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一簣

孔子在這裡用堆土成山這一比喻,說明功虧一簣和持之以恆的深刻道理,他鼓勵自己和學生們無論在學問和道德上,都應該是堅持不懈,自覺自愿。這對於立志有所作為的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對人的道德品質的塑造。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未成一簣

讀音 (wèi chéng yī kuì)

解釋:猶 功虧一簣。比喻 功敗垂成。

成語典故

出處:《 論語·子罕》: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復一簣,進,吾往也。

【注釋】

(1)為山:堆積土山。(2)簣:音kuì,土筐。(3)平地:填平窪地。(4)復:傾倒。

【譯文】

孔子說:“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譬如填平窪地,雖然只倒下一筐,這時繼續前進,那是我自己要前進的。”

示例:元· 方回《勉齋箴》:“並九仞而不及泉兮,山~而止,浚之深而崇之高兮,亦在乎匷之而已。”

詞語辨析

近義詞

功虧一簣

成語舉例:元· 方回《勉齋箴》:“並九仞而不及泉兮,山未成一簣而止,浚之深而崇之高兮,亦在乎匷之而已。”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貶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功敗垂成

成語結構:緊縮式

產生年代:古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