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逢時

李逢時,副主任醫師,現任職于吉林市第二中心醫院。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逢時(生卒不詳) 字化甫,明德州(今德城區建設街)人。自幼英俊瀟灑,酷愛學習。明嘉靖十九年(1540)科舉人,二十三年(1544)考中進士,選授湖廣道(今湖北、湖南)監察御史,政績卓著,名聲顯露,在“寬台”被列為第一。李逢時也因此受到某些人的壓抑。一些和他一起從事的官員,都時常用些含蓄的言詞來諷刺他。說他:“文章詞藻,如同五嶽之山,前途無量”等。徐州、淮陰一帶,民族英雄李子強聚集民眾傳播起義,威逼官府。嘉靖皇帝聞知後,隨命李逢時前往剿捕。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李逢時就將農民起義軍鎮壓下去,徐淮地區隨即平息安定。因剿捕農民起義軍有功,李逢時回京復命時,得到了嘉靖皇帝的賜金獎勵和賞識。

主要經歷

不久,師尚治在江蘇、安徽一帶煽動民眾暴亂,李逢時又速赴安徽鳳陽調度官兵,日夜防守。暴亂者得知官府早有防備,隨即逃走。嗣後,李逢時被升為湖北、湖南憲副。當時,時值夏季,陰雨連綿,漢水(源出陝西寧蕪縣北嶓豕山,亦曰“東漢水”,初名洋水,東南經沔縣,為沔水;經褒城縣納褒水,始為漢水……其流始大,東流入湖北西北境……每當夏季,時起水嘯,高至三尺余至十尺,覆舟無算)多處向外溢水,隨時都有決堤的危險,直接威協著所屬州、縣邑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李逢時竭盡全力,組織民眾固堤護防。在這關鍵時刻,恰巧明廷又在京城東南筑建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會、祭祀、慶賞、選士、養老、教學等大典,均在此舉行。其後宮室漸備,另在近郊東南建明堂,以存古制)急需木材,採伐緊急。李逢時一方面堅守河堤,另一方面,命各州、縣採伐用濟木材。經過艱苦的努力,終於完成了護防漢水大堤和採伐木材的任務,李逢時也晉升參政,仍守荊南。再升山西按察使、布政使“方伯”左右備,得知宗民疾苦,隨將自己平時節省下來的兩倉俸糧拿出,供給人們,無任何吝容。後歸里,卒於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