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拉隆功

朱拉隆功

朱拉隆功,即拉瑪五世(1853年9月20日—1910年10月23日),暹羅曼谷王朝國王(1868年—1910年在位),蒙固王第9子,因寵妃所生,故而立為太子,繼位時年僅15歲,20歲才開始視事。這位年輕的國王採取西方的模式頒布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首先廢除奴隸制度,改革司法和財政,創立指派的立法會議,並革除老舊的行政官僚陋習。為了避免已經墜入殖民統治的幾個鄰國的厄運,他必須向那些殖民大國表明暹羅是個「文明」國家。即使如此,舊暹羅也未曾平安無事。1893年失去寮國,1907年不得不放棄它在寮國和高棉西部的權利,1909年暹羅將馬來半島四個邦割讓英國。這幾次割地使得泰國幾乎失去了三分之一領地。只是靠著英法緩衝才沒有遭受更大的厄運,1910年他去世時,將一個現代的獨立的國家留給兒子拉瑪六世 。他被普遍認為是泰國歷史上最有權力和偉大的君主、現代泰國的締造者,後世尊稱朱拉隆功大帝。

早期生涯

朱拉隆功朱拉隆功

帕拔頌德·帕尊拉宗·浩昭育華(Phrabat SomdetchPhra chula chom Klaocha-oyuhua,1853年9月20日—1910年10月23日),原名朱拉隆功,暹羅曼谷王朝的國王(1868年—1910年在位),號稱拉瑪五世,泰國近代史上一位開明的君主。他在位42年,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為現代泰國的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

朱拉隆功是拉瑪四世帕宗浩昭的第9個兒子,喃斐蓬拉披隆王后的第一個兒子,出生後即被賜以“親王”的稱號。他從小就得到拉瑪四世特別的寵愛。他8歲時,母后去世。這一年,拉瑪四世給他賜爵昭華公勐(王族之第五等爵位),並把他的爵號刻在金版上。14歲時,他的爵位晉升為昭華公坤(王族之第四等爵位)。

朱拉隆功小時,受的是英國式教育。他的宮庭教師安娜·列奧諾溫斯是一位英國人。他不但學習泰文、英文、巴厘文和梵文,還學習射擊、武術、騎馬、騎象等科目,酷愛古代歷史和文學。 拉瑪四世執政期間,開始注意學習西方。為了把朱拉隆功培養成為理想的接班人,他臨朝聽政時,常把朱拉隆功帶在身邊,學習處理國家事務的本領。

朱拉隆功公寓朱拉隆功公寓

1868年拉瑪四世去世,朱拉隆功繼承王位,稱拉瑪五世。這時他才15歲,因未屆法定年齡,故由拉瑪四世的寵臣、當時的軍務總長昭帕耶·素里旺代為攝政。朱拉隆功利用這段時間到國外去參觀訪問,考察和借鑑外國的新政。

1870年和1871年,他兩次訪問新加坡和爪哇;1872年底,訪問了印度。作為一國之王出外巡幸,這在泰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幾次出訪使他深感自己國家的貧窮和落後,認識到要使國家富強起來,必須從速培養出新的人材。因此,他回國後便下令在皇宮內設立兩所學校,一所教泰文,一所教英文,命名為“玫瑰園學校”。這就改變了過去那種以寺院為中心,以僧侶為教師的傳統教育方式,開創了泰國教育史上的新篇章。

更新內政

內外危機

朱拉隆功朱拉隆功

1873年,朱拉隆功年滿20歲,已屆法定年齡,正式加冕上朝執政。 朱拉隆功登上王位的時候,正是泰國處於內憂外患的嚴重歷史時期。泰國從大城王朝時起便已逐漸形成自給自足的封建社會,然而,全國的土地和依附在這些土地上的廣大平民和奴隸,卻被封建主和貴族、官吏所占有,他們還壟斷國內的貿易。封建生產關係嚴重地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泰國社會長期停滯不前。國內的階級矛盾相當尖銳,大批的平民不斷逃向深山老林,以反抗封建的壓迫和統治。在國際上,在泰國的西面,英國蠶食了印度,又通過兩次英緬戰爭將緬甸納入英屬印度之中。在南面,英國在馬來半島上建立了“海峽殖民地”,緊逼泰國的南大門。在東邊,法國也通過兩場戰爭,使越南成為其“保護國”,並進一步將巨爪伸向高棉。周邊鄰國一個個陷落,泰國似乎也難以自保。而泰國的國家機器仍然帶著中世紀烙印,在無效率地運轉。朱拉隆功艱難地周鏇於英、法、德等國之間,利用英法兩國都想吞併泰國,但都顧忌對方的形勢,使泰國成為英法兩國勢力範圍的“緩衝地帶”,暫時維持了獨立。但這畢竟不是長遠之計,只有改革自強,順應歷史潮流,才能在嚴酷的叢林法則中生存下去。

西化學習

拉瑪五世是一位愛國和有作為的君主,他對泰國的國情和世界形勢比較了解,認識到只有革新政治,發展經濟,才能確保國家的獨立地位。為此,他力排異議,克服代表大官僚封建主保守派的反對和阻撓,代表了當時泰國新生的地主階級和商人的利益,發奮圖強,採取了一系列比較激進的措施,對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衛生,進行範圍相當廣泛的社會改革。與當時清朝進行的洋務運動相比,朱拉隆功推行的改革更像日本式的維新(他比明治天皇小1歲,登基時間晚1年,兩人可以說是同一時代的君主,清朝的同治皇帝比朱拉隆功小4歲,登基時間早7年),也就是說不光僅引進西方文物,而且引進先進制度,對本國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傳統習俗進行變革。對於暹羅來說比較幸運的是,這個國家不象中國那樣以天朝自居、放不下臉面學習西方,而是正好相反,對於新事物從不排斥,也無堅持“華夷之辨”、“祖宗之法不可廢”的“剛勇忠烈之士”。對於西方世界的態度,暹羅王室在當時的亞洲君主中獨樹一幟,既沒有閉關自守,也沒有盲目對抗。拉瑪五世出訪歸來後便下令宮廷改穿西式禮服,免去跪拜之禮,廢除宮廷肉刑和傳統的“政務頭”(成年男子頭頂留一圈短髮,其餘頭髮剃光),改留西式長發。1874年,暹羅廢除了6個世紀之前從高棉引進的奴隸制,規定1868年以後出生的奴隸之子全部變為自由民,家生奴21歲後即可獲得自由,並廢止債務奴。1881年,拉瑪五世創辦宮廷侍衛學校,成為後世著名的“朱拉隆功大學”的前身,並在同一年開辦了圖書館。隨著新式學校越來越多,暹羅於1887年仿效歐美,成立了專門的教育部,負責管理國家教育和規範教育體系。同是1887年,拉瑪五世在薩拉隆行宮創辦了陸軍軍官學校,培養現代軍事指揮人才,隨後又創辦了陸軍士官學校和海軍學校。

廢除奴隸

拉瑪五世首先採取步驟,逐步廢除在泰國已有500餘年歷史的奴隸制度。泰國當時的奴隸按法律規定可分為7種,但實際上只分為可贖身奴隸和非贖身奴隸兩大類。一部分淪為債務奴隸的農民,逐漸失掉土地而變成終身奴隸。他們是主人不折不扣的私有財產,主人除無權把他們殺掉以外,可以隨便把他們轉賣或轉讓給他人。母親如系非贖身奴隸,其子女也是奴隸。奴隸除了每年要給國家服勞役三個月之外,全部時間要給主人幹活。這個時期由於自然經濟的逐步瓦解和商品經濟的逐漸發展,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但大批奴隸的被奴役狀態和人身依附關係,卻阻礙了勞動力市場的形成。為了適應這種形勢,拉瑪五世下決心革除奴隸制度。

1874年,拉瑪五世頒布了解放奴隸子女的法令,規定凡是在1868年他初次加冕以後出生的奴隸,重新規定其身價,在其年滿21歲時,便可成為自由民。1900年又頒布法令,規定西北部地區,逐年減少戰俘和債務奴隸的身價,在他們年滿60歲時,便可成為自由民。1904年,頒布法令規定東部地區奴隸的身價,逐月減少4銖,到自動贖完其身價為止。1905年,最後頒布法令,規定所有的奴隸子女一律成為自由民;所有奴隸的身價,每月一律減少4銖,直到減完全部身價而成為自由民;一律禁止買賣奴隸,違者將處以1年至7年的徒刑或者罰款100銖至1000銖。

1874年,拉瑪五世還革新顧問制度,下詔設立參議院,協助國王處理政務,並對將要頒布的法律進行討論。不久,成立樞密院,作為國王的私人諮詢機構。後來由12位大臣組成的國務會議取代了參議院。

機構改革

從1887年開始,拉瑪五世仿效歐洲,對國家行政組織進行重大的改革,把中央原來的6個部改組擴大為12個部,除原有的內務部、軍務部、宮務部、農務部、財政部、市政部外,新成立了外交部、法務部、教務部、建築工程部、作戰部和御璽部,各部的首腦均由國王親自任免。隨後還建立了新式法院,制定刑事法和革新民事法,廢除傳統的酷刑制度。規定政府官員都領取固定的薪俸,廢除過去按封建等級由國家賜予祿田的制度。政府還從英、美、丹麥、瑞典等國家聘請了許多外國專家作為各部的顧問,以協助改革事業的進行。

1892年,按照西方內閣制度建立起來的部代替了古老的部——“格龍”,並取消了原來的內務大臣和軍務大臣這二個總理大臣的職務,各部的首腦一律稱為大臣。到1908年,把原來的12個部改成10個,將作戰部和御璽部降為廳一級的機構。各部都有明確的分工,從而成為泰國現代行政組織的雛形。取消了封爵搜田的封建制,改為發放薪俸,地方官員統一由中央任命和調動。一套近代化的國家機器建立起來了。

地方實行三級管理,全國分為18個行省,省下設縣,縣下設村。行省由中央派去的專員直接管轄,縣長聽命於省專員,村長受制於縣長。這樣一來,就把地方的封建勢力和邊遠的藩屬土邦都納入全國的行政系統中,大大加強了中央的集權。

健全財政

拉瑪五世大力整頓國家財政,改革賦稅制度。從前國家的稅收,從拉瑪三世(1824年—1851年)時起便盛行包稅制度,由政府召人承攬,使大量資金落入包稅人的私囊;而國家的資金則儲存在王庫里,王庫和國庫並無區別。

1873年,拉瑪五世成立了稅務廳,頒發保護稅收條例,統一規定全國的稅率,嚴格管理中央各部的稅務工作;廢除由國家召人包攬的辦法,由政府派官員直接收稅,從而有效地制止各種偷稅漏稅的不法行為。從1892年開始,國王的預算同國家的預算分開,避免了王室成員任意揮霍國家財產。在1892年至1906年的14年中,在沒有增新稅的情況下,國家收入卻從1500萬株(120萬英鎊)增加到4000萬株。1899年,隨著商品貨幣關係的發展和奴隸制度的逐步廢除,政府下令廢除平民必須編制在一個封建官吏屬下的規定。這項命令同法律上取消勞役制有關,這時國家勞役已為人頭稅所代替,人頭稅的稅率隨著不同的省份而異。

泰國的土地在十九世紀中期便已開始進行私人買賣,這時由國家從法律上規定和確立私人土地所有制。實行徵收貨幣地稅並不斷降低土地徵稅率。地稅是根據土地面積的大小而不是根據穀物的收成規定的,這就使國家的收入相當穩定,再加上從八十年代中期起耕地面積的不斷擴大,國家的土地稅收大大增加。

朱拉隆功時代也是暹羅經濟飛速發展的年代。從19世紀末開始的鐵路建設事業把主要產米區湄南河三角洲與中部和北部的新興水稻種植區連線起來,大米出口成了暹羅最大的收入來源。雖然林業和礦業被外國資本壟斷,但仍需向暹羅政府繳納所得稅,同時暹羅的民族資本也開始蓬勃發展。以國王為首,暹羅王族和華僑商人將大量金錢投入碾米廠、罐頭廠、水泥廠和紡織廠。暹羅國家財政收入越來越高,國庫越來越豐富。暹羅利用豐厚的財政收入進行土木建設,開挖運河,修築鐵路和水閘,架設電線和電報線,建設警察部隊,創辦醫院、博物館和圖書館,並開辦了許多新式學校。根據暹羅王室財政顧問、英國人威廉姆森提交的報告,到1909年,暹羅財政收入已經達6000萬銖(約合480萬英鎊,相當於當時清朝收入的39%,按人均計算是清朝的17.3倍),收入超過支出380萬銖。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出生率上升,再加上大量華僑湧入暹羅,暹羅人口從拉瑪五世登基時的500多萬增加到900萬,由於醫療條件改善,暹羅的人均壽命提高了5歲多。到朱拉功隆晚年,儘管每年在基礎設施上投入很大,但國家財政連年贏利,達到“既無外債,也無內債”。

整頓軍隊

拉瑪五世按西方建制改革軍隊,制定軍事條例,發給將士固定的薪俸。1868年至1887年,主要是整頓和加強保衛王室的軍事力量。1887年以後,由於法國的武裝入侵,他便大力加強保衛國家的武裝力量,改編和擴充了陸軍,配備新式武器;在丹麥人里舍爾的幫助下,建立了一批軍校,並重點加強了海軍,創建泰國的海軍並自建戰艦,1893年成立國防部。1904年制定徵兵條例,改變過去那種用犯人的後裔補充軍隊和在地方行政長官的統率下進行戰鬥的傳統做法。到1910年,泰國軍隊共有9個師5.4萬人,和法屬印度支那的軍隊相當。

交通文教

朱拉隆功朱拉隆功

為了發展交通,加強國防力量,擴大出口能力,拉瑪五世在九十年代著手建設現代化的交通事業,使泰國的鐵路、公路和郵電等交通運輸事業迅速發展起來,從而使邊遠的地區和首都曼谷連線了起來,有利於邊遠地區的開發事業和國防建設,使整個國家聯結成比較緊密的經濟整體,促進了全國商品貨幣關係的發展。

文教衛生事業也有了發展。對西方人創辦的教會學校採取寬容態度,並創建了一批世俗學校、專門學校,如繪圖學校、文官學校、師範學校和醫學院等興辦起來了。學校的課程也作了一些改革。拉瑪五世還下諭選拔留學生,派往國外學習。到朱拉隆功晚年,平民教育在全國開始形成了熱潮。此外,又設立圖書館和博物館。衛生方面,新建了醫院、精神病院和孤兒院,成立了紅十字會和衛生局,建設了自來水設施。

朱拉隆功所建大學朱拉隆功所建大學

朱拉隆功並不主張全盤西化。他在1897年第一次遊歷歐洲時就曾說過:“逞羅人不應當對外國的一切感到驚奇而看不起逞羅的一切,但同時也不應僅僅對逞羅的一切津津樂道而厭惡外國的一切。每一個國家,象每一個人身上一樣,都有好的東西和不好的東西,而我們想轉達給我國人民的是良仔而高尚的東西,把這些東西同我們民族的性格和我們制度中良好而高尚的東西結合起來。如果什麼都跟西洋跑,就會不知道床頭在哪一邊,床尾在哪一邊。比如,他鼓勵英文的傳播,但反對在日常生活中過多地使用英文詞語,他堅持佛教的國教地位等。在東南亞各國中,泰國仍然是將東方文化保持得最好的國家之一。”

總而言之,拉瑪五世的改革事業獲得顯著的成就,具有明顯的進步意義。它動搖了泰國傳統的封建生產關係和社會結構,促進自然經濟的崩潰和解體,為民族經濟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有人把這一時期稱為泰國的“維新時期”。

局限之處

這次改革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泰國傳統的政治制度,泰國仍然是一個君主專制國家,拉瑪五世也仍然是一位封建君主。1892年建立的內閣,在12個部長中有9個是他的弟弟。13個少將中有6個系王室成員,一半以上的師長出身於王室。各省的首腦.也大多是由拉瑪五世的兄弟擔任。由此可見,改革後的泰王國依然是封建君主制的“家天下”。其二,過分依賴外國專家、顧問進行改革的結果,反而讓帝國主義勢力滲入到從中央到地方的各個要部門。如總顧問和外交政策的顧問是美國人,財政部和海關顧問是英國人,海軍顧問是丹麥人,陸軍顧問是德國人和瑞典人。其它各部和一些機構也都聘有外國顧問。到拉瑪五世統治末期,政府中的外國顧問竟多達247人。他們大權在握,實際上控制了泰國的各個部門。以至於發生過這樣一個笑話:一位泰國的財政部長,在送別該部外國顧問時問道:“在您離開後,誰來負責部里的工作?”

割地圖存

在對外關係方面,拉瑪五世面對歐洲列強的殖民掠奪盡力維護國家的主權。 但在歐洲人咄咄逼人的氣焰中,朱拉隆功還是未能全身而退。1893年法國尋找藉口挑起雙方紛爭,然後將炮艦開進曼谷河段,強迫泰方簽訂《曼谷條約》,將附屬於泰國的寮國割讓給法屬印度支那,將湄公河東岸和河中全部島嶼割予法國,暹羅軍隊撤出河西岸的尖竹汶府,暹羅不得在馬德望府、暹粒府(今均屬高棉)和湄公河西岸25公里範圍內建設軍事設施。並賠款300萬金法郎。朱拉隆功為此大病一場,甚至一度拒絕治療。法國還強占尖竹汶(莊他武里),作為泰國履行條約的保證。

1893年10月3日,暹法衝突結束後,英法兩國就雙方在中南半島劃分勢力範圍事宜進行多次談判,1896年,兩國達成協定,維持暹羅當時的邊界,不允許任何第三國在暹羅挑起事端(也就是說將暹羅變為英法的禁臠)。泰國政府加強了外交活動,期望取得俄國的外交支持,作為與英、法抗爭的力量。1897年,拉瑪五世赴歐同法國進行談判,並訪問了彼得堡。但沙俄政府拒絕了泰國的要求,並決定將泰國置於它的非正式“保護”之下。結果,泰國被迫再次滿足法國貪婪的殖民欲望,於1902年和1904年兩次訂約,割讓湄公河右岸的部份土地,以換取法國從尖竹汶撤軍。但法國軍隊從尖竹汶撤出後,又去占領泰國的另一個地方噠叻府。

為了爭取廢除不平等條約和收回噠叻府,拉瑪五世於1897年4月,成為東亞和東南亞國家首位出訪歐洲的君王,先後訪問了法國、俄國、德國、英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瑞典和比利時等國,還會見了丹麥和盧森堡的王族,在此之前,還沒有哪位東方國家的君主出訪過這么多歐洲國家(波斯有一位君主參加過維也納世博會)。在出訪中,拉瑪五世身穿西服,頭戴禮帽,用流利的英語同各國國王和總統交談。在法國,弗朗索瓦·菲利·福爾總統與拉瑪五世乘坐敞蓬馬車經過巴黎大街時受到了法國人的夾道歡迎,法國人在暹羅那種趾高氣揚的姿態不見了。在英國,拉瑪五世與威爾斯親王(後來的愛德華七世)相談甚歡,還去溫莎城堡拜會了年事已高的維多利亞女王。

1907年再次赴歐,同英國進行談判。回國之後頒布了與西方法律接軌的《刑法法典》和《民法典》。1907年3月,暹羅又割讓馬德望、暹粒、詩梳風三府,以換取法國放棄在暹羅的治外法權,法國則將丹賽府和達叻府歸還給暹羅,並從尖竹汶府撤軍。1909年3月,暹羅對英國如法炮製,以放棄馬來省(包括吉打、吉蘭丹、丁加奴、玻璃市四個土邦)的主權為代價,換取英國取消其公民在暹羅的治外法權。這些領土變更後來成為二戰期間泰國同英法交戰的根源。

泰國畢竟是一個弱小的國家,在它周圍的國家如印度、緬甸、越南、寮國、高棉等先後淪為英、法帝國主義的殖民地或附屬國的情形下,對英、法帝國主義的武裝入侵和強大壓力,它是無力抵抗的。因此,拉瑪五世不得不做出重大犧牲,忍辱割讓泰國中央政權鞭長莫及的邊遠屬地和藩屬土邦,才使泰國免於遭到淪為殖民地的悲慘命運。

影響

朱拉隆功朱拉隆功

1910年10月,夜空中出現了被稱為“掃帚星”的哈雷慧星,老一輩暹羅人都說這是個不祥之兆。10月10日,英王愛德華七世去世,兩個星期後,年僅57歲的拉瑪五世在完成了對他的國家意義深遠的重大改革後,也因腎衰竭在兜率宮去世。終年58歲,由他的兒子拉瑪六世蒙固誥昭繼承王位。 為了緬懷和紀念拉瑪五世對泰國社會所作出的貢獻,根據王儲蒙固誥昭的建議,泰國各界在他生前便捐款為他建立紀念像,這就是今天矗立在曼谷新皇宮外阿喃噠皇殿前面廣場上的“拉瑪五世王銅像”。在他逝世之後,泰王國尊他為“大帝”。現每年拉瑪五世逝世之日,歷屆政府都要在他的銅像前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稱為“銅馬點燈日”,它已成為泰國的一大節日。

朱拉隆功同日本明治天皇處於同一時代,兩人有眾多相同之處,都是少年即位,面對西方列強的進逼,在內交外困中開始了一場使國家脫胎換骨的改革運動,改革的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涉及的範圍都遍及國家的各方各面。相比而言,朱拉隆功在改革中的個人作用比明治天皇更大。

外交

拉瑪五世是一個卓越的外交家。他是泰國第一個和歐洲各國王室建立直接聯繫的國王。他剛即位時,由於過於年輕,政事由樞密院代理。他則利用這四年時間訪問了其時為西方殖民地的新加坡、印尼和印度,以熟悉西方的政府管理模式,這為他後來的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這些遊歷,拉瑪五世心中已經明確了國家現代化的方向。這也使得他成為了第一個跨出國門的泰國國王。在1897年和1907年,他分別進行了兩次歐洲旅行,訪問了義大利、奧匈帝國、俄國、瑞典、丹麥、德國、荷蘭、英國、法國等國。這是亞洲君主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訪問,而當時他的不少兒子已經在這些國家念書(拉瑪五世共有33個兒子,幾乎全部在歐洲受教育,這後來也成為泰國王室的傳統)。

宗教

拉瑪五世是一個十分虔誠的佛教徒。然而他並不反對其他宗教的活動,相反,他甚至贈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教會土地以使他們能夠建立起自己的教堂或清真寺。在他的統治下,整個國家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開明政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