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電視機

智慧型電視機,硬體可擴展,軟體可擴展,人機互動,可自由擴展的一類電視機,將實現網路搜尋、IP電視、視頻點播(VOD)、數字音樂、網路新聞、網路視頻電話等套用服務。電視機正在成為繼計算機、手機之後的第三種信息訪問終端,用戶可隨時訪問自己需要的信息;電視機也將成為一種智慧型設備,實現電視、網路和程式之間跨平台搜尋;智慧型電視還將是一個“娛樂中心”,用戶可以搜尋電視頻道、錄製電視節目、能夠播放衛星和有線電視節目以及網路視頻。

智慧型電視機

智慧型電視機,硬體可擴展,軟體可擴展,人機互動,可自由擴展的一類電視機,將實現網路搜尋、IP電視、視頻點播(VOD)、數字音樂、網路新聞網路視頻電話等套用服務。電視機正在成為繼計算機、手機之後的第三種信息訪問終端,用戶可隨時訪問自己需要的信息;電視機也將成為一種智慧型設備,實現電視、網路和程式之間跨平台搜尋;智慧型電視還將是一個“娛樂中心”,用戶可以搜尋電視頻道、錄製電視節目、能夠播放衛星和有線電視節目以及網路視頻。

簡介

目前智慧型電視的到來,順應了電視機“高清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的趨勢。當PC早就智慧型化,手機和平板也在大面積智慧型化的情況下,TV這一塊螢幕不會逃過IT巨頭的法眼,一定也會走向智慧型化。
智慧型電視首先意味著硬體技術的升級和革命,只有配備了業界領先的高配置、高性能晶片,才能順暢運行大型3D體感遊戲和各種軟體程式;其次,智慧型電視意味著軟體內容技術的革命,智慧型電視必然是一款可定製功能的電視;第三,智慧型電視還是不斷成長,與時俱進的全新一代電視。智慧型電視最重要的就是必須搭載全開放式平台,只有通過全開放平台,才能廣泛發動消費者積極參與彩電的功能制定,才能實現彩電的“需求定製化”、“彩電娛樂化”,才是解決彩電智慧型化發展的唯一有效途徑。
國外IT巨頭們推出的“智慧型電視”,擁有傳統電視廠商所不具備的套用平台優勢。智慧型電視將實現網路搜尋、IP電視、視頻點播(VOD)、數字音樂、網路新聞、網路視頻電話等各種套用服務。電視機正在成為繼計算機、手機之後的第三種信息訪問終端,用戶可隨時訪問自己需要的信息;電視機也將成為一種智慧型設備,實現電視、網路和程式之間跨平台搜尋;智慧型電視還將是一個“娛樂中心”,用戶可以搜尋電視頻道、錄製電視節目、能夠播放衛星和有線電視節目以及網路視頻。
在國內,各大彩電巨頭也早已經開始了對智慧型電視的探索。連線網路後,能提供IE瀏覽器、全高清體感遊戲、視頻通話、家庭KTV以及教育線上等多種娛樂、資訊、學習資源,並可以無限拓展,還能分別支持組織與個人、專業和業餘軟體愛好者自主開發、共同分享數以萬計的實用功能軟體。

技術分類

3D顯示技術可以分為眼鏡式和裸眼式兩大類。裸眼3D目前主要用於公用商務場合,將來還會套用到手機等攜帶型設備上。而在家用消費領域,無論是顯示器、投影機或者 電視,現在都是需要配合3D眼鏡使用。
在眼鏡式3D技術中,我們又可以細分出三種主要的類型:色差式、偏光式、主動快門式和不閃式,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色分法、光分法和時分法。

色差式3D技術

色差式3D技術,英文為Anaglyphic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動式紅-藍(或者紅-綠、紅-青)濾色3D眼鏡。這種技術歷史最為悠久,成像原理簡單,實現成本相當低廉,眼鏡成本僅為幾塊錢,但是3D畫面效果也是最差的。色差式3D先由旋轉的濾光輪分出光譜信息,使用不同顏色的濾光片進行畫面濾光,使得一個圖片能產生出兩幅圖像,人的每隻眼睛都看見不同的圖像。這樣的方法容易使畫面邊緣產生偏色。
由於效果較差,色差式3D技術沒有廣泛使用。

偏光式3D技術

偏光式3D技術也叫偏振式3d技術,英文為Polarization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動式偏光眼鏡。偏光式3D技術的圖像效果比色差式好,而且眼鏡成本也不算太高,目前比較多電影院採用的也是該類技術,不過對顯示設備的亮度要求較高。
偏光式3D是利用光線有“振動方向”的原理來分解原始圖像的,先通過把圖像分為垂直向偏振光和水平向偏振光兩組畫面,然後3D眼鏡左右分別採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光鏡片,這樣人的左右眼就能接收兩組畫面,再經過大腦合成立體影像。
目前在偏光式3D系統中,市場中較為主流的有RealD 3D、MasterImage 3D、杜比3D三種,RealD 3D技術市占率最高,且不受面板類型的影響,可以使任何支持3D功能的電視還原出3D影像。在液晶電視上,套用偏光式3D技術要求電視具備240Hz以上刷新率。
目前,LG、康佳、TCL、海信、創維等品牌採用偏光式3D技術。
缺點:1、不能在水平實現3D全高清畫面,3D畫面清晰度減少一半,解析度低(1920×540)---只有不閃式才解析度減半,不能說偏光式使解析度減半.不閃式只是偏光式的一種而已,但不閃式放1080p放出來只有540p 2、目前技術成本高,套用偏光式3D技術要求電視具備240Hz以上刷新率。 ----這些定義太不嚴謹.目前平板電視的偏光技術才用不閃式.如果是雙機投影式的不需要.

快門式3D技術

快門式3D技術,英文為Active Shutter 3D,配合主動式快門3D眼鏡使用。這種3D技術在電視和投影機上面套用得最為廣泛,資源相對較多,而且圖像效果出色,受到很多廠商推崇和採用,不過其匹配的3D眼鏡價格較高。
快門式3D主要是通過提高畫面的刷新率來實現3D效果的,通過把圖像按幀一分為二,形成對應左眼和右眼的兩組畫面,連續交錯顯示出來,同時紅外信號發射器將同步控制快門式3D眼鏡的左右鏡片開關,使左、右雙眼能夠在正確的時刻看到相應畫面。這項技術能夠保持畫面的原始解析度,很輕鬆地讓用戶享受到真正的全高清3D效果,而且不會造成畫面亮度降低。
一般情況下,3D液晶電視螢幕刷新頻率必須達到120Hz以上,也就是讓左、右眼均接收到頻率在60Hz以上的圖像,才能保證用戶看到連續而不閃爍的3D圖像效果。
目前,包括三星、松下、索尼、海爾、夏普、長虹等品牌推出的3D電視,都是採用主動快門式3D技術。
缺點:
1、戴上眼鏡之後,亮度減少較多;
2、3D眼鏡快門的開合在日光燈影響下與左右圖像不完全同步,會出現串擾重影現象;
3、快門式3D液晶電視的可視角度小;
4、快門式3D眼鏡的售價基本在1000元左右,相對較貴,並且需要安裝電池或充電使用。

不閃式3D技術

不閃式3D 電視方式是最接近我們實際感受立體感,最自然的方式。如同在電影院裡享受生龍活虎的3D影像,能夠同時看兩個影像把分離左側影像和右側影像的特殊薄膜貼在3D電視表面和眼鏡上。通過電視分離左右影像後同時送往眼鏡,通過眼鏡的過濾,把分離左右影像後送到各個眼睛,大腦再把這兩個影像合成讓人感受3D立體感。 不閃式3D的特點:有關視角方面,在視聽推薦距離內觀看時不閃式3D全然不成問題。比如,除了在一米以內站著、坐著或者用非常不正常的姿勢觀看電視以外,在3D電視視聽推薦距離內觀看時沒有任何問題的。反而,擔心子女過分貼近電視而影響眼健康的聰明父母而言,更喜歡遵守視聽推薦距離我這個不閃式3D。而且,因為採用IPS硬屏面板所以在左右視角上都沒有限制,不管是在哪個角度看都很鮮明,沒有色變現象,而且不閃式3D電視在任何角度都能享受3D影像。
不閃式的優勢
首先沒有閃爍,能體現讓眼睛非常舒適的3D影像。不閃式3D沒有電力驅動,可舒適佩戴眼鏡並且全然沒有閃爍感。因此可以盡情享受讓眼睛非常舒適的3D影像。看實際測量閃爍程度的數據就能知道數據幾乎是零,不會有頭暈的狀態出現。
其次可視角度廣,觀看不閃式3D電視時只要是在推薦距離內,在任何角度觀看,它的畫面效果、色彩表現力都不打折扣,可以在沒有角度限制的情況下去享受完美震撼的3D影像。
再次.能夠用輕便舒適的眼鏡享受3D影像。不閃式3D眼鏡輕便、價格合理,還可以使用夾套眼鏡讓配戴眼鏡的人也能舒服使用。
再次.體現沒有重疊畫面的3D影像。畫面重疊現象是因為右側影像進入左側眼睛或左側影像進入右側眼睛而發生的。不閃式3D所使用的特殊薄膜分離左右影像後體現3D影像,所以不會發生畫面重疊現象享受好像看到活生生的真實物體的立體影像。通過實際測量畫面重疊的數據就能知道不閃式3D的重疊數據是人無法感知的水平。
最後.體現沒有畫面拖拉現象的高清晰3D影像。不閃式3D能夠體現1秒鐘240張3D合成影像。所以在相同的時間裡,不閃式3D能表現更多的畫面情報而體現沒有拖拉的高清晰立體影像。
3d技術對比
偏光式的3d畫面達不到高清效果,畫面有點模糊,立體感差,達不到純3d的效果,也就2d半。如果電視機位置上下不太對的話,超過10°,偏光式的很容易重影。但是好處就是不閃爍。快門式的畫面好,高清效果,眼鏡插在電視機上就可以充電,也沒什麼不方便,電池小,根本沒有一家檢測機構去檢測出有輻射,都是人云亦云出來的。如果晚上關閉日光燈的情況下,是感覺不出閃爍來的,閃爍本身就是日光燈干擾的結果。
如果你想追求3d效果的話買快門式的,如果想買個眼鏡帶著輕,有那么點3d的意思的話,就用偏光的。個人愛好。
×不閃式是偏光式一種

傳統電視媒體

傳統意義上,電視是大眾傳播媒介。傳統電視媒體,傳播內容封閉,保存性較差,用戶被動接受。傳統電視媒體否認電視台的經濟屬性和產業功能。電視台只有政治屬性和宣傳功能,在這種傳統思想的指導下,不允許電視部門開展經營活動,不允許實行“制播分營”制度,一個能代表電視產業發展深度和廣度的機構——電視產業集團變成了一個空殼。電視廣告收入已經成為各電視台的主要經濟來源,占全部經營收入的55%左右。廣告是電視台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經濟基礎,廣告經營是廣電傳媒產業結構體系中的支柱產業。因此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電視廣告的競爭情況體現了電視媒體的競爭。

智慧型電視機什麼樣

筆者認為,智慧型電視的到來,順應了電視機“高清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的趨勢。當PC早就智慧型化,手機和平板也在大面積智慧型化的情況下,TV這最後一塊螢幕不會逃過IT巨頭的法眼,一定也會走向智慧型化。
所謂TV智慧型化,我的理解,最主要是應該具備擴展性。即功能是可以擴展的,而且是可以自主擴展的,就像智慧型手機可以自己安裝軟體和遊戲一樣,智慧型電視也應該是可以自己下載安裝應用程式的。之前所有的非智慧型電視都是完全封閉的,或者是半封閉的。這種擴展性,也應該是敞開了允許眾多的開發愛好者針對這款電視開發各種應用程式和遊戲。民眾的力量是無窮的,當無數的開發者為智慧型電視開發時,這款電視就變得非常的好玩,充滿了創意,也充滿了更多的商機。
滿足這種開放性的智慧型電視大概會是什麼樣子呢。以下純屬個人臆測,歡迎斧正。
(1) 主晶片:採用一體化智慧型電視主晶片或分體式,主頻不低於500M,ARM架構,帶DSP(視頻硬解碼)。
(2) 記憶體:不低於1G DDR2
(3) Nand(內部存儲):不低於2G
(4) 作業系統Android 2.1Android 2.2
(5) 外部接口:至少2個USB口,可連線隨身碟、移動硬碟、鍵盤、滑鼠、無線鍵鼠接收器、WIFI無線網卡、遊戲手柄等周邊設備,並即插即用。
(6) RF接收:可選,針對RF遙控器
(7) 攝像頭:可選,針對可視通話
(8) 指令輸入:紅外遙控器(或RF帶3軸重力感應器的遙控器),仍尊重電視用戶的使用習慣。
(9) 遙控器必備按鍵:上下左右、確認、返回、menu、home、0123456789
(10) 螢幕解析度:1280*720(應用程式實際顯示區域為1220*660)
(11) UI:尊重電視用戶使用習慣,採用非常大的按鈕及上下左右的操作方式。
(12) 輸入法:螢幕虛擬鍵盤輸入及使用0-9的T9收入法。
(13) 首頁:標準android首頁,允許widget載入,允許常用程式圖示排列。
(14) 應用程式商店:非常重要的程式,提供應用程式下載、應用程式管理、充值計費等功能。
(15) 套用和遊戲:滿足解析度、操控、選單設定等規則。
(16) 基本功能:單機遊戲、網路遊戲、高清視頻本地播放、www瀏覽器、QQ、網路音樂播放、網路收音機、電子雜誌、網路卡拉OK網路相冊、網路視頻點播、網路電視直播、有聲電子書、股票、彩票、支付寶、防毒、網路電話(如果有攝像頭,則可提供可視網路電話)、檔案管理器、Widget、郵件、天氣、地圖、計算器等。
(17) 最為重要的是:智慧型電視必須為內置可升級的wed瀏覽器,不能用隨身碟外掛式瀏覽器,隨身碟外掛瀏覽器 的缺點是“隨身碟丟失,損壞,感染病毒或者版本升級,都會帶來很大的麻煩和不便”。
當人們可以拿著遙控器,躺在沙發上使用網際網路,是另外一種心態和模式,肯定不同於一個人使用PC的狀態。目前,還沒有見到智慧型電視正式問世,不過已經令人期待。歡迎與我交流智慧型電視。

崛起主因

之前家電市場熱炒的網際網路電視只是普通電視機向智慧型電視機過渡的產物。未來,電視機將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開放的業務承載平台,成為用戶家庭智慧型娛樂終端。與此同時,家電廠家正在從“硬體”盈利模式向“硬體+內容+服務”盈利模式轉變,改變原來一次性銷售的盈利模式,通過銷售電視機,同時提供內容和服務,形成電視終端的市場溢價,並產生持續服務的盈利能力。在三網融合的大環境下,基於開放軟體平台的智慧型電視機將成為三網融合的重要載體,擔當家庭多媒體信息平台的重任。
智慧型電視市場迅速崛起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國家大力推動“三網融合”產業發展,將改變有線數位電視的單一服務模式,內容格式的多樣性、服務種類的多樣性、接入方式的多樣性將成為三網融合環境下的數位電視新特點。數位電視SoC及開放式軟體平台將成為數位電視服務多樣性的關鍵支持,三網融合環境下的數位電視,將成為基於開放軟體平台下的智慧型電視(SmartTV),而不是基於某個私有平台下由廠商定製的功能電視(FeatureTV),由此發展的智慧型電視將成為數字家庭的核心。
其次,電視整機正從平板時代向網際網路時代甚至向目前的智慧型時代跨越,電視機巨頭不希望企業進行的工序會被看成簡單的加工環節,一直在醞釀著向技術平台等內容產業鏈擴張,避免在數字家庭中的核心地位被智慧型機頂盒取代。
再次,目前谷歌Android系統和蘋果iOS系統在智慧型手機上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套用平台系統想要獲得更大的份額就必須擴展使用範圍,找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如此智慧型電視將成為突破口。
從全球範圍來看,IT/網際網路巨頭和電視巨頭都相應投入巨資開發智慧型電視機,智慧型電視機的發展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智慧型電視在全球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在於其價格趨於平民化以及內容資源鏈日趨成熟。智慧型電視將為廣大用戶打造一個可載入無限的內容、無限的套用的開放的系統平台,並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進行個性化安裝,使電視永不過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