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雜錄

明皇雜錄,為唐代古籍,本書為“唐宋史料筆記叢刊”的一種,收錄唐人筆記兩種。

明皇雜錄簡介

本書為“唐宋史料筆記叢刊”的一種,收錄唐人筆記兩種。一種《明皇雜錄》二卷,補遺一卷,由唐鄭處誨撰,記載了唐玄宗一代雜事,偶亦兼及肅、代二朝史實。本書內容涉及頗豐,文字生動,唐玄宗早年的勵精求治,思賢若渴,晚年的不理朝政、恣情聲色,權臣的炙手可熱,忌賢妒能無不躍然紙上。對我們研究開元、天寶的理亂興衰史,頗有史料價值。所記異聞瑣事,亦可資參考。另一種《東觀奏記》由晚唐裴庭裕撰。唐僖宗大順中(八九0――九一年)裴庭裕參預修撰唐宣宗實錄的工作,時離宣宗朝達三、四十年之久,又中間經過黃巢農民起義,備修實錄的日曆與起居注已蕩然無存,裴庭裕憑藉兒童時代的記憶,採摘宣宗朝耳目聞睹之事,撰成《東觀秦記》,上奏丞相杜讓能。《東觀奏記》分上中下三卷,專記宣宗一朝政事共八十九件。在唐朝雜史中最稱翔實,其史料大多為後來的《通鑑》、《新唐書》。
版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開元天寶遺事十種》收入此書,附補遺四則。

明皇雜錄目錄

卷上
和璞預言房�之卒
孫生相房�崔渙
唐玄宗用張嘉貞為相
蘇�文學該博
神童劉晏
楊暄恃父權明經及第
肅穎士恃才傲物
韋詵撰婿
姚崇算張說
李适之父子遭李林甫陷害
李林甫宅怪異
玉龍子
王準凌辱駙王瑤
王毛仲驕橫失
卷下
唐玄宗賜張九齡白羽扇
李林甫忌蘆絢
唐玄宗大輔
李龜年之遭遇
馮紹正畫龍
王維等為崔圓畫壁
張說致書蘇�
唐玄宗華清宮湯池之豪奢
虎國夫人奪韋氏宅
道士張果
李遐周道術
官吏皆薄外任
嵩少才氣
宇文融排斥異已
明皇雜錄補遺
高力士貶巫州
樂工雷海清忠貞不屈
孫曾生道術
僧人義福
僧人一行
唐鞏冀為宰相
唐玄宗舞馬

明皇雜錄選載

●卷上
開元中,房�之宰盧氏也,邢真人和?卜自泰山來,房�虛心禮敬,因與攜手閒步,不行數十里。至夏谷村遇一廢佛堂,松竹森映。和?卜坐松下,以杖叩地,令侍者掘,深數尺,得瓶,瓶中皆是婁師得與永公書。和?卜笑謂曰:"省此乎?"房遂洒然。方記其為僧時,永公即之前身也。和?卜謂房曰:"君歿之時,必因食魚�;既歿之後,當以梓木為棺,然不得歿於君私第,不處公館,不處玄壇佛寺,不處親友之家。"其後譴於閬州,寄居州之紫極宮。臥疾數日,君忽具�邀房於郡齋,房亦欣然命駕,食竟而歸,暴卒。州主命攢櫝於宮中,棺得梓木為之。
開元末,杭州有孫生者,善相人。因至睦州,郡守令遍相僚吏。時房�為司戶,崔渙自萬年縣尉貶桐廬丞,孫生曰:"二君位皆至台輔,然房神器大寶合在掌握中,崔後合為杭州刺史,某雖不見,亦合蒙其恩惠。"既而房以宰輔齎冊書,自蜀往靈武授肅宗。崔後果為杭州刺史。下車訪孫生,即已亡旬日矣。署其子為牙將,以粟帛賑恤其家。
開元中,上急於為理,尤注意於宰輔,常欲用張嘉貞為相,而忘其名。夜令中人持燭於省中,訪其直宿者為誰,使還奏中書侍郎韋抗,上即令召入寢殿。上曰:"朕欲命一相,常記得風標為當時重臣,姓張而重名,今為北方侯伯,不欲訪左右,旬日念之,終忘其名,卿試言之。"抗奏曰:"張齊丘今為朔方節度。"上即令草詔,仍令宮人持燭,抗跪於御前,援筆而成,上甚稱其敏捷典麗,因促命寫詔敕。抗歸宿省中,上不解衣以待旦,將降其詔書。夜漏未半,忽有中人復促抗入見。上迎謂曰:"非張齊丘,乃太原節度張嘉貞。"別命草詔。上謂抗曰:"維朕志先定,可以言命矣。適朕因閱近日大臣章疏,首舉一通,乃嘉貞表也,因此洒然,方記得其名。此亦天啟。非人事也。"上嘉其得人,復嘆用舍如有人主張。
蘇�聰悟過人,日誦數千言,雖記覽如神,而父瑰訓勵至嚴,常令衣青布襦伏於床下,出其頸受�楚。及壯,而文學該博,冠於一時,性疏俊嗜酒。及玄宗既平內難,將欲草制書,甚難其人,顧謂瑰曰:"誰可為詔試為思之。"瑰曰:"臣不知其他,臣男�甚敏捷,可備指使。然嗜酒,倖免沾醉,足以了其事。"
玄宗遽命召來。至時宿酲未解,粗備拜舞。嘗醉嘔殿下,命中人臥於御前,玄宗親為舉衾以覆之。既醒,受簡筆立成,才藻縱橫,詞理典贍。玄宗大喜,撫其背曰:"知子莫若父,有如此邪?"由是器重,已注意於大用矣。韋嗣立拜中書令,瑰署官告,�為之辭,薛稷書,時人謂之"三絕"。�才能言,有京兆尹過瑰,命�詠"尹"字,乃曰:"醜雖有足,甲不全身,見君無口,知伊少人。"瑰與東明觀道士周彥雲素相往來,周時欲為師建立碑碣,謂瑰曰:"成某志不過煩相君諸子:五郎文,六郎書,七郎致石。"瑰大笑,口不言而心服其公。瑰子�第五,詵第六,冰第七,詵善八分書。
玄宗御勤政樓,大張樂,羅列百伎。時教坊有王大娘者,善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狀瀛洲方丈,令小兒持絳節出入於其間,歌舞不輟。時劉晏以神童為秘書正字,年方十歲,形狀獰劣,而聰悟過人。玄宗召於樓上簾下,貴妃置於膝上,為施粉黛,與之巾櫛。玄宗問晏曰:"卿為正字,正得幾字?"晏曰:"天下字皆正,唯'朋'字未正得。"貴妃復令詠王大娘戴竿,晏應聲曰:"樓前百戲競爭新,唯有長竿妙入神,誰謂綺羅翻有力,猶自嫌輕更著人。"玄宗與貴妃及諸嬪御,歡笑移時,聲聞於外,因命牙笏及黃文袍以賜之。
楊國忠之子暄,舉明經。禮部侍郎達奚�考之,不及格,將黜落,懼國忠而未敢定。時駕在華清宮,�子撫為會昌尉,�遽召使,以書報撫,令候國忠具言其狀。撫既至國忠私第,五鼓初起,列火滿門,將欲趨朝,軒蓋如市。國忠方乘馬,撫因趨入,謁於燭下,國忠謂其子必在選中,撫蓋微笑,意色甚歡。撫乃白曰:"奉大人命,相君之子試不中,然不敢黜退。"國忠卻立,大呼曰:"我兒何慮不富貴,豈藉一名,為鼠輩所賣耶?"不顧,乘馬而去。撫惶駭,遽奔告於�曰:"國忠恃勢倨貴,使人之慘舒,出於咄嗟,奈何與校其曲直!"因致暄於上第。既而為戶部侍郎,�才自禮部侍郎轉吏部侍郎,與同列。暄話於所親,尚嘆己之淹徊,而謂�遷改疾速。
蕭穎士開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漫無與比,常自攜一壺,逐勝郊野。偶憩於逆旅,獨酌獨吟。會有風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領一小童避雨於此。穎士見其散冗,頗肆陵侮。逡巡風定雨霽,車馬卒至,老人上馬,呵殿而去。穎士倉忙覘之,左右曰:"吏部王尚書,名丘。"初,穎士常造門,未之面,極驚愕。明日,具長箋造門謝,丘命引至廡下,坐責之,且曰:"所恨與子非親屬,當庭訓之耳。"頃曰:"子負文學之名,倨忽如此,止於一第乎?"穎士終揚州功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