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合璧

書畫合璧

《書畫合璧》是由中國著名山水畫大師張大千創作的作品。作品中間是山間風景圖,兩側是一副書法對聯,故名“書畫合璧”。

基本信息

畫作簡介

《書畫合璧》的尺寸為:113×39.6cm;130.2×22.8cm×2

(畫)題簽:(朱屺瞻題)張大千《金剛山訪友圖》,癸丑(1973年)秋,屺瞻。

鈐印:屺瞻

本幅:朝鮮金剛山惟三仙岩最奇秀,與我國黃山石筍�絕相似。辛未(1931年)十一月,松泉社兄屬畫,大千弟爰。

鈐印:張爰、大千居士

收藏印:多寶齋珍藏、梁溪華氏

(聯)拳石畫臨黃子久,膽瓶花插紫丁香。松泉老友命書,大千張爰。

鈐印:張季、大千

收藏印:多寶齋藏畫印

作品欣賞

畫面上一峰斜出,自左下至右上,占據了視覺中心,有橫絕一世之概。左側另有一峰與之前後相映,遠方更是巒嶠隱隱,俱尖細如筍,籠罩在繚繞的雲霧中。近景處雜木叢生,偃仰生姿,幾簇嫣紅的葉子暗示了時令,提點畫面精神。右下白衣老者,負手而立,仰望峰巔,悠然自得,左側一雙髻童子,躬身背藍布包袱,向老者走去,顯得步履維艱。全畫布置奇崛,鉤染皴擦,筆墨秀潤,脫化石濤、梅清而有自家面目,洵為張大千早年佳構。

創作背景

1927年秋冬之交,張大千應邀赴朝鮮,遊覽金剛山等名勝,結識藝妓池春紅(大千稱之為春娘),情投意合,幾欲納為小妾,事雖不果,而其後近十年中,大千幾乎每年都要赴朝與之相會。春娘即金剛山下人,常為張大千等人遊覽時的嚮導,“金剛山之旅從此成為大千與春紅浪漫戀情之旅”,故張大千筆下的金剛山,即是錢謙益之絳雲樓、冒襄之水繪園,令人睹物興懷,遙想當年墨客雅韻、才子風流。

1931年,張大千二游黃山,流連彌月,因觀黃山之奇秀而思念金剛山,歸滬後即繪此贈熊松泉。大千曾贈春娘“何當結屋山中住,作畫朝朝看虎頭”句,觀此幅,其間心緒曲折,頗堪玩味。朱屺瞻題《金剛山訪友圖》,切題矣!

作品注釋

1,金剛山,位於南北韓交界處,群峰峭立,萬瀑飛瀉,為朝鮮名山。

2,上款“松泉”即畫家熊松泉

畫家簡介

張大千(1899年-1983年)原名正權,後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號大千、大千居士,以號行。畫室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

青年時隨兄到日本京都攻讀繪畫,又研究染織工藝。回國後曾從師學詩文書畫,後忽耽於佛學,度為僧,法號大幹,後經還俗,以法號行。他擅繪畫,受八大山人石濤的影響,尤長山水,喜好畫荷花及工筆人物,獨樹一幟,俱臻妙境。與齊白石井有“南張北齊”之譽。50年代棲身海外,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台灣。張大於詩、書、畫、篆刻俱精,對於中國古字畫的鑑賞獨具慧眼。尤其他開創了淡墨潑色山水流派,推動了現代中國畫藝術發展,影響深遠,是中國傑出的藝術家。

珍稀作品

此次上拍的張大千書畫合璧巨製《奇峰觀瀑書畫一堂》創作於1959年,乃大千現存巨幅神品之作,畫作高180厘米、寬80厘米,足有13平方尺之大,與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意義相當,乃書畫之珠聯璧合,皆為鴻篇巨製。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幅作品是市場上罕見的張大千淺絳山水題材作品。張大千此幅聯屏巨製實屬不易,不僅在藝術上造詣極高,且該作具有來源清晰、著錄有序的特點,此作先後著錄、出版多達4次,分別為《張大千近作集》第22頁,1960年在法國巴黎出版;1982年2月出版的《張大千書畫集》第三集;1991年1月台灣九雅堂出版的《中國近代繪畫》;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張大千書畫集》(上)。

據悉,江蘇九德首屆藝術品會還將推出“江山如畫近現代書畫專場”、“金陵藏珍新金陵畫派專場”、“江南新韻江蘇當代中青年實力派畫家專場”等四大專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