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甫(758~814)

趙縣)人。 成都)節度使劉據蜀,憲宗和宰相杜黃裳想發兵征討,未決。 鎮江)節度使李錡之亂,以功封贊皇縣侯,徙趙國公。

李吉甫(758~814)

正文

唐憲宗宰相地理學家。字弘憲。趙郡(今河北趙縣)人。父棲筠,唐代宗朝為御史大夫。吉甫以門蔭入仕,德宗時,任駕部員外郎,頗為宰相李泌、竇參推重,後出為刺史。憲宗即位,征為考功員外郎、知制誥。不久,入為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得憲宗信任。元和元年(806)劍南西川(今四川成都節度使劉據蜀,憲宗和宰相杜黃裳想發兵征討,未決。吉甫密贊其謀,並請徵發江淮軍隊,從三峽入川,以分劉之力,憲宗從之,同年,西川平。次年,吉甫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因贊助平浙西(今江蘇鎮江)節度使李錡之亂,以功封贊皇縣侯,徙趙國公。三年,發生了一起貶謫制科考官和壓抑對策高第的牛僧孺等的事件,吉甫因此遭到輿論指責(見牛李黨爭)。吉甫與御史中丞竇群不睦,為竇群所劾,遂自請出為淮南(今江蘇揚州北)節度使。在淮南三年,築富人、固本二塘,溉田數千頃;又修浚漕渠,使其暢通。六年,吉甫復入為相,奏準精簡冗官八百零八員, 吏一千七百六十九員; 廢京城諸僧的莊田、水磑免稅之特權,以減輕貧民負擔。他還恢復了夏州(今內蒙古白城子)到天德(今內蒙古五原東)的廢館(驛站),重新設定久廢的宥州(今內蒙古鄂托克旗南),修築天德軍舊城,加強北方防禦。
安史之亂平定後,淮西(今河南汝南)節度使吳少陽跋扈不臣。元和九年,吳少陽死,子吳元濟自領軍務。吉甫認為淮西在內地,不能依照河北強藩父死子繼的慣例,主張乘時進取,此議與憲宗意合。征伐淮西的策劃由吉甫負責,但他於同年暴疾死。宰相武元衡、裴度等堅持討伐,終於十二年平定淮西。
吉甫深明時政,為相時多所建樹,著有《元和國計簿》十卷(已佚),匯總全國方鎮、府、州、縣之數與戶口、賦稅、兵員之狀況;《百司舉要》一卷(已佚),闡述職官源流職掌;《元和郡縣圖志》,為地理名著,深為後世學者所稱道。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