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吾創作評論選

李健吾創作評論選

李健吾創作評論選是1984年8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書名:李健吾創作評論選集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地:北京
出版時間:1984.8
大小:大32
頁數:556

評論

讀《李健吾創作評論選集》 文 / 臥龍平靜
李健吾(1906.8—1982.11),現代作家、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劇作家、法國文學研究專家。這本張大明編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8月出版的《李健吾創作評論選集》,收錄了短篇小說10篇;中篇小說1篇;散文19篇;戲劇3部;文藝評論18篇;基本上囊括了健吾先生創作和評論的代表作。
一、小說創作
健吾先生的小說善於用語言刻畫人物,這與他身兼劇作家不無關係。如短篇小說《私情》,這篇小說從頭至尾用人物對話來敘述故事,只在無話可說的時候,用簡短地敘述來補白。把一個因父親欠債引起吵嘴,最後和其女兒定情的故事,通過生動地語言對話演繹的富有喜劇效果。請看:“你?王八羔子!這話是你講的?他媽的有錢還賬,難莫賴我一輩子?老蚰蜒——”。一個蠻小子的形象躍然紙上。“你爹我娘也不會不願意,咱們又——”“少拉扯!哎呀,天黑了,我得回家——是呀,看我爹讓你打掉了多少虎牙!。”一個痴情活潑的女孩呈現在讀者面前。這樣的文字,體現了健吾先生對生活的深刻觀察,可見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陷阱》這篇小說,人物對話不多,而在故事的敘述上,卻使用了口語話的語言來描寫故事的發展,又是用的第一人稱“我”來敘述,無形中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性和感染效果。健吾先生的這種寫作手法在中篇小說《一個兵和他的老婆中》得到充分地展示。正如作者在本書《序》中說,“當時我在清華大學讀書,朱自清老師看過《一個兵和他的老婆》。他似乎欣賞我在口語上的遊戲。這裡還收了一些短篇小說,有的朱老師看過,有的沒有看過,有的沉悶,有的輕快。”
二、散文創作
健吾先生的散文《雨中登泰山》曾經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可見其文筆。收在本書中的19篇散文,《義大利游簡》(1936年4月開明書店出版),散文部分的1——5篇,選自這本書。這些作者從國外寄給未婚妻的書信,真實地記錄了健吾先生去義大利探求文藝復興藝術的經歷,其中也說到當時義大利社會對中國人的歧視。三十年代的祖國,正遭受日寇野蠻地侵略,作為留學生的健吾先生用修養贏得了義大利人的尊重。許多和健吾先生同一時代留學西方的人,他們刻苦地學習西方現代文明的同時,又把中國傳統的文化介紹到西方,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不但為各自的文化發展拓展了空間,更重要地是為各自的文化發展注入了一份新的活力。
選自《西伯先生》(1939年1月上海文化出版社)的6篇散文,散文部分6——11篇。除《人生》是隨筆感悟文字,其餘5篇是健吾先生對其父輩——從事辛亥革命志士的描述,透過這些文學描寫可見環境和時光對人意志的消磨。這些散文給人的印象要比野史筆記中的記載深刻,這是健吾先生親身歷經地人生感悟。
選自《切夢刀》(1948年11月上海文化出版社)的8篇散文,有二篇記人的,《萩原大旭》一文敘述了這個日本法西斯——萩原大旭對無辜中國知識分子的折磨和摧殘,健吾先生深受其害,為人們留下了這篇控訴。《懷五統照》一文,寫得平淡真實,健吾先生說:“我那時候常常跟著陳大悲演戲,也學著寫劇本,有一回寫了一出兩幕劇,完全不成東西,我斗膽寄他看。忽然有一天黃昏,會館裡來了一位不高不低不胖不瘦的先生,開口就問這裡有沒有我這么一個學生。原來就是如雷貫耳的王統照。他坐在我那間大房子和我談戲談文學,鼓勵我,說我有一天會有出息。戲不好,可不要灰心,無妨寄給《東方雜誌》試試看。”這讓人想起郁達夫請沈從文先生吃得“那頓飯”。
其餘的幾篇說理的散文寫得從容淡定,文筆清新,堪稱美文。
三、戲劇創作
前輩學人多才多藝,學貫中西。就個人所知,學習西方文藝理論,從事文學創作和欣賞。可稱大家的人中顧隨和健吾兩位先生是勇於實踐的。顧隨先生在北京大學英語系畢業後,一生從事傳統文化的教育,在文藝欣賞方面運用西方文藝理論解讀傳統詩詞,拓展了傳統詩詞欣賞的視野和角度。顧隨先生創作戲劇,不但寫有傳統劇目,也寫有話劇。健吾先生的戲劇創作,起步很早,由於早年生活困難,多寫獨幕劇,都是窮苦人的生活。他謙虛地說:“我的話劇,無論是獨幕,無論是多幕,無論是創作,無論是改編,都是在寂寞之中過掉的。”
從現代文藝的發展來看,健吾先生說的不無道理。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和風氣,這是文化發展的必然過程。不過倘若戲劇史上少了李健吾先生的創作,文化損失也是不言而喻的。
四、文藝評論
就健吾先生的個人成就來說,他的翻譯比他的文藝評論有名;文藝評論比他的散文有名;散文比他的小說和戲劇有名。實際上這是健吾先生每個時期創作的重點不同而已。當然,做為現代文藝評論家,健吾先生的《咀華集》(1936年12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以及後來所寫的《咀華二集》已經成為現代文藝評論的經典之作。健吾先生說:“他應該知道在舊社會寫點評論什麼的,要多自討苦吃啊。”(他——鄭振鐸)。正是這種對文藝認真負責地態度,健吾先生給人們留下了文藝批評史上精彩地華章。他對《邊城》的評述,對沈從文先生的作品進行了多角度地分析,入情入理,持論公允。在《答作者》一文中,健吾先生和卞之琳先生就詩的含義作了深入地交流,為人們理解卞之琳先生的詩提供了借鑑。寫到這裡,禁不住向讀者推薦,如有可能,去看《咀華集》吧。那裡有你尋找的知識。
春風大雅能容物,在春天有機會讀這本“舊書”對獲取“新知”的我來說,只能說一句“讀書有緣”。學習《雨中登泰山》時知道了李健吾先生,到今天才有緣讀健吾先生的創作評論選,真是一個“緣”字了得。最後說一句,這本《李健吾創作評論選集》編選條理清楚,體例統一。編選者張大明所選篇目得到了作者的首肯,李健吾先生又對篇目作了說明或註解。方便讀者了解所寫文章的時代背景,這也是現在做“選集”的人值得借鑑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