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樓晚景五絕

望海樓晚景五絕

這組詩共五首,作於公元1072年(北宋熙寧五年),當時蘇軾被派往杭州擔任州試的監試。院試餘暇,蘇軾得以到鳳凰山上的望海樓閒坐,寫下這五首詩,分別詠江潮、雨電、秋風、雅客、江景,各具情韻。其中第二首(“橫風吹雨入樓斜”)曾作為詩歌鑑賞題的材料出現在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湖北卷的語文試題中。此詩開頭寫風雨入樓,氣勢很猛,好像很有一番熱鬧,轉眼間卻是雨闌雲散,海闊天青,變幻得使人目瞪口呆,表現出一種壯美之景。

基本信息

【名稱】《望海樓晚景五絕》

【別名】《望海樓晚景》

【年代】北宋

【作者】蘇軾

【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望海樓晚景五絕⑴

海上濤頭一線來,樓前指顧雪成堆⑵。從今潮上君須上,更看銀山二十回。

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須好句夸。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⑶。

青山斷處塔層層,隔岸人家喚欲應。江上秋風晚來急,為傳鐘鼓到西興⑷。

樓下誰家燒夜香,玉笙哀怨弄初涼。臨風有客吟秋扇,拜月無人見晚妝。

沙河燈火照山紅,歌鼓喧喧笑語中。為問少年心在否,角巾欹側鬢如蓬。

注釋

⑴望海樓:又名望潮樓,在杭州鳳凰山上,是杭州的名跡。

⑵指顧:即指點顧盼之間,言其快。猶如說須臾、一會兒。

⑶時:時時。掣(chè):拉,拽。紫金蛇:形容閃電的形狀和色彩。.

⑷西興:即西陵,在杭州對岸蕭山區境內,相傳為越國范蠡屯兵之處。

譯文

海上波濤像直線一樣滾滾而來,望海樓前指點顧盼的瞬間波濤便成了一堆堆的白雪。如今潮水翻湧向上你也要再上層樓,再來觀看白浪形成的銀山,看它二十回也不嫌多。

大風吹打雨水斜著飄進望海樓,壯麗的景觀應該用華美的辭句來誇讚。風雨過後潮水平靜江海碧澄,時時閃過的電光形成紫金般的龍蛇。

青山斷開的地方有層層的塔,隔條江水想要回應對岸人家的呼喚。傍晚,江上的秋風吹得很急切,為的是把鐘鼓的聲音傳到西興。

夜晚,誰家在望海樓下點燃爐香,玉笙哀怨的的樂曲在剛剛有涼意的時候響起。有位客人面對秋風在扇子上題詩,祭拜明月讓人無法看見你的晚妝。

沙河上的船燈將山照紅,歌聲鼓聲在笑語中喧響。問一問少年的心思在哪裡,只見他方巾斜在一旁以致頭髮散亂。

作品簡析

這組詩共五首,作於公元1072年(熙寧五年)。當時蘇軾被派遣杭州擔任州試的監試。院試餘暇,得以到鳳凰山上的望海樓閒坐,寫下這五首詩,分別詠江潮、雨電、秋風、雅客、江景,各具情韻。其中第二首(“橫風吹雨入樓斜”)曾作為詩歌鑑賞題的材料出現在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湖北卷的語文試題中。此詩開頭氣勢很猛,好像很有一番熱鬧,轉眼間卻是雨闌雲散,海闊天青,變幻得使人目瞪口呆,表現出一種壯美之景。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嘉祐二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公元1079年(元豐二年)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次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公元1086年(元祐元年)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歸,次年卒於常州。蘇軾與父蘇洵、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他詩、詞、文、書、畫皆工,是繼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為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同辛棄疾並稱“蘇辛”;在詩歌上,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在書法方面,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今存《東坡全集》150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