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洋[留美博士殺人犯]

朱海洋[留美博士殺人犯]

朱海洋(Haiyang Zhu,音譯),中國寧波,上海海洋大學(原上海水產大學)經濟貿易學院2001級國貿專業學生,品學兼優,英語尤為突出。2008年秋季進入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攻讀農業和套用經濟學博士學位。2009年1月21日美國當地時間晚7時,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一起兇殺案件,被害人和嫌疑人皆為來自中國的學生。死者名為楊欣,22歲,來自中國北京,兇殺嫌疑人名為朱海洋。現場一些目擊者說,朱海洋和楊欣當時同在餐館裡喝咖啡,事先沒有發生口角,但朱海洋突然持刀襲擊楊欣,造成後者當場死亡。行兇者朱海洋受到一級謀殺罪指控。2010年4月19日,朱海洋在美國法院被判終身監禁,而且不得假釋。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朱海洋朱海洋
朱海洋,男,寧波人。父母均為大學教師。2001年,他考入上海海洋大學(原上海水產大學)經貿學院,英語成績突出。在這裡讀完本科和碩士後,朱海洋於2008年秋季獲獎學金,進入美國弗理工攻讀農業經濟學博士學位,同時擔任農產品行銷課程助教。

兇案始末

朱海洋朱海洋
2009年1月21日晚上,沒有人知道,25歲的朱海洋懷著怎樣的心情來到學校研究生生活中心的AuonPain咖啡廳。而他隨身攜帶的,除了背包,還有一把大號的廚房用刀。在這裡與朱海洋約會見面的,正是來自北京的22歲女生楊欣,維吉尼亞理工商學院會計專業的新生。19點06分,弗理工校警接到報警電話。4分鐘後,當警官NicoleIrvine趕到咖啡廳時,在餐桌邊,楊欣已經倒在血泊之中。此時的朱海洋渾身鮮血,手中正提著被害人楊欣的頭顱。目擊者稱,當時兩人的談話平靜,並沒有爭吵跡象。然而,朱海洋卻突然揮刀向楊欣刺去。楊的胳膊和手部在防衛時多處受傷,最終被朱斬首。
在被捕關押期間,警方曾對朱海洋做出精神評估,排除了他存在精神障礙的可能。這一名被控一級謀殺罪名的前維吉尼亞理工學院中國籍學生朱海洋於當地時間2009年12月21日認罪,他因涉嫌於今年1月在該校將中國女留學生楊欣殺害並斬首,將面臨最高終身監禁的刑罰。在當天的庭審上,朱海洋沒有說明他殺人的動機,但檢察官稱,朱海洋在獄中寫到,自己非常愛受害者,是楊欣對他的拒絕才導致慘劇發生。起訴書稱,朱海洋曾向楊欣求愛,但是楊欣表示自己有男朋友並且已經計畫結婚。檢察官還表示,朱海洋為了實施謀殺先後購買了三把刀以及錘子等工具,並打電話給楊欣十多次。
蒙哥馬利郡地區法官威廉斯對朱海洋控以一級殺人罪。下一步是由大陪審團提出起訴。
法官在進行裁決時形容本案是一宗“極度兇殘的謀殺案”因此將被告判處最高的刑罰--無期徒刑。被告朱海洋在判刑前公開向被害者家屬及當地社區道歉。

取證調查

朱海洋[維吉尼亞殺人犯]朱海洋
2009年1月23日,美國警方對1月21日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兇殺案中的死者及犯罪嫌疑人住所進行了調查,進一步確認了兩者相識的關係。據犯罪嫌疑人好友透露,犯罪嫌疑人朱海洋曾表露過對死者楊新(音)有好感,“希望做她的男朋友”。1月23日,美國警方搜查了犯罪嫌疑人朱海洋與死者楊新的房間。警方從朱海洋的房間帶走了以下物品:廚房用刀包裝紙、數位相機、醫療信息手冊等。而在楊新的房間,警方則發現楊新開給朱海洋的40美元支票。有人稱,楊新到達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開始幾天,生活方面得到了朱海洋的很大照顧。此外,警方還在楊新房間找到了一部手機、一本日記本、 一封未寄出的信。根據搜查結果標註,這封信的封口有一個“紅色唇印”。不過警方並未透露這封信的收件人是誰。
學校發言人拉瑞林克說,警方不準備就兩人的關係透露更多細節。朱海洋的一個朋友說,在兇殺案發生前10天左右,朱海洋曾告訴他,自己很喜歡楊新。朱海洋的這個朋友也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學生。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他稱:“朱海洋說,他很喜歡楊新,想成為她的男朋友。”但朱海洋並沒有向他透露,楊新是否對他也有好感。另一名與朱海洋有過接觸的房主稱,朱海洋近期的舉止“十分古怪,異乎尋常”。但是朱海洋的同學卻稱朱海洋為人“有禮貌、很謙虛”。據稱,當地警方已經在事發當晚通知了死者的母親。警方說,校方關注在校學生、特別是中國學生的生活,已安排心理輔導人員在研究生生活中心向學生和教職員工提供必要幫助。校方說,校內其他中國學生目前情況良好。 這是該校韓國裔學生趙承熙 2007年4月16日瘋狂開槍屠殺師生32人恐怖事件以來,該大學首次發生血案。該大學發言人辛克爾說:“現場慘不忍睹”,他說校方等到經由譯員通知受害人在中國的家屬後,才會透露受害人慘死的細節。來自浙江寧波的朱海洋當場被收押,控以一級謀殺罪,目前被關押在蒙哥馬里郡監獄,不準交保。

楊欣被害

朱海洋[維吉尼亞殺人犯]死者楊欣
死者楊欣現年22歲,2009年1月8日剛由北京抵達美國,開始在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學習會計專業;根據校方提供的緊急聯絡人檔案,朱海洋是楊欣登記的緊急聯絡人之一,因此證實兩人相識。校方說,由於楊欣初來乍到,朱海洋就幫助她熟悉新環境。這樣的互助關係在該校500名中國留學生中是慣例。
據央視報導,認識朱海洋的該校中國研究生說,兇嫌與死者在中國時並不認識,楊欣8日初抵達時,人生地不熟,通過同校學生介紹而由朱海洋前往接機,由於當時學校仍在放寒假,宿舍尚未開放,楊欣曾有幾天借宿於朱在校外租賃的公寓。另外,也有學生說,朱海洋過去幾周苦追楊欣,卻未獲青睞,可能因此萌生殺機。但警方只知兇嫌與死者相識,仍在調查他們二人究竟屬於何種關係。楊欣是在21日晚上7時後遇害,事發前,她與兇嫌在研究生宿舍一樓的Au Bon Pain餐廳喝咖啡。當時還有大約7人在店內。目擊者告訴警方,兇案發生前,二人並無爭吵跡象。警方正調查當時是否有人試圖阻止兇手行兇,以及殺人行動歷時多久。
該校發言人辛克爾說,校警於21日晚上7時6分接到兩通911報案電話,警察於1分15秒後火速趕到現場,但仍為時太晚,只見渾身是血的朱海洋、一把兇刀,還有慘死的楊欣。不過,本案與趙承熙案有所不同。趙很早就有精神問題,但警方和大學的評估威脅小組從未把朱海洋列為應注意的對象。趙案發生後,該大學即設立向學生髮警告的電郵系統。辛克爾說,當晚7時44分,校方向擁有該大學電郵地址的大約4萬人發出電子信,告知此一事件,促請大家提高警覺。

法院判決

朱海洋出庭參加初步聽證後離開蒙哥馬利郡法院朱海洋出庭參加初步聽證後離開蒙哥馬利郡法院
被控一級謀殺罪名的前維吉尼亞理工學院中國籍學生朱海洋2009年12月21日認罪,他涉嫌於2009年1月在該校將一名中國女留學生殺害並斬首。
根據起訴書,2009年1月21日,朱海洋在學校餐廳內和中國女留學生楊欣喝咖啡時,突然持刀行兇,將年僅二十二歲的楊欣斬首。有目擊者稱,事發之前,朱海洋和楊欣在咖啡室內喝咖啡,並沒有爭吵。
在庭審上,朱海洋沒有說明他殺人的動機,但檢察官稱,朱海洋在獄中寫到,自己非常愛楊欣,是楊欣對他的拒絕,才導致慘劇發生。起訴書稱,朱海洋曾向楊欣求愛,但是楊欣表示自己有男朋友並且已經計畫結婚,因此拒絕了朱海洋。檢察官還表示,朱海洋為了實施謀殺先後購買了三把刀以及錘子等工具,稍後打電話給楊欣十多次。
法院將在2010年四月對朱海洋做出判決,他最高可被判處終身監禁
2010年4月19日,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中國籍博士生朱海洋,因求愛不遂把女同學殺害斬首,周一被當地法院法官被裁定一級謀殺罪名成立,被判處終身監禁,不得假釋。

案件影響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位於華盛頓西南390公里處,已有130多年歷史。早在2007年4月16日,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曾發生惡性校園槍擊案,23歲的韓國籍學生趙承熙在開槍打死32人後自殺身亡。朱海洋殺人事件已經是維吉尼亞理工第二次被亞裔學生的暴力案件。
該校新聞發言人Mark Owczarski向外界強調,2007年的趙承熙事件和今年的朱海洋事件“很顯然是沒有聯繫的”,這是一起“孤立的、個人的”案件。儘管如此,朱海洋案發後,校方承認,曾收到數十封信件、電郵、電話或部落格留言,鼓吹襲擊外國人。在網路上,一名ID為Mr. Drego的網民留言稱:“不用說取締槍枝或者取締刀具,解決問題顯而易見的方法是取締亞洲人。”針對該案對學生造成的困擾,維吉尼亞理工校長Charles Steger在案發後給學校師生全體傳送電子郵件,稱“維吉尼亞理工是一個開放和包容的社區,對全世界的任何種族、民族和文化都是如此”。Steger甚至還特地指出,從該校歷史來看,國際學生冒犯司法系統的比例非常之低;在美國全國司法統計中,亞洲人可能殺人的機率比白人低十倍。
學生家長的慌亂不久也就平息了。弗理工新聞發言人Owczarski也聲稱,至今為止,就此事而言,維吉尼亞理工社區的師生沒有發生針對某個族群的任何過分舉動、仇恨、憤怒或種族主義情緒。
此外,社會還應該把關注的焦點放到留學生的心理素質上。海外的生活環境與國內的最大不同是無拘無束,自由天地,沒有人管束。從小在父母精心呵護嚴厲管束下長大的新一代留學生,一下子就會被這種新鮮生活吸引,歡欣地投入到這種自由環境中去。如果缺乏意志力,沒有一個明確的人生目標或者追求目標,在自由天地中與同學朋友享受開車旅遊、酒吧跳舞唱歌、男女同居戀愛等,瘋狂地沉溺在這種新奇、快樂的生活方式中,就會逐漸遠離留學的目標。而瘋狂過後,接踵而來的是一種難言的寂寞。這種寂寞,無論是早期還是今天的留學生,每個人都親身經歷過。海外的人際交往,遠遠不如中國那樣熱鬧充實,依靠個人奮鬥模式創造社會的西方世界,留下的空間卻是大量的冷寂枯燥。心理脆弱者,無法適應這種寂寞。
時有海外留學生殺人、搶劫等惡性案件的發生。重新審視這些案件不難發現,兇手的心理素質缺乏磨礪,無法在挫折面前挑戰自我,他們在心理上還很嬌嫩。在國內奉為“掌上明珠”,到了海外,留學生無法承受殘酷的現實,一遇到挫折就會被擊垮,繼而產生過激行為甚至實施犯罪。因此,專家建議,對那些即將赴海外留學的孩子來說,家長最應該給的不是物質上的滿足,更多的要培養他們耐得住寂寞、經得起挫折的心理素質。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