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財產權法總論

二、智慧財產權法特徵 一、智慧財產權法性質 二、智慧財產權法效力

 
齊愛民教授的《智慧財產權法總論》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關於智慧財產權法的體系和基本制度的原理書籍。比較而言,各科具體的智慧財產權法,如專利法、商標法和著作權法比較完善,然而遺憾的是,在全球智慧財產權法迅猛發展的今日,成熟的智慧財產權法總論始終並未出現。智慧財產權法總論的形成其意義不可謂不大。沒有總論,智慧財產權法就沒有靈魂,也就無法完成自身的體系化,也就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智慧財產權法典。齊愛民教授所著的《智慧財產權法總論》是關於智慧財產權的一般規定,其內容除了什麼是智慧財產權法以及智慧財產權法的基本理念、宗旨外,還在總論領域實現了以下的重大突破:
第一,第一次澄清和建立了智慧財產權法的原則體系。智慧財產權法的原則體系一直是智慧財產權法的難解之謎。總的來看,貫穿於智慧財產權法的原則可以分為民法的基本原則、財產法的基本原則和智慧財產權法的特有原則。智慧財產權法的特有原則包括思想與表達相區分原則、合理使用原則和權利窮竭原則。智慧財產權法原則體系的構建,是智慧財產權法體系化和制定智慧財產權法典的理論基礎。
第二,準確定位智慧財產權法的邏輯起點——知識財產。宏偉的法學體系大廈,往往建立在簡單的基點之上。龐雜宏偉的物權法是以“物”為出發點的。而智慧財產權法是以知識財產為邏輯起點的。智慧財產權法是這樣一個由“思想”到“權利”的過程:1、人的大腦形成了一種思想,該思想由於該人的表達(通過口頭或者紙質載體或者電子載體)而獲得了獨立性;2、獲得了獨立性的思想因符合法律的規定被擬制為財產,稱為知識財產;3、知識財產被擬制的過程,就是智慧財產權的形成過程;4、智慧財產權人憑藉智慧財產權對該思想享有控制權,通過自己實施和授權他人實施來實現經濟利益。簡單看,所謂智慧財產權就是這樣一個從大腦到錢包的過程。
第三,構建智慧財產權的權利體系。智慧財產權是專利權、商標權和著作權等具體智慧財產權的上位概念。智慧財產權權利體系,是從知識財產的性質和利用,構建的一個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權利體系,而非按照知識財產的不同而劃定的條塊分割的具體智慧財產權的簡單相加。智慧財產權在社會上發揮作用,可以分為權利人自己實施和他人實施兩種基本類型。這就決定了智慧財產權的權利體系的基本結構類型:完全智慧財產權和用益知識產權。完全智慧財產權是權利人自己對自己知識財產的行使的權源,而用益智慧財產權是非權利人實施他人的知識財產的權源。財產除具備使用價值之外,還具備交換價值。知識財產的利用,除實施之外,還可以發揮交換價值的作用提供擔保。這就決定了智慧財產權的權利體系的另一種基本結構類型:完全智慧財產權和擔保智慧財產權。而用益智慧財產權和擔保智慧財產權同為定限智慧財產權,因此可知智慧財產權權利體系的結構為:完全智慧財產權和定限智慧財產權。這就是筆者所謂的二元智慧財產權體系結構。二元智慧財產權體系結構的提出,不僅在於促進智慧財產權的社會作用的發揮,而且在於明確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定紛止爭。比如,通過獨占許可和排他許可,被許可人獲得了用益智慧財產權,為智慧財產權人。因此,在上述二種許可中,權利人可以用益智慧財產權進行設立公司的出資;而通過普通許可,被許可人僅獲得債權,不能獲得用益智慧財產權,因此,普通被許可人不能以“許可”進行設立公司的出資,因為該“許可”僅為債權。
第四,論證了智慧財產權行為理論。智慧財產權行為,是從智慧財產權權利變動過程中推導出來的一種法律行為,它在調節智慧財產權變動的神經系統。智慧財產權行為是以變動智慧財產權為目的的法律行為,是一種獨立類型的法律行為。智慧財產權轉讓或者許可契約,是債權行為,並不能當然引起智慧財產權的轉讓或者許可,尚須智慧財產權行為方能完成。具體而言,智慧財產權行為就是智慧財產權合意和登記的結合。智慧財產權行為是調整智慧財產權變動,使之採取統一行動的調節器。該理論的提出,區分了債權行為和智慧財產權行為,保護了智慧財產權轉讓和許可的交易安全,保障了當事人的權利。
除此之外,智慧財產權法總論應該具備的內容一應俱全,這些基本內容包括智慧財產權的取得和權能、智慧財產權的效力和共有、智慧財產權行使、權利限制與智慧財產權濫用、知識霸權、智慧財產權與相關權利、智慧財產權契約、智慧財產權請求權、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途徑和消滅等。
本書科學構建了大陸法系智慧財產權法的總論,在理論上促進了智慧財產權法體系化的實現,在實踐上為智慧財產權基本法乃至智慧財產權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理論基礎。
目錄
前言
第一編智慧財產權法概述
第一章 智慧財產權法概念與起源
第一節 智慧財產權法概念和特徵
一、智慧財產權法概念和調整對象
二、智慧財產權法特徵
三、智慧財產權法社會作用
第二節 智慧財產權法起源與發展
一、智慧財產權法起源
二、著作權法起源
三、專利法起源
四、商標法起源
五、商業秘密保護法起源
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起源
七、當代智慧財產權法特點和發展趨勢
第三節 美國對全球智慧財產權立法的干預
一、中國智慧財產權立法時期
二、中國智慧財產權執法體系建立時期
三、美國知識霸權主義干涉時期
第二章 智慧財產權法地位、性質和效力
第一節 智慧財產權法地位
一、傳統部門法劃分標準
二、“著眼於問題”劃分標準
三、智慧財產權法是獨立法律部門
第二節 智慧財產權法性質和效力
一、智慧財產權法性質
二、智慧財產權法效力
第三節 智慧財產權基本法
一、智慧財產權法體系的提出
二、智慧財產權基本法概念與性質
三、構建智慧財產權基本法的方法及其作用
四、智慧財產權基本法立法步驟與體系
五、智慧財產權基本法與相關法律
第三章 智慧財產權法基本理念與宗旨
第一節 智慧財產權法基本理念
一、智慧財產權基本理念概述
二、智慧財產權法傳統理念
第二節 智慧財產權法新理念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智慧財產權法
二、智慧財產權法新理念
第三節 智慧財產權法立法目的與宗旨
一、智慧財產權法立法目的
二、智慧財產權法宗旨
三、智慧財產權利益平衡的具體實現途徑
第四節 智慧財產權保護水平
一、智慧財產權保護水平之界定
二、中國的態度與現狀
三、智慧財產權保護水平高低之爭
四、智慧財產權保護水平之標準
第四章 智慧財產權法基本原則
第一節 智慧財產權法基本原則概述
一、智慧財產權法基本原則概念和特徵
二、確立智慧財產權法基本原則的必要性
三、智慧財產權法基本原則體系與種類
四、智慧財產權法基本原則的效力
第二節 民法基本原則與套用
一、平等原則及其套用
二、自願原則及其套用
三、公平原則及其套用
四、誠實信用原則及其套用
五、合法原則及其套用
六、公序良俗原則及其套用
第三節 智慧財產權法共有原則
一、智慧財產權法共有原則概述
二、智慧財產權法定原則
三、一客體一權利原則
四、公示公信原則
五、同等保護原則
第四節 智慧財產權法特有原則
一、智慧財產權法特有原則概述
二、思想與表達相區分原則
三、合理使用原則
四、權利窮竭原則
第二編智慧財產權客體
第五章 知識財產概念和性質
第一節 知識財產概念
一、知識財產稱謂
二、知識財產界定
三、從智力成果到知識財產的轉變
第二節 知識財產本質
一、知識財產法哲學理論評析
二、信息說評析
三、思想說確立
第三節 知識財產法律性質和作用
一、知識財產法律性質
二、知識財產作用
第六章 知識財產法律特徵和分類
第一節 知識財產法律特徵
一、知識財產共有法律特徵
二、知識財產特有法律特徵
第二節 知識財產與相關概念
一、知識財產與載體
二、知識財產與知識產品
三、知識財產與物
四、知識財產與信息財產
第三節 知識財產分類
一、一般知識財產和具體知識財產
二、可分知識財產和不可分知識財產
三、公開知識財產與隱秘知識財產
四、個體知識財產和社區知識財產
五、創造性知識財產與繼承性知識財產
第三編智慧財產權概述
第七章 智慧財產權概念和特徵
第一節 智慧財產權概念
一、智慧財產權起源與稱謂
二、智慧財產權界定方法
三、智慧財產權定義
第二節 智慧財產權法律特徵
一、期限性
二、地域性
三、超地域性
四、獨立性
五、可共用性
第八章 智慧財產權性質和效力
第一節 智慧財產權本質和法律性質
一、智慧財產權本質:經濟工具論
二、智慧財產權法律性質
三、智慧財產權作用機制
第二節 智慧財產權效力
一、控制效力
二、排他效力
三、優先效力
四、追及效力
五、獨立處分力
六、壟斷效力
第三節 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與歸責原則
一、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
二、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歸責原則
第九章 智慧財產權請求權
第一節 智慧財產權請求權概念與發生
一、智慧財產權請求權概念和特徵
二、智慧財產權請求權理論基礎
三、智慧財產權請求權立法考察
四、確立智慧財產權請求權制度的意義
第二節 智慧財產權請求權性質
一、性質爭論與評析
二、智慧財產權請求權性質界定
三、智慧財產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
第三節 智慧財產權請求權內容
一、返還請求權
二、停止侵害請求權
三、排除妨礙請求權
四、消除危險請求權
第四節 智慧財產權請求權的實現
一、智慧財產權請求權與給付不能
二、智慧財產權請求權與事實許可
三、智慧財產權請求權與強制許可
四、智慧財產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
五、智慧財產權請求權與代償請求權
第十章 智慧財產權分類與體系
第一節 智慧財產權分類
一、公法與私法上的智慧財產權
二、普通法與特別法上的智慧財產權
三、國際法與國內法上的智慧財產權
四、單一主體與共同主體智慧財產權
五、不同主體類型智慧財產權
六、獨立智慧財產權與附從智慧財產權
七、一般智慧財產權與具體智慧財產權
八、有期限智慧財產權與無期限智慧財產權
九、完全智慧財產權與定限智慧財產權
第二節 智慧財產權體系
一、智慧財產權體系概念與特徵
二、構建智慧財產權體系的必要性
三、二元智慧財產權體系及其結構
第十一章 知識霸權
第一節 知識霸權概述
一、知識霸權概念和法律特徵
二、知識霸權與相關概念
三、智慧財產權霸權的產生
四、智慧財產權正當性探析
第二節 典型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水平分析
一、計算機軟體最終用戶責任
二、音樂作品著作權
第三節 反對知識霸權的基本態度與策略
一、基本態度:區分智慧財產權與知識霸權
二、基本原則:國家利益原則
三、兩條路徑:直接與間接
四、印度策略:非暴力不合作策略
五、基本主張: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第十二章 智慧財產權與相關權利
第一節 智慧財產權與物權
一、物權客體:有體物
二、智慧財產權和物權的聯繫
三、智慧財產權和物權的區別
第二節 智慧財產權與信息產權
一、信息產權概念
二、信息產權與智慧財產權的關係
第三節 智慧財產權與信息財產權
一、信息財產與智慧財產權法
二、信息財產與債權法
三、信息財產界定
四、信息財產權確立
五、信息財產權與物權、智慧財產權的比較
六、信息財產權是智慧財產權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橋樑
七、大陸法系財產權體系之完善
第四編智慧財產權行使
第十三章 智慧財產權行使具體制度
第一節 智慧財產權行使概述
一、智慧財產權行使概念與分類
二、智慧財產權行使方式概述
三、智慧財產權行使制度價值
四、智慧財產權行使與智慧財產權管理
第二節 智慧財產權實施
一、智慧財產權實施概念和特徵
二、智慧財產權實施分類
第三節 智慧財產權轉讓
一、智慧財產權轉讓概念和分類
二、智慧財產權轉讓法律性質與法律適用
三、智慧財產權轉讓法律結構
四、智慧財產權轉讓規則
五、智慧財產權瑕疵擔保
六、智慧財產權轉讓幾種特殊情
第四節 智慧財產權許可
一、智慧財產權許可概述
二、自願許可中的默示許可
三、非自願許可
四、獨占許可、排他許可和普通許可
五、本許可和再許可
第五節 智慧財產權出資
一、智慧財產權出資概念
二、智慧財產權許可與出資
三、智慧財產權出資範圍
四、智慧財產權出資比例限制
五、智慧財產權出資價格確定
六、智慧財產權有效期和公司經營期
七、智慧財產權出資登記
八、智慧財產權出資與公司債務承擔
第六節 智慧財產權融資
一、智慧財產權證券化概念和特徵
二、智慧財產權證券化基本流程
三、特定目的機構法律地位和作用
四、智慧財產權證券化展望
第十四章 智慧財產權契約
第一節 智慧財產權契約概述
一、智慧財產權契約概念和特點
二、智慧財產權契約與《契約法》
三、智慧財產權契約與技術契約的比較
第二節 智慧財產權契約訂立與內容
一、智慧財產權契約訂立原則
二、智慧財產權契約訂立方式
三、智慧財產權契約主要條款
四、當事人法定義務
第三節 智慧財產權契約成立與效力
一、智慧財產權契約成立
二、智慧財產權契約有效
三、智慧財產權契約生效與失效
四、智慧財產權契約效力待定
五、智慧財產權契約解釋
第四節 智慧財產權契約變動與履行
一、智慧財產權契約變更
二、智慧財產權契約解除
三、智慧財產權契約撤銷
四、智慧財產權契約履行
第五節 智慧財產權契約無效
一、智慧財產權契約無效概念
二、智慧財產權契約無效主要情形
三、智慧財產權契約無效確認
四、智慧財產權契約無效法律後果
第六節 智慧財產權契約違約責任
一、智慧財產權契約違約責任概念
二、違反智慧財產權契約的行為
三、承擔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
四、嚴格責任原則免責事由
五、違約責任承擔方式
第七節 智慧財產權開發契約
一、智慧財產權開發契約概述
二、委託開發契約
三、合作開發契約
第七節 智慧財產權轉讓契約
一、智慧財產權轉讓契約概念和分類
二、智慧財產權轉讓契約特徵
三、智慧財產權轉讓契約有效
第八節 智慧財產權許可契約
一、智慧財產權許可契約概念和分類
二、智慧財產權許可契約特徵
三、許可期限
四、許可費
第十五章 智慧財產權行為
第一節 智慧財產權變動模式概說
一、智慧財產權變動
二、智慧財產權變動模式選擇
三、我國智慧財產權變動模式選擇
第二節 智慧財產權行為概念與特徵
一、智慧財產權行為概念與表現形式
二、構建智慧財產權行為理論的意義
三、智慧財產權行為法律特徵
第三節 智慧財產權行為構成要件和分類
一、智慧財產權行為構成要件
二、智慧財產權行為分類
第四節 智慧財產權意思表示與合意
一、智慧財產權意思表示概念及其構成
二、智慧財產權合意概念和特徵
三、智慧財產權合意具體規則
第五節 智慧財產權登記
一、智慧財產權登記概念與性質
二、智慧財產權登記功能
三、智慧財產權登記法律特徵和分類
四、智慧財產權登記階段與過程
五、智慧財產權登記效力
第五編完全智慧財產權
第十六章 完全智慧財產權概述
第一節 完全智慧財產權概念和地位
一、完全智慧財產權概念和特徵
二、完全智慧財產權地位
第二節 智慧財產權共有
一、智慧財產權共有概念和法律特徵
二、智慧財產權共有的取得與效力
三、智慧財產權按份共有
四、智慧財產權共同共有
第十七章 完全智慧財產權權能
第一節 智慧財產權權能概述
一、智慧財產權權能與權利之關係
二、智慧財產權權能分類
三、智慧財產權權能擴張
第二節 智慧財產權積極權能
一、智慧財產權積極權能概述
二、控制權能
三、複製權能
四、收益權能
五、處分權能
第三節 智慧財產權消極權能
一、智慧財產權消極權能概念
二、一種解釋方法的否定
第四節 著作權權能
一、著作權積極權能
二、著作權消極權能
三、我國相關立法評析
第五節 商標權權能
一、商標權積極權能
二、商標權消極權能
第六節 專利權權能
一、專利權積極權能
二、專利權消極權能
三、我國相關立法評析
第七節 商業秘密權權能
一、商業秘密權積極權能
二、商業秘密權消極權能
第八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權利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權利確認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權利權能
第十八章 智慧財產權發生和變動
第一節 智慧財產權發生
一 、一般智慧財產權發生
二、具體智慧財產權發生
第二節 智慧財產權原始取得
一、智慧財產權原始取得概念
二、智慧財產權原始取得劃分
三、智慧財產權原始取得方式
第三節 智慧財產權繼受取得
一、智慧財產權繼受取得概念
二、智慧財產權繼受取得主要方式
第四節 智慧財產權消滅
一、智慧財產權消滅概念和種類
二、智慧財產權消滅法律事實
第十九章 權利限制與智慧財產權濫用
第一節 智慧財產權權利限制概述
一、智慧財產權權利限制概念和分類
二、確立智慧財產權權利限制制度的必要性
三、權利限制基本原則
第二節智慧財產權內容限制
一、智慧財產權內容限制概念
二、智慧財產權內容限制表現
第三節 智慧財產權行使限制
一、智慧財產權行使限制概述
二、著作權行使限制
三、專利權行使限制
四、商標權行使限制
第四節 智慧財產權濫用
一、智慧財產權濫用概念
二、智慧財產權濫用表現形式
三、智慧財產權濫用法律規制
第六編定限智慧財產權
第二十章 定限智慧財產權概述
第一節 定限智慧財產權概念和分類
一、定限智慧財產權概念
二、定限智慧財產權分類
第二節 定限智慧財產權設定
一、定限智慧財產權設定概念
二、定限智慧財產權設定模式
三、原因行為
四、設定合意與意思自治原則
五、登記要件主義
第二十一章 用益智慧財產權
第一節 用益智慧財產權概念和意義
一、用益智慧財產權概念和特徵
二、確立用益智慧財產權制度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用益智慧財產權設定與權能
一、用益智慧財產權設定
二、用益智慧財產權權能
第二十二章 擔保智慧財產權
第一節 擔保智慧財產權概述
一、擔保智慧財產權概念和特徵
二、擔保智慧財產權溯源
三、擔保智慧財產權理論基礎與評價
四、擔保智慧財產權分類
五、擔保智慧財產權實現方式
六、擔保智慧財產權消滅
第二節 知識財產質押權
一、知識財產質押權概念和特徵
二、知識財產質押權設定
三、知識財產質押權效力
第三節 知識財產抵押權
一、知識財產抵押權概念與特徵
二、知識財產抵押起源與發展
三、知識財產抵押權基本制度
四、知識財產抵押權效力
五、知識財產抵押權實現與消滅
第四節 知識財產留置權
一、知識財產留置權概念和法律特徵
二、構建知識財產留置權制度的必要性
三、知識財產留置權法律性質
四、知識財產留置權成立條件
五、知識財產留置權內容
六、知識財產留置權效力與實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