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葉叢話(上下冊)

耕耘者的足跡[下]袁犀和“創作連叢”羅蓀的《寂寞》李滿紅的《紅燈》言言齋談書《西星集》與《懷鄉記》趙蔭棠的小說《棄余集》與《窺天集》曾卓的《門》《周作人先生紀事》聞一多序《三盤鼓》南星的《松堂集》焦菊隱與“青鳥文學創作叢書”《恨海》的版本《獻給鄉村的詩》《繆弘遺詩》兩本《西川集》《狗墳》何在《作家筆會》《不要把活的交給他》石揮的《天涯海角篇》《麗白樓自選詩》《民族文話》索非的《龍套集》話劇《秋海棠》的作者《香港淪陷日記》《後台朋友》《“四八”被難烈士紀念冊》《烽火十城》李公朴與《社會大學》在腥風血雨中誕生的《馬凡陀的山歌》《古城兒女》《戲的念詞與詩的朗誦》胡風的《棘源草》《鐵苗》與《鐵花》李劼人的《好人家》《人生採訪》《北方木刻》女作家施濟美《蕭紅小傳》版本談《尚仲衣教授》黃藥眠的長詩田漢與《清流萬里》《春寒》《零墨新箋》和《零墨續箋》《西厓裝飾畫集》蕭紅的《小城三月》《詩與鬥爭》寂寞的阿湛李廣田的《引力》《銀字集》長詩的故事倪海曙與《新木刻》《青春》·《草莽》·《販馬記》胡愈之的《少年航空兵》《馬和放馬的人》倉夷的《幸福》黃宗江的《賣藝人家》《秋齋雜憶》胡適的無奈戈陽的《血仇》《在呂宋平原》紺弩的《血書》《北望樓雜文》《阿萊耶山》第四輯 魯迅書事《痴華鬘》和《百喻經》《野草》憶往吳曙天筆下的魯迅魯迅與《塵影》魯迅與尚鉞的《斧背》《近代美術史潮論》《女人與麵包》內山完造的中國觀魯迅與《中國的一日》《城與年》之圖《紀念中國文化巨人魯迅》魯迅語錄《魯迅與抗日戰爭》宮白羽的《話柄》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驢背上馱來的《阿Q正傳》公演特刊走上舞台的阿Q徐懋庸注《阿Q正傳》兩把短刀趙景深與魯迅《魯迅論美術》的版本《魯迅手冊》逸話《少年魯迅讀本》第五輯 域外譯話《昕夕閒談》《文學因緣》與《拜倫詩選》比亞茲萊與《莎樂美》《過去的幽靈及其他》盲詩人的《枯葉雜記》《狂言十番》《莫泊桑的詩》焦菊隱與《女店主》《文壇逸話》最美麗的情書韋素園的《黃花集》《琵亞詞侶詩畫集》《近代日本小品文選》麥綏萊勒與《善終旅店》《狗的跳舞》胡風譯《洋鬼》《沙寧》《西線無戰事》姚茫父譯《五言飛鳥集》《俄國文學史》光華版《鐵流》《鐵流》縮寫本兩本禁書《不平常的故事》《歌德之認識》楊杏佛與《大地的女兒》《同路人》與民智書局《怒吼吧中國》《羅亭》《日本小品文》基希的《秘密的中國》瞿秋白與《茨岡》《讀書三昧》王統照的《題石集》斯諾譯《祝福》兩種《復活》劇本《歌德與悲多汶》徐遲與雪萊《托爾斯泰散文集》薩空了獄中譯著施蟄存與“北山譯乘”《西行漫影》《外國記者眼中的延安及解放區》史沫特萊的《中國之戰歌》林林與海涅蕭乾編《英國版畫集》葛一虹編《蘇聯木刻》吉辛的《四季隨筆》《浮士德百卅圖》斯坦倍克的《蘇聯行》李健吾與契訶夫黃裳譯《數學與你》《莫里哀戲劇集》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

上冊
自序
第一輯 論新文學版本
最先關注新文學版本的藏書家
初版本的可貴及其他
書籍裝幀的藝術魅力
第二輯 耕耘者的足跡[上]
陸鏡若與《社會鍾》
胡適的簽名本
江紹原的《喬答摩底死》
《冬夜》種種
《嘗試集批評與討論》
《戀歌》
《西還》前後
俞平伯編“霜楓叢書”
馬駿的《出獄之後》
《卷耳討論集》
《短篇小說三篇》
《西行日記》
《夜哭》和《他鄉》
《伏園遊記》
於賡虞的《晨曦之前》
《半農談影》
鍾敬文的散文
《時代新聲》
《山中雜記》
《光慈詩選》
《白葉雜記》和《天竹》
《中原的蠻族》
劉半農與《光社年鑑》
《鬼與人心》
徐志摩與《卞崑岡》
適夷的小說集
《雜拌兒》和《雜拌兒之二》
冰瑩的《從軍日記》
洪為法
徐霞村《古國的人們》
《一個兵和他的老婆》
“的礫”二書
《憶巴黎》
蓀荃的詩集
袁牧之的早期劇本
孟超的《愛的映照》
《燈下戀者》
陸晶清
曹葆華的詩集
徐旭生的《西遊日記》
《夢鄉曲》
《予倩論劇》
柳家兄妹的《菩提珠》
《看月樓書信》
《三湖遊記》
《巴黎遊記》
兩本有關兒童的書
《三秋草》小記
《紅酒》小記
《十年舊夢重溫錄》
李青崖的小說
《陳案書狀匯錄》
《關於丁玲女士》
《楊杏佛講演集》
阿英與《中國新文壇秘錄》
走出“花香街”
梁得所與《獵影記》
《女兒書》
風暴的預言——《山雨》
《彥祥漫談·甲集》
《閒話揚州》
聖旦的《發掘》
《歐行日記》
《歐遊雜記》和《倫敦雜記》
《北平夜話》
《春郊小景集》
《史量才先生訃告》
寫在《邊城》的書邊上
“旅行讀物”
白寧的《夜夜集》
《書評研究》
《飢餓》——農村生活的詩集
潘伯鷹與《蹇安五記》
《古槐夢遇》
作家的印象
詩人方瑋德
《愛眉小札》小記
李健吾的散文
《光宇諷刺集》
陸蠡的散文
《音塵集》
蕭乾的《籬下集》
《登基前後》
同情冒名者
《冬眠曲及其他》
《西班牙遊記》
鄭逸梅的《小說素》
《燈下集》和《待旦錄》
新波的《路碑》
吳秋山的《茶墅小品》
鄭振鐸的《西行書簡》
郭沫若與《北伐》
悲壯的《戰號》
《不驚人集》的下落
趙景深編《日記新作》
於伶的《女子公寓》
寫在風沙戰地的詩
羅淑三書
阿英與《西行漫畫
楊剛的創作
《古城烽火》
《繁辭集》
柯靈的《掠影集》
巴人與《松濤集》
《清明集》及其他
劉西渭
《還鄉日記》和《還鄉雜記》
艾蕪的《雜草集》
許幸之的《歸來》
《粵北散記》
《煙橋木刻選》
荃麟的《麒麟寨》
趙清閣的《鳳》
費新我畫《家》
塵無的《浮世雜拾》
孟超的雜文集
《柱宇談話集》
魯彥的後期小說
周作人與湯爾和
《湯爾和先生》
《香港之戰》
詩的遊記《劍北篇》
豐子愷游山圖
流金的《一年集》
《佛西抗戰戲劇集》
宋雲彬的《骨鯁集》
羅念生的《芙蓉城》
端木露西的散文集
陳綿的劇本
姚蘇鳳的《之子于歸》
蔡楚生的《自由港》
拾風的《飄零》
深夜的螢火
以群的《姊妹行》
巴金為冰心編書
林榕的《遠人集》
描寫飢餓的作家
魯思的劇本
.
下冊
第三輯 耕耘者的足跡[下]
袁犀和“創作連叢”
羅蓀的《寂寞》
李滿紅的《紅燈》
言言齋談書
《西星集》與《懷鄉記》
趙蔭棠的小說
《棄余集》與《窺天集》
曾卓的《門》
《周作人先生紀事》
聞一多序《三盤鼓》
南星的《松堂集》
焦菊隱與“青鳥文學創作叢書”
《恨海》的版本
《獻給鄉村的詩》
《繆弘遺詩》
兩本《西川集》
《狗墳》何在
《作家筆會》
《不要把活的交給他》
石揮的《天涯海角篇》
《麗白樓自選詩》
《民族文話》
索非的《龍套集》
話劇《秋海棠》的作者
《香港淪陷日記》
《後台朋友》
《“四八”被難烈士紀念冊》
《烽火十城》
李公朴與《社會大學》
在腥風血雨中誕生的
《馬凡陀的山歌》
《古城兒女》
《戲的念詞與詩的朗誦》
胡風的《棘源草》
《鐵苗》與《鐵花》
李劼人的《好人家》
《人生採訪》
《北方木刻》
女作家施濟美
《蕭紅小傳》版本談
《尚仲衣教授》
黃藥眠的長詩
田漢與《清流萬里》
《春寒》
《零墨新箋》和《零墨續箋》
《西厓裝飾畫集》
蕭紅的《小城三月》
《詩與鬥爭》
寂寞的阿湛
李廣田的《引力》
《銀字集》
長詩的故事
倪海曙與《新木刻》
《青春》·《草莽》·《販馬記》
胡愈之的《少年航空兵》
《馬和放馬的人》
倉夷的《幸福》
黃宗江的《賣藝人家》
《秋齋雜憶》
胡適的無奈
戈陽的《血仇》
《在呂宋平原》
紺弩的《血書》
《北望樓雜文》
《阿萊耶山》
第四輯 魯迅書事
《痴華鬘》和《百喻經》
《野草》憶往
吳曙天筆下的魯迅
魯迅與《塵影》
魯迅與尚鉞的《斧背》
《近代美術史潮論》
《女人與麵包》
內山完造的中國觀
魯迅與《中國的一日》
《城與年》之圖
《紀念中國文化巨人魯迅》
魯迅語錄
《魯迅與抗日戰爭》
宮白羽的《話柄》
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
驢背上馱來的
《阿Q正傳》公演特刊
走上舞台的阿Q
徐懋庸注《阿Q正傳》
兩把短刀
趙景深與魯迅
《魯迅論美術》的版本
《魯迅手冊》逸話
《少年魯迅讀本》
第五輯 域外譯話
《昕夕閒談》
《文學因緣》與《拜倫詩選》
比亞茲萊與《莎樂美》
《過去的幽靈及其他》
盲詩人的《枯葉雜記》
《狂言十番》
《莫泊桑的詩》
焦菊隱與《女店主》
《文壇逸話》
最美麗的情書
韋素園的《黃花集》
《琵亞詞侶詩畫集》
《近代日本小品文選》
麥綏萊勒與《善終旅店》
《狗的跳舞》
胡風譯《洋鬼》
《沙寧》
《西線無戰事》
姚茫父譯《五言飛鳥集》
《俄國文學史》
光華版《鐵流》
《鐵流》縮寫本
兩本禁書
《不平常的故事》
《歌德之認識》
楊杏佛與《大地的女兒》
《同路人》與民智書局
《怒吼吧中國》
《羅亭》
《日本小品文》
基希的《秘密的中國》
瞿秋白與《茨岡》
《讀書三昧》
王統照的《題石集》
斯諾譯《祝福》
兩種《復活》劇本
《歌德與悲多汶》
徐遲與雪萊
《托爾斯泰散文集》
薩空了獄中譯著
施蟄存與“北山譯乘”
《西行漫影》
《外國記者眼中的延安及解放區》
史沫特萊的《中國之戰歌》
林林與海涅
蕭乾編《英國版畫集》
葛一虹編《蘇聯木刻》
吉辛的《四季隨筆》
《浮士德百卅圖》
斯坦倍克的《蘇聯行》
李健吾與契訶夫
黃裳譯《數學與你》
《莫里哀戲劇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