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叔振鐸

曹叔振鐸

曹叔振鐸,姬姓,名振鐸,周文王姬昌與太姒所生第六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 ,周代諸侯國曹國始封之君,曹姓始祖。 周武王弟叔振鐸封曹國,都城陶丘(今山東定陶),西接成周,東連齊魯,北臨河濟,南控江淮,處在司馬遷《史記》中稱為“天下之中”的膏腴之地。 在位期間深受百姓愛戴,曹叔振鐸死後,其子姬脾即位,史稱曹太伯。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兄弟十人

曹叔振鐸 曹叔振鐸

曹叔振鐸,姬姓,名振鐸,周文王姬昌第六子,周武王姬發之弟。 曹叔振鐸母親名叫太姒,姒姓,是夏禹後代有莘氏部落之女 ,周文王的正妻。太姒勤勞持家,恪守婦道,因此號稱文母。

太姒與周文王生生有十子,依次是長子伯邑考、次子周武王姬發、三子管叔鮮、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鐸、七子郕叔武、八子霍叔處、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載。 兄弟十人,自幼深受母親大姒的教誨,所以他們從小到大,就沒有做過違背常理、荒唐離譜之事。

護衛武王

周文王死後,因長兄伯邑考早逝,故而次兄周武王繼任其位。周武王十一年(前1046年),周武王起兵攻打商朝,在牧野之戰中擊敗商軍,商朝君主帝辛自焚而死,商朝滅亡。

次日,曹叔振鐸帶領衛周武王的儀仗車,與周公旦、召公奭等護衛周武王進入商都,在商都神社祭告天地。 祭告天地之後,周武王登基稱王,建立周朝政權,史稱西周。

開疆立國

周武王建立周朝後,為鞏固周朝政權,實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賢后代,便將六弟曹叔振鐸封在曹國 ,爵位伯爵,建立政權,定都陶丘(今山東定陶) ,史稱曹叔振鐸。

曹叔振鐸死後,其長子脾繼位,是為曹太伯。 曹國曆二十六君,國亡,其後代以國為姓,曹叔振鐸為曹氏始祖。

為政舉措

曹叔振鐸在位期間,體察民情,愛護百姓,實行輕徭薄賦,勸百姓削崗平窪,建設家園,疏水導流,墾荒種田。曹叔振鐸注重農桑,教民眾講禮義,行廉恥,廣施周禮。使奢者儉素,劣者善良,俗尚淳樸,男耕女織,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後人稱讚“鐸教民有法,實開疆之聖也。”

趣聞軼事

曹國王陵 曹國王陵

曹社之謀:曹叔振鐸後裔曹伯陽繼任曹國國君之後,不理政事,而喜歡打獵。 曹伯陽三年(前499年),曹國人夢見歷代所有君王站在祭祀土神的社宮中,商量要滅亡曹國,曹叔振鐸在夢中阻止他們,請求他們等待一個名叫公孫彊的人出現再行動,於是大家表示同意。天亮後,做夢人嘗試在曹國都城尋找,但沒有找到名叫公孫強的人。做夢人告誡他的兒子說:“我死後,你聽到公孫彊掌政,一定要離開曹國,不要遭遇曹國滅亡的災禍。” 後來,曹伯陽果然任用一個名叫公孫強的人,做夢人的兒子便逃出曹國 ,不久曹國滅亡。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認為曹叔振鐸在夢中阻止眾先王,等公孫彊出現再滅曹國,就是想延長曹國的國祚呀。

歷史評價

司馬貞《史記索隱》:“伯陽夢社,祚傾振鐸。”

史籍記載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

《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

家族成員

父母

父親:周文王

母親:太姒

兄弟

長兄:伯邑考

次兄:周武王

三兄:管叔鮮

四兄:周公旦

五兄:蔡叔度

七弟:郕叔武

八弟:霍叔處

九弟:衛康叔

十弟:冉季載

毛叔鄭

郜叔

雍叔

滕叔繡

畢公高

原叔

豐叔

郇叔

叔穎

妻妾

正妃:殷夫人

續妃:姒夫人

次配:陸夫人

兒子

長子:曹太伯,繼任曹國君主。

次子:卞叔田,卞國始封君主。

後世紀念

曹叔振鐸死後,人們懷念不忘,在定陶仿山墓頂上修建廟宇,祈禱保佑民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據史料記載:每年農曆3月28日是紀念曹叔振鐸的日子。相傳,大王爺受民敬仰,感動東海龍王,於致祭日香火煙霧中布雲,在思凡落淚中降雨,以在天之靈,給天下百姓降吉祥。

仿山古曹國墓群 仿山古曹國墓群

仿山墓群位於山東省定陶縣城北6公里處,是周朝諸侯國曹國國君墓葬群,該墓葬群安葬自叔振鐸至曹伯陽二十六位國君。 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仿山廟宇由來以久,是先民為紀念明君曹叔振鐸而建。核心區占地58畝,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1997年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和法規,通過治理整頓,正式被列入道教文化活動場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