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漢語漢字]

杉[漢語漢字]

杉,中國漢字,多音字,讀作:shān、shā。

編碼信息

筆畫:3

總筆畫:7

五筆86/98:SET

倉頡:DHHH

鄭碼:FPD

電碼:2619

四角號碼:42922

UNICODE: 6749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木彡

漢字部件分解: 木彡

筆順編號: 1234333

筆順讀寫: 橫豎撇點撇撇撇

字義解釋

杉 形聲。字從木從彡(shān),彡亦聲。“彡”為“三”的變形,意為“多”。“木”與“彡”聯合起來表示“一種具有多針葉的樹”。本義:一種多針葉的樹。

杉shān

基本字義

1. 常綠喬木,樹幹很高很直。木材白色,質輕,有香味,可供建築和制器具用。

詳細字義

〈名〉

⒈ 亦稱“沙木”,“杉木”,“杉樹”[China fir]。杉科,常綠喬木。冠塔狀,葉長披針形,果實球形。高可達三十米以上。木色白或淡黃,木紋平直,結構細緻,易加工,能耐朽,受白蟻的危害較少。供建築、橋樑、造紙、造船等用。如:水杉;紅杉;紫杉;杉芝等。

⒉ 另見shā(口語)

杉shā

基本字義

1. 義同(一):~木。~篙。

詳細字義

〈名〉

⒈ 義同“杉”(shān),用於“杉篙”“杉木”“杉芝”

⒉ 另見shān

常用詞組

1.杉篙shāgāo

【fir pole】杉樹等去掉枝的樹幹,細長,用來搭架子或撐船

方言集匯

四川話:杉(shā)樹

粵語:caam3saam1 客家話:[東莞腔]cam5[寶安腔]cam5[梅州腔]cam5[沙頭角腔]cam5[客英字典]cam3cam1[海陸豐腔]cam6cam1[客語拼音字彙]cam4[台灣四縣腔]cam5cam1[陸豐腔]cam5

詳細解釋

杉 shān  ㄕㄢ

常綠喬木,樹幹很高很直。木材白色,質輕,有香味,可供建築和制器具用。

杉 shā〈名〉

義同“杉”(shān),用於“杉篙”“杉木”

另見 shān

杉皮 :治金瘡血出及湯火傷灼,取老樹皮燒存性研敷之,或入雞子清調敷。杉芝本草、善治健康、美之以衡。【異名】杉木皮(《分類草藥性》)。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所銜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師銜切,音衫。《說文》作檆。《爾雅·釋木》作煔。《郭注》煔似松,生江南,可以為船。

英語注釋

杉的書法 杉的書法

various species of pine and fir

釋名

杉、沙木、

性能

辛、微溫、無毒;活血,解毒,澀精。

拼音是sha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