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漢語詞語]

春宵[漢語詞語]

春宵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是chūn xiāo,意思是春夜,語出唐 白居易《長恨歌》:“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基本信息

出處與詳解

[spring night]春夜

1、唐 白居易《長恨歌》:“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2、元 柯九思《退直贈月》詩:“繡枕魂清踈雨暮,海棠銀燭度春宵。”

3、《白雪遺音·八角鼓·春宵一刻》:“春宵一刻,萬金難奪。”

4、清 汪懋麟 《元夜禁中觀放煙火歌》:“步輦從容出復道,華燈的皪明春宵。

例句

共度春宵

相關詩詞

《春宵》

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台聲細細,

鞦韆院落夜沉沉。

譯文:

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極短的時間也十分珍貴。花兒散發著絲絲縷縷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朧的陰影。樓台深處,富貴人家還在輕歌曼舞,那輕輕的歌聲和管樂聲還不時地彌散於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經很深了,掛著鞦韆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靜。

注釋
春宵:春夜。
一刻:刻,計時單位,古代用漏壺記時,一晝夜共分為一百刻。一刻,比喻時間短暫。
花有清香:意思是花朵散發出清香。
月有陰:指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朧的陰影。
歌管:歌聲和管樂聲。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最傑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其詞於風格、體制上皆有創變,清雄曠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著有《東坡樂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