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唐

李慕唐

李慕唐(1930——2010.6.25),回族,1930年出生於安徽省界首市。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伊斯蘭教協會會長、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常委、阜陽市政協常委、阜陽東關清真寺大阿訇。歷任政協安徽省第五、六、七、八、九屆委員會委員,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八屆中國伊協常委,第二屆中國宗教和平委員會理事。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伊斯蘭教協會會長

李慕唐(1930——2010.6.25),回族,1930年出生於安徽省界首市。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伊斯蘭教協會會長、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常委、阜陽市政協常委、阜陽東關清真寺大阿訇。歷任政協安徽省第五、六、七、八、九屆委員會委員,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八屆中國伊協常委,第二屆中國宗教和平委員會理事。
李慕唐接受中央電視台記者採訪

安徽省伊斯蘭教協會會長李慕堂阿訇歸真

安徽省市領導看望李慕唐大阿訇親屬
安徽省伊斯蘭教協會會長、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常委、阜陽市政協常委、阜陽東關清真寺李慕唐大阿訇,因病於2010年6月25日15時08分在合肥歸真,享年80歲。
李慕唐大阿訇是我省民族宗教界德高望重的代表人士,是黨和政府的親密朋友。他一生愛國愛教,堅決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擁護黨的民族宗教方針政策,積極協助政府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和 《宗教事務條例》,為維護我省民族團結、宗教和睦、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歷任政協安徽省第五、六、七、八、九屆委員會委員,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八屆中國伊協常委,第二屆中國宗教和平委員會理事,深受黨和政府的信任,以及全省穆斯林和各族各界民眾的尊敬。
李慕唐大阿訇下葬儀式
李慕唐大阿訇下葬儀式於2010年6月27日上午9點在界首市回民公墓舉行。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民委主任黃榮華,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周慶,省民委副主任張瑾,市政協副主席、市委統戰部部長范淑清,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委主任肖玉才分別受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委託前往界首市出席李慕唐大阿訇下葬儀式,並看望其親屬。

傾心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記安徽省伊斯蘭教協會會長、阜陽市東關清真寺阿訇李慕堂 李慕唐,1930年出生,回族,現任安徽省伊斯蘭教協會會長,阜陽東關清真寺阿訇,歷任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兢兢業業、一絲不苟,默默無聞地工作,實實在在做人,點點滴滴地奉獻是他一貫的作風。正如他常說的那樣:“我工作的職能是‘團結、幫助、引導、服務’,只有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才能保證各民族經濟的繁榮發展。”他始終以一個民族團結帶頭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並始終站在維護民族團結的最前列,始終高舉民族團結的旗幟,始終把為各族民眾化解矛盾排除糾紛問題作為自己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作為民族宗教界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信教民眾中是牽頭羊、領頭雁,在社會上是黨和政府聯繫廣大信教公民的橋樑、紐帶,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他發始終發揮著特殊的作用。他在很多場合都說,民族宗教界要在大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首當其衝,要把本民族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把本宗教符合社會發展的經典進行全新的、科學的闡釋和宣揚,教育廣大信教民眾正確的理解“今後兩世”並重、“兩世吉慶”的真正內涵,讓他們知道“人是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治理世界、建設美好家園,是人的職責和義務。他經常引導穆斯林正確認識信仰和現實生活的特殊關係,正確理解今世和後世的關係以及人類生存的價值和意義。他的這一宣教理念影響著許多信教民眾和一代教職人員。
作為老一代宗教教職人員,他經常教育學生和廣大信教民眾,穆斯林的義務是“命人行好,止人乾歹”,我們的責任是要用“今世”的善行感化各族信教民眾的心靈,以“今世”的合法所得換取後世的幸福!要弘揚民族精神,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而民族團結的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深層內涵,是一個民族在歷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一個新時期愛國的宗教人士一定要具有對內動員民族團結的力量、對外展示中華民族團結形象的重要功能。民族團結的精神是一個民族自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的必要條件。任何一個民族的強大都需要一種純潔、高尚的民族團結精神來支撐。 2004年春節期間,他在協助黨和政府處理阜陽市回漢兩個村莊的矛盾糾紛時曾語重心長的對現場的各族幹部、民眾說:“我們每個人要以維護、加強民族團結為己任。要強化中華民族的整體意識,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這56個兄弟民族不僅具有統一的疆土、經濟、政治、文化及在上述基礎上所形成的共同心理特徵,而且還有共同血脈的道理。”他還時常在宣講“瓦爾滋”輿論導向上,明確提出:“中華民族的56個兄弟民族不分大小,不分歷史長短,在捍衛祖國疆土,維護祖國統一,促進祖國發展中都作出過重要貢獻。”他積極宣傳各民族、各宗教中的愛國英雄的先進事跡,以此來激發各民族的榮譽感、自豪感,增強對社會和中華民族的責任感。在他富有感召力的勸說和引導下許多矛盾激化的事件都得到有效化解和妥善處理。
他在長期從事基層宗教工作的服務中以促進宗教和睦為使命。在2008年西藏發生的3.15事件後,為支持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安徽省伊斯蘭教協會及時舉辦阿訇培訓班,在全省阿訇培訓班的開班動員上他動情的說:“伊斯蘭教的阿訇一定要在宗教工作的認識和實踐中,對信教民眾強化公民意識,即不管各宗教中的任何信教者,首先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要闡明其除了享受國家公民的權利,得到國家保護外,還應義不容辭地對祖國盡到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為維護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保衛祖國安全,促進祖國繁榮昌盛和奧運會期間的社會穩定盡責盡力;在本宗教內倡導互信共存,消除教派矛盾。在傳統兄弟宗教間倡導互愛共進,互相推進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進程。在信教民眾與非信教民眾之間倡導互尊共興,同心同德,共謀發展,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興旺發達作貢獻;他要求中青年阿訇,作為宗教團體、宗教界人士,必須引導信教公民以維護社會穩定為天職。宗教界人士如同是個醫生:救死扶傷是天職;不僅治療外傷,還要治療內傷,更需要治療‘心理’疾病;要正確的引導“病人”克服認識上的狹隘意識,提倡大局意識,增強是非觀念。”2005年在處理六安市葉集區因醫療事故導致一回民村村長兼清真寺管委會主任突然死亡而引發的數百民眾圍攻醫院的群體性事件時,他一方面積極向相關部門請求維護死者家屬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引導大家要善於理性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勇於理直氣壯地制止非法行為,強調樹立法制觀念。通過他的努力,不僅使問題得到滿意解決,及時地化解了矛盾。為更好的化解這一事件存在的隱患,他應死者家屬的要求還親自前往,為亡人下葬,在近千人的送葬民眾面前,他通過闡明歷史的經驗教訓和曾經發生過的實例,讓廣大穆斯林民眾認識到,我國是社會主義法制國家,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而愛國就必須維護我國法律的尊嚴,愛國就必須維護民族團結,維護人民的利益,維護國家的統一,不能用民族、宗教干預國家的行政、司法、教育,每個穆斯林都要增強法制觀念,要學法、懂法、守法。遇到突發事件一定要“理智一點、克制一點、法制一點”,只有依照法律才能真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能讓個別“文盲、法盲”動輒損害穆斯林的形象和聲譽。作為信教者,不但力爭作為一個構建和諧社會的當然參與者,而且也是其成果的必然受益者。通過他的深入宣傳,廣泛地激發了信教民眾投入構建和諧社會的自覺性。
作為省伊斯蘭教協會會長,在每次省內外因民族和宗教而引發的事件時,他都親自過問,密切關注,通過他的個人影響力都得到及時化解,數十年來,他處理這樣的事件不下百起。在新疆7.5事件發生後,他及時做出反應,與黨和政府保持一致。為作好安徽省伊斯蘭教界的穩定局面,他克服高溫和體弱多病的困難及時召開協會領導成員座談會。他在會上通報了烏魯木齊“7·5”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的有關情況,向大家傳達了相關檔案精神。在發言中他說:“看到暴徒暴力襲擊無辜民眾、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報導,感到非常氣憤,認為這是一種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破壞了新疆的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安徽省伊斯蘭教界將積極發揮作用,要堅決擁護司法機關以強有力的措施和手段,打擊暴力犯罪,維護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面。”在接受省電台關於7.5事件的專訪時,他引經據典地指出:“伊斯蘭教是和平的宗教,“7·5”事件中犯罪分子的殘忍行為是伊斯蘭教堅決反對的。”
作為一名長期擔任民族界在皖的全國政協委員,他積極參政議政,在圍繞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宗教和睦方面,提出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他提出的《注重引導廣大信教公民必須堅持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意識》提案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穆斯林民眾中,他經常向他們進行公民應有權利和必盡義務的教育,大力宣傳伊斯蘭教的經典中有關愛國愛教的內容,宣揚愛國仁人志士的光輝事跡,增強信教公民的愛國自豪感、使命感,使他們正確認識和理解“愛國是信仰的一部分”、“愛國愛教”的深刻含義。他總是以切實的經歷講述,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是做好中國伊斯蘭教工作的政治保證。他還以史為鑑、現實為例,使信教民眾深知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就沒有繁榮昌盛的祖國,也就沒有全國人民包括廣大信教民眾安居樂業的今天的道理;使人們明確“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選擇”這一真理含義,使廣大的穆斯林民眾深化熱愛黨的感情,堅定為建設社會主義社會而獻力的理念。
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不是哪一個人的事情,只有全社會各界人士認識到了其重要性,才能有我們生活的安定環境,作為社會生活中一員的李慕唐阿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的工作,默默的為社會穩定、團結出一份熱,出一點力,他的所作所為不但引證了他的人品,還喚起了更多的人在為社會穩定、民族團結敢做、敢為。他堅信堅持團結、相信信教民眾、依靠信教民眾,是順利開展本職工作的有效途徑。高度自覺地深入、聯繫信教民眾,以達到了解社情民意,發揮好一名政協委員、宗教團體、宗教界上層人士的橋樑、紐帶作用;他說我們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他今年雖然80高齡依然表示要為增強民族團結、促進宗教和睦、構建和諧社會,多做新貢獻!

八旬大阿訇的赤子之情

八旬老人李慕唐,白須飄飄,慈顏善目。從21歲開始當阿訇,歷經60載風雨坎坷,老人身上有一種閱盡滄桑的淡定、平和。
出身於宗教世家,老人一輩子保持著一位穆斯林的虔敬。
“文革”期間,作為被打擊的“異類分子”,李慕唐曾被送到安徽白湖農場勞教3年,改造10年。當時,很多心灰意冷的阿訇紛紛轉行,而李慕唐堅信陰霾總會過去,也堅持自己的精神追求。1978年落實黨的宗教政策後,他毅然決然地回到界首清真寺,重執阿訇之職。
儘管年愈八旬,且心臟動過兩次大手術,老人仍堅持每天5點多起床做晨禮,一天5次禮拜,絲毫不打折扣。作為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伊斯蘭教協會會長,老人的社會活動很多,但每到宴請場合,所有敬重他的人都自覺地向他敬水而不是敬酒。
矢志於愛國愛教,老人一輩子培養的阿訇足跡遍及安徽省內外。
安徽省伊協副會長慕可發,從1989年開始跟隨李慕唐學經。慕可發說,師父白天講經,晚上與學生同眠,言傳身教,師徒間真箇情同父子。後來,慕可發要到馬鞍山清真寺當阿訇,師父不顧60多歲、身體欠佳,親自把他送過去,一路顛簸一路叮嚀。
事實上,對每一位弟子,李慕唐都會“扶上馬,親自送一程”。都說師父帶徒弟會留一手,而李慕唐卻毫無保留。不但如此,他最焦心的就是阿訇的“青黃不接”和素質不高。直到現在,他還在為籌建安徽省伊斯蘭教培訓中心而呼籲奔走。
作為德高望重的阿訇,老人幾十年來解決的民族宗教糾紛難以計數。
李慕唐老人總是說,回、漢是兄弟民族,兄弟之間有啥可計較的矛盾?2004年春,阜陽市回、漢兩個村莊因私人糾紛引發衝突,各自攜槍帶棒衝擊對方。李慕唐及時趕到,對他們說:“你這幾百回民代表不了回族,幾百漢民也代表不了漢族,私人糾紛,幹嘛牽扯到兩個民族?何況,回、漢是兄弟民族,拼啥命啊?”在他的調解下,雙方代表和談解決了紛爭。
作為連任3屆的全國政協委員,老人為穆斯林民眾排憂解難的事跡眾口傳頌。
李慕唐的開朗幽默在全國民族宗教界委員中是出了名的。每次開會,他都積極發言,而大家都愛聽這位老人說話。有一次全國兩會期間,他生病住院了,回族藝術家李默然感慨道:“李老一住院,我們少了很多歡笑。”
為幫少數民族民眾辦事,老人寫了不少提案。正因為他的建議引起了有關領導重視,安徽省少數民族才享受到考公務員加5分的優惠政策。1998年,阜陽市進行城市改造,欲將位於黃金地段的回坊拆遷,回族百姓意見很大。李慕唐遞交提案,提出回坊改造不應打破回族的生活習慣與文化傳承,並建議用“聯建自建”的方式,讓老百姓按照政府的規劃要求,自籌資金改建民族風情一條街。這個提案得到了中央的批覆,並最終得以施行。1萬多名回族民眾既改善了居住環境,又延續了圍寺而居的傳統文化,至今對老人心懷感激。
……
80載風雨人生,經歷幾多磨難,但老人始終襟懷坦蕩。落實政策後他重當阿訇,當初將他打成“右派”的人來找他辦事,很多回族百姓痛罵道:你們還有臉來找李阿訇?可李慕唐不以為意,仍然盡心幫助他們——這種以德抱怨的人格品質,深深影響了他的弟子們。
80載跌宕人生,經歷幾多起落,但老人始終胸懷高遠。他常講,愛國和愛教就是皮和毛的關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一個不愛國的人,也不可能真正愛教;一個真正的穆斯林,懂得維護民族團結和法律尊嚴,絕不做文盲、法盲。
80載坎坷人生,經歷幾多屈辱,但老人始終心懷感恩。他說,“過去窮阿訇有誰瞧得起,怎么能讀書?現在,光我家就出了4個大學生,國家還給了我這么高的榮譽,只要還能走路、還能說話,我就要儘自己的微薄之力。”
這,就是一位八旬大阿訇的赤子之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