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彬[革命烈士]

朱彬[革命烈士]

朱彬,男,漢族,1903年11月11日(光緒29年9月23日)出生於湖南省郴縣大奎上鄉大奎上村龍形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朱彬3歲喪母,其父朱宏茂另娶張氏為妻。

個人簡介

男,漢族,1903年11月11日(光緒29年9月23日)出生於湖南省郴縣大奎上鄉大奎上村龍形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朱彬3歲喪母,其父朱宏茂另娶張氏為妻.

具體事跡

1915年秋朱彬就讀於瑤林國民國小,由於家境貧寒,唯讀到初小4年級輟學在家.躬耕田畝,隨父務農.|

1926年秋朱彬被縣保全團抓丁入伍,當了10多年兵,混了個少尉排長,在國民黨軍隊里,終日挨打受罵,受盡了反動軍官的百般凌辱和欺壓,他開始厭倦憎恨舊軍隊,不甘心再忍受國民黨反動派的欺凌,於是,朱彬義憤填膺,毅然逃離虎口,懷著愛國熱忱和一顆赤忱的心,參加了陳毅同志領導的湘贛紅軍游擊隊,堅持了江西湖南山區三年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內戰時期,他忍飢挨餓,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中堅持鬥爭.在汝城一帶與敵人作戰時,履立戰功,進步很快,於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開始,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和鬥爭下,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根據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雙方談判達成的協定,於1937年10月開始將湘,贛,閩.粵,浙,鄂,豫,皖八省邊界十三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分別集中,統一整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新四軍所轄四個支隊,朱彬所在的部隊是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付秋濤。朱彬時任第一支隊第二營軍事教官,他平時熱忱待人,對戰士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所學的軍事技術和戰鬥經驗,熱情地傳授給各營戰士,受到戰士們的好評。

1938年3月,新四軍北上抗日,一支隊在陳毅司令員的帶領下,奉命到安徽省的岩寺集中。當國民黨軍隊向西潰逃,武漢三鎮受到敵人威脅的時候,新四軍主力按照中央的指示,分兩路東進,向東向北發展,深入敵後,創建根據地。支隊在開赴蘇南抗日前線向江南敵後進軍時,朱彬任第一支隊政治部管理科科長。1939年11月,江南第一、二支隊領導機構合併,在江蘇潥陽水西村成立了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朱彬為江南指揮部政治部總務科科長。新四軍江南部隊一面向長江三角洲發展游擊戰爭,一面組織蘇皖支隊,創造了向江北發展的有利條件。1940年,新四軍渡江北上創建蘇中抗日民主根據地,朱彬任新四軍一師兼蘇中軍區政治總務科長。孝豐保衛戰後,部隊缺糧,他不顧個人安危,排除困難,四處奔波,千方百計地保證了部隊的糧食供應。部隊橫渡長江,向北挺進時,敵偽嚴密封鎖長江,他擔負了度江運輸和後勤任務,在槍林彈雨中,他勇往直前,毫不畏懼,吃大苦,耐大勞。機警的日夜奮戰,出色完成了任務。成為部隊後勤工作中的一名卓越的指揮員和戰鬥員。

1940年,蔣介石為削弱共產黨的力量,掃除投敵障礙,強令在黃河以南堅持抗日的八路軍,新四軍於一個月內開赴黃河以北。對這種無禮要求,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11月9日復電予以反對和駁斥,但為了抗戰大局,表示將皖南的新四軍移至長江以北。於是,國民黨反動派一方面將新四軍北上的訊息公開告知日軍,使日軍得以嚴密封鎖長江;另一方面調兵遣將,陰謀伺機消滅新四軍於北上途中。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軍軍部直屬部隊和六個團共9000餘人,在葉挺、項英領導下,由涇縣的雲嶺起程,開始北移。1月6日部隊等至茂林的丕嶺時,突然遭到國民黨顧祝同、上官雲相指揮的7個師共八萬餘人的伏擊,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新四軍指戰員在葉挺軍長的指揮下,被迫英勇抗擊,血戰7晝夜。僅朱彬同志隨黃火星、付秋濤2000人歷經艱險突圍,至春抵達蘇中新四軍第一師駐地。新四軍新的軍部成立後,根據中共中央指示著手於整編部隊,全軍擴編為7個師,1個獨立旅(即浙東縱隊)。第一師師長粟裕,政治委員劉炎,政治部主任鍾期光,朱彬仍任一師政治部管理科科長。

1944年7月,朱彬隨一師在華中戰場連續出擊,攻克了長江重鎮港口石莊、新生滿港、張橫港及長江中游的永安洲。12月27日奉命由蘇中渡江南下,執行黨中央提出的創建浙西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戰略任務。1945年2月5日,建立蘇浙軍區,朱彬時任蘇浙軍區政治部總務科長。同年,新四軍一師部隊轉戰浙西,朱彬改任浙西軍區政治部行政管理處處長。

抗日戰爭勝利後,部隊北撤到華中之淮陰時,朱彬任新四軍華中野戰軍政治部總務科長,朱彬在蘇中“七戰七捷”戰役中,受命安置後方和獨立處理問題,負責戰地救護和接管俘虜工作,獨當一面,受獎立功。

1947年元月,成立華東野戰軍,朱彬任華東野戰軍民運部副部長,3月中旬,全軍休整,朱彬參加了軍區和前委召開的高級幹部會議,會後,朱彬按照中亞軍委關於整訓的指示,召集了全軍民運工作會議。

1947年8月,華東野戰軍主力轉入外線作戰,配合劉鄧大軍,開闢中原解放區,華野副司令員粟裕在山東東阿縣作了動員,強調部隊進入新區後要加強紀律性,使新區民眾儘快了解黨的政策,朱彬聽取了報告後,立即召開了全軍民運幹部會議。當劉鄧大軍跨過隴海路,組織外線出擊到豫皖蘇時,為在中原地區站住腳,清掃殘敵,策援劉鄧大軍南下,華東野戰軍前敵委員會決定,組成隨軍工作團,幫助新區建立政權,隨軍工作團建立後,朱彬奉華野政治部主任唐亮指示,任隨軍工作團團長,趙卓如任副團長,帶領隨軍工作團六七十人隨華野外線作戰兵團,抵達沈鹿淮縣境內吳台廟,朱彬領導民眾消除匪患,剷除土豪惡霸,以唐二、王法紀等頑匪為首的反動地主武裝,不甘心自己的死亡,繼續與人民為敵,伺機圖謀殺害朱彬和工作團的同志。

1947年11月,國民黨新編第五軍尾隨華野主力自商丘,亳縣進入太和,企圖於華野主力糾纏,形成了敵我雙方你來我往的拉鋸形式,地方土匪,惡霸和反動武裝認為時機已到,亦蠢蠢欲動,朱彬為了掌握敵情,籌集部隊給養和軍需物資,不顧個人安危,親往界首市聯絡,了解情況,交換情報。

11月20日朱彬乘一匹青鬃戰馬。率民運部幹事宗耀,馬夫老余。警衛員小朱和兩位南方籍戰士離開駐地小張莊,向界首市出發。途經紙店區李朱莊喝茶時,被國民黨界首三鎮頑匪李秀傑發現,遂到大陳莊找到國民黨偽保長李秀石,二人一起跟蹤朱彬一行至界首,當晚,李秀傑住界首秘密盯梢。陳秀石返回段寨鄉小王莊匪隊部王連欽家,報告匪隊長楊學良,楊隨即將朱彬等行止密告豫東聯防司令,匪大隊長唐二和聯防區主任王法紀。敵獲情報後立即令楊學良率幾百頑匪預伏在八里橋,待朱彬等人返回駐地時俘殲。

朱彬等六人到界首與界首市長喬道三聯繫後,當晚住在潘集,沒有返回。次日上午10時許朱彬等離開界首城返回駐地。當他們走到南閻莊西邊敵人開始三面包圍上來,朱彬警覺的發現中了敵人的埋伏後,既命令隨行人員迅速拉開距離,伏臥在路邊壕溝下進行反擊,此間,雙方相持良久。陰險狡詐的匪隊長王連欽等十餘名匪徒手持笆斗暗藏短槍冒充我紙店區區長由北向南迎面而來,高喊不要開槍,我們是自己人。。。。。。朱彬一看都是老百姓打扮,沒讓戰士們開槍,敵人乘機步步逼近,朱彬看敵人越來越近就從隱蔽處站起喊話,鄉親們,不要開槍,有話慢慢講。。。。。沒等朱彬的話落音,敵人就瞄準他開了槍,朱彬同志當場犧牲。隨行五人亦寡不敵眾悉數犧牲。

1949年夏,華東野戰軍司令部驚悉朱彬等不幸遇難。責令阜陽地委,界首市委和太和縣委聯合偵破此案,經過一年多的偵緝至1951年4月將匪徒全部一網打盡首惡分子全部處以極刑。

1951年5月為悼念華東野戰軍已故民運部朱彬部長。華東野戰軍司令部,政治部,皖北軍區,阜陽地委,分區司令部,周圍各縣縣委,政府,人武部和界首市各黨政機關,團體,學校於5月31日下午在界首市人民廣場隆重的召開了25000餘人參加的追悼大會。

1953年,由於行政區域變動,朱彬六烈士犧牲的地方劃歸河南省沈丘縣管轄,於是,沈丘縣人民政府於1962年將烈士遷入沈丘縣城槐店城北烈士陵園,並為朱彬六烈士修葺了陵墓。墓周圍松柏環抱,墓前修建了靈堂。墓園正中建有高達8米鋼筋水泥結構的烈士紀念碑,碑頂塑有朱彬策馬征戰的英武塑像,供各界人士憑弔。(可查家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