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時代

東海時代

圍塗造地將使溫州城市空間東延60公里,新增包括洞頭諸島在內的200多平方公裡面積的發展領域,使溫州“長大”兩倍。 靈霓北堤的通車,是半島工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但僅僅是這浩大工程的第一步。 溫州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城市要以港口建設和臨港產業發展為突破口,做大做強海洋產業。

(圖)東海時代東海時代

東海時代
 溫州市區狹小而侷促,三面環山,一面朝海,空間有限。溫州要發展,就必須向東拓延,將城市的發展重點伸向甌江入海口和東海。

一項連島興港、圍塗造地、拓展城市空間的綜合性國土整治開發工程——半島工程由此應運而生,並在1994年進入實質性操作。該工程主要依託甌江口外溫州灣得天獨厚的眾多島嶼和豐富的灘涂等自然資源優勢規劃建設,主要由溫州淺灘工程、洞頭五島連橋工程、靈崑大橋等組成。

2002年5月,洞頭五島連橋工程正式通車;2002年底,靈崑大橋正式通車;今年4月29日,靈霓北堤將正式通車……

在規劃藍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靈霓北堤南側,命名為溫州淺灘圍塗工程的這塊區域格外醒目。溫州淺灘工程作為整個半島工程的控制性工程,由橫跨靈昆島和霓嶼島之間的靈嶼北堤和南堤合圍而成。這是溫州人移山填海的壯舉,淺灘工程就是溫州向大海要土地,以解決溫州土地要素緊缺的問題。

溫州淺灘是甌江口外規模最大、發育最完善的攔門沙灘。溫州淺灘工程通過南北兩條圍塗大堤,把靈崑島東側到洞頭霓嶼島西側的灘涂連成一片,可圍塗造地13.2萬畝。

圍塗造地將使溫州城市空間東延60公里,新增包括洞頭諸島在內的200多平方公裡面積的發展領域,使溫州“長大”兩倍。

在溫州市“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溫州市計畫到2010年,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200平方公里,人口215萬,城市化水平達到60%以上。因此,溫州必須加快構築大都市框架,增強城市集聚和輻射功能。

隨著甬台溫鐵路、溫福鐵路、溫州繞城高速公路、諸永高速等的建設,溫州正從居於浙南一隅變成為“長三角”與“珠三角”之間的重要節點。

“城市重心”東移到海

“半島工程建設將實現溫州從‘甌江時代’向‘東海時代’的跨越,將使溫州這座沿海現代工業城市更快更好地融入一體化的世界經濟。”溫州市委書記王建滿告訴記者,溫州將把握半島工程建成的有利時機,使甌江口區域成為今後中心城市東移的拓展區、高層次產業集聚區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甌江口區域,包括靈崑島—溫州淺灘工程—洞頭列島,含相應的海域,其中靈崑島位於甌江河口段,洞頭列島位於甌江口外15公里左右海域,包括霓嶼島、狀元岙島、洞頭島、大小門島等。該區域擁有豐富的港口、灘涂、旅遊等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甌江口區域通江達海,半島工程建成通車後,這一區域將處於溫州海陸空交通樞紐的中心地帶。

溫州港原來位於甌江口內,雖被列為全國25個主要港口之一,卻還是個河口港,與沿海開放城市的地位不相稱。目前,溫州的外貿貨櫃大多要經由其他港口或從歐亞大陸橋中轉。溫州人、溫州的經濟特徵盼望能有深水大港,來撐起和滿足溫州的發展需要,並對周邊的浙南閩東乃至江西安徽部分地區產生輻射作用。

靈霓北堤的通車,是半島工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但僅僅是這浩大工程的第一步。狀元岙深水港區,將把“半島效應”彰顯得更加直接和明朗。

甌江口外,洞頭縣的海岸線總長達331公里,有很多優越的港口港灣,因為以前都不與大陸銜接,開發受到限制。其中狀元岙深水岸線近8公里,位於狀元岙島與霓嶼島之間,可建設20個萬噸級泊位,規劃總吞吐量為5000萬噸,貨櫃500萬標箱,距溫州中心區40多公里,臨西太平洋國際航線30公里。

半島工程建成後,為狀元岙深水港建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去年8月,溫州市調整了《溫州港總體規劃》,溫州港開始跳出甌江口,以洞頭大小門島、狀元岙、樂清灣作為三大核心港區。到2010年,溫州港將新增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5個以上,全港貨物年吞吐量達7500萬噸,成為我國沿海重要的現代化主樞紐港。
“產業跳躍”初露端倪溫州城市重心位移的引力,來自臨港經濟的召喚。

溫州經濟,目前正處於一個產業轉型的關口。能否實現“騰籠換鳥”?能否讓產業“重”起來、“高”起來?甌江口區域就承載著這樣的歷史使命——它能為船舶、石化、現代物流等產業提供最佳的平台,是溫州實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中高新產業、臨港項目的最佳承接地。

溫州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城市要以港口建設和臨港產業發展為突破口,做大做強海洋產業。大力發展臨港工業、港口海運、海洋漁業、濱海旅遊等重點產業,努力實現由海洋資源大市向海洋經濟強市跨越。

甌江口區域一體化,目前正在加緊實施中。它的西面部分,即“半島西區”總體規劃如今正在編制。兩個月前,溫州市規劃局主持召開了《溫州市半島工程西區總體規劃》中期成果評審會,規劃中,這裡將建成一個以港口為依託,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以臨港型製造業、出口加工業和現代物流業為支柱,商貿服務和生活居住等配套協調的濱海產業島。

根據規劃,西片區的規劃布局將順應城市東拓需要,與溫州主城區構成完整的城市空間體系。不久的將來,半島西區將崛起一個全新的生態產業島。

如今的洞頭,狀元岙深水港區,吹沙造田的場景熱火朝天,香港新創建集團投資狀元岙深水港工程,一期計畫投資13億元。在大小門島的石化城,中石油年產出100萬噸瀝青項目就要投入生產;中石化將設立一個大型石油儲備基地;中海油擬投資建設溫州液化天然氣項目;東海油氣田三年內將由此上岸,該油氣資源離洞頭僅數十公里。

“半島經濟”樂了百姓長堤臥海,半島成真。12萬洞頭人,昔日的漁家人今日昂首挺胸,邁向了全新的半島時代。

“坐車進溫州”。這也許是這段時間洞頭人講得最多的一句話。許多洞頭人早早就購買了私家車,等候這一激動人心的日子。去年,顏海倫師傅和其他人合買了四輛大貨車,加入專門的運輸公司,就是為了迎接今年開始的洞頭大交通時代

天翻地覆的變化充分體現在洞頭新城區上。和老城區相比,洞頭新城區規劃齊整,大樓林立,憑海臨風,現代味十足。因為半島工程的興建,洞頭商品房價已經由六七百元漲到了現在的3000多元。在目前相對平穩的溫州房地產市場,洞頭完全稱得上是“績優股”。

半島效應還帶動了海島產業結構的變化,給海島人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洞頭縣委、縣政府也大力支持傳統漁業轉型,發展深水網箱養殖、羊棲菜、紫菜養殖,引導漁民轉產轉業。去年,洞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0812元和4872元。

半島工程的建成,為建設臨港工貿區、中心漁港及海產品交易市場與濱海休憩區等創造了條件。可以帶動洞頭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海洋旅遊產業發展,實現海島經濟向半島經濟轉型、單一漁業經濟向海洋經濟轉型、漁村向城市轉型,從而促進洞頭縣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靈霓北堤,只見一條長龍猶如長空劈浪橫跨東西,將海水分成兩半。14.5公里,歷經十幾分鐘,我們就來到北堤東側的洞頭縣霓嶼鄉。回頭望,這條現今國內最長的跨海大堤已屹立東海,洞頭百姓多少年來舟來舟往的歷史結束了。

洞頭正以五島相連、陸島相連為契機,把分散的景區“串”成旅遊黃金鍊,實現海島旅遊由觀光型向休閒度假型轉變,真正形成“海外桃源別有天”的意境,促使洞頭髮展成為溫州旅遊休憩基地。風景區硬體建設、家庭旅館裝修、擴建停車場、標註旅遊線路圖……一派繁忙景象。走在洞頭的大街上,感受到一種激情的飛揚,仿佛當年的浦東開發熱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