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慧法師

本慧法師俗家姓任,名博悟,河北省趙縣人,清宣統二年(一九一○)己酉歲十二月二十七日出生於北京。六歲時,其父親梅品公任河北趙縣縣知事,舉家遊宦到趙縣,因而落籍趙縣,定居於鄉下卜家莊。他幼年入塾啓蒙,受儒家傳統教育,飽讀四書五經,旁及諸子百家,尤長於詩文、書畫。由於家學淵源,少年時已頗負文名,父執輩鹹贊之為夙慧。

簡介

台北縣樹林市的吉祥寺,位於樹林市福德街,這是民國四十五年(一九五六年),由湖北籍的續祥法師創建的道場。續祥法師是湖北省漢川縣人,十三歲在沔陽吉祥寺出家,曾在武昌洪山寶通寺擔任持松法師侍者數年。及長曾在到揚州高 寺坐禪堂。日寇侵華戰爭期間,在杭州多子塔院任住持。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避亂香港,民國四十一年(一九五二年)來到台灣,並受白聖法師之請,出任台北十普寺監院,代白聖法師管理寺務。並輔助白聖法師弘法傳戒,對十普寺貢獻甚多。

人生閱歷

民國四十五年(一九五六年),續祥法師辭去十普寺監院,在台北縣永和市創建吉祥苑,講經弘化。數年之後,又在一處地名山佳的地方創建吉祥寺。建寺之初,篳路藍縷,開闢草萊,備受辛勞。由最初的幾間土式瓦房,經過十年的慘澹經營,先蓋了大殿,接著又修蓋客堂、功德堂、齋堂、和附屬建築,至此成為一所頗具規模的莊嚴道場。續祥法師於民國六十二年(一九七三年)示寂,在他示寂前一年,本文傳主本慧法師依續祥老法師剃度出家。
本慧法師俗家姓任,名博悟,河北省趙縣人,清宣統二年(一九一○)己酉歲十二月二十七日出生於北京。六歲時,其父親梅品公任河北趙縣縣知事,舉家遊宦到趙縣,因而落籍趙縣,定居於鄉下卜家莊。他幼年入塾啓蒙,受儒家傳統教育,飽讀四書五經,旁及諸子百家,尤長於詩文、書畫。由於家學淵源,少年時已頗負文名,父執輩鹹贊之為夙慧。
及長,進入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就讀,課餘則從蕭謙中先生學山水,從齊白石前輩學篆刻,其書法承自家學,四體兼擅,楷從魏碑、歐、楮入手,又深研大、小篆、金石碑版、章草等,功力深穩,晚年行草的成就最為特出,深蘊著雄奇遒勁,飄逸清雋之神韻。其詩詞風格之形成,曾受其義母張默君女史及宿儒陳含光先生之督誨。其詩近摩詰、韋、孟各家,詞近清人風格。其畫除了學蕭師之外,又深入研摹元明四大家,及清朝四大名僧,並且在日寇侵華戰爭前後暢遊東南名山,曾兩游黃山,作風為之蛻變,而自成一格。
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在閩南惠安獲識弘一大師,並皈依佛門成為三寶弟子。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因公務以《中央日報》記者身份,來台灣省考察教育,翌年大陸戰局糜爛,國民政府播遷台灣,重回大陸已不可能,只得隨緣定居台灣。
此後,任博悟曾任瑞三煤礦公司秘書,並執教於輔仁大學中文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業餘不斷地研究書畫。其作品除了應邀參加國內外的展覽之外,最具代表性的是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年)時,應國立歷史博物館之邀請,在國家畫廊舉辦個展;以及民國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年),應台中省立美術館之請,舉辦個展,其中作品均極具深度,且出版書畫冊傳世。在任教期間,涉獵佛典,始知佛法之博大精深,因而深入研究,而有出世之心。
民國六十一年(一九七二年),任博悟先生六十三歲,因緣成熟,投入台北縣樹林市吉祥寺,依續祥老和尚披剃出家,法名本慧,內號宗達。從此更潛心研究佛學,並且將學佛之心得融入其書畫詩文之中,更發願以文字書畫之緣來度化衆生,以此原因,只要是寺廟用的詩文書畫,他一定欣然答應為之圓滿完成。其書畫精品,可以說融會了佛、儒、道三學,達到了「逸品」的境界,令欣賞者有「頓然有悟」之感召。
本慧法師出家之前,曾在台北開設「守中齋」,教授詩文書畫。他教導學生最重要理念,是「師古、參造化、擬己意」,以及「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出師意於法度之中」,並嚴格地要求學生朝這個理想努力。他強調讀書最為重要,「書法」是中國人應具備的修養,及表達文字思想的工具,「詩」是表現對宇宙、人生的關懷,「畫」則是行有餘力、興之所至,表現對山川自然的讚美。守中齋的衆多學生追隨上人二、三十年,一直秉持這個方向,彼此切磋不懈。
本慧法師披剃出家後,起初住在樹林吉祥寺。民國六十二年(一九七三年)十月六日,續祥老法師由吉祥寺下山參加選舉投票,不幸以車禍逝世,得壽六十四歲。本慧法師為求得清靜環境禮佛作畫,曾到台中頭汴坑賃屋而居。他住吉祥寺時,寫信給住在台中的畫家呂佛庭居士,請呂居士為他畫一幅「竹林茆屋圖」。呂居士畫就,並題偈一首∶「翠竹林中一草堂,無憂無慮度時光;飢來吃飯倦來睡,何必虎溪迎送忙?」並跋雲∶「本慧法師,山水法石濤,筆墨極超。囑畫《翠竹茆屋圖》,謹以漸江報之,愧弗似也。」後來本慧法師致書呂居士道謝,信上稱∶「昨日奉獲尊繢,高簡清逸,得未曾有,具見左右功力,已臻化境,當什襲珍之也。溢褒拙作極愧。出家後多忙於佛課,染瀚已荒蕪,唯臨池少聞耳。文旆北來。尚祈枉顧, 幸, 幸!匆此奉謝。即上佛庭居士大德慧鑒。入迂拜復。四月十日。」
法師在台中住了數年,到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年)秋間,受中壢圓光寺住持如悟法師之禮請,移賜於中壢郊外古剎圓光禪寺,並在圓光佛學院任教,講授中國文學。法師對於僧伽教育非常用心,更發願將自己的書畫精品捐贈給圓光佛學院永久收藏。
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年),本慧法師高齡八十有八。圓光佛學院院長如悟法師,見法師身體健康日漸衰退,乃決定籌設「入迂上人書畫展覽館」,並加速籌備設館事宜,於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元旦舉行開幕典禮。本慧法師另自作品中提出三十件精品義賣,以售畫所入成立「入迂上人佛學獎學金」,鼓勵學子努力向學,以提升佛學教育。而其館藏之精品,不僅熏育學子美育的境界,也以無言說法淨化了信衆向佛的心靈。
民國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春,本慧法師思鄉心切,決定有生之年,返回大陸河北省趙縣卜家莊一探家人親族。法師回到已離開五十餘年的故鄉,與親族見面,悲喜交集,難以言喻。此後即駐錫石家莊市柏林禪寺。未及一年,終因老年體衰,於一九九九年(民國八十八年)元月八日,在柏林禪寺示寂,世壽九十歲,僧臘二十又六。
老法師晚年畫作,多由中壢圓光寺「入迂上人書畫展覽館」珍藏,至於詩集,則是在六十歲及八十歲時,各出版詩詞對聯集一冊紀念,其佛教文學之造詣,亦受到學術界及佛教界之佳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