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鄉[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轄鄉]

朝陽鄉[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轄鄉]

朝陽鄉幅員面積58.5平方公里,轄6個村,4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865人,耕地面積9480畝,森林覆蓋率達60%。境內交通便捷,水利資源十分充足。2014年,全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535萬元,同比增長15 %;農民人均純收入7361元,同比增長15.7%;完成財稅任務79.5萬元,實現菸葉稅收45.6萬元,未新增債務。實現糧食產量4226噸,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14萬元,信用社存貸餘額分別為5500萬、1590萬,存款餘額同比增長10%。

區域概況

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朝陽鄉地處嘉陵江上游西岸,昭化區西部,因地勢西高東低故名朝陽,東與昭化鎮、射箭鄉毗鄰,東南與紅岩鎮交界,西南與沙壩鄉相連,北與大朝鄉接壤。全鄉幅員面積58.5平方公里,轄6個村,4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865人,耕地面積9480畝,森林覆蓋率達51%。漢族,鄉政府駐地鳳陽村四組。

歷史沿革

清代屬昭化縣清和(里)鄉的一部分。民國時期,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在境內的張家山碾子上,建置張家山鄉蘇維埃政權。1950年10月成立朝陽鄉農協會,行使鄉政權職能。1951年,廢除保甲制,新建置朝陽鄉人民政府,治地朝陽鋪。屬昭化縣城關區。1953年,由朝陽鄉分出新民、建設、柏陽、大涼、紅岩五個村,建置柏林鄉人民政府。治地白家山。1955年12月,撤柏林鄉,所屬村組併入朝陽鄉。1956年春,劃出紅岩村二個組歸沙壩鄉。1964年,柏林大隊劃出一個隊歸大朝鄉。1966年10月,由紅岩公社劃出五馬大隊的四個隊歸該鄉所屬。1985年屬廣元市中區昭化區公所。1986年屬市中區衛子區公所。1989年屬元壩區。1992年併入昭化鎮。1995年復置朝陽鄉。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6336
3254
3082
家庭戶戶數 1594
家庭戶總人口 6131
家庭戶男 3138
家庭戶女 2993
0-14歲(總) 1455
0-14歲男 735
0-14歲女 720
15-64歲(總) 4521
15-64歲男 2357
15-64歲女 2164
65歲及以上(總) 360
65歲及以上男 162
65歲及以上女 198
戶口本地住本地 6139

經濟發展

一、主要產業

支柱產業以烤菸、核桃、畜牧、中草藥為主,建有“一基地三園區”。千畝烤菸種植基地,全鄉2014年栽植烤菸1000畝,實現產量2000擔,產值210萬元。畜牧養殖園區,2015年新建有年出欄1000頭肉羊的陽羊生態養殖牧場1個,招引業主一期投資2000萬元新建有年出欄3000頭種養場1個。全鄉2014年出欄生豬2.1萬頭,家禽3萬羽,山羊1000頭。優質核桃種植園區,2015年新栽植核桃2000畝,累計栽植5000畝,冬管2000畝,投產1000畝。特色產業園區,招引廣元奧森達農業有限公司投資214萬元建成1000畝葛根種植園區,並成功註冊“白衛嶺”牌商標。

二、基礎設施

境內交通便捷,寶紅路、進港路、朝大路、朝沙路縱橫交錯,是昭化區西部進出的重要樞紐,通市連鄉極為便捷。有山坪塘332口,何家壩小型水庫一座,嘉陵江穿境而流,水利資源十分充足。

三、文化旅遊資源

境內擁有較大規模溝谷5處,特色山峰8處,嘉陵江開闊水域12公里,宗教廟宇8處;其中,隸屬昭化“四大景”之一的白衛嶺和山清水綠的“陶家寺峽谷”極具開發價值。

1、嘉陵江水域。亭子口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在境內形成一段約12公里的人工湖,在鄉境內泥溪浩自然形成優良的避風港。嘉陵江水域隨山勢纏繞,兩岸綠樹蔥蔥,風景宜人,水產資源豐富。兩岸動植物種類達200餘種,每年冬季近萬隻越冬候水鳥在此棲息。水上觀光、漁業生態養殖開發潛力巨大。

2、陶家寺峽谷。陶家寺峽谷屬牛頭山和雲台山余脈,東依南馬山,西靠雲台山,南接嘉陵江,北靠牛頭山。面積近2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高,景觀資源豐富,層巒疊嶂,溪谷幽深,茂林修竹,雅致清純,形成天然的氧吧。谷內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腹錦雞、小青猴,鷹嘴龜、小花豹子、麂子等珍禽異獸常出沒山澗。谷內村落錯落有致,鄉村韻味濃厚,並有討口子洞、八王洞、歇腳洞等點綴其間,互為依襯,連袂比肩,構成生態旅遊大景區。除此,景區的人文資源也極為豐富,最為神秘之處就是建於唐玄宗天寶年間的“法蓮寺”,傳說為觀音菩薩坐蓮修煉之地,默默掩映在幽篁搖曳的密林里。

3、白衛嶺。白衛嶺位於朝陽鄉政府駐地西7公里群峰村二組與柏楊村一、三組的交界處,距昭化古城14公里,是古時昭化八大景之一(“衛嶺朝雲”所指)。據道光《昭化縣誌.山川》記載:“白衛嶺在治西南四十里朝陽堡,此嶺東抵嘉陵江,西抵高廟鋪,長崗連綿二十餘里,唐時大道也。”

白衛嶺是皇柏大道的一部分,唐宋時期的一大名勝,相傳唐明皇攜楊貴妃躲避安史之亂時途徑此地,住了三天三夜,據《蜀中名勝記》載:“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史思明起兵反唐,唐明皇(玄宗)幸蜀過此,夜夢元元皇帝(太上老君)騎白衛而下,示取綠山之兆,遂封嶺神曰白衛公。” 由於唐玄宗賜名,白衛嶺名聲大振,在唐、宋兩朝成為一大名勝,後世不少文武官員紛紛在此詠詩作賦。比較著名的有《從幸秦川過白衛獻詩》(唐.韓昭)、《過白衛嶺和韓昭》(唐.李衍)、《貢生董照詠白衛嶺詩》、《清昭化縣令李元詠白衛嶺詩》等。

過去白衛嶺有寺廟,文化大革命中寺廟被毀。20世紀90年代初,民眾又自發的修起了寺廟。現有建築兩百餘平方米,並塑有川主、觀音等菩薩像。平時有人點燈、燒香、燒紙。每逢農曆正月初一及六月二十四是這裡的廟會,屆時這裡的人川流不息,附近幾個村及大朝、沙壩、紅岩等地的村民都來這裡朝山趕會,熱鬧非凡。

白衛嶺 白衛嶺

白衛嶺部分古詩:韓昭獻詩給皇帝王衍。詩名《過 白衛嶺獻詩》,詩曰:

吾王巡守為安邊,此去秦亭尚數千。

夜照路歧山店火,曉通訊息戍瓶煙。

為雲巫峽雖神女,跨鳳秦樓是謫仙。

八駿似龍人似虎,何愁飛過大漫天。

翰林學士的王仁裕也和詩一首,詩名《和韓昭從駕過 白衛嶺》,詩曰:

龍旗飄搖指極邊,到時猶更二三千。

登高曉踏涯岩石,冒冷朝沖繼續煙。

自學漢皇開土宇,不同周穆好神仙。

秦民莫道無恩及,大散關東別有天。

皇帝王衍見韓昭和王仁裕的詩後,也欣然吟詩應和。詩名《過 白衛嶺和韓昭》詩曰:

先期神武力開邊,畫斷封疆四五千。

前望隴山屯劍戟,後憑巫峽鎖烽煙。

軒皇尚自親平寇,贏政徒勞愛學仙。

想到隗宮尋勝處,正是鶯語暮春天。

朝陽鄉[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轄鄉] 朝陽鄉[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轄鄉]
虎頭寺 虎頭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