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昌

東昌

“東昌”一詞起於封號,現在,泛指山東魯西的聊城市。《東昌府志》中載,西漢宣帝劉洵封清河王“剛”之子“成”於聊城,為東昌者見侯,簡稱東昌侯。東昌湖邊,有一串明珠似的建築,像孔繁森紀念館、范築先紀念館、傅斯年紀念館、光岳樓、山陝會館等,個個光彩奪目。東昌湖,環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聊城,初現於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逐代開闊,水域4.2平方公里,引黃河水為源,常年不涸。東昌湖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城市內湖,面積足足是濟南大明湖的5倍。

來歷

聊城以東昌為地名,始於元代,元之前,聊城系博州州治。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5月,元世祖忽必烈改革全國行政設定,改州為路,原博州遂易名東昌路,自此,聊城始稱東昌。之所以名東昌,據傳,一曰因徒駭河東北過茌平縣遙昌鄉;二曰聊城自秦以來屬東郡,因“東”又加含吉祥之意的“昌”字而取名。

至明、清,以前人們稱東昌為老東昌。到明、清,路改府,聊城易稱東昌府。元末小說家施耐庵所著長篇小說《水滸傳》中有山東東昌府,被宋江等借糧。

東昌湖

東昌東昌

東昌湖,環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聊城,初現於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逐代開闊,水域4.2平方公里,引黃河水為源,常年不涸。馳名中外的京杭大運河穿湖而過,城河湖一體,托出江北獨特的水城風貌。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聊齋》中的《胭脂》篇,即取材於東昌湖。改革開放以來,聊城市委市政府把開發建設東昌湖風景名勝區,發展以東昌湖為基地的聊城旅遊業作為富民興聊的一項重要措施。

整治了湖岸,興建了江北水寨、沙灘浴場、遊樂園、七星平台等遊樂場所十餘處,添置旅遊艇畫舫等百餘只。新建成的湖濱公園,占地一千餘畝,依城臨湖,氣勢恢宏,湖光園色,無限風光,其間遍植珍奇花木,山丘小溪錯落有致,名橋薈萃,雕塑爭俏。孔繁森紀念館、范築先紀念館、光岳樓、山陝會館、海源閣、傅斯年陳列館等文物古蹟,散布湖畔,燦若繁星。水產品主要有鯉、鰱、鯽、魴、大湖蝦等,東昌湖盛產的中華鱉、大銀魚等珍品有享盛譽。1989年,在東昌湖設立了“中國釣魚協會聊城垂釣基地”。

適宜的氣候,優越的環境,獨特的風光,豐富的文化積澱,科學的開發利用,東昌湖成為我國一個格調奇特的風景名勝區。東昌湖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城市內湖,面積足足是濟南大明湖的5倍。看上去真有煙波浩淼的感覺。湖畔,大片的綠地已經變得嫩綠,一股股水的氣息撲面而來。聊城地處魯西平原,沒有山,不靠海,特色在哪裡?答案是水。在聊城,你隨時會感受到水的靈氣,因為這裡有著豐富的水資源,全市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達20多條,在40多平方公里的城區,水域面積達13平方公里,占三分之一還多。

東昌湖的文化積澱非常豐富。東昌湖邊,有一串明珠似的建築,像孔繁森紀念館、范築先紀念館、傅斯年紀念館、光岳樓、山陝會館等,個個光彩奪目。

神話傳說

東昌東昌

據傳說,很久以前,聊城一帶下起大雨,全城變成一片汪洋大海,城南100里處的黃河又決了口,在城裡衝出一個湖來,深不可測。有一次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來此雲遊,但見湖裡映出五彩霞光。於是就把隨行的雌鳳仙子留在這裡,建起六角攢尖飛檐亭,遍植奇花異草,使東昌湖成為聖境。這僅僅是傳說,現實的情況是:東昌湖初建於宋熙寧三年,也就是公元1070年,引黃河水為源,當時的水域面積為4.2平方公里。到了元代,東昌湖又引來京杭大運河的水。穿過聊城城區的運河全長5公里,中間設有一閘,不僅南北貨運必經聊城,而且"達官富商皆取道於此",由於船多,又在閘口以東開出1公里長的越河,越河上架起12座形狀各異的小橋,稱為"十二連橋"。那時的聊城,"舟楫如雲,帆檣蔽日"。是一個商業大埠,也是一個物流中心。別的知府是四品官,只有東昌府是三品,可見其地位之重要。

文化歷史

東昌湖曾經叫"胭脂湖",與杭州西子湖、南京莫愁湖並成為"三大美人湖"。

東昌東昌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里寫過一個叫《胭脂》的故事,就發生在東昌湖畔:東昌湖是美女胭脂浣紗的地方,牛醫之女胭脂在水邊洗衣時與英俊瀟灑的秀才鄂秋隼相遇,一見鍾情,本欲結成佳偶,不料卷如一場殺人案,兩人含怨受盡牢獄之苦。幸得山東學政智破此案,才洗清了他們的不白之怨。最後縣令作媒,有情人終成眷屬。聊城真是一個值得一聊的城市,要不然連蒲老先生也把故事的背景放在這裡。作為黃河文化與運河文化的一個交匯點,聊城值得聊的東西不少,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金瓶梅》、《聊齋志異》、《老殘遊記》都提到過聊城。

文化名人

這東昌湖的水文化養育了一代代性格鮮明的聊城人。山東人的性格東西有差異,齊文化和魯文化也不盡相同。聊城文化呈現典型的魯文化特徵,民風厚重憨實,純樸自然,重視傳統道德,但也封閉保守。我發現聊城人有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講究"忠孝",在孫臏、武訓、張自忠、孔繁森、徐本禹等這些傑出的聊城人身上都體現了這一性格。我曾經數次到孔繁森的家鄉採訪,當看到他白髮蒼蒼的老媽媽和家裡兩間透風的舊屋時,我熱淚盈眶,內心深處被一種傳統的人性溫暖了。特別時家裡人談起孔繁森離別時與媽媽的對話,眼淚打濕過多少人的衣襟。大學生徐本禹就是因為別人曾經幫助過他,他要報鄉親和國家之恩,所以去了貴州的大山里支教,知恩圖報,這一信念支撐他渡過最為艱苦的歲月。他因此成為2004年"感動中國"人物之一,"如果眼淚是一種財富,徐本禹就是一個富有的人,在過去的一年曆,他讓我們淚流滿面。"他為什麼能夠長期用生命堅守寂寞,因為東昌湖賦予他堅韌不拔和頑強剛毅的性情。

光岳樓

光岳樓光岳樓

這光岳樓在中國的名頭也不小,與岳陽樓和黃鶴樓並稱為中國三大名樓。這是一個原版的中國名樓。關於樓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當年修建北京城從大運河運木料,最後一批原木到達東昌府時,紫禁城已經建造成功,東昌知府就把這些剩餘的木頭建了一座樓,因為是用造紫禁城剩下的

木頭建造的,所以叫余木樓,後改稱光岳樓。這些原木都是從當時的蘇祿國,也就是菲律賓進口的,質量非常好。還有一種說法是,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東昌衛守指揮事陳鏞為加強軍事防禦能力,將宋熙寧三年所築土城改建為磚城,用修城剩餘木料在城中心建立一座更鼓樓,初名"余木樓",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重修時又因地而名"東昌樓"。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取其近魯有光於岱頂之意,命名為光岳樓,一直沿用至今。

從遠處看,光岳樓像一個魁梧墩實的聊城漢子,感覺根基非常紮實,似乎任何力量都難以撼動它。

這大概源於它特殊的構制。光岳樓由樓基和四層主樓構成,高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為陽數之極,寓意其不可超越。光岳樓樓基是一個由磚石砌成的正方形高台,占地面積1234平方米,邊長34.5米,向上略有收縮,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通的4個半圓形拱門和一個直通主樓的台階組成,台階約50多級。為四重檐十字脊樓閣。四層主樓為木結構,方形帶廊,高24米,樓脊為歇山十字脊,脊頂正中裝有一座高3米、直徑1.5米的透花鐵葫蘆。

光岳樓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過渡的代表性建築,也是我國現存明代樓閣中最大的一座,1988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為軍事目的而建,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濃郁的文化氣息。眾多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經過聊城都要登樓抒懷。清朝康熙皇帝4次登上光岳樓,題寫"神光鍾瑛"匾;乾隆皇帝9次經過東昌府,6次登上光岳樓,題寫"光岳樓"匾額,懸掛於四樓南檐下,他還把光岳樓當作南巡36行宮之一。當代名家郭沫若、豐子愷、啟功、溥傑等都為這裡留下匾額和楹聯。

站在光岳樓上,可以見到東昌湖的一片碧水。

這水面太大了,過去的東昌湖因為淤積面積很小,修建京九鐵路的時候,聊城人把淤泥挖出來,一方面修了火車站和路基,另一方面挖出一個碧波蕩漾的東昌湖,真可謂一舉兩得。古時候,如果遇到光線好的天氣,從樓上能望見東嶽泰山呢。

東昌區

區域概況

東昌區與二道江區、通化縣為鄰,南與集安市毗連。

面積383平方千米,人口31萬。郵政編碼134001。行政區域劃分為:7個街道辦事處、1個鎮、2個鄉、1個開發區:

街道辦事處:光明街道、民主街道、東昌街道、龍泉街道、新站街道、老站街道、團結街道。

鎮:金廠鎮。

鄉:江東鄉、環通鄉。

開發區:東昌經濟開發區

發展沿革

第一時期是建區時期(1985年—1987年):85、86兩年財政實行報賬制,87年正式建立一級獨立財政,當年的財政收入為1282萬元。獨立財政體系的建立,標誌著東昌區建區任務基本完成。

第二時期是創業、發展時期(1988年—2000年):先後提出了“依託城市、服務城市、全面發展、富區裕民”、“穩一、強二、興三”戰略以及“以醫藥城為依託、以醫藥企業為龍頭、以個體私營經濟為支撐、以‘菜籃子’工程為重點、以特色農業為後衛、城鄉經濟互相依存”的圍城型經濟新格局等工作思路,使東昌經濟社會得到長足發展。

第三時期是快速發展時期(2001年以後):這一時期是東昌經濟發展速度最快、成效最大的時期。重點解決了發展思路、發展方法,社會穩定的問題,徹底改變了“弱小東昌”的形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