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揆美

曹揆美上世紀80年代與子女一同移居美國,先後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等高校任教。歸國後,她一直在北京從事英語教學,直到1998年她回到上海故鄉,探訪了自己的母校顏安中學,看到父親當年的心血、自己曾經的母校如今墮落的樣子,曹揆美當即下決定,回到上海母校任教,改善學生的學習風氣。於是2007年,她成為被媒體廣泛關注的77歲麻辣老師。

生平

曹老師上世紀80年代與子女一同移居美國,先後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等高校任教。歸國後,她一直在北京從事英語教學,直到1998年她回到上海故鄉,探訪了自己的母校顏安中學,看到父親當年的心血、自己曾經的母校如今墮落的樣子,曹揆美當即下決定,回到上海母校任教,改善學生的學習風氣。於是2007年,她成為被媒體廣泛關注的77歲麻辣老師。
來到母校顏安中學後,曹揆美不放過學生們的任何一點小錯,為此她被學生罵過、打過:“學生罵我,那是常事兒,這有什麼稀奇呀。學生打架的時候我去勸架,還被學生打過呢。”
看到學生們的住宿條件很差,曹老師就把學生接到家裡面來。曹家的老宅位於上海郊區,共有十幾個房間,可以容納十幾個學生同時住宿。從1998年起,這所老宅先後住過五十幾個學生,曹老師不收任何食宿費用,每天5點鐘起床給他們做早餐,時刻監督他們學習。
為了讓孩子們成才,而不僅僅是上大學,曹老師對孩子們的管理很嚴格:不許去網咖,不許玩遊戲、打聲訊電話,不許用MP3、 MP4,甚至不許看電視,“了解新聞可以看報紙啊。”對於這樣嚴格的管理,許多學生是很難接受的。但當他們從這裡走向大學的時候,他們都會理解曹老師的良苦用心。
在學生們眼中,曹老師有三宗“最”:一是最嚴格。二是最可愛。學生們經常去旁邊的學校打籃球,有時候她也會去和大家一起打籃球,還會買冷飲給學生吃。當學生做一件事情取得成功之後,“她的微笑很漂亮,真的,可以說跟小姑娘一樣漂亮。”(學生語)第三個是最感動。一個學生說,“我以前在學校運動的時候傷到了腿,她就一直照顧我。每天早晨會推腳踏車送我到學校,晚上又推腳踏車接我回去。她畢竟是很老的老人了,我又很重……”學生們都說,在這裡住過了、離開了,留下的最多的回憶就是曹老師給他們的感動。
為了照顧好這些學生,一年總要花幾萬元,曹老師把自己的工資全部投了進去。沒錢的時候,曹老師就伸手向家裡人要,“我愛人、我孩子都給我,他們都很支持我。”

家鄉人對她的評價

古鎮練塘,傳頌著一位奇特的老人。
她,不願享受安逸的退休生活,離開了自己在北京溫馨的家園,放棄了國外優越的生活,離夫別子,孤身一人,以70多歲的高齡,千里迢迢返回故鄉,重執教鞭。她的行動,贏得了全鎮人民的讚嘆。她,就是曹揆美老媽媽。曹揆美出生在練塘鎮,解放初大學畢業,幾十年來一直在北京一所大學教書。她有一個令人羨慕的家庭,丈夫是一位研究領導科學的資深作家,她的一個女兒和兩個兒子都定居在美國,事業都很成功。
1998年,曹揆美懷著對故鄉的思念,毅然回到久別的故土,回到母校--顏安中學,要求為母校做一些義務工作,為家鄉教育事業貢獻餘熱。
顏安中學的萬校長被曹揆美老媽真誠所感動,答應她擔任一名不在編的老師,為學校的教學作些指導。
儘管是編外老師,但曹老師卻把它看作是自己的份內事,一心撲在教學工作上。除了每天給學生上課,還精心致力於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學校缺少音樂教師,她就毛遂自薦,借來歌譜,親刻蠟紙、油印,教同學們唱歌。針對學生英語會話水平較低的狀況,曹老師發揮自身特長,給同學們增設了英語會話課。讓人敬佩的是,儘管曹老師已逝稀之年,卻常在休息時間裡,騎著腳踏車對班上同學進行家訪,不管路途有多遠。曹老師不僅關心同學們的學習,還與他們談理想,談抱負,也跟他們談在國外的見聞,讓他們知道外面的世界,激發同學們樹立為國家的強盛民族的振興而奮發向上的堅定信念。循循善誘,諄諄教導,象清泉一樣流進同學們年輕的心田。
曹老師在鎮上有一處老式平房,房子雖舊,面積倒頗大,曹老師回鄉後就住在這裡。為了讓路途較遠的學生能少一些奔波之苦,就請七、八位學生住到自己家裡來,就這樣組成了一個特殊的家庭。同學們白天在校念書,晚上在大家庭自學、住宿,曹揆美老師一邊輔導孩子們的學習,一邊操持家庭成員的生活。她每天為住在她家的同學提供一份有營養的免費早餐,有時還給學生買些營養品。至今,曹老師已捐出二萬多元錢給這些學生添置生活和學習用品。曹老師對學生的生活關懷備至,對自己的生活要求卻很低,常常是粗茶淡飯。
曹老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博得了同學們的信賴,也感動了當地的人們。而她卻說,無論怎樣,我做的還是很不夠的,學生能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曹老師把自己的滿腔熱情,傾注於家鄉的教育事業,默默無聞,無私奉獻,這是何等高尚的精神境界啊!晚霞紅勝火,她用自己的餘生在家鄉譜寫了一曲輝煌的"園丁之歌"。

文章摘要

1992年秋天,沐浴著改革開放陽光的青浦練塘鎮一派欣欣向榮好景。久居京城的曹揆美接到家鄉來信,她家的祖屋被列入了本鎮改造的用地規劃中,鎮政府請她回來協商相關事宜。曹揆美在同是離休幹部的老伴的支持下,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
處理祖產的事,並不複雜,按政策辦就是了。曹揆美原本是準備儘早返京的,然而幾句過耳之語,卻留住了她的心。那天她去看望老鄰居,意外地聽見了鄰家的一位母親在訓斥兒子:一天到晚看電視好了,看到顏安中學去,你就死心了!
這是什麼話?看電視怎么與顏安中學掛上了鉤?細一打聽,她才知道了這句話的含意:學習成績不好的差生,品行遜色的後進孩子,就只好到顏安中學去讀書。弦外之音,這所學校就成了差生、後進生的唯一去處!
曹揆美不信!當年以孔聖人的大弟子顏回起名的學校,曾培育出不少品學兼優的學生,在青浦一帶那真是腳桿綁大鑼,走到哪裡,響到哪裡的。今天,它怎么就落後成鄉親們眼中的“差生中學”?
曹揆美是審慎的。經過多方調查,她沮喪了!確如鄉鄰們所說的那樣,但凡到這裡來上學的,多為成績差、習氣壞的“差生”。為此,鎮上曾有過議論:撤消顏安中學!
曹揆美的心靈被震撼了!不應該呀!這所由她的叔父、愛國人士曹修儀先生於1942年創辦的學校,五十年後,怎么就一蹶不振了?
曹揆美再一次走進了顏安中學。當她肅立在老校舍前的那塊建校紀念石碑前時,心潮起伏。是啊!當年她的叔叔傾其所有蓋校舍、建教室,目的就在於教書育人。十年栽木,百年樹人;用心良苦的叔叔呵,一顆造福桑梓的拳拳之心,天地可鑑!
在離滬返京的那個晚上,曹揆美在心裡默默地說:母校,我會回來的!
用滿腔熱情去融化“凍土”
曹揆美回來了,那是1998年的春天。心繫故鄉教育的她,在老伴的支持下,離開了繁華的首都,義無反顧地回到了生養她的故土。
“校長,我有一個請求,讓我當一名盡義務的‘編外教師’吧!”曹揆美如是說。
面對一位兩鬢染霜、無私的革命老人,除了感動,你還能說什麼?
深入到學生中去時,曹揆美這才發覺學生中的現狀遠比她想像的更嚴峻!
看看吧:上課了,那個子高高的學生因為不願意聽課,居然四仰八叉地橫在地上睡覺。令曹揆美啼笑皆非的是,當課堂秩序大亂時,那位同學居然躺在地上,大言不慚地抗議:你們還讓不讓我睡個安穩覺?後來,她明白了:這種現象在顏安中學,司空見慣,所以也就見怪不怪了。
至於爭吵鬥毆,去遊戲機房瘋玩到夜半翻牆頭回校,喝酒、看黃書,更是屢見不鮮。
曹揆美夜不能寐。那些“差生”的現狀令她憂心如焚,更令她痛心的是,這種現象還並非個別。她是一名離休幹部、老教育工作者,怎么能容忍神聖的事業染上污痕?曹揆美的心裡難受極了:當初,千千萬萬個革命先烈,為了我們的民族,為了我們的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甚至犧牲了寶貴的生命所換來的紅色江山,決不能在下一代的手裡變了顏色。不然的話,我們怎么對得起那些長眠於地下的先烈!於是,她毅然決定擔任了一個“差班”的義務班主任。
曹揆美深入到這些所謂的“差生”的家庭、同學中去了解後發現,他們中的極大部分人原先都很純真,學習成績並非一個“差”字,有的基礎還很好。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一步步地滑向了低谷?俗話說:針尖大的窟窿能透進斗大的風。這些年,由於我們放鬆了思想教育,腐朽的文化、糜爛的生活方式便乘虛而入,青少年學生深受其害。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打破堅冰,並非是一蹴而就的事。
怎么辦?曹揆美瞥了一眼空蕩蕩的住房,忽然萌生了一個想法:這十來間簡易住房是鎮政府在進行規劃時,置換給她家的。她一個人,難得回來住,如果將它分隔成為寢室,讓那些“後進”的,或者住宿上有困難的同學住到她家裡來,既可以解決他們住宿難,又可以輔導他們,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並向他們灌輸正確的人生觀與生活方式,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收到育人成才的目的,豈非兩全其美的事?
從此,每學期都有十多名“差生”、“後進生”走進了曹家,與曹揆美朝夕相處,結下了忘年交。每天,清晨五時,她就起床,給孩子們熬粥,上街買饅頭,準備早飯。有人建議讓孩子們輪流做早飯、買饅頭。她說,不行,因為有的孩子一上街就貪玩,還是她去辦為妥;同時也可讓孩子們多睡一會兒。
青少年的德育武器:《大江南北》
2001年秋,曹揆美與原青浦區人大主任沈蘊新在一次活動中相遇。在傾聽了她正為尋找不到一本加強青少年德育的書刊而苦惱時,老沈就對她說,有一本我每期必看的、名叫《大江南北》的刊物,我可以送給你看一看,或許會給你一個驚喜。
在收到了老沈送來的《大江南北》後,曹揆美便認真地閱讀起來。讀著讀著,她被感動了。好啊!這是一本旗幟鮮明地打出“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繼承革命優良傳統”為主旨、以“革命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為主體的雜誌,不論是選用的文章,還是表達的觀點,都堪稱是一本激勵青少年上進的好教材。
掩卷之餘,她想:我為什麼不用這本雜誌作為學生的一本課外讀物?不過,她還擔心,深受時下五花八門的軟性書報雜誌誘惑的孩子們,真的能喜歡這本嚴肅而樸素的刊物嗎?
曹揆美的心裡沒底。然而,她相信那一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試一下,你怎么能知道行不行?打定主意後,曹揆美就給住宿在她家的學生訂閱了《大江南北》。果不其然。起先,這本不求花哨的雜誌並沒有引起這些學生的注意,有的還不屑一顧。曹揆美把他們召攏來,情真意切地說:同學們,如果你們真的想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一個作風正派的人,我勸你們看一看《大江南北》。
老師語重心長的話,就像平靜的湖面上扔進了一顆石子,在孩子們的心靈里產生了漣漪。他們拿起這本雜誌翻看了。沒想到,這一翻就不可收了。是啊!這些孩子的質地原本不差,是與非,好與壞,美與醜,在他們心裡還是有一個衡量尺度的。他們從《大江南北》刊載的文章里,至少明白了一個道理:老一輩打下今天的江山,不易。我們今天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是他們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紅色江山決不能毀在我們這一代的身上。
有一名從外校轉學來的差生,抽菸喝酒不說,生活作風上極不嚴肅,還經常曠學不歸。曹老師多方輾轉,把他尋找回來,還讓他住進了家門。曹揆美從勸其戒菸入手。當他菸癮難熬時,曹揆美就與他一起朗讀《大江南北》的文章,幫助他熬過難關。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煙戒了。曹老師鼓勵他說:你看,連煙都能戒,還怕學習上的困難嗎?曹揆美抓住放學後的那段時間,與他談人生、說理想,用革命先烈為了國家、民族獻身精神,感化他。於是,他的煙戒了,酒戒了,作風轉變了,學習成績也上去了;昔日的差生,後來成了一名大專生。
高二(1)班的小丁,挺聰明的一個孩子,上國小時,曾是年級的“狀元”。可是,自從迷上了遊戲機後,就棄了學業,整天渾渾噩噩地混跡於遊戲機房。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不說,還編出一通瞎話讓父母上當。經濟拮据的父親為了兒子的前途,只得舉債為兒子買了遊戲機。當他明白了那是兒子設的騙局後,真是痛心疾首:打不得兒子,只能砸了遊戲機泄憤。了解了這一情況後,曹揆美就盯上了練塘鎮上的兩家遊戲機房。她發現遊戲機房的門口都豎著一塊牌子,上寫:“未成年人,不得入內。”每天下午放學後,她便進去查看,凡發現顏安中學的學生,她就勸其回去。遊戲機房的老闆不樂意了,指責她妨礙營業。她指著那塊牌子說,這是政府的規定,未成年人,不得入內,你們放他們進來玩遊戲機,是違法行為!兩家遊戲機房的老闆無話可說。在曹老師的認真查看下,顏安中學的學生便不再去玩。從此,遊戲機房生意清淡,不久,都關門歇業了。至今,練塘鎮已沒有一家遊戲機房。
前兩年,美國有家雜誌曾居心叵測地發表了一篇名叫《美國對華十誡》的文章,《大江南北》轉載了它,以期引起國人的警惕。曹揆美讀後義憤填膺,就與學生們一起學習《大江南北》刊載的革命先賢,以及中國共產黨人優秀事跡的文章,與學生們一起進行探討、駁斥一小撮反華分子的謬論,提高了學生們的政治覺悟。原先調皮愛玩的俞小龍馬騰雲、戚小明等感慨地說:過去,我們總覺得書刊里的文章不過是看看而已,同我們的命運無關。現在看來,錯了!老一輩革命家在“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中參加了革命,我們這一代只有繼承他們的革命傳統,才能抗拒腐蝕,才能不讓社會倒退,才會有國強民富的好日子。
正義與邪惡,對與錯,歷來都是有準繩的;學生們開始喜歡上這本雜誌了。
不久,曹揆美發現,這些同學的言行正在發生變化:上課搗蛋的,收斂了;認真聽課的,多了;作業認真了,成績慢慢地上去了;愛勞動的多了,就連宿舍也收拾得乾乾淨淨了,被子也疊整齊了。
曹揆美看在眼裡,喜在心頭。她覺得應當趁熱打鐵,在學生中形成一個讀好書、學好人的活動。於是,她就結合時事,舉辦《大江南北》相關文章朗讀會。同學們通過事先閱讀與現場交流,在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中,接受了革命傳統教育,收到了淨化靈魂的效果。如今,《大江南北》成了這些學生課外必讀的刊物。
學生眼中的“Teacher 曹”
在暖融融的教師辦公室里,我對年輕的英語女教師顧蕊有過一段訪談。
當年借宿在曹老師家的顧蕊,說起曹老師,感激之情溢於言表。1998年來自青浦金澤鎮農村的顧蕊進了顏安中學。按照規定,她是可以住校的,然而,當時的女生宿舍缺乏良好的學習氛圍。要求上進的她便與兩位室友一起到校外租賃私房,以求尋求一塊“淨土”。可是,不行!社會上的種種干擾,以及不菲的房租等費用,令三位女生處境尷尬。這時,曹老師去看望她們,了解了她們的困難後,歡迎她們三人住到她家去。
免費提供住宿?如今物慾橫流,誰會有如此好心腸?這是真的嗎?顧蕊在心裡問自己。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她與兩位室友一起住進了曹老師家。
自從住進了曹老師的家,“顧蕊們”真就找到了“家”的感覺。早晨,曹老師打好了熱水,燒好了早飯,買來了點心;下午放學了,在這裡有一個安靜的做作業的環境;晚上,有著很深的英語功底的曹老師就給她們輔導英語,和她們一起閱讀《大江南北》。天冷了,曹老師就給她們買來取暖器,取暖的電費都由曹老師承擔,曹老師還為每人添了一隻暖水袋……不僅如此,曹老師還抽空領著她們參觀華師大校園,鼓勵她們向大學進軍;雙休日,還組織她們去松江等地遊覽,在輕輕鬆鬆的活動中,接受革命歷史的教育。
為了創造學習外語的良好語境,曹老師在與學生交談中,儘可能地使用英語。這使住宿在她家的學生受益匪淺,迅速提高了外語水平,特別是會話能力。
看著滿頭白髮的曹老師,顧蕊的心裡有一種衝動,她真想叫曹老師一聲“媽媽”!是啊,浸潤在家庭式的親情中,遠離父母的學子,真的好溫馨,好感動!
顧蕊是個愛清靜,愛乾淨,當然也愛美的女孩子。在這裡,她有一種回家感,有一種安全感。這就夠了。於是,“努力學習,不辜負曹老師的關愛”成了她與室友們的座右銘。2000年的7月,顧蕊考進了上海水產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顧蕊的英語特棒,那是曹揆美老師在課餘時間給她打下的基礎,練就的“童子功”。2005年,她畢業後,便毅然選擇回母校顏安中學任教。因為,這是回報母校,回報曹老師的最好選擇!
小張,一位對廣播器材情有獨鐘的高中生。2006年12月25日那天,電視台要給他們做一檔專題節目。其中有他的魔術節目《奇怪的貓》。為了提高節目的質量,他傾注了很大的熱情,甚至廢寢忘食。錄完了節目的夜裡,他就病倒了,還吐了一地。細心的曹揆美在例行的檢查中發現,愛踢被子的小張居然佝僂著身子縮在被窩裡,床前的地上還有一窪污穢。一種不好的感覺襲上了她的心頭。她伸手摸了摸他的額頭,呀!好燙。於是,她趕緊從陳塘鎮請來老醫生來治。那一夜,曹揆美不敢入眠,好幾次走進小張的睡榻邊觀察他的病情,照料他,給他熬藥、餵水,早晨還為他餵牛奶……
幾天前,在安徽大學讀書的濮麗燕打電話給媽媽,說她正在考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研究生,且已經通過了筆試。電話里,小濮請媽媽轉告她對曹老師的感謝,說:Teacher曹,謝謝您為我打下英語的好基礎。說起濮麗燕學習英語的事,曹揆美感慨不已。小濮曾是她家的寄住生。通過觀察,曹揆美發現她的語感很好,就鼓勵她學英語。那時的小濮還很貪玩,哪有心思學?還用家鄉話對曹老師說:我不想學,你又能把我怎么了?曹揆美聽了,氣啊!但生氣之餘,曹揆美還是耐下心來,一次次地勸她學習。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濮麗燕感動了,開始用心學習英語了。沒想到,她越學越有意思,越有味道,結果就學出了名堂。說起這段往事,小濮既慚愧,又覺得幸運。
曾在學校里教了多年英語的曹揆美,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在她的啟發、幫助下,顏安中學的不少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獲益非淺。特別是那些寄宿在她家的同學,都從學習英語中嘗到了甜頭。於是,調皮的學生們最願意稱呼曹揆美的是:Teacher Cao(曹老師)。
革命正未有窮期
望著窗外初冬的夜色,曹揆美的思緒格外冷靜。
十七歲參加革命的她,如今已步入了耄耋之年,完全可以回到北京與老伴安度晚年,白頭偕老。然而,她卻自願地遠離老伴回到故鄉去當一名“編外教師”。高尚的革命情操激勵她在新的形勢下,為了下一代,為了神聖的事業,以“編外”的身份,在青少年德育的田園裡,當一名辛勤耕耘的園丁。
革命正未有窮期。曹揆美說:我雖然離休了,但畢生為之追求的事業,任重而道遠;只要生命的那盞燈里還有油,我就要為我的學生們照亮前進的道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