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茹旻

李茹旻(1659-1739),字覆如,臨川人,康熙癸巳進士,官中書舍人。

人物簡介

李茹旻(1659-1739)字履如,號鷺洲,江西臨川人。康熙五十二年進士,官內閣中書。雍正間,主宣城書院講席。十二年,應博學鴻詞試,北上,至杭卒。嘗預修廣西通志及撫州府志。與兄事之,均工詩文,京師稱為“臨川二李”。有《李鷺洲詩集》二十卷、《二水樓詩集》十八卷。有迴文詩25首。
(見《回文集》卷34,2408頁)

主要作品

登滕王閣二首

襟胸一向瀉瀛溟,況此傾樽滿醁醽。
陰接浦雲飛入座,響舂江雪噴當庭。
深煙釣艇漁蓑綠,遠漵歸橈畫舫青。
今古落霞孤館舊,壯風天假幾揚舲。
桐封舊隔幾滄桑,屧步新憑數詠觴。
紅綴晚霞孤鶩落,碧澄秋水一天長。
空巢鶴嶺丹留訣,古匣龍精鐵吐光。
東郡此來還對鯉,風當馬驟幾帆張。
百花洲

熏花百草石淙淙,此上時來蠟屐雙。
雲綰濕鬟青浸水,雨添新漲綠環窗。
分香藕葉吹殘芰,引隊漁罾放小艭。
氛垢遠關禪院曲,焚修淨業素心降。

徐孺子祠二首

中人黨錮戲簪纓,也見先生老蓽衡。
東閣舊懸塵榻小,北天遙返幣車輕。
蓬蒿滿逕幽居僻,麥稻分疇綠野平。
風節高標誰得近,鴻冥一舉遠空橫。
寒原古樹野烏號,朿一生芻剪徑蒿。
蘭蕙有香幽谷滿,璧圭藏櫝寶光韜。
難支獨惜方傾大,速謗群無早蹈高。
盤澗自君徵得起,桓靈見可復虞陶。
《二水樓詩集》卷三無夾注。“原”作“源”、“朿”作“束”、“盤”作“槃”
先大人服闋後述哀六首

戊辰冬月,既遭大故,哀毀無狀,哭不成聲,潦倒苫廬,倏逾三載,迴腸尚曲,血淚難乾,時當讀樂之餘,爰有述哀之作,悽然得句,不知所云。

肓膏競易雨星霜,是處何從覓扁倉。
香散墨花江管壤,屋連書草鄭齋荒。
黃腸柏櫬歸南浦,白鬢孀親老北堂。
償以百身誰許可,茫茫轉問一穹蒼。
荒庭一逕竹蒼寒,寢問虛幃夜燭殘。
腸斷已哀莪蓼蓼,骨存猶見棘欒欒。
裳衣剩有空懸桁,色笑承難永蓋棺。
長跪拜呼歡繞膝,湯羹幾歲獻辛盤。
氈寒一榻坐棲棲,冷舍空囊澀取攜。
鮮不敷供靛鱠鯉,淡堪常適白羹藜。
傳薪火失迷途黯,攪樹風驚宿鳥啼。
弦古太難追絕響,肩肩脰媿等群雞。
斒斕淚染袖重重,短夢驚殘漏盡鍾。
顏甲久題門以鳳,歲妖真值次於龍。
山青舊宅荒蘿薜,草綠新阡冷桂松。
還紼引來紛素縞,閒堂講座半塵封。
田園故墅菊將蕪,晚棹歸帆一柩扶。
玄草舊封塵篋滿,黑花新著病眸枯。
眠牛卜處無囊錯,弔鶴來時有朿芻。
煙斷竹壚茶灶冷,蟬聯復不話東湖。
萱慈一痛轉淒淒,慰解還來掩袖啼。
婚嫁在心關弟妹,死生殊路隔雲泥。
魂歸些遶青田墓,淚墮碑殘綠柳堤。 
樽酒薄澆春日社,昏煙土雨濕棠梨。
(《二水樓詩集》卷三無夾注,僅句末有“長堤出先大人糾築”)

悼內三首

寒梅瘦伴曉幃孤,是處何從寄鶴雛。
彈一指空雲里夢,折三肱隱市中壺。
盤春獻罷新椒柏,茗夜烹殘舊鼎壚。
桓少妖為天命薄,潘生白鬢黑將枯。
規箴一斷復疏狂,憶汝空回數曲腸。
支枕病銷春餮綠,返魂香盎夜塞黃。
炊多不足常無米,具小為謀輒可觴。
時歲幾經同坐起,遺袿舊掛冷幃房。
孤雲野鶴獨跚跚,曲亂哀弦軫斷彈。
無復健妻鴻案舉,老將空砦鹿裘寒。
蛛懸曉閣封塵暗,燕語宵梁落月殘。
枯木藁灰心燼碎,趺跏擬向一蒲團。
觀瀑

開將磴道一蜂坳,澗飲垂虹白下拋。
回軫玉弦驚怨鶴,濕綃珠淚灑潛鮫。
雷奔雨漲山傾峽,雪濺風馳沫起泡。
杯茗瀹泉清沁齒,埃氛絕可住由巢。
舟進章門回文

岩綴晚霞丹嶂疊,練拖秋樹碧煙輕。
帆揚幾趁長風快,棹放還看好月明。
(《李鷺洲詩集》卷四 《二水樓詩集》卷三)
泳團殿松竹梅連環回文四首

中流玉練飲飛虹彩映宮
(右團殿順讀以中流玉練飲飛虹為句下三字連上四字讀之倒讀亦同後仿此)
松株一乾老蟠龍玉砌封 松
竹逕籠煙晴繞屋牆陰綠 竹
梅枝數點雪妝來蕊遍開 梅

(《李鷺洲詩集》卷九 《二水樓詩集》卷六)

丁家城回文
丁家城在余家對岸,其山蜿蜒環抱,因而增土城之者,中皆山麓,縱廣可百餘畝,風氣完固,余家及近地諸姓墓地在焉,下者可十餘畝,今以為田。土人相傳,昔有丁七丁八者,不知何代人,亦不詳其名字,並為時相,築此以為家城。其南一山名萬工嶺,遺蹟猶存。其北主山上為佛寺,旁設兩像,皆白面而須,幞頭朱衣,執笏並坐,以為伽藍,蓋不忘其朔也。山下居人亦祀之,以為土神。余考諸史宰相表中無有二丁同相者。又築城,蓋以御亂,亦似非太平時事,當是蕭梁時因侯景之亂,從周續、周迪輩起兵討賊者。自劉宋來以臨川郡為王國,其太守稱內史,以諸王及列五等爵者領之,其官屬有王犮王長史王司馬王參軍主簿之類,亦猶漢制,諸侯王之有傅相時始。興王蕭毅以郡讓續,此或為續部之參佐,後人訛以為相耳。按周迪傳稱續部諸帥皆郡中豪族,多驕橫,續稍抑之,並怨望,於是殺續,推迪為主。既曰驕橫,安知其時不嘗自僭擬於宰相耶。迪當時倚疏山為砦,於其上數谷築城曰洛城,又於其南筑工塘城。此亦有城,非其同時舉事者而何哉。迪由臨川內史至江州刺史,封臨汝縣侯,入陳後以叛見誅。而瑤湖以南,至今祀之,廟曰周王,廟以迪為王,亦以郡為王國之故。當時臨郡必多逾制僭越之處,二丁之號為相,亦若是而已矣。又其牧守官吏,多非朝命,聽其自署,聊示羈縻而已。故周敷之兄周彖,繼敷為臨川內史,黃法(奭毛)之弟法慈法惠並相繼為巴山太守,此二丁者亦大率類是。第侯景之亂,百姓皆棄本業,軍聚為盜,惟迪所部毫不侵擾,政教嚴明,故人皆德之,然則此地之祀二丁,無亦其時亦有保障之功耶。余臆度之如此,是否當以俟之博識者。

鴒原故第列東西,築版勞人萬鍤攜。
青穗午吹畦上下,綠蕪春臥冢高低。
丁為鶴姓從風御,宇是鵑名向月啼。
經幾劫灰殘堞廢,庭階寢戟繡沙泥。
(《李鷺洲詩集》卷十七 )

《二水樓詩集》卷十三無序言,“鍤”作“插”

失題回文 雜匯四首

長風岸草綠依依,日逗斜簾過影低。
方沼碧荷新貼水,近山青柳弱垂堤。
雙雙玉鷺歸巢遠,點點金鶯宿澗西。
蒼樹數聲蟬斷續,白雲浮影弄前溪。
香迷蝶使最多姿,癖性生成已絕痴。
腸斷一天橫雁候,恨分三徑落花晴。
行行妙墨揮輕腕,的的清歌度好詞。
長別此遭殊鬱郁,房幃冷帳繐垂絲。
香雲紫艷玉流姿,引夢春憑一蝶痴。
腸浣露華清語夜,頰迴風韻雅歌時。
行分燕翼輕辭壘,墨舞鸞箋錦制詞。
長晝掩窗幽檻曲,房櫳隔絕斷雍熙。
途歧帳斷隔塵凡,極目驚飛雁去南。
珠細細明添露白,玉雙雙出憶田藍。
烏痕墨染柔絲帕,暮色天寒薄紵衫。
殊不定魂梅比淡,株株抱影雪邊岩。
《二水樓詩集》卷十四

《李鷺洲詩集》無此四首迥文七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