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狂想

春天的狂想

電影《春天的狂想》以人民音樂家施光南為故事原形,組曲的形式講述一位植根於中國的土地上,倍受民族音樂精華滋養的作曲家趙黎明的藝術歷程。1998年電影《春天的狂想》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1998年電影《春天的狂想》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導演:滕文驥;1998年電影《春天的狂想》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男演員:邵兵。

基本信息

基本

電影名:春天的狂想

春天的狂想春天的狂想

外文名稱:Chuntian de kuangxiang

更多外文片名: Rhapsody of Spring.....(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導 演:滕文驥

編 劇:何平 滕文驥 武寒青

主 演:朴陽 邵兵 瞿穎 袁泉 王一哲

上 映:1998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

獲獎情況

1998年電影《春天的狂想》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

1998年電影《春天的狂想》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導演:滕文驥

1998年電影《春天的狂想》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男演員:邵兵

1999年電影《春天的狂想》獲得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袁泉

電影介紹

《春天的狂想》以人民音樂家施光南為故事原形,組曲的形式講述一位植根於中國的土地上,倍受民族音樂精華滋養的作曲家趙黎明的藝術歷程。

童年的趙黎明受到鄰居蘇爺爺的音樂啟蒙,少年的小黎明以他的天賦和努力在音樂創作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後來他不顧父母的反對考上了音樂學院,並和兒時的夥伴,生於“音樂世家”的王一哲同在一班學習作曲。此時他邂逅了蘇爺爺的孫女蘇雨。他和王一哲同時愛上了這位美麗的少女,蘇雨卻對才華出眾又不失忠厚的趙黎明情有獨鍾。王一哲出於嫉妒阻撓他們成婚未果,從此這對音樂情侶風雨相伴。“文革”結束後,趙黎明壓抑已久的創作激情,得到了空前的釋放,在新的時代,他的創作走向輝煌……影片包括“天職”、“悠悠天地”、“風暴”、“燦爛輝煌”、“多情的土地”共五個樂章。每一樂章都有它的主題和它的音樂段落,一段段動聽的音樂和一個優美的愛情故事構成了一部完整的影片。

影片評價

盪氣迴腸的歡樂頌——評《春天的狂想》 文/倪震

影片體裁

《春天的狂想》是滕文驥導演孕育了三年多,歷盡艱辛又滿懷激情的一部音樂片。主人公趙黎明的創作生涯和人生悲歡與共和國的風雨歷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他的歌曲和歌劇唱出了一代人心中的豪情,讓人一聽到這些熟悉的歌聲就止不住湧起一股思念鄉土,追憶往昔的甜蜜和辛酸。許多人觀看這部電影時都止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流下了眼淚,因為那些逝去的歲月跟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那樣息息相關,夢纏魂牽。

影片鏇律

“我深深地愛著你,這片多情的土地……。”當這個熟悉的鏇律從銀幕上一響起,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被它打動。還有《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這些動人的歌曲曾經那樣深入人心,飄蕩在千家萬戶。我們都知道這是人民音樂家施光南的作品。但是,滕文驥在構思這部音樂片時,卻只運用施光南的音樂和他的神韻,不把這當作一部傳記片來處理,他完全脫開了施光南的個人故事,虛構、創造了一個音樂家的成長曆程,這就是主人公趙黎明。由於脫開了真人真事的牽絆和拘泥,自由地張開了想像的翅膀,人物的性格更加鮮明了,人物的經歷和音樂創作的關係也更加緊密和多彩了。比如趙黎明為了採風到了新疆,被下放勞動到了陝北高原,這些地域的風光和人情作為視覺形象極大地豐富了電影表現音樂創作的天地,這些地方的人民情誼和音樂資源對主人公音樂創作的哺育也更加自然、更加豐厚了。而實際生活里的施光南是完全沒有去過新疆和陝北的,他在政治運動中的經歷和個人生活經歷跟影片所表現的也完全是不同的,然而這種虛構和藝術加工,恰恰在更完美的意義上塑造了一個人民音樂家的形象。趙黎明的藝術生涯和風雨歷程,更豐富、更典型地反映了一代中國藝術家的命運和悲歡,甚至也反映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和悲歡,因此當他的生生死死、愛愛恨恨跟那些熟悉的歌聲血肉般地融會在一起的時候,才能那么強烈地撞擊每一個觀眾的心靈,喚起他們相同的經歷和回憶,使他們止不住熱淚橫流,思緒萬千。

藝術表現

《春天的狂想》首先是一部成熟的音樂片。它的藝術上的成就表現在它將音樂的曲式和電影的敘述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一闋視聽交溶的交響樂,從而在我們近期以來電影藝術創新方面實現了一次突破。滕文驥導演熱愛音樂,早年有過學習音樂和參與創作的經歷,這是導致他從影之後先後拍攝了多部音樂題材故事片的原因。《生活的顫音》、《黃河謠》、《在那遙遠的地方》都是音樂片,這使他積累了這一類影片比較豐富的創作經驗。但是,《春天的狂想》不同。這部影片使滕文驥音樂片創作大大跨進了一步。他運用組曲的曲式,分為五章來結構這部影片,將音樂的篇章和人物的成長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施光南的音樂和其他作曲家的音樂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影片獨立而完整的音樂體系和結構,又緊緊的服從和配合著劇情推進,張馳有度地相向發展。影片的五個樂章《天職》、《悠悠天地》、《風暴》、《燦爛輝煌》和《多情的土地》各有特色地舒展了多彩的曲調和貫穿性的鏇律,但在總體上,又奔騰激越,充滿陽剛之氣。例如《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祝酒歌》,特別是歌劇《花木蘭》昂揚的主題歌及得勝回鄉的詠嘆調,盪氣迴腸地展現出人民勝利的歡樂情懷,盡情地渲染了一個古老民族的青春氣息和雄偉氣魄,展示了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理想光輝。

音樂創作

《春天的狂想》一個特點是,主人公的音樂創作緊緊地扣住悲歡離合的人生經歷,緊緊地扣住五、六十年代以來重大的社會變遷和歷史轉折。正是這些社會變遷處理的那樣個性化和音樂化,才使得觀眾在重溫這些熟悉的歌曲時,人人感嘆,家家共鳴。比如,影片表現文化大革命的人民悲劇和社會動亂時,惜墨如金地僅用一曲評彈《蝶戀花》來襯托趙黎明和蘇雨患難之中的婚禮,悲壯悠揚的曲調和詞意是家喻戶曉的。但被導演意象化地電影詮釋之後,就煥發出了全新的歷史內容。這種音樂化的描寫文革的手法,表明了中國銀幕發生了把歷史事件推遠和注入新的文化內涵的電影語式。又比如《祝酒歌》,作為粉碎“四人幫”的驚喜喜訊,同時又傳來了蘇雨順利生產,母女雙雙平安的訊息。狂醉失態的趙黎明,跟患難之中的再生父母——陝北鄉親們歡樂起舞的醉步,這才唱出了人民欣喜若狂的心情,也才傾瀉了音樂家奔騰激越的歡樂,才使得《祝酒歌》的勝利氣息和人民豪情得到了超越現實描寫的寫意化的張,只有這種誇張才能將觀眾心中對於歷史的記憶和往事的重溫得到一種情感的升華。

人物刻畫

《春天的狂想》的又一個特點是它畫龍點睛地刻劃了趙黎明、蘇雨和王一哲、蘇爺爺這幾個主要人物。說它畫龍點睛,是指它用有限的情節,又是音樂化的情節,用筆簡煉地來勾畫這些人物的性格和特性。有許多人都說邵兵可以演英雄、武士、運動員,他能演音樂家嗎?瞿穎那么現代、俏拔,能塑造六十年代的姑娘和賢妻良母嗎?但是影片中這一對患難與共的音樂兒女卻以特有的樸素、真摯,甚至帶有幾分憨厚(邵兵)的氣質,再現了那個難忘年代的種種生活細節,讓我們充滿情感的回憶起革命時代的青春年華。這都離不開音樂。這都跟音樂帶動出有機的動作有關。作曲的動機和音樂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托舉了演員,使他們的才華得以閃光,使他們的缺陷得以掩飾。比如,在新疆的野外舞台上,一對情人居然重逢,並非演員的蘇雨在熱烈的舞曲聲中多情地舞蹈在趙黎明面前,這種異想天開的情節無不使人忘情地歡笑;又如,在八十年代初期的百貨商店裡,作曲家趙黎明,因觀看櫃檯上的電視機里女排拼搏而萌生《花木蘭》頌歌的創作靈感,迫不及待地在商店裡的鋼琴上座下來彈奏迸發出來的歌劇鏇律,這種情節對演員的創作來說是多么大的推動和支撐。由此,我們說,《春天的狂想》刻劃了人物,突出了性格,但它比起一般的故事片,情節更單純,線索更簡練,它主要是依靠音樂化了的情節突出了人物,刻化了人物也簡化了人物的繁多的描寫,賦予了人物以鮮明的輪廓和突出的性格特徵。

影片布局

《春天的狂想》是一部構思嚴密、熱情洋溢、色彩絢爛、充滿陽剛之氣的音樂片。它的歡樂的鏇律和鏗鏘的節奏的確盪氣迴腸、引發豪情。當然它也有不足之處和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前半部的戲劇矛盾衝突飽滿和有機,主人公與反面人物王一哲構成音樂片內有機的矛盾衝突,後半部進入歌劇《花木蘭》創作時,就顯得衝突不足,劇力鬆懈,有意展開新的人物矛盾又顯出略有含糊之意;又如全片追求強烈和朦朧交替轉換的光影處理,以達到和音樂處理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但有的段落里,朦朧感和虛構感過於突出,光彩變幻過於飄忽,技術效果影響了準確的意境傳達;《花木蘭》歌劇的場面和結尾處的音樂會場雖有巨額資金保證,但造型設計仍不夠強烈、規整和突出,倒不如“文革”婚禮和陝北醉酒這些民間生活的段落這般自如、貼切和熱烈。凡此種種,都是在一部成功的電影作品裡的局部的缺陷。而從總體上來說,《春天的狂想》,是1999年電影新作之中一部令人興奮、確有特色的佳品.

幕後製作

《春天的狂想》是一部音樂故事片,講述了與新中國一起成長的音樂家趙黎明的生活和音樂創作歷程,成功塑造出趙黎明這樣一位性格鮮明、品德高尚、執著追求藝術的音樂家形象。該片年代跨度長、氣勢恢弘、鏇律優美、格調高雅,充滿戲劇性,故事情節曲折動人,洋溢著飽滿的藝術激情和生活情趣。作為一部投資逾千萬元的國內首部大製作音樂故事片,該片的誕生可以說是實現了中國電影人在電影領域的又一個夢想。

主導介紹

人物介紹

滕文驥滕文驥

滕文驥,北京電影製片廠一級導演。1968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主要作品:《血色浪漫》《生活的顫音》(獲政府獎和青年創作獎)《甦醒》《都市裡的村莊》(獲學術獎)《鍋碗瓢盆交響曲》《海灘》(參加華盛頓國際電影節)《棋王》(參加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併入圍)《黃河謠》(參加蒙特婁電影節獲最佳導演獎)。 1989年導演的影片《黃河謠》獲得加拿大最佳導演獎。

滕文驥,1944年出生,北京人,從小受父母影響,喜愛音樂,中學時發起成立北京市西城區中學生話劇團,並在團里任演員。他的理想就是獻身藝術。

由於音樂學院當時不招生,他便於1964年考進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進校不到兩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學校被迫停課,但他堅信,總有一天人民還是需要藝術的,為此,他購買了大量的書籍閉門苦讀,畢業後,他分配到西安電影製片廠擔任場記,助理導演,但他一直夢寐以求能導演自己的影片。

1978年,發生在北京的“四*五”運動震撼了他,他以音樂片的形式創作了電影文學劇本《生活的顫音》,並與著名導演吳天明合作,拍攝了該片,這也是他的導演處女作。該片強烈地表現了青年人對理想愛情和真理的追求,出於對音樂的偏愛,滕文驥在影片中運用音樂語言刻畫人物,較好地將電影語言和音樂有機地結合起來,影片真實細膩,富有新意,獲得了好評,被文化部授予1979年優秀影片獎,他本人也榮獲文化部1979年青年優秀創作獎。

隨後的幾年中,他又先後參加了《甦醒》《鍋碗瓢盆交響曲》《大明星》《讓世界充滿愛》《棋王》《都市裡的村莊》《海灘》等影片的編或導,滕文驥導演認為電影創作不能離老百姓太遠,於是他有意地去工廠、農村體驗生活,收集素材,創作出了《鍋碗瓢盆交響曲》《棋王》等較優秀的影片,這些影片都較真實地反映了老百姓的生活和情感,許多影片都拍得輕鬆自然,真誠平易。

1989年,滕文驥第一次踏上西北黃土高坡,就被那裡質樸的民俗風情、洶湧奔騰的黃河所震撼;黃土地上老百姓的生活狀況促使他有了一種責任感;有一股強烈的創作激情,於是就有了影片《黃河謠》,該片可以稱的的上是滕文驥的又一部成功的音樂片。片子裡的西北民歌,民族樂器的運用,顯示了他對電影、對音樂的高度理解,也顯示了他的導演才華。《黃河謠》是一部在思想性、藝術性方面都有所作為的影片,在國內外都得到了較高的評價,獲得廣播電影電視部1989—1990年優秀影片獎,1990年加拿大第14界蒙特婁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人物評價

滕文驥作品滕文驥作品

《黃河謠》後滕文驥調到北京電影製片廠任導演,並導演了影片《曼荼羅》《在那遙遠的地方》《香香鬧油坊》《征服者》等,其中《香香鬧油坊》和《征服者》可以算是商業片了,滕文驥在拍攝這兩部片子時,注重好看,不追求寫實效果,但影片的格調還是比較高的。近年來,滕文驥建立了自己的營影業公司,又當導演又當製片,拍攝了他的第一部電視劇《北京深秋的故事》,受到了觀眾的好評。

滕文驥導演的電影有藝術片,也有商業片,但不管是什麼類型的片子,他都認認真真的拍。他支持影片的大眾化,真實性,風格雖然不同,但要真實可信,因此,他的片子多數是記實性的,對人物的刻畫注重內心情感的表現,使觀眾感到自然誠信。

獲獎情況及代表作

《甦醒》《北京深秋的故事》《都市裡的村莊》《曼荼羅》《鍋碗瓢盆交響曲》《海灘》 《颶風行動》《征服者》《在那遙遠的地方》《棋王》《讓世界充滿愛》《大明星》《香香鬧油坊》《生活的顫音》(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青年優秀創作獎)《黃河謠》(廣電部1989—1990優秀影片獎,蒙特婁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他是“第四代導演”中不斷變換自己創作視點、變換創作風格的一位導演,是一個不斷思考、不斷進取的導演。

作為第四代導演的代表性人物,滕文驥以其豐富的作品為新時期的影壇添加了亮麗的色彩。

滕文驥在創作中關注人性話題,關注現實生活,同時也大膽地在電影語言上進行突破性的嘗試。

2003年出品的火爆電視劇《血色浪漫》掀起收視狂潮,是具深度、力度、結構、敘述都十分到位的導演力作,滕文驥的傑出導演才華再次受到世人矚目。

主演介紹

春天的狂想春天的狂想

邵兵,曾做過皮划艇的運動員,練就了一副健美的體形和堅實不拔的性格。 1989年,邵兵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在上學時期曾參加多部電視劇的拍攝。1993年結業調入中國青年藝術劇場,曾擔任多部話劇的主角。

1993年拍攝《炎帝傳奇》在片中他健康的體魄和獨特的賦性受到觀眾的青睞。

1994年,在夏剛影片《與舊事乾杯》中,邵兵飾演了不太會說中國話的澳籍華人,1往情深地愛上了女主人公蒙蒙,女主人公來到後可憐車禍身亡。邵兵以感情精緻的方法表現了人物內心純情的可愛。1995年邵兵又在《贏家》中飾演1位只需1條腿的殘疾跑步運動員。以本身真摯的感情和堅實不拔的毅力,高尚的情操贏得了女主人公的愛情。

邵兵還曾出演過《孤星淚》等影片,他飾演的角色1向具有淳樸、天真、堅毅的性格。邵兵還曾在《上海人在東京》等大量電視劇中飾演角色,

1996年,邵兵在《紅河谷》中出演的藏族人以及近來的《愛情麻辣燙》等,受到觀眾好評。

2003年,他淡出影壇,開始準備打造新專輯,並於2004年推出了首張唱片《兵臨城下》。

2007年7月4日,在《大聲呼喊你回來》中,邵兵一改以往的英雄形象,扮演一名與盲女相愛的計程車司機,最終這個角色遭遇車禍,以悲劇收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