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橋

木橋

木橋   用木材建造的橋樑。木橋的使用很早,歷史上除有木樑橋、木桁架橋外,還有木拱橋。

簡介

木橋木橋
用木材建造的橋樑。木橋的使用很早,歷史上除有木樑橋、木桁架橋外,還有木拱橋(見橋樑工程發展史)。木橋構造簡單,施工迅速,但木材易腐、易裂(氣候乾燥地區)、易遭火災,且強度較差,故當前多用於人行橋、搶修或施工時的臨時便橋或半永久性的公路橋。作為半永久性的木橋,須做防腐處理。木橋的構件主要以承壓和抗剪傳力,其受拉接頭,則由螺栓抗剪和栓孔承壓傳遞拉力,並以螺栓、夾板、穿釘、扒釘等鐵件固定構件的相互位置(見木結構的連線)。

類型

目前常用的有木樑橋、木撐架橋和木桁架橋。①木樑橋。跨度一般不超過6~8米,木樑可用兩面削平的原木或方木組成。可作成單梁、疊置梁或組合梁(以鍵傳遞上、下層梁木之間的剪力)。其墩台多以木排架組成,故又稱木排架橋,或木棧橋。②木撐架橋。由木樑橋演變而來,從墩、台伸出斜撐支承木樑,以增大跨度或載重能力。③木桁架橋。常用交叉腹桿式桁架,即豪氏桁架做主梁(見桁架梁橋),其弦桿和斜桿用木製,豎向腹桿用圓鋼。可用於跨度不大於40米的公路橋。

墩台

①單排架墩。排架一般用4~6根原木做立柱,各柱以水平及斜夾木相連,柱頂設帽木以承受梁的反力,柱下設底木和基礎相連,其各部相接處以夾板、螺栓、穿釘等固定其相互位置。當橋墩不高時,可用單排架作墩,但橋墩較多時,應設構架式雙排架墩(相距約20米),或將各排架之間設定縱向的水平木和斜夾木,藉以抵抗縱向力(如制動力)。將數組排架埋置於橋頭填土的縱坡內,並以水平木及斜夾木相連,可組成埋置式橋台

②構架式排架墩。將兩組或多組排架用水平及斜夾木相連而成。頂部設縱橫托梁以分布上部結構傳下的荷載,下部設縱墊木使橋墩所受的力分布於基礎。

③樁式排架墩台。當橋不高時,可將基礎的木樁上部(或接長部分)用夾木相連,上設帽木,做成橋墩,或設擋土板及翼牆做成橋台。

④枕木垛墩台。以枕木縱橫疊置,以扒釘相連,就形成臨時性墩台,常用於鐵路橋樑搶修工程。

基礎

木橋除可用木樁基礎外(見樁基礎),還常用臥木基礎、木籠基礎及木籠樁基礎。

①臥木基礎。一般用於旱橋。挖基坑後鋪碎石墊層,縱向密排墊木而成。在其上立排架墩台,回填碎石。

②木籠基礎。以原木或方木疊置成無底或有底的木籠。一般在岸邊製成浮運就位,再填石壓重,使之下沉河床。當片石填出水面後,基礎便形成。

③木籠樁基礎。為增加木籠基礎的埋置深度,可先在木籠內打木樁,再以填石圍護,將樁擠緊。1949年中國在搶修津浦(天津—浦口)鐵路淮河橋時,曾以此基礎做構架式排架墩,上架臨時性鋼樑,成功地解決了鐵路運輸和渡洪問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