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明

2010年參加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 2007年參加遼寧省“遼河行”寫生作品展,獲優秀獎; 1977年參加遼寧省《冬季油畫寫生》展,作品《遼北初雪》獲優秀獎。

李之明 油畫畫家

李之明,原名李明,1961年生於瀋陽,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現任上海意得畫院院長,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擅長江南水鄉、東北雪景等題材創作,油畫“江南碎片”系列的開創者

基本信息

李之明,原名李明,男,1961年生於瀋陽,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2008年定居上海,現任上海意得畫院院長,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擅長江南水鄉、東北雪景等題材創作,油畫“江南碎片”系列的開創者

藝術履歷

2012年3月應台灣邀請參加學術交流;
2012年與2011年參加北京榮寶拍賣;
2011年參加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0年參加上海春季藝術沙龍;
2010年參加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
2009年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大東方當代藝術中心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當代油畫作品展,油畫創作《酒香》入選,並獲優秀獎;
2007年參加遼寧省“遼河行”寫生作品展,獲優秀獎;
2006年油畫《呼喚》,《清風》參加美國大紐約文化中國藝術節油畫精品展,獲優秀獎;
2005年油畫作品《新芽》,《雀舞》,《傣院春色》,《灕江情》參展文博會;
2002-2003年先後兩次在日本東京,大阪舉辦油畫風景個展。作品被日本友人收藏收購;
1988年參加遼寧省青年美術家協會;
1987年參加遼寧省美展,油畫創作《冬綠》獲優秀獎,並發表於遼報;
1977年參加遼寧省《冬季油畫寫生》展,作品《遼北初雪》獲優秀獎。

李之明油畫水鄉特點

畫家李明具有紮實的造型能力和寫實功底。他力求將東方的藝術語言和西方的油畫技巧和諧地結合起來,融入自己的創作實踐中去。他一直走著“中西融合”的寫實主義道路。他認為,這條道路雖不新潮,但卻有著永恆的生命力。他通過深入考察研究西方藝術經典作品感悟到:無論在什麼樣的境遇中,藝術家追求美,給人類以美的慰藉,激勵人們昂揚向上決不應終止。什麼是美?他信奉:美是主觀意識、情感與客觀對象的統一;美的本質是“自然的人化”,所以他追求超越靜止、超越現實的美,成為他作品的價值取向

水鄉特點

畫家李明具有紮實的造型能力和寫實功底。他力求將東方的藝術語言和西方的油畫技巧和諧地結合起來,融入自己的創作實踐中去。他一直走著“中西融合”的寫實主義道路。他認為,這條道路雖不新潮,但卻有著永恆的生命力。他通過深入考察研究西方藝術經典作品感悟到:無論在什麼樣的境遇中,藝術家追求美,給人類以美的慰藉,激勵人們昂揚向上決不應終止。什麼是美?他信奉:美是主觀意識、情感與客觀對象的統一;美的本質是“自然的人化”,所以他追求超越靜止、超越現實的美,成為他作品的價值取向。
李明酷愛自己的民族藝術,在經過多次重複同一題材的練習和創作中,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表現形式和最佳構成。他塑造的戲曲人物形象靜穆的、嫻雅,但構圖上頂天立地,內容上一剛一柔,形式上一陰一陽,剛柔並濟。他儘可能地運簡明的造型來表達戲曲複雜的情節內容,把人物表現得唯美典雅、洗鍊生動、意趣盎然。他那具有音樂韻律的油畫作品,以打動觀畫者的感情而產生共鳴,使人感到了有一些清新和誘人的感覺,耐人尋味。可以說這是畫家將繪畫藝術和戲曲藝術有機結合的成功嘗試。
李明的戲曲人物油畫在技法上,有中國繪畫的傳統和西畫的油彩薄厚並施,那種美妙魅人的色調,那種厚重奔放的筆觸,具有濃郁的中國風味,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其語言方面愈加含蓄,更具有東方的神秘感,體現了作者對中國傳統的迷戀,也使我們領略了中國文化的積澱和傳統藝術的厚重。這說明作者注重作品意境的營造和真情,作品中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緣物寄情,以情感人,引發人們的共鳴。

作品賞析

李之明畫江南,畫面上色彩並不耀眼,卻十分和諧,他用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技巧以線條勾勒把握輪廓。以西方現代繪畫中印象派的小筆輔色來塑造形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