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洞[山西石膏山]

後來,傳說白衣大士曾在此洞靜修養性,故稱“養性茅庵”。 走進洞內,只見石上有一泓清澈的泉水,呂洞賓和張果老掬起泉水便大口大口的喝起來。 眾仙到後,呂洞賓自然是用乳泉水沏的毛金茶招待大家。

基本信息

景點介紹

朝陽洞是一個底闊40多平方米,洞高兩丈余的天然溶洞,洞口面東,直徑約2米左右。朝陽洞位於西峰羅漢頂的東北,從羅漢頂下行20米即至。這裡雖幽深莫測,寂靜難耐,卻是一處修身養性的佳境。傳說,白衣大士曾在此靜心修練。明清兩代,直至現代,石膏山天竺寺僧人,常常在此獨處苦心修性,面壁禪悟佛經,以期早成正果。

相關傳說

朝陽洞最初稱“八寶金蓮洞”,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任重遠《四重遊石膏山記》中云:“朝陽洞,前曰八寶金蓮洞者,蓋此也。”當時有一湖北籍僧人篤信釋教,日夜在洞中打坐。後來,傳說白衣大士曾在此洞靜修養性,故稱“養性茅庵”。北宋末年,因為純陽真人呂洞賓同眾仙人在此飲過茶,因此又改稱“朝陽洞”。故事原來是這樣的: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月,金兵分兩路進攻宋朝,由宗翰擔任左副元帥自西京(今大同市)進攻太原。不久,攻占朔、武、代、忻等州,過石嶺關,圍太原城,進攻汾州······一路燒殺搶掠,生民塗炭。不僅如此,沿途的佛寺道觀,也未能倖免。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金兵圍困汴京。從此,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國土被金兵侵略的支離破碎。卻說正在三晉第一山----北武當山(又名真武山)仙隱的呂洞賓和張果老,為了躲避金兵的侵擾,尋找一方清靜之地,便於四月底結伴南行,擬前往位居道家十大洞天第二的委羽山洞(號大有空明天,在今浙江台州市黃巖區)。這一天,呂洞賓和張果老進入靈石境內,取道靈沁古道,攀上了石膏山西峰的羅漢頂,在羅漢頂上,兩位仙人席地而坐,稍事休息。這時環顧四周,只見山勢雄奇險秀、景色旎旖悅目,白雲悠悠,泉水潺潺。好一處人間仙境,毫不遜色於真武山。突然,張果老看見東北方向,紫氣氤氳,祥光縈繞······為究其原因,二位仙人便親自下去探看。當他們來到一個洞口時,簡直驚呆了,紫氣、祥光從一個天然溶洞裡裊裊而出。走進洞內,只見石上有一泓清澈的泉水,呂洞賓和張果老掬起泉水便大口大口的喝起來。泉水清涼甘醇,沁人心脾······但張果老並沒有喝出個名堂來,而呂洞賓卻頓時意識到此泉水絕非尋常之水,他對張果老說:“此水乃陸羽《茶經》中所列的上等烹茶水----山中乳泉,可惜沒有茶葉,不能品嘗用此水沏的好茶,太掃興了!”話音剛落,只見洞前來了一位鶴髮童顏、精神矍鑠的樵夫,他對二位仙人說:“好茶葉遠在山巔,近在眼前!”說著就從自己的籃子裡取出一把剛剛采來的茶葉。他告訴仙人說:“這是石膏山墁上長的一種茶草,因為它渾身長的都是細細的茸毛,所以當地人叫它毛金。端午前後,正是採擷的好季節,別看這毛金不打眼,喝起來可是清淡香雅,喝下去神清氣爽。長期喝此茶,可以生津止渴、延年益壽。”二位神仙聽了樵夫的話後,只想馬上就品味這種山茶。於是,三個人撿柴的撿柴,生火的生火,熬水的熬水,不一會兒,清香誘人的毛金茶水便烹飪出來。只見呂洞賓和張果老你一杯,我一杯地喝個不夠,只喝得二人就像醉了酒一樣,懶洋洋地躺在朝陽洞前的坪地上。
第二天一覺醒來,太陽已經上了東峰之巔。這時,呂洞賓想起了久別的其他六位仙人,於是派張果老速速將他們招來,品乳泉水沏的毛金茶,賞純天然的膏山景······不到半天功夫,眾仙便陸續到來。別看鐵拐李拄著鐵拐,一跛一跛的,可他來的最早;緊隨其後的是身體輕盈、行走如飛的何仙姑和一腳赤足、一腳穿靴的藍采和;第四位到的是身穿朝服、頭戴烏紗的曹國舅;第五位到的是放蕩不拘、常飲常醉得韓湘子;最後到的是挺著大肚子、搖著芭蕉扇的漢鍾離。眾仙到後,呂洞賓自然是用乳泉水沏的毛金茶招待大家。
此後,眾仙在石膏山住了好幾天后,才戀戀不捨的離開這處人間仙境。臨走時,呂洞賓在洞壁上寫下了一首詩:“洞中乳泉乃上品,墁上毛金彌足珍,取來二者烹茗液,爽煞眾位品茶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