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純臣

朱純臣

朱純臣(?--1644),明末貴族,世襲成國公。祖上為朱能,名將,南征北戰立功無數,封成國公,死後追封東平王,與陳演上表勸進。後被李自成處死.朱純臣(1370-1406年),字士弘,朱亮長子,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繼任燕山中護衛副千戶,曾經參與朱棣主持的北伐,活捉了元朝太尉朵兒不花。朱純臣在此戰中率先攻破雄縣東門,並追擊到月漾橋,活捉南軍大將都督楊松、潘忠等,繼而一鼓作氣追趕南軍到莫州,斬獲無算。朱純臣率李遠等從四面展開合擊,大敗南將平安的銀牌軍。

基本信息

簡介

朱純臣朱純臣

朱純臣(?--1644),明末貴族,世襲成國公。祖上為朱能,名將,南征北戰立功無數,封成國公,死後追封東平王。李自成攻入北京時,崇禎寫下詔書,命駙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烺。朱純臣獻齊化門(一說朝陽門),與陳演上表勸進。後被李自成處死.

作品

《熹宗悊皇帝實錄》

崇禎元年(1628年),朱由檢命朱純臣為監修官,溫體仁、張至發、張貞運、賀逢聖、黃士俊等為總裁官纂修,崇禎末成書。

著作

朱純臣朱純臣

著有《和朱純臣兵部上巳錫宴》,現留行於世。《明史》(卷145):“希忠五傳至曾孫純臣,崇禎時見倚任。”《小腆紀年》(附考)卷第四《明史》(卷145):“希忠五傳至曾孫純臣,崇禎時見倚任。李自成薄京師,帝手刺純臣總督中外諸軍,輔太子。敕未下,城已陷,為賊所殺。”《小腆紀年》(附考)卷第四:“自成入內閣,見崇禎帝命純臣輔東宮朱諭,因誅之,籍其家”“傳信錄”云:‘二十二日申刻,傳偽旨處斬’“燕都日記”云:‘二十六日,降賊臣朱純臣、陳演率百官勸進’。

成國公世系

第一代:朱能,建文四年封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成國公,祿二千二百石,與世券。永樂四年卒于軍,追封東平王,謚武烈。

第二代:朱勇,永樂六年襲爵。洪、宣年間,屢領行在軍府,累進太保。正統十四年從駕至土木,戰死於鷂兒嶺。天順初,追封平陰王,謚武愍。

第三代:朱儀,景泰三年五月丁酉襲爵,天順七年守備南京,成化二十二年加太子太傅,弘治九年卒。

第四代:朱輔,弘治九年襲爵,十三年守備南京、領中軍都督府,正德五年加太子太傅,六年掌前軍都督府。嘉靖二年卒,贈太傅,謚恭僖。

第五代:朱麟,嘉靖四年襲爵,月余而卒。

第六代:朱鳳,朱麟之弟,嘉靖八年襲爵,九年總神機,十五年卒,贈太保,謚榮康。

第七代:朱希忠,嘉靖十五年襲爵,屢典軍務,累進太師。隆慶五年領後軍都督府。萬曆元年卒,追封定襄王,謚恭靖。十一年追奪王爵。

第八代:朱時泰,萬曆二年襲爵,同年卒。

第九代:朱應楨,萬曆八年襲爵,十四年自殺。

第十代:朱鼎臣,萬曆二十八年襲爵,明年卒。無子,叔應槐嗣爵。

第十一代:朱應槐,朱鼎臣之叔,萬曆二十九年襲爵,領左軍都督府,三十八年卒。

第十二代:朱純臣,萬曆三十九年襲爵,崇禎三年加太傅,九年總京營,十七年三月李自成薄京師,帝手敕純臣總督中外諸軍,輔太子。敕未下,城已陷,為賊所殺。

相關文章

《朱純臣地下猶護主》

在懷柔北宅村北澤山將軍頂下有一片明代陵墓遺蹟,石人石馬散落在田間地頭或農家牆、院內,當地人稱之為“小十三陵”,理由是北澤山與昌平十三陵屬於一個山系,十三陵是龍頭,北澤山是龍尾,而且這裡恰恰埋葬著13位武將。論氣派,顯然沒有十三陵宏大排場。但此處三面群山環抱,就像一堵天然的圍牆,一面平地開闊平坦,山上的流水從北向南而流,將平地整個環抱起來,與明代福建派的風水選址觀點完全吻合。是誰有此眼光,而且有資格與朱家皇帝埋在一條山下呢?查閱史籍,知道這裡埋葬的是成國公朱純臣一家。

朱純臣的父親朱亮,安徽鳳陽府懷遠縣樂河鄉人,也算是朱元璋的老鄉。元朝末年,天下大亂,朱亮組織義兵保衛鄉里,後率部整體投入朱元璋起義軍。明朝建立後不久被調往北平,任燕山中護衛副千戶,主要負責保衛當時駐守北平的燕王朱棣。

朱純臣(1370-1406年),字士弘,朱亮長子,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繼任燕山中護衛副千戶,曾經參與朱棣主持的北伐,活捉了元朝太尉朵兒不花。

由農民起義領袖登上皇位的朱元璋,為了確保朱明王朝千秋萬代地統治下去,一方面加強君主專制統治,把軍政大權牢牢地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並且大肆屠殺元勛功臣,國初名將殺戮殆盡;另一方面,想方設法加強皇室本身的力量,其具體的辦法就是分封諸王。他把自己的24個兒子和一個從孫封為親王,分駐全國各戰略要地,想通過他們來屏藩王室。受封諸王在自己的封地建立王府,設定官屬,地位相當高,公侯大臣進見親王都得伏而拜謁。每一個藩王食糧萬石,並有軍事指揮權,於王府設護衛,護衛甲士少者3000人,多者1.9萬人。邊塞諸王因有防禦元朝殘餘侵擾的重任,護衛甲士尤多。其中北平的燕王朱棣擁兵10萬。燕王曾多次出塞征戰,打敗元朝殘餘勢力的軍隊,所以倍受重視,有權“節制沿邊士馬”,軍中大將皆受其節制,甚至特需可以自斷軍中小事,大事才向朝廷報告。但朱元璋低估了諸位“孝子”的政治野心,致使藩王勢力日漸膨脹,呈尾大不掉之勢。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標病死,朱元璋沒有從其他兒子中另外選擇一個繼承人,而是立太子的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帝位,是為建文帝。朱允炆在做皇太孫時,就對諸藩王專權不滿,曾與他的伴讀黃子澄商量削藩對策。即帝位後,採納了大臣齊泰、黃子澄的建議,決定先削幾個力量較弱的親王的爵位,然後再向力量最大的燕王朱棣開刀,並下令取消親王節制文武將吏的權力。皇族內部矛盾由此迅速激化。

燕王朱棣早就對朱元璋不立自己為繼承人不滿(朱標死時,二子、三子已死,四子朱棣是事實上的長子),於是密謀反叛。朱純臣是他的三個主要助手之一,另外二個是謀士姚廣孝和大將張玉。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在朱純臣等人的協助下,誘殺了中央派來監視自己的布政使張昺、都指揮使謝貴,迅速占領北平九門,起兵叛亂。朱純臣因功晉升指揮同知。

朱元璋當國時,恐權臣篡權,規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舉兵清君側的權利,他在《皇明祖訓》中說:“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朱棣以此為理由,指齊泰、黃子澄為奸臣,須加誅討,並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即靖禍難之意。因此,歷史上稱這場朱明皇室內部的爭奪戰爭為“靖難之役”。

朱棣起兵後,朱純臣首先領兵攻占北平以東的薊州,進而攻占遵化、永平(今河北盧龍)等州縣。與此同時,其他部隊也先後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關、懷來、密雲等地,掃平了北平的外圍,排除了後顧之憂,便於從容對付朝廷的問罪之師。

朱元璋大肆殺戮功臣宿將,朝廷已經沒有大將可用,朱允炆只好起用年近古稀的倖存老將耿炳文為大將軍,率軍30萬伐燕。八月,南軍進至河北滹沱河地區。朱棣軍在中秋之夜發動突然襲擊,突破雄縣,盡克南軍的先頭部隊。朱純臣在此戰中率先攻破雄縣東門,並追擊到月漾橋,活捉南軍大將都督楊松、潘忠等,繼而一鼓作氣追趕南軍到莫州,斬獲無算。當時耿炳文大軍尚有數萬,而且已經於滹沱河北岸擺開陣勢,明顯是敵眾我寡。朱純臣見南軍連敗,士氣低落,於是冒險率領30多個敢死軍士,躍馬疾呼,沖入敵陣,南軍氣餒,紛紛後退,自相踐踏,損失慘重。三千多南軍繳械投降。耿炳文無奈,只好率殘部退守真定城內,閉門不出。

建文皇帝得到耿炳文戰敗的訊息後,召其回京,改任李景隆為大將軍。李景隆雖然是名將李文忠的後人,但自幼嬌生慣養,只會紙上談兵,沒有真本領。九月,李景隆進至德州,收集潰散兵卒,調集各路軍隊,號稱50萬,進抵河間府。此時江陰侯吳高奉建文皇帝命令,率兵從遼東南下進攻永平。朱棣為爭取戰略上的優勢,不理睬李景隆,而是親率大軍回援,朱純臣跟隨前往,趕走吳高,殺獲很多。隨後,朱棣又兵指大寧,控制了寧王朱權,把寧王手下精銳的朵顏三衛軍士收歸己有。

李景隆聽說朱棣主力離開北平,於是率兵過盧溝橋,抵北平城下。朱棣長子朱高熾在姚廣孝的幫助下,拚死守衛。李景隆號令不嚴,指揮失當,幾次攻城,都被擊退。南軍都督瞿能曾經率千餘精騎,殺入張掖門,但後援遲遲不至。李景隆貪功,命令瞿能停止前進,等待大部隊一起進攻,錯過了時機。燕軍乘機休整,連夜往城牆上潑水,天冷結冰,待到次日,南軍再也無法攀城進攻了。

十一月,朱棣帶兵回師至北平郊外,在鄭村與李景隆軍遭遇,朱純臣大敗南軍。又進攻南軍大營,再獲勝利。北平城中軍隊也乘機出擊內外夾攻,南軍不敵,李景隆乘夜率先逃跑,退至德州。

建文帝為大臣所蒙蔽,反而獎勵了李景隆。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會同郭英、吳傑等集合兵將60萬眾,號稱百萬。朱棣命令張玉、朱純臣等率軍十餘萬迎戰,首先占據白溝河(今河北雄縣北),三日後南軍才趕到。戰鬥打得十分激烈,燕軍一度受挫。但南軍政令不一,不能乘機擴大戰果。燕軍利用有利時機,力挫南軍主將,朱純臣作為前鋒,首先擊敗南軍都指揮平安部。次日,朱純臣又率領左哨軍,連續衝破南軍營柵,並跟蹤追至德州。五月,李景隆從德州逃到濟南。朱棣率燕軍尾追不捨。南軍在平安的率領下於濟南城外的鏵山居高臨下擺開陣勢。朱純臣派奇兵繞道南軍背後,突然襲擊,取得勝利,收降萬餘人。濟南在都督盛庸和山東布政使鐵鉉的死守下才得以保住。朱棣圍攻濟南三月未下,遂回撤北平。

建文二年(1400年)九月,建文帝改用盛庸率兵北伐。十月,至滄州,為燕軍所敗。十二月,燕軍進至山東臨清、館陶、大名、汶上、濟寧一帶。盛庸率南軍於東昌(今山東聊城),嚴陣以待。燕軍屢勝輕敵,被南軍打敗,大將張玉死於戰陣,朱棣自己也被包圍,朱純臣率小股部隊殊死迎戰,保護朱棣衝出重圍。東昌戰役是雙方交戰以來,南軍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由於建文皇帝不願意承擔殺死叔父的罪名,致使南軍不敢致朱棣於死地,朱棣才得以逃跑,朱純臣也因此立下救主大功,晉升都指揮同知。

東昌大戰後,朱純臣又於建文三年(1401年)跟隨朱棣參加了夾河戰役。此戰中,燕軍大將譚淵戰死,先敗了一陣,朱純臣領兵趕到,獲勝,軍威復振。朱純臣進而又在藁城三次擊敗南軍,追殺到真定,進而攻占彰德、定州。又襲破西水寨,打敗駐守衡水的南軍。活捉指揮賈榮。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燕軍進入山東,朱純臣繞過守衛嚴密的濟南,攻克東阿、東平,盡破汶上諸寨,進至淝河。朱純臣在淝河設伏兵,大敗十餘萬南軍。四月,燕軍進抵宿州,與跟蹤襲擊的南軍大戰於齊眉山(今安徽靈璧縣境),燕軍大敗。燕軍奪得的城池雖多,但往往得而復失,不能鞏固。此戰失利後,燕軍士氣低落,很多將領建議撤軍。朱純臣勸阻朱棣說:“兵家勝敗是常事,怎能因為一時的小挫折就氣餒呢?當年劉邦屢戰屢敗,項羽屢戰屢勝,可最終的勝利者是劉邦。殿下您舉兵以來獲勝很多,此次失敗不足多慮。還是應該以江山社稷為重。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只能整兵前進,怎么可能撤回繼續作臣子呢?”朱棣同意,整兵進攻靈璧。在這次決戰的關鍵時刻,建文帝受一些臣僚建議的影響,把徐輝祖所率領的軍隊調回南京,削弱了前線的軍事力量,南軍糧道又為燕軍所阻截,燕軍抓住時機,大敗南軍於靈璧。此戰中,南軍合兵60萬依潼山而陣。朱純臣率李遠等從四面展開合擊,大敗南將平安的銀牌軍。南軍都督陳暉來援救,再遭敗績。南軍投降者達十餘萬眾,陳暉等南軍將領30多人被俘。

此時,朱棣已經獲悉南京城空虛的情報,於是決定不再和南軍主力糾纏,而是從南軍防守薄弱的泗州為突破口,渡過淮河,攻克盱眙,下揚州,自瓜洲強渡長江,直取南京。六月十三日進抵金川門,守衛金川門的李景隆開門迎降。燕王進入京城,文武百官紛紛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擁戴下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

靖難諸將中,張玉和朱純臣最為重要。張玉在東昌戰死,朱純臣成為第一功臣。論功封左軍都督府左都督、成國公。永樂二年(1404年),兼太子太傅。

安南國黎蒼在明初奪取了國王陳氏的王位,並於永樂元年(1403年)騙取了朱棣的冊封。後來陳氏子孫到明朝鳴冤,朱棣派人前去核查並送陳氏後人回國繼承王位,不料被黎蒼伏兵所殺。朱棣大怒,決定出兵討伐。

永樂四年(1406年)七月,朱純臣被任命為總兵,征夷大將軍,率兵80萬討伐安南。大軍進至廣西龍州,朱純臣因病於十月初二日去世,年僅37歲。朱棣聽說後非常痛苦,下令停止上朝五天,表示哀悼,並親自撰寫了祭文。下令葬於昌平州北澤山(今屬懷柔)。後來又追封為東平郡王,謚武烈,並贈上三代均為王爵。仁宗繼位,下令將朱純臣作為配祭人,立牌位於成祖的太廟中,享受後人的祭祀。

北澤山地處龍尾,朱純臣陵墓與成祖的長陵大約同時修建,暗含有在地下繼續為朱家天下守衛的含義。

成國公的爵位可以世襲。在世襲的子孫當中,最出名的是朱勇。

朱勇(1391-1449年),字惟真,永樂五年(1407年)襲成國公。後掌都督府事,留守南京。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跟隨朱棣北征蒙古。宣德元年(1426年)漢王朱高煦叛亂,朱勇跟隨宣宗出兵討伐。大軍出城後,朱勇建議兵貴神速,應全速前進。宣宗採納,大軍直抵叛軍盤踞的青州城下。朱高煦懾於威勢,出城投降。宣德三年(1428年),朱勇進封太子太保,主管明朝的中央軍——京營。以後宣宗每次到邊境巡視,朱勇都跟隨前往。

1435年,英宗即位。次年正統元年,命朱勇主持經筵——皇帝定期學習古代治國方略的一種形式。正統九年(1444年),朱勇統兵出喜峰口北進,在富峪川、熱水川兩次擊敗蒙古軍隊,進封太保。

英宗時期,明朝的軍事實力下降很多,軍政腐敗日漸嚴重。相反,北方的蒙古瓦剌部卻日漸強大起來。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年)農曆七月,瓦剌部在大汗也先的率領下,兵分四路大舉進犯。也先親自率領瓦剌主力部隊向大同一帶進軍,企圖首先攻占大同,然後進逼北京。駐守大同的明朝軍隊拚死抵抗,但連戰連敗,訊息傳到北京後,明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決定效仿祖先,御駕親征。

七月十六日,朱祁鎮帶領文武大臣,貿然起用50萬大軍親征,從北京、宣府浩浩蕩蕩向大同挺進。八月,朱祁鎮來到大同。王振本來以為只要顯示一下兵威,瓦剌就會退走。等親信郭敬把吃敗仗的經過一說,王振嚇得喪魂落魄,趕緊勸說英宗率師回京。結果,朱祁鎮和50萬明軍只在大同停留了3天,沒與瓦剌軍隊交火一次就離開了大同。

王振是蔚州人,想讓大軍繞經蔚州,從紫荊關回北京,順便邀請皇帝光臨他的家鄉,抖抖自己的威風。明軍大隊人馬進入蔚州境內後,王振又一考慮,這么多兵馬來到他的家鄉,必然會糟踏他的家園,破費他一大筆財產。於是,他又改變了主意,讓朱祁鎮從來時的宣府舊路撤退。朱祁鎮聽任他的擺布,繞道再返回舊路,結果,白白浪費了許多時間,給瓦剌軍隊造成追擊的好機會。朱祁鎮帶領明軍回到宣府舊路後,果然被瓦剌軍隊趕上。明軍慌忙應戰,結果一觸即潰。朱勇和永順伯薛綬提兵四萬前去救援。與瓦剌軍隊相遇於鷂兒嶺(今河北涿鹿西北)。監軍劉僧不了解地形,在大軍陣勢沒有擺開之前就貿然率部突入隘口。朱勇擔心劉僧出事,揮兵跟進,結果中了瓦剌軍事先設下的埋伏,大敗,朱勇戰死。

八月十三日,朱祁鎮帶領明軍敗退到土木堡(今河北懷來縣西)。瓦剌騎兵突然從四面衝擊過來,明軍潰不成軍,互相擁擠踐踏,死傷數十萬人,屍體橫堆,慘不忍睹。隨軍大臣、武將英國公張輔、駙馬都尉井源等五十多人戰死身亡。作惡多端的宦官王振也死於亂軍之中,昏愚荒淫的朱祁鎮被瓦剌軍俘虜,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土木之變後,于謙等人認為朱勇損兵折將,有罪於國,建議削奪爵位。直到1457年,朱祁鎮復辟,這才追封朱勇為平陰王。

朱勇以後,朱儀、朱輔、朱希忠等先後襲爵並主持中央軍務,至明末朱純臣,一共傳襲了13代,均葬於北澤山下。朱氏陵園建國初期保存尚好,“文革”中石人石馬等建築被炸毀殆盡,只剩下一些殘餘扔在田間地頭。當地的阮氏家族據稱世代為朱家守墓,或許是朱純臣當年討伐安南時的俘虜,可惜沒有充足史料可資證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