12門職業素養課程,使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同時也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打下可持續基礎。

校企合作

東莞市塘廈理工學校 東莞市塘廈理工學校
東莞市塘廈理工學校 東莞市塘廈理工學校

構建了“崗位定向、專班培養”的校企合作學生培養模式,即與企業合作,成立專班,雙方共同培養,定向就業的模式。2007年,通過參與招標,我校成為聯想全國10所合作院校之一(其餘9所均為大專以上院校),成立聯想專班,為聯想華南區培養IT服務人才;2008年7月,與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設用友專班,專門培養ERP信息化工程師;2009年7月,與東莞德正會計師事務所等十多家公司合作,開設會計師事務所專班,培養實用會計;2010年6月,與東莞市雷曼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該公司將2000多萬元的設備進駐學校實訓中心,開設SMT專班,產教結合,培養SMT/AI設備操作、維修人才;2010年10月,與日本電產(三協)合作,開設電產專班,培養生產線班組長、後勤與人事管理人員;2010年11月,與東莞德正會計師事務所簽約,將在學校建立業務部門,在對外承接會計業務的同時,為學生提供實習資源,並與學校合作開展會計實務課程改革,這將為會計專業學生特別是專班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平台。2011年2月,與東莞都市麗人實業有限公司合作,開設店長專班。2011年2月,與台灣精英電腦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的北京訊潤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設電腦主機板維修專班。

管理模式

學校引入企業的項目管理模式,聘請一線教師擔任項目經理,由項目經理選擇合適的一線教師組建核心團隊,負責相應校企合作的所有事務性工作和拓展工作,使校企合作和專班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加細緻、到位。我校的項目經理們都自覺利用假期回訪合作單位、調研教育需求、自主改革課程教學,使學校的校企合作開展的非常順利而有效。

這種管理模式的引進,不僅創新了職業學校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和學校管理架構,改變了職業學校管理壓力上移的特質,也培養著更多一線教師成為“專業+管理”複合型教師,讓一線教師有了另一條“發展升遷“之路(走職教專家、企業顧問線路),而不僅僅是走傳統的行政管理髮展線路。同時,也因人人有事做而大大提升了學校教師的凝聚力。這些專班專業與培養方式、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都顯獨特,學生就業平台高,競爭力強,發展潛力大。學校將努力發揮這些平台的作用,並繼續最佳化和拓展,做強做大,為當地的社會發展、產業升級作出更大貢獻。

歷任領導

第一任校長

東莞市塘廈理工學校 東莞市塘廈理工學校

黎順禧,東莞市中堂鎮人,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任教於東莞中學,先後任團委書記、工會主席;1985年參與創建東莞理工學校,任該校校長;1993年創建東莞理工學校塘廈分校,兼任校長;1999年塘廈分校獨立為塘廈理工學校,繼續被塘廈鎮聘為校長。2003年離開塘廈理工後,又被聘參與東莞市光明中學籌建工作。其一生可謂立志教育事業,數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親創數校,“俱經其‘篳路藍縷,以辟草莽’,而終見賞舍奐輪,設備完善,創出佳績”。其矢志教育之情懷,正如其詩作《教師節述懷》中所言:但願盈枝皆碩果,不辭長作育苗。

第二任校長

2003年2月至2012年5月:巫雲,河源市龍川縣人,教育碩士,高級教師。1993年華南師範大學本科畢業後到塘廈理工學校工作,歷任科組長、年級長、教導副主任、主任、副校長、校長之職。 現任東莞理工學校校長。

第三任校長

2012年5月至今:肖勝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