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雨[當代著名詩人、朗誦藝術家時雨]

時雨,本名呂建華,生於1964年10月14日(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當代詩人、朗誦藝術家、資深媒體人、出版家,因喜詩善吟,人稱“河東吟者”,曾用筆名行野、千慧子、天童、行天馬;祖籍山東萊蕪,生於山西運城,大學學歷,現居北京海淀

簡 介

時雨 時雨

;1987年以來,多年從事文學編輯和新聞記者工作,並於1998年涉足出版界;1989年5月以《海南經濟報》記者身份采寫的新聞調查報告《環保政策亟待落實,國家人民利益高於一切》一文曾受到國務院及有關部門領導的高度重視,當時的李鵬總理為此還親筆簽發了一份關於落實查辦該文所述問題的“國秘檔案”;現為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政協委員、北京文化出版社總編審、中國作家出版社詩歌編審、教科文(中國)國際集團專家學者委員會主席團成員、北京華夏時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

主要業績

1992年,在關公故里與友人發起創建關公研究會;1995年,發起創建運城地區浪淘沙創作協會,並於1997年創辦《浪淘沙》文學雜誌; 2001年創辦文化期刊《母親》雜誌;2006年創辦《當代時報》雜誌;2007年創辦《法治觀察》雜誌;2012年與友人聯合創辦《德孝中國》雜誌;2000年,詩集《也是別無選擇》獲全球華人“首屆龍文化金獎”;2001年,詩集《千慧子短詩選》被“中外現代詩名家集萃(中英文對照)”大型系列叢書結集出版;另出版有報告文學集《金盾風采》、“火烈鳥文叢”、“紫丁香文叢”及汶川賑災詩文集上、下冊《愛在天地間》 (獲北京文化出版社圖書展『優秀圖書獎』) 、玉樹賑災詩文集《大愛無疆》(獲中國作家出版社圖書展『優秀圖書獎』)等多部作品,其中多數書籍被中國現代文學館所收藏。

藝術評價

已故全國著名學者、演講藝術大師景克寧先生1999年為呂建華出版的詩集《也是別無選擇》所作之序《詩人與詩》一文中曾這樣寫道:

“我喜愛欣賞詩。詩,是文學的文學,藝術的藝術;是美的華采,美的精英。詩,是文學之母,各種文學,莫不源出於詩。因而,詩是文學的最高形式。詩以精闢的語言,獨具的匠心,在凝練的形式中,表現豐富的思想感情,具有“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神奇力量。所以,我愛詩。

青年詩人呂建華(時雨)的這部詩集,印證了我對詩的欣賞。他的詩不是散文的分排,不是直白的宣言。他以詩特有的韻律美,詠唱著他對人生萬物的感悟。簡括的語言,多變的形式,尺幅萬象,離去盎然,情景深寓,引人入勝。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部詩集在結構上的新穎設計。詩意有別,按照詩詠的意趣輯分九束,而且每束都有導語,這些導語既是每束詩詩意的勾玄提示、畫龍點睛的解讀,也是燭照詩趣的理性升華,更是導人入境的標識。這是個很有意趣的創造。

這部詩集是詩人從他自己詩中精選出來的珍品,意音形美兼具其中,是很值得一讀的。詩人邀我為序,特贈《詩人與詩》一文,作為我對這部詩集的禮讚!”

編者結語

在異常擁擠的文學路上,時雨無疑是個開拓型的創業者。浩浩日月經天地,成敗自有公論。 就文學藝術方面來講,縱觀其作品,詩人在詩歌創作上所取得的藝術成就是令人讚賞的。難怪詩人早年即得到已故著名演講藝術大師景克寧先生的充分肯定與讚譽。

文貴創新。作為一位現代哲理詩的探索者,詩人多年來,孜孜不倦,潛心詩歌創作,在當代詩壇空前蕭條的困境中走出一條獨特的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並難能可貴地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他的詩最大的特點就是精練、質樸、空靈、結實,而且具有古典詩詞深邃的意境和現代詩特有的韻味,並飽含著激越的思想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