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信息化

上世紀70年代,未來學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預言,人類在經歷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之後,將進入信息社會。他同時指出,農業社會的經濟形態是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工業社會的經濟形態是工業化大生產的工業經濟,而信息社會的經濟形態將是服務經濟、體驗經濟。當前一些已開發國家的發展進程,已經證明了托夫勒預言的正確性。

作用概述

服務業:社會資源集約配置的槓桿

預言

上世紀70年代,未來學家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一書中預言,人類在經歷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之後,將進入信息社會。他同時指出,農業社會的經濟形態是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工業社會的經濟形態是工業化大生產的工業經濟,而信息社會的經濟形態將是服務經濟、體驗經濟。當前一些已開發國家的發展進程,已經證明了托夫勒預言的正確性。

從歷史進程看

從社會發展的整個歷史進程來看,農業社會消耗的是地表資源,是“吃地球利息”;工業社會消耗的是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是在“吃老本”,使能源、資源處於耗竭的危險境地。隨著人類社會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目前全世界都面臨著嚴峻的能源危機。據專家預測,現在探明的煤炭儲量,能夠讓人類經濟列車再運行150年,但前提是消耗能源的速度不再加快;而近幾年全球石油價格的一路飆升,則顯示了人類對這種不可再生資源日益消耗的恐慌。但是,社會前進的步伐不會減緩,國民經濟成長的速度不能降低。否則,將出現更多的社會問題。那么,怎樣處理好經濟發展與資源消耗的關係?專家認為,降低單位產值的能源消耗,把有限的資源合理配置到社會生產之中,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途徑。而要降低單位產值的能耗、最佳化社會資源配置,就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在信息社會中,在物品位移之前,只有先經過充分的信息交換,才能使社會資源得到最佳配置,信息交換是現代服務業的一個重要特徵。因此,加大現代服務業的投入,就是用“軟性投入”替代工業經濟模式中能源、資源等“硬性消耗”,這才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為什麼現代服務業能有效調節社會資源配置?這跟其產業屬性密切相關。服務業是“綠色產業”,是一種低耗能、低污染的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知識、技術密集程度高,對傳統原材料消耗非常少。而且,服務業中的生產性服務業對工業製造業有著強大的控制作用,能夠有效降低工業單位產值的能耗。生產性服務業主要面向生產者提供服務,使其能在生產前更深入地了解市場供求狀況,經過充分的信息交換,生產更具針對性,使原材料的採購費用降低以及產品儲運更合理,從而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比如,以前由於缺少足夠的現代服務業支撐,甲地生產的鋼鐵運輸到乙地賣,乙地生產的鋼鐵運輸到丙地賣,這就造成了社會整體資源浪費。依靠現代服務業,經過充分的信息處理,各地的鋼鐵直銷本地,社會資源配置得到最佳化。研究表明,在已開發國家,貫穿於生產過程中產前、產中和產後三個階段的生產性服務所創造的價值,已經超過物質生產所創造的價值。
中山大學中國第三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李江帆教授指出,社會資源配置最佳化、產業結構高級化的重要標誌,是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產業比重先升後降,第三產業比重日趨增大,這是經濟發展中必然經歷的階段。從當前已開發國家的發展現狀來看,一些國家已經逐漸進入了信息社會,相應地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也處於主導地位。比如,美國的國民經濟中有80%是直接或間接與信息相關的,社會信息化程度相當高,而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也占到了75%以上。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等國的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已經接近或達到70%。按照服務經濟的定義,所謂服務經濟是指服務業的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比重超過60%的一種經濟狀態,或者說,服務經濟是指服務業中的就業者在全部就業者中的比重超過60%的一種經濟狀態。這些服務業比重高的國家已經進入了服務經濟時代,服務業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已經上升到作為基礎性設施的地位。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國民經濟以9%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長,但增長方式是粗放型的,高產出是以高耗能、高污染為代價的。實踐證明,這種不健康的增長方式是不可能持續的。正因為如此,國家才越來越重視服務業的發展,中央反覆強調要把發展服務業放在優先地位,逐步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發展現代服務業,改組和改造傳統服務業”;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努力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水平;在日前公布的我國“十一五”規劃中,更是對服務業進行了專章論述,並對金融、商貿、旅遊等服務業進行了具體的規劃,同時第一次明確提出,“大城市要把發展服務業放在優先地位,有條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在國家發布的《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中,也明確提出要提高服務業比重,最佳化服務業結構,促進服務業全面快速發展。中央這一系列的戰略舉措,目的就是要促進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研究所服務業室主任任旺兵指出,我國提出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就是要通過採用新技術、新生產模式來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從而減少“硬性投入”,增加生產領域的“軟性投入”。而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實現這一目的重要手段。隨著“十一五”規劃的全面實施,國家將把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最佳化社會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我國服務業必將迎來一個新的快速發展時期。

信息化的作用

如果說傳統服務業是實現社會分配機制的一個中介,那么現代服務業則是有效調節社會資源的重要槓桿。因此,我們發展服務業,不僅要看數量,更重要的是看質量;不僅要提高服務業在整個GDP中的比重,更要提高能夠高效配置社會資源的現代服務業的比重。專家認為,信息化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加速器。
現代服務業是指信息和知識相對密集的服務業,它依託現代化的新技術、新業態和新的服務方式,向社會提供高附加值、高層次、知識型的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主要包括金融、信息諮詢、電子商務等行業。相對於傳統服務業而言,現代服務業能更準確、快捷地配置社會資源,更大程度地降低能耗。它具有三大特徵:以網路和信息技術為主要依託,知識和技術密集程度不斷提高,服務的市場和提供服務的主體呈全球化的趨勢。具體來講,信息化對服務業的促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信息資源直接變現為收益。在現代服務業中,有一部分產業本身的產品就是信息資源,因此,利用信息技術加快信息資源的開發整合,研究客戶的消費行為以及進行客戶關係管理,成了一些服務行業收益的生命線。例如:信息諮詢、中介等行業。
——信息化使服務業功能更加豐富,內容更為廣泛,分工更為細緻、專業,形成更多新興行業和就業機會。如網上購物,使商品配送業大大發展,並已可以脫離依賴傳統商店式經營而獨立存在,使商品買賣服務更為周到和人性化、個性化,適應城市生活快節奏的需要。
——信息化使服務業管理方式從粗放型向精確化轉變,提高了服務業的知識技術含量,能實實在在地為企業帶來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實力。例如,大型商場使用條形碼技術和庫存管理系統後,商場的營業額大幅度增加。專家指出,沃爾瑪之所以能夠成功,關鍵是套用先進的信息系統對供應鏈進行實時動態的管理。沃爾瑪主導了整個供應鏈,產品從下線那刻起,就被條形碼、RFID技術註冊了終身的唯一的“身份證”,企業實現了實時的供應鏈管理。
——信息化能夠大大提高服務業的服務能力。信息化促進服務企業的行銷範圍擴大,而且行銷的針對性更強,促進了企業的客戶關係管理。例如:商場可以把購買者的需求特徵進行整合分析,及時補充貨源,並且對消費者行為進行分析,利用手機等網路渠道把新產品信息、優惠打折信息傳送給消費者,提高了主動行銷的針對性。
——信息化可以大大節約交易成本,促進產品創新,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從整體上提高運營效率。例如:金融行業作為一個知識、技術密集程度較高的行業,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金融產品創新、為客戶提供更為便利的服務,從而提高了自身的經營效率和客戶占有率。據統計,目前95%的金融產品創新都極度依賴信息技術。
——信息化幫助服務業進行全球化拓展。隨著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作為聯繫空間分散的經濟活動和生產行為紐帶的服務業,日益成為經濟全球化的核心,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又為服務業可貿易邊界的擴展和經營手段的變革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通過先進的通信工具、電子計算機網路,服務的供應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起密切的網路聯繫。網路化不僅能夠更有效、更方便地提供服務,而且也使規模較小、邊遠地區的服務商克服了地域的局限,極大地擴展了自身的服務市場。
信息化與服務業這種天然的聯繫,決定了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必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網路。當前,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隨著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我國服務業正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服務業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浪潮。信息化作為服務業發展的加速器,必將引領我國服務業開創一個嶄新的局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