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家族文化

晉商家族文化

晉商家族文化是指晉商家族歷史經營活動中形成的家族精神、家族組織制度以及家族經營理念。晉商之家族不同於一般官紳家族,它是具有商業烙印特徵的中國傳統文化家族。中庸、和諧與低調是晉商家族文化中的重點。

概念闡述

家庭

《晉商之魂》書籍《晉商之魂》書籍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也是社會的最基本經濟單位。

家族

家族是指血緣關係明確,存在經濟聯繫並通常同一居地的父系組織。

鑑賞家族

晉商家族由於歷史與社會種種原因,其家族呈現出不同的風姿。從興盛時間來看,儘管明清晉商稱雄商界五個多世紀,但從家族個例來看,興盛時間一般不超過二三百年。從地區來看,大商人家族明代多在山西南部,清代在山西中部。

晉商家族文化

是指晉商家族歷史經營活動中形成的家族精神、家族組織制度以及家族經營理念。晉商之家族不同於一般官紳家族,它是具有商業烙印特徵的中國傳統文化家族。中庸、和諧與低調是晉商家族文化中的重點。

文化精髓

重視家規與家風

晉商大院遺址晉商大院遺址

在晉商大族中,有些家族興盛時間較長,子弟有前途者多,而有些家族則衰敗得快,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前者重視家規家風,後者家規弛、家風差、敗家子弟也多。

1、例證之祁縣喬氏

(1)勤儉持家

祁縣喬氏,其始祖喬貴發與秦姓在包頭經商發跡後,秦某是在原籍築房置地,過起財主生活。結果坐吃山空,加之秦氏子弟吃喝嫖賭,樣樣都全,揮霍浪費,入不敷出,逐漸從包頭商號內抽股出去,又全部花光,秦家抽出的股全由喬家補進,最後喬秦二家的復盛公十四個財股中只有秦家一厘二毫五。再說喬家發跡後只是在舊院裡蓋了個像樣的四合院。他深知,買賣有賺就有賠,既要賺得起也要賠得起,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在買賣興隆時,他便把賺下的銀子積存起來,以備不測。並且教導子女,要勤儉持家,絕不能奢侈浪費。

(2)喬氏家規內容

到喬致庸時代,喬在中堂又比較明確地制定了家規家法,約束子弟。其家規主要是:一不準納妾;二不準虐仆;三不準嫖娼;四不準吸毒;五不準賭博;六不準酗酒。喬氏子弟基本上都能遵照執行上述條款。

(3)家規之娶妻

在封建社會,豪門富賈大都是三妻四妾,大小老婆成群。然而喬氏無一納妾者。喬致庸一生娶了六房女人,全是續弦。第五代映字輩,喬映霞先後續弦楊、劉氏,與劉氏離婚後,一直未娶。喬映霄娶妻馬氏,夫妻感情篤深,後馬氏被匪徒綁票,營救不及,慘遭毒手,終生未娶。喬映奎妻子只生有女天男,當時社會是男權至上,還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封建禮法,按喬映奎的身份,討個姨太太接續香菸是順理成章之事,但懾於家規,映奎未敢如此,只能過繼侄子為自己頂門立戶

(4)家規之僕人

對待僕人,喬氏也有獨到之處。喬氏對待僕人很寬容,不僅保證傭人吃得飽、穿得暖,還注意尊重傭人的人格。喬在中堂用女僕只有老媽子(已婚婦女),不用小丫環(未婚少女)。給僕人的工資較優厚,逢年過節另有賞賜,把面、肉、柴、煤等按時傳送到各傭人家中。對年老在家中服務多年的傭人則養起來,願回家的每年發給一定數額的津貼,維持其生活。傭人偶有小的過失,也不惡語相侵,更不打罵虐待。傭人家如有天災人禍,均熱情相幫。因此,這些傭人多能對主人盡心盡力。

有的傭人還代主人受刑蹲監。如光緒二十七年(1901)天旱無雨,由於鄰村張莊與喬家堡共用一個渠引水灌溉,因用水先後次序發生矛盾,引發了兩村人大規模的械鬥。喬映霞時正年輕好勝,提了一支毛瑟槍出來為本村人助威,他本想擺擺威風嚇唬一下張莊人,不想槍法不精,當場竟使一人重傷斃命。縣官聞報,認為是巴結喬氏之機會,徑奔喬府謁見。縣官此舉惹惱了張莊村民,認為縣官偏袒,糾合民眾,直奔喬府,縣官自知理缺,怕激起民變,趕快乘轎而走,民眾投石塊砸縣官之轎,縣官倉皇回衙,無法向喬家討好,只好照章辦事,拘傳兇手。殺人償命乃天經地義之事,正當喬氏一家人急得團團轉時,有一仆挺身而出,說:“主人待吾等不薄,今日主人有難豈能坐視,打架時吾也在場,就說人是俺打死,官司我去打,人命我去償,也算跟主人一場”。喬映霞一聽,有人願代主受刑,急忙率晚輩下跪,說道:“平日沒看錯你,真是好樣兒的。你既有此心,就有勞你了。衙門上下我們花錢打點,保你受不了苦,儘量買個監候就好辦了。設若不行,身後事自要妥貼安排,請你放心。”就這樣,此仆果然代主服刑,喬氏對其家百般照顧,蓋了一宅院,買了幾十畝地。

(5)違反家規的反例

恰遇光緒帝、慈禧後駕崩,大赦天下,竟由死刑減等,最後被保釋出獄。喬家子弟對於家規基本能夠執行,但在後期也有個別例外未能執行的。例如在不準吸毒上,就有個別子弟未能做到。映字輩喬映南,生性聰穎,文學修養較深,可惜娶妻太谷曹氏是個大菸鬼,耳濡目染,致映南也染上了吸毒。曹氏去世後,續弦太谷張氏,也是個菸鬼,致映南子女也染上了吸毒惡習,六位女兒中四個吸毒,獨子僅活19歲。喬家析產後,映南因吸毒破落潦倒,變賣家產,終至不支,於1939年去世。

(6)家規執行的總結

不過,總的來說,喬氏子弟均能恪守祖訓,因而其後裔有成就者多。據了解,映字輩以下的人字輩20人中,有大學生12名,其中雙博士一人、碩士三人,有兩人留美,其餘亦是中學畢業。他們並沒有躺在祖宗基業上成為紈絝子弟,而是靠著自身的奮勉,各自開闢自己的事業與前途。且恪守祖訓,無一人涉足政界,大多在金融界、教育界、科技界工作。從居住地看,他們大多住在北京、上海及昆明等地,少數在遼寧、海口等地。

學而優則商

晉商大院遺址晉商大院遺址

晉商家族有重學的一面,但他們具有以學保商,“學而優則商”的特點。如榆次車輞富商常氏,他們尊師重教,為子弟提供了優越的學習條件,但其目的不是“學而優則仕”,而是為常氏經商活動培養人才。

1、例證之常氏

九世常萬已、常萬達兄弟在就學時,學習成績優良,但學成立後未去參加科考,而是隨父親常威到張家口經商。由於常氏兄弟有文化,經商多謀略,後來常萬已創立“十大德’”,常萬達創立“十大玉”商號,成為晉商中一支勁旅。他倆的堂兄弟常萬育,讀書時“用力甚勤,人皆許其能遠,母獨命學陶朱術”,他經商20年,很有成就。即使已取得功名的常氏子弟,仍以經商為榮。十二世常麒麟,已選拔貢,需赴京入國子監,但他棄儒為商。其子常繼豐,少年就學時,詞章粹美,但他考入國子監,後又實授“游擊”之後,仍然棄官經商。常氏子弟恪守“吾家世資商業為生計”的祖訓,堅持以學保商,對商業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總的來看,晉商家族雖然重商,但也不是不重學,他們是商學結合,學中有商,商中有學,因而商人中不乏有學問之士。就連舉人出身、任教20餘年,自命不凡的劉大鵬也承認:“余於近日(在)晉接(觸)周鏇了幾個商人,勝餘十倍,如所謂魚鹽中有大隱,貨殖內有高賢,信非虛也。自今以後,愈不敢輕視天下人矣”(《退想齋日記》)。

為家族買官留爵提高社會地位

據山西巡撫哈芬、恆春、王慶雲等奏摺不完全統計,日升昌、元豐玖、志成信、協同慶、協和信、蔚泰厚等票號的財東和主要經理人員,都捐納銀兩,買有各級職銜。據清檔記載,太谷志成信票號財東,議敘員外郎、監生,著實賞給舉人,仍留員外郎銜,並賞戴花翎;另一人議敘守備職銜,著注守備銜,作為貢生,以道員分發陝西分缺先補用,並賞戴花翎。太谷錦生潤票號財東曹培滋,著以郎中不論單雙月選用,並賞戴花翎。平遙日升昌票號財東李箴視,不僅自捐官銜,還給已死去的父親、祖父、曾祖父捐銜,其兄弟七人及下一輩男子十二人均捐有文武頭銜,李家的婦女均受封為宜人、夫人。平遙蔚字號首任經理毛鴻(歲羽)、從其父親到玄孫五代三十一名男子均捐官“將軍”、“大夫”,花翎頂戴,女子亦都為“夫人”、“恭人”。三晉源、百川通、長盛川票號財東祁縣渠家:渠同海受武德騎尉守備銜、守御所“千總”;其子渠應璜,受朝議大夫、鹽運使運同、直隸州州同;其孫渠長嬴,受朝議大夫、鹽運使運同,妻孟、羅、馬氏俱奉“恭人”。大德通、大德恆票號祁縣喬家:喬景僖受花翎員外郎,喬景侃受花翎四品附貢生,喬景信受花翎二品銜補用道員,喬景監受花翎員外郎,兄弟十人均受花翎頂戴。天成事票號經理張河錦捐銀450兩,準為監生共賞給守御所千總銜。

婚姻多不幸

1、選妻標準

晉商書籍晉商書籍

晉商在選擇妻子的標準上,以賢德為首,目的是使他們能夠集中精力外出經商。如祁縣富商喬氏始祖喬貴發,當年在包頭經商發跡後,年已30多歲。他如果在包頭結婚很容易,包頭的姑娘他可任意挑選。但是他想:如果在包頭結婚後祖宗墳頭無人能代他常去祭祀,因此仍以在原籍找妻子為好。其次,他考慮本人常年外出不在家,需要找一個本分、賢慧的妻子幫他料理家務。喬貴發發跡後,恰巧有一個帶一小男孩的年輕程寡婦借住在他的舊居,原來此女年輕時曾與喬貴發有些戀情,借住喬氏舊居後便常去喬氏祖墳代為祭祀,算是對借住房的還報之意。喬貴發見到此女,心想若娶個千金小姐,不僅需僱人侍候,還擔心賺回錢來被她揮霍掉。如果娶了這個小寡婦,這些問題都不存在了。於是便決定與程氏結婚,結果富商娶了個小寡婦。可見喬貴發在婚姻問題上的講實際與精明之處。
當然,一般來說晉商中的富商大族,其婚姻也是考慮要門當戶對。如祁縣喬氏在成為富商大族後,其子弟多與另一些富商家族通婚。景字輩喬景僖妻曹氏為富商女,景儼委趙氏為太谷同知趙某女。映字輩喬映霄妻馬氏為富商女,喬映奎妻為大德恆票號掌柜之妹,喬映輝續弦為榆次富商常氏女,喬映璜妻馬氏為富商馬某女,喬映寰妻常氏為榆次富商常氏女,喬映庚妻閻氏為大德通票號經理閻維藩女,喬映南妻曹氏為太谷富商曹氏女。喬氏之女也多嫁富商。如喬是儀女等皆嫁榆次富商常氏,景儼女嫁太谷富商曹氏,景侃女嫁榆次商人書法家趙鐵山等。
2、婚姻狀況

清人紀昀說:“山西人多商於外,十餘歲輒從人學貿易,俟蓄積有資始歸納婦,率二三年一歸省,其常例也”(《閱微草堂筆記》)。走口外,赴蒙經商是晉商的重要活動地。清政府規定,旅蒙商在蒙古地方貿易一律不準攜帶家眷,不得與蒙古婦女結婚同居。各晉商商號也規定:從業人員包括經理夥計,都不得在商號所在地攜帶妻子家眷和結婚納妾。商號還規定,探親分為十年、六年或三年一次,每次三到四個月。因此,從十一二歲入號,到六十歲退休,一生中只有十多次回家探親。

3、與妻子分別民謠

半截瓮,栽蒜苔,綠綠生生長上來。
兒出門,娘安附,隔著門縫看媳婦。
白白臉,黑頭髮,越看越愛舍不下。
經商去,遠離家,不如在家種莊稼。
又如年輕媳婦思念外出經商丈夫民謠云:
悔不該嫁給買賣郎,
丟下俺夜夜守空房。
要嫁還是莊稼漢,
一年四季常作伴。
4、史料記載

(1)《閱微草堂筆記》

晉商宅院之喬家大院晉商宅院之喬家大院

清人紀昀在其《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述了多例關於晉商常年外出引發的男女之事。如晉籍李甲,婚後外出經商,又轉徙為鄉人靳乙養子,因冒其姓。家中不得李甲蹤跡,遂傳為死。後李甲父母病逝,李甲妻無所依,寄食於母族舅家。其舅又攜家外出經商,商舶南北,歲無定居,李甲久不得家書,亦以為妻死。靳乙謀為甲娶婦。會婦舅流寓於天津,念婦少寡,非長計,亦謀嫁于山西人,以後尚可歸里。懼人嫌其無母家,因詭稱己女。眾為媒合,遂成其事。結婚之夕,以別已八年,兩懷疑而不敢問。霄分私語,乃始瞭然。甲怒其末得實據而遽嫁,具詬且毆。合家驚起,靳乙隔窗呼之曰:“汝之再娶,婦亡之實據乎?且流離播遷,待汝八年而後嫁,亦可諒其非得已矣”。甲無以應,遂為夫婦如初,破鏡重合。又有張一科,攜其妻就食塞外,傭於(山)西商,西商眠其妻,揮金如土,不數載資盡歸一科,反寄食其家。一科妻厭薄之,辭誶使去。一科曰:“微是人無此日,負之不祥”。堅不可。一科妻一日持梃逐西商,一科怒詈。妻亦反詈言:“彼非愛我,眠我色也。我亦非愛彼,利彼財也”。“以財博色,色已得矣,我原無所負於彼;以色博財,財不繼矣,彼亦不能資於我。此而不遣,留之何為?”一科益憤,竟抽刀殺妻,先以百金贈西商,而後自首就獄”。又有一人亦攜妻出塞,妻病卒,困不能歸,且行乞。忽有西商招至肆,贈50金。怪其太厚,固詰其由。西商密語云:“我與爾婦最相眠,爾不知也。爾婦垂歿,私以爾托我,我不忍負於死者,故資爾故里。”此人怒擲於地,竟格鬥至訟庭。
(2)《方誌》

在方誌中還記載了許多晉商妻子因丈夫外出經商,苦守一生的悲慘事例。如明代永洛人韓玻妻薛氏,玻商於淮以病歿,薛聞訃慟,不欲生。弟媳勸慰說:嫂勿念無後嗣,我生男,即為伯後。薛泣謝,最後孤寡度過一生。清代襄汾縣王永珍妻劉氏,永珍貿易江南,客死宿州,劉氏時年二十有三,聞訃哀慟幾絕,繼念室中無他親故,子義順才一歲,遂日機杼為生。子稍長,教讀書,劉氏守節二十七載以病終。臨汾陳萬春妻,年十四嫁萬春,十七時萬春貿易於外,不知去向。劉氏事翁姑,備極辛苦。臨汾樊恪妻張氏,夫歿於商,氏年方二十五,悲夫櫬來歸,朝夕啼哭。孤子三歲而歿,取侄為子,亦歿。苦節終生如一日。梁曇妻李氏,年十八,夫歿於賈,生子甫二月,婦矢志守節。曇嘗植愧於庭,夫歿,婦紡織不離其處。或問其故:此樹吾夫所植,見樹如見吾夫矣。後撫孤成立,壽八十五歲,其夫所植槐大數圍,鄉人呼為節孝槐。介休縣侯懋功妻賈氏,婚八月,懋功即商於外,四載,客死在雲中。櫬既歸,氏即飲酒未絕,姑力救之。臨汾縣孫起富妻王氏,富赴京貿易,病故,時氏年二十三歲,子儀二歲,家貧無依,氏堅志守節,針指度日,撫孤成立,三十一年而終。稷山縣唐永槐妻程氏,永魁貿易西隆,音訊沓然,存亡未卜,氏矢志詩之,雖凍餒交侵而終生不易其守,歿時年七十六歲。翼城崔氏,張寶成妻,年二十九,夫商西地,卒於途,氏聞訃一痛幾絕,每日哭泣,誓不欲生,二十七日覓地自縊。翼城張氏,史左信妻,婚後40日左信即入秦行賈,未幾歿於涼州,氏誓不改適,苦節40年。翼城馬氏,牛應龍妻,應龍商歿於秦,氏誓不再適。聞喜薛氏,張學優妻,夫貿易河南,遂歿於外,子佩秀甫四歲,氏擾之。翼城王氏,王鳴歧妻,夫服賈山東,因染時症亡,時氏年十九,比夫柩歸里,氏哀痛不已,出殯前,自縊於靈前。夏縣樊雲煥妻王氏,夫貿易五年不返,客死於外,氏年二十二歲,勉慰舅姑委曲承志,守節二十九年卒。

民宅建築獨具特色

山西商人的民宅建築,比較集中地體現了我國北方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如襄汾縣的丁村民居、祁縣的喬家堡和渠家大院、靈石的王家大院、太谷的三多堂、榆次的常家大院等是其中的傑出代表,詳細情況請參閱太原道晉商文化之晉商大院。

做人哲學

中庸、和諧與低調

晉商宅院晉商宅院
常言“富不過三代”,然而晉商很多家族是子承父業,孫承子業,持續旺盛一二百年不衰,成功地跳出了這個周期律,這和晉商底蘊深厚的家族文化有密切的關係。關於做人,晉商家族文化的特點是重教、重和。

晉商是著名的儒商,讀書是晉商家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而優則商”就是說商家子弟不經過讀書受教育的嚴格培育,不是學業出眾是沒有資格進入商號繼承祖業的。晉商的教育不僅包括倫理道德教育,而且更包括行業技能教育、家規號規教育等方面。晉商家教關於做人的精神實質可以概括為一點,就是以德立身;影響到晉商做人的風格也可以概括為一點,就是含蓄內斂。如喬家喬致庸教育兒孫有“三戒”、“五不準”,即首先要戒三個字:驕、貪、懶;並規定五不準:不準吸鴉片、不準納妾、不準賭博、不準冶遊、不準酗酒。喬家治家嚴謹,根本沒有江南商人那種燈紅酒綠、妻妾成群的景象。喬致庸本人因為壽命長一生娶過幾個妻子,但無一妾,有一個新的分號建立,喬家大院就添一盞紅燈籠來表示慶祝,取紅利見增的吉祥之意,表達方式吉祥而又含蓄,紅燈籠在此的含義和作用並不是像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表現的那樣。重和是中庸的體現,晉商重和,首先是家和,即“家和萬事興”,如喬映霞家有九子,他就用一雙筷子很容易被折斷而九雙筷子就無法折斷的事實來教育開導他們眾兄弟必須團結互助才能保住家族利益,喬映霞客廳對聯的橫批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見的四個字“一團和氣”。

晉商相與關係中的中庸重和風格

晉商重和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與顧客和氣,即“和氣生財”,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方面是與同行和氣,即“慎待相與”,具體表現為:慎待相與,不打官司。“相與”就是有來往業務的其他商號,“慎待”就是不隨便建立關係,一旦建立關係,就要善始善終。如喬氏財大氣粗,但要與其他商號交往時卻要詳細了解,確認可靠才交往,否則就婉言謝絕,目的是避免捲入不必要的麻煩之中,但一旦建立業務關係,又捨得下本錢支持幫助,多行方便,即使對方發生變故,也不輕易逼債,更不訴諸官司,而是竭力維持關係並汲取教訓。晉商認為即使本號吃了虧,別人占了便宜,也決不把錢花在打官司上,有時一筆欠債只要債務人給債權人磕個頭就了事。同舟共濟,群體發展。群體精神是商業活動中擴大業務與商業競爭的需要。晉商的群體精神首先表現在家族經營上,此外,更表現在群體經營上,他們實行“聯號”經營,用關公作為統一的商業宗教,而關公起初並不是財富的象徵而是義氣的象徵。他們廣建會館,用宗法社會的鄉親感情彼此團結在一起,用會館加以維繫,增強相互間的團結合作,通過講親情、講鄉情、講交情來互相支持,互相幫靠,協調商號間的關係,消除人際關係間的不和,形成大大小小的商幫。晉商文化認為匹夫之勇不足取,他們不搞個人英雄主義。很多晉商家族祖訓中都有一條戒律,就是不許做霸盤生意,要給別人留有餘地,共同發展。

晉商經營理念中的中庸之道

誠信是晉商文化的靈魂,是晉商經營理念的基礎和核心,也是晉商堅持以德立身的中庸之道的最好表現。晉商經營理念中的中庸之道主要表現在:(1)誠信為本,以義制利。這是晉商的經營原則。晉商認為誠信是經商取得長久勝利的基本因素,所以把信譽看得高於一切,絕不允許自己的商號缺斤短兩、以次充好。晉商認為商業贏利要靠商品的質量和服務來取得,贏利要受道義的制約,一旦喪失信譽,必然招致失敗。晉商有句商諺:“售貨無訣竅,信譽第一條。”晉商中講信譽的商人商號比比皆是,如喬致庸把經商之道歸結為第一是守信,第二是講義,第三才是取勝。(2)克制欲望,薄利多銷。這是晉商的經營方法。薄利多銷有利於加快資金周轉、擴大業務,但是靠勤快、辛苦掙錢,講究的是贏取回頭客,晉商還有句著名的商諺:“生意沒有回頭客,東傢伙計都挨餓。”要薄利多銷必須克制欲望,不能狠賺一筆,晉商從不一刀子把客人宰死,做一錘子買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