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福星

朱福星

朱福星先生是近代浙江歷史上一位傑出人物,是中國共產黨的摯友。在二十世紀中國歷史舞台上,他為民族的獨立和國家的富強,為勞動大眾的生存和幸福,數十年披荊斬棘,執著奮鬥,譜寫了一頁頁光輝的歷史篇章。他為官清廉、光明磊落,一身正氣、愛國護民,無私無畏的光輝人生,他的座右銘“造福者不為享福,善始者還當善終”彰顯出的人格力量,是我們寶貴精神財富,人民永遠懷念他!(引自中共黨史研究室:造福者不為享福,善始者還當善終,東陽史鏡2007年第4期)。

人物簡介

抗日名將朱福星抗日名將朱福星
朱福星(1897—1975),字申卿。浙江東陽看芝人。民國四年(1915)就讀浙江金華師範期間,為反對日寇強占青島、抵制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約同學50人投筆從戎。後參加北伐,歷任連長、營長、團長。抗戰開始,親率全團抗擊吳淞登入之日軍,在寶山郊區浴血奮戰七晝夜,身負重傷。經搶救脫險回鄉養傷,組織民眾從事抗日救亡。抗戰勝利後,配合共產黨投身民主革命。

愛國情深,投筆從戎

1912年民國成立,這一年朱福星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浙江金華師範學校。在校讀書期間,中外學科、時事政治,無不悉心鑽研,各門功課均名列前茅。他的作文常被打上許多賞識的紅圈,時有優秀評語,被老師推薦為範文在班上誦讀。時值民國初創,辛亥革命的勝利的果實被袁世凱為代表的北洋軍閥竊取,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專制獨裁、踐踏民主共和制度,故1913年孫中山發布討袁檄文,黃興在江蘇就任討袁軍總司令,袁世凱把持的北洋政府指其為“孫黃之亂”,興兵鎮壓,平民飽受苦難。朱福星曾奮筆撰文抨擊袁世凱的倒行逆施。撰寫《論時局》文:“民國始建而戰亂不息,民不聊生,有指時局動盪起於‘孫黃之亂’者,吾觀之,亂始於袁氏也,……竊以為袁氏不如下台,讓孫文、黃興來治理國家,庶幾天下能安定,民國可興旺。”

朱福星不僅品學兼優,還十分注重鍛鍊身體,常率同學晨練登山,認為體魄強健,將來方能吃苦耐勞,擔當得起救國救民的重任。他以自己的為人和優異的學業贏得同學們敬重愛戴,被選為級長。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帝國主義趁機強占我國青島,次年又逼袁世凱簽訂了二十一條,這完全是企圖滅亡中國的不平等條約。面對日寇狼子野心,青年學生義憤填膺,紛紛主張對日作戰。但朱福星偕同學訪問駐金華大洪山寺防營時,卻發現駐地官兵全無文化、不識時勢,更不明白軍人保衛國家的責任,深感不安。他意識到,要拒侮救國,軍隊的改造迫在眉睫,那裡十分需要愛國的知識青年。恰逢浙江招考志願兵,他就和同學相約當兵抗日,帶頭簽名請求校方準予從軍。但學校規定:學生離校,必須有家長簽名蓋章。時間緊迫,但學校離家百餘里,況且做父母的也不一定就會同意。怎么辦呢?只有“先斬後奏”了。他見到校園裡有棵大芭蕉,靈機一動,就挖了一塊芭蕉根,刻了父親姓名的圖章,遞上了離校從軍申請書,終於得以批准,離開難得考取的學校,毅然加入了志願兵,在他的帶動下,全班五十位同學悉數同行。

淞滬抗日 血灑寶山

當兵十年,1926年升排長,參加北伐,後歷任連長、營長、代理團長,屢立戰功。1932年入中央軍校高教班,畢業後任6師33團團長。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朱福星先生奉調率6師33團赴滬抗日,於8月22日抵上海,立即投入戰鬥。8月31日,吳淞炮台灣等處大批日軍登入向吳淞鎮猛撲,朱福星團長奉令增援吳淞,向炮台灣東線進擊,浴血奮戰數小時,於凌晨3時30分,一鼓作氣掃蕩孫家莊、蒲家莊、炮台灣之敵,粉碎了日寇對吳淞炮台灣的圍困,日寇紛紛向吳淞鎮潰退。午前4時30分,朱福星團長指揮33團,與31團配合從左右兩翼攻擊,占領楊家場、伊家閘、佩家閘、炮台灣車站之線,步步進逼、控制了自蘊藻濱至寶山的重要防線。
朱福星先生1937朱福星先生1937

天亮後,日陸戰隊在飛機、艦炮掩護下在吳淞等處源源登入,午後1時,大隊日機輪番對第6師陣地轟炸,艦炮轟擊不斷,以數十輛戰車掩護步兵對我反撲,友軍炮台灣車站陣地官兵傷亡殆盡不支,我軍防線動搖。在危急關頭朱福星團長奮不顧身,躍上制高點,舉槍高呼:“我團長朱福星在,跟我沖!”頓時,全體將士猛撲日寇,奮勇肉搏,威勢震敵,隨之17旅全線出擊猛衝,重創敵寇。傍晚6時,占領由寶山西南角,經曹家上、三官堂、昆家宅迄泗塘河公路橋樑之線構築工事與敵激戰。9月2日11時許,敵向我三官堂18旅陣地猛攻,朱福星團長率部增援,自三官堂以北地區側擊,擊潰日寇多次進攻,殲敵甚眾。9月4日下午5時敵炮集中向我6師三官堂、火藥局、泗塘河公路橋一帶陣地轟擊,兩個小時間發射炮彈達一千四百餘發。敵步兵借炮火掩護多次向我33團陣地突擊。朱福星團長率部冒死奮戰猛力反攻,一次次將敵擊退。6時30分,寶山西南角炮火連天,日寇瘋狂反撲,朱福星團長親臨陣前率部衝鋒,士氣大振,全體官兵向敵突擊肉搏,終於殺退日寇。至此,朱福星團長在火線連續作戰已經七天七夜未曾休息。敵人更猛烈的進攻開始了。炮聲震耳欲聾,彈雨紛飛,朱福星團長正指揮部隊向前推進,猛感一震,日寇三顆子彈穿進胸部。但他繼續指揮戰鬥,連鮮血己經浸透軍衣也不知道。部下發現驚呼:“團長,你負傷了!”他左手一摸,發現滿手是血,剛想取隨身所剩的半個急救包自行包紮,卻因失血過多,昏倒沙場。部下拚死將他搶救下火線,用專車急送杭州陸軍醫院,再轉國際仁愛醫院搶救。

朱福星先生因重傷失血昏迷,在杭州法國人辦的仁愛醫院搶救七天,始脫離生命危險。外科主任楊士達博士從先生身上取出兩粒彈頭,第三粒因離心臟太近無法取出,留於體內終生。住院期間,先生除留下一件繡有“乘風破浪、松鶴延年”的披風作紀念外,將軍事委員會給他的撫恤金,師部送來的養傷費和浙江省杭日後援會的慰勞品大部贈送給住院的其他傷兵;又把家屬帶給自己調養身體的火腿肉等營養品要勤務兵送給前線官兵,期望他們為祖國作堅強的戰鬥。當自己生命尚未脫離危險之時,先生就讓夫人把給自己燉的參湯給部下傷兵服用,自己一口未嘗,還把夫人為自己精心調製的雞汁玉米糊全部招待素不不相識的窮苦老人。先生心中想的是國家與人民,期望本團官兵為保衛祖國而堅強戰鬥的殷切心情。

抗日救亡 重教興學

經醫院搶救脫險後,朱福星先生於1937年冬回故鄉浙江東陽養傷,同時從事家鄉我市紀念抗日將領朱福星誕辰110周年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春,在中共地下黨發起的“鷺鷥嶺頭抗日自衛茶話會”上公選朱先生為十四都鄉抗日自衛委員會主任、民眾抗日自衛隊隊長,負責組織抗日自衛隊訓練。1939年春,在地下黨發起的鄉長民選中,被選為東陽縣十四都鄉鄉長。使共產黨掌握了十四都鄉抗日統一戰線領導權,朱先生以人民力量作後盾,抗丁、抗糧、抗捐,為各村人民爭下縣稅谷並冒險抵制游匪派糧,為十四都鄉人民減少糧食損失達45000多斤。“壯丁”則一個也未被抽去。

朱福星先生擔任十四都鄉民眾抗日自衛隊長期間,儘管傷後體弱,仍殫精竭力組織了一支亦兵亦農的自衛隊,成為東陽北鄉第一支強大的民眾抗日自衛力量。朱先生髮動全鄉男女青壯年都參加訓練,主要用長矛、木槍,也有幾條馬槍,先生親自教練列隊、操槍、射擊方法,散兵行動等。婦女用的是木大刀。選派中共地下黨員潘月英去南鄉縣婦乾訓練班學習,回來在各村挑選青年婦女l一2人作為骨幹,在胡公殿操練後,再回到各村組織訓練。此外,還清了拳帥來教拳術,分青壯年隊、婦女隊和兒童隊,套路各不相同。白天學操,晚上上夜校,教室就設在先生自己的家裡,課桌凳、黑板等均由先生採用自家山中樹木請人做好捐贈,教師由村校先生和回鄉教師義務擔任,先生自己負責政治方面教育,宣傳抗日救亡的道理和報紙上的抗敵新聞。鄉民們愛國熱情提高了,許多人還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日寇侵占東陽後,不時四出“掃蕩”,姦淫燒殺無惡不作,淪陷區人民苦不堪言。朱福星先生領導的十四都抗日根據地,就成了日偽的眼中釘。1944年,駐城、巍日寇會合發動“掃蕩”之後月余,侵駐東陽城的日寇小野氏部隊送來一封威脅信,要挾十四都鄉籌集銀洋十萬元,限十五天內送交,內有:大軍來東陽已二年,各都鄉都有貢獻,唯你處沒有。前次掃蕩,所以示儆,限文到十五天內籌交銀洋十萬元,不得延誤,否則將燒殺勿論,勿謂言之不預也。云云。朱先生召開各保長和自衛隊長會議,宣布:小野氏部隊是侵略者,我們決不做順民!日寇若要來燒殺,必先燒我鄉長屋、殺我鄉長家人。我對子女原是愛惜的,但為此而殺去我子女,我是決不落淚的!我們決不能派款給日寇!朱福星先生一身正氣慷慨激昂,鼓舞了所有在場的人。直至抗日結束,十四都未給日偽一分錢一粒米,日偽懾於十四都鄉自衛隊的威名,也未敢真來燒殺,日寇的威風不能越過烏竹嶺,十四都人民得以自豪地說:“我們不曾做順民。

東陽市黨史勝跡:朱福星故居東陽市黨史勝跡:朱福星故居
抗戰時期,山區教育落後,朱先生為振興民族文化,灌輸愛國思想,著力整頓鄉校。先生重視教育,常對鄉親們說:“一定要多讀書,受科學教育。這樣,人的素質提高了,國家才會強大,才不會被外國列強欺侮。”東陽淪陷時期,許多學校停課,學生失學,先生於是創辦了十四都鄉中心國小,自兼校長(不取薪水),以已屋作校舍(不收租金),親自訪求聘請進步教師,為貧困學生代交學雜米。為減輕辦學困難,又安排長女秀迎為義務教師。全校職工為之感召,四方學生登門求學者甚眾,在這幾期學生中,以後成長為革命於部、科學家、教授者不乏其人。當年郭沫若同志率文化工作隊經過羅店,得聞先生辦學及領導都鄉人民抗日自衛事跡,熱忱讚揚鼓勵。

一心為國竭誠為民

朱福星先生任鄉長七年,未領分文薪水,而以傷病之體躬耕農桑以養家,為故鄉抗日事業嘔心瀝血。人民有難,竭力救助,鄉人有爭執,盡力調解。常因空腹體弱、操勞過度,幾次昏倒。鄉民稱朱先生為“十四都鄉一顆蔽蔭大樹!”一件件感人事跡傳誦至今。

國難時期,窮人為了謀生度日,往往要跋涉數十里去挑鹽和大米,但沿途常會遭到日偽殺戮、土匪搶劫,或者被雜牌隊伍攔截敲詐、誣為漢奸關押、沒收財物,或不由分說,拉丁充夫。只要得悉窮苦的鄉民有難,朱先生總是不顧自身傷後體弱,經常不分晝夜、不管寒冬酷署,跋涉百數十里,去營救被困的農民。

1942年,鄉里貧農20餘人為生計挑私鹽,被駐諸暨105師連鹽擔拉去關押。家屬得訊哭訴於朱先生,朱先生聞報,追蹤數十里,歷時7天,交涉斡鏇,受盡恐嚇、侮辱,終以才智和威望,救回眾人。懷魯鄉西坑沿村某,與本村一手工工人去麗水做工挑玉米餬口度日,過縉雲時皆被拉去充壯丁,朱先生日夜兼程趕去交涉,經3日始放回。其人家境窮困,身無川資,先生以自己身帶僅有之錢物助其返家。諸如此類義舉,數不勝數,但先生從不稱功,也從不取半分酬禮。

當時有些軍隊過境擾民,還有一些藉機發國難財的游匪糾集一起,出沒于山區,搶掠財物,派糧派款,吊打無辜,殘害百姓。朱先生為排除這些災難而奔走於東陽及遠近縣鄉的山山水水,對擾民的部隊曉之以理,明之以義,促使他們改邪歸正,那些人再也不敢在本地胡作非為了。為了達到教育目的,先生就在一些要道旁村莊的牆上,親手寫上“愛護人民的軍隊是好軍隊”等大字標語。

朱先生將保護先進青年視為己責,並為羅山地下黨的發展成長,作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1939年春中共東陽一大在十四都鄉裘家嶺召開,朱先生以其特殊身份,保護了與會代表的安全。王志遠出事身亡後,朱先生失去和上級直接聯繫,故在1944年,當金蕭地委負責人蔡正誼、楊思一同志率部隊途經羅店時,朱先生匯報本地共產黨情況,要求部隊多留幾日幫助發展中共地下黨力量。可惜部隊另有任務,約言再來。然而,不久部隊北撤,未能如願。

同年朱先生抵制了國民黨政工隊所謂“清鄉”。1946年,又抵制了反動政府的“共產分子登記”,使本都地下工作者不受國民黨反動派的威脅欺騙,不致被破獲失節。在裘家嶺朱先生臨危不懼,面對反動派七、八條槍口,大義凜然,以口舌作武器挫敗了反動派進剿十四都的陰謀,保存了羅山地下黨組織。

抗日勝利後,朱福星先生辭去了十四都鄉鄉長職務,並在鄉公所移交清冊上寫下了“造福者不為享福,善始者還當善終”這一座右銘。他放棄高官厚祿,繼續留在本地為民服務,熱心投身民主革命。

朱福星先生自青壯年始,長期為革命作貢獻;建國後被特邀擔任東陽縣第一至第四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繼續為新中國建設事業獻計獻策。

晚年在極左路線下蒙受冤苦。粉碎“四人幫”後終於平反昭雪。在蒙冤期間,朱先生對黨和人民仍忠貞不移,抱“不為良相,則為良醫”之宗旨,精研醫藥,無償為民眾治病;筆耕不止,著寫醫方醫論44卷,留下珍貴的醫藥遺產。

朱福星先生卒於1975年,享年七十八歲。

妻虞氏蘇霖,勤勞樸實善良之農家女,含辛茹苦,力助先生事業之成就。

抗日名將朱福星紀念亭

抗日名將朱福星紀念亭,又名福星亭,地處浙江省東陽市巍山鎮眠牛山公園內。

公元二零零五年九月,適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故鄉人民特集資修建抗日名將朱福星先生碑亭(福星亭)於東陽市巍山鎮眠牛山公園苛山之上,緬懷抗日英雄朱福星先生。

公元2011年公布朱福星紀念亭為東陽市“紅色遺址勝跡”,成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抗日名將朱福星紀念亭抗日名將朱福星紀念亭

福星亭建於巍山鎮懷魯眠牛山脊,毗鄰觀音塔,北望烏竹嶺,嶺下即是有“華東第一樞紐”之稱的懷魯樞紐互通立交橋,南覽巍山列景,村莊池塘,星羅棋布。福星亭通體為青石建築,南北兩方各有三級石階走上亭台,亭台上是六柱六角形通透式石亭,門楣分別是許秀堂先生題寫的“福星亭”和梅凱先生1997年題寫的“民族精英”,兩邊對聯為“北伐抗日氣貫長虹,撫民救國名垂青史”和1997年江征帆先生為朱福星先生百年誕辰時題寫的“抗日先鋒功高厚,革命丹心鑒日月”。其餘四面設定石欄石凳。亭閣中間立有三稜柱式紀念碑,正面鐫刻朱福星先生像和東陽市巍山鎮人民政府銘文,另外兩面分別是朱福星先生的座右銘手跡:“造福者不為享福,善始者還當善終。”和樓降雲先生為紀念朱福星先生誕生一百周年所作七律一首:

男兒慷慨氣如雲,學業文章卓不群。

投筆封侯班定遠,誓師御倭戚家軍。

龍潭鏖戰殲民賊,淞滬忘身掃寇氛

保障一方施德澤,百年銘記頌功勳。


朱福星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 四維治水 (1992) .... 顧問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