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建文帝

明建文帝

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號“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簡介

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號“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惠帝,太祖孫,皇太子朱標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時,大封王室,20多個兒子均封為親王,分駐各地,朱標遇刺身亡,朱允炆成為皇太孫。朱元璋死後,採納大臣齊泰,黃子澄的建議進行削藩,以統一軍事,燕王朱棣裝瘋,以“清君側”為名,起兵“靖難”,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說被燒死,一說外逃。朱棣派鄭和七下南洋傳聞是為尋找建文帝下落
明朝無謚,清乾隆元年追謚「恭愍惠皇帝」,史籍稱為建文帝。性寡斷。

建文帝的死因

一種說法認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據永樂年間修撰的《明太祖實錄》中記載,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經過四年的征戰,燕王獲得全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13日,燕王統領大軍開進南京金川門。當燕王軍隊進入皇宮時,宮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沒了蹤影。與此同時,建文帝所使用的寶璽也毫無蹤影。正史記載建文帝死於宮中的大火中。《太宗實錄》卷九記載:“上(即明成祖朱棣)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屍於火中,還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耶?吾來為扶翼不為善,不意不諒而遽至此乎!’……壬申,備禮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輟朝三日。”仁宗朱高熾御製長陵後碑也說,建文帝歿後,成祖備以天子禮儀殮葬。成祖後來在給朝鮮國王的詔書中說:沒想到建文帝在奸臣的威逼下縱火自殺。但是,太監在火後餘燼中多次查找,只找到馬皇后與太子朱文奎的遺骸,建文帝是活是亡無從得知。燕王為讓天下知建文帝已自焚,曾作有祭文,但其墳墓在什麼地方,無人可知。明末崇禎帝就曾說過:想給建文帝上墳,卻不知在何處。另一種說法是在南京攻破之時,建文帝曾想自殺,但在其親信說服下,削髮為僧,從地道逃出了皇宮,隱姓埋名,浪跡江湖。明成祖死後,他又回到京城,死後葬於京郊西山。朱棣登位後,感到生死未卜的建文帝對他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因此多次派心腹大臣到處訪問。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的陪同官員中,有不少錦衣衛士,這顯然就是用於暗中察訪建文帝的。明成祖曾向天下寺院頒布《僧道度牒疏》,將所有僧人名冊重新整理,對僧人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調查。從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起,還派人以尋訪仙人張邋遢為名到處查找,涉及大江南北,前後共20餘年。民間傳言中,在許多地方都有建文帝的蹤跡與傳說。有的說建文帝先逃到雲貴地區,後來又輾轉到了南洋一帶,直到現在,雲南大理仍有人以惠帝(建文帝)為鼻祖。也有現代學者認為,當年建文帝潛逃後,曾藏於江蘇吳縣黿山普濟寺內,接著隱匿於穹窿山皇駕庵,於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在此病亡,埋於庵後小山坡上。

建文帝死因史書記載矛盾

朱棣攻入南京後,因說建文帝已死於自焚,故即皇帝位,當上了“永樂”皇帝。但《明史》等書籍對建文帝死於火焚的記載,又各有差異和矛盾:
《成祖本紀》說:“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後屍於火中”。
《太宗實錄》云:(在燕兵攻陷京師後,建文帝)“遂闔宮自已焚燃。上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屍於火中,還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
朱棣登位後在給朝鮮國王的詔書上亦曰:“不期建文為權奸逼脅,闔宮自己焚燃”(《明實錄·太宗實錄》。
《補本》記載:“棣遣中使出後屍於火,詭雲帝屍,越八日壬申,用學士王景言,備禮葬之。”
《明史·建文皇帝本紀》:“上入宮,忽火發,皇后馬氏暴崩,程濟奉上變僧服遁去。燕王遂入宮……因指燼中後骨以為上!”。
實際上朱棣不相信建文帝“自己焚燃說”。《明史》卷169“胡濙”記載:“惠帝之崩於火,或言遁去,諸舊臣多從者,帝疑之”。鄭和七下西洋的一項任務,就是查找建文帝下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命(鄭)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明史》卷192“鄭和”。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又派遣戶科都給事中胡濙以訪仙人張邋遢(即張三豐)為名,偏行天下州郡鄉邑,“隱查建文帝安在”。《明史》卷169“胡濙”。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因其父懿文太子朱標於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英年早逝,這時朱元璋已65歲,為了避免眾皇子(共26子)爭奪皇位,求得江山穩定,乃按嫡傳制度,立10歲的朱允炆為皇太孫。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根據遺詔,朱允炆即帝位,改年號“建文”。擁兵自重的諸王(均為朱允炆叔父)不斷出現謀反跡象。當時朱元璋的二子秦王、三子晉王都已死去,最年長的,也是實力最雄厚、對朝廷威脅最大的是四子燕王朱棣(駐北平)。於是建文帝採納了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寺卿黃子澄的“削藩”建議,先剪除其餘諸王,再向燕王開刀。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先後剝奪了周、湘、齊、代、岷5個藩王的實權,廢為庶人。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朱棣起兵北平,發動了歷史上有名的“靖難之役”,經過約3年的征戰,1402年燕兵攻陷京都(南京),皇宮中大火熊熊,建文帝不知下落,成了歷史懸案。《明史·恭閔帝》敘述中相當混亂,既稱:“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似乎說下落不明;可是又有一句:“燕王遣中使出帝後屍於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出帝後屍於火中,分明是說火中的屍體是馬皇后,而非建文帝,十分矛盾;下面還有一句:“或雲帝由地道出亡…自後滇、黔、巴、蜀間,相傳有帝為僧時往來跡。”似乎又傾向當和尚後流亡了。
由此,建文帝的下落,成為中國歷史之謎,時隔600多年,至今仍未完全破解。

明清以來有關建文帝出亡各地主要學說簡表

馬渭源
出亡省份具體地點學說主要來源出亡故地與遺蹟
 
雲南說
昆明民間傳說圓通山“圓通寺”、 西山“太華寺”
武定民間傳說、談遷:《棗林雜俎·建文皇帝遺蹟》武定縣獅子山正續禪寺中有建文帝原型的老衲樣塑像、明惠帝祠閣
洱源民間傳說洱源縣牛街鄉龍門舍壩子觀音山的龍眠洞
楚雄民間傳說楚雄廣通寂照庵、 牟定縣蓮城寺
滇南民間傳說滇南的指林寺
大理民間傳說、王崇武:《明靖難史事考證稿》“大理民家仍有以惠帝(建文帝)為鼻祖者”
玉溪民間傳說玉溪通海秀山慈仁閣有建文帝坐像
 
貴州說
 
貴陽
 
民間傳說
貴陽太子橋、龍洞、一宿庵、清鎮市東百花湖畔的靈永寺、清鎮城西華蓋洞、紅楓湖鎮雲峰山
長順《貴州省志·名勝志》、金玫《白雲山序》、《徐霞客遊記》長順縣思京鄉白雲山上的羅永庵內有潛龍佛殿、建文銅像、建文帝的親筆書寫的詩、建文帝的遺像
平壩民間傳說、山東大學劉樂一教授的考證平壩城高峰山萬華禪院原住持范清珍藏的一張“大明建文皇帝遺像”、高峰禪寺有明萬曆年間的石刻——收留建文帝的事跡
安順民間傳說、劉樂一教授、林國恩高級工程師解讀安順地區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縣城東15公里曬甲山上的“紅崖天書”
 
重慶說
市郊民間傳說、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重慶南溫泉公園建文峰、建文廟、讓皇殿、建文井、“建文遺蹟”的石碑
市郊民間傳說、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瓷器口鎮白崖山又名龍隱山,白崖寺曾名寶輪寺,後更名為龍隱寺,磁器口鎮也名為龍隱鎮
市郊民間傳說、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重慶江北區有個鐵山坪森林公園的僧官寺
渝北民間傳說重慶渝北區的龍興鎮、龍藏寺;統景鎮、御臨河
宜賓民間傳說宜賓的越溪河一帶的隆興寺
峨眉山民間傳說峨眉山寺廟
 
四川說
富順民間傳說金田寺建文帝像
什邡民間傳說什邡市的鎣華鎮鎣華寺
鄰水民間傳說鄰水的善慶里(即今天的麼灘鎮)、無糧寺、御臨河、御臨峽、御臨橋
巴州民間傳說巴州縣(今平昌縣望京鄉)金龍台佛羅寺又名望京寺
崇州民間傳說崇州市街子鎮西部“鳳棲山”上的“光嚴禪院”死後葬於後山;曉皇寺、回龍寺、龍潭寺、瑞龍橋、御龍橋、朝元寺以及建文帝禪院
大邑民間傳說大邑縣白岩寺
巴中民間傳說符陽壩、符陽壩、佛頭山、金花寨。
死在佛頭山,當20年和尚。
馬邊民間傳說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牛王寺
江油民間傳說、明末陸人龍的小說《型世言》江油市重華鎮的龍州大業山(也就是今天的藏王寨山)龍泉寺(今改名“回龍寺”)
 
廣元
民間傳說、廣元市青川縣青溪鎮當地的“廣佛碑”上的《鼎建華嚴庵碑誌序》、《明史紀事本末》廣元市青川縣青溪鎮蓮花山上的“建文陵”、華嚴庵、及庵前曾有一塊寫著“大明建文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黃龍鑲邊的金字牌,有人稱之“明十四陵”“建文陵”
 
兩廣說
肇慶民間傳說廣東肇慶七星岩仙女湖“石洞古廟”旁的“出米洞”
南寧民間傳說、《徐霞客遊記》、鄧士奇《應天禪寺記》等廣西南寧橫縣寶華山原有橫州壽佛寺,相傳明初建文帝避難到此,壽佛寺改稱為應天寺,曾有建文帝親書“萬山第一”題額
宜山民間傳說、《徐霞客遊記》據說廣西宜山還保留了建文帝親書的“祭台”和“泣血”兩方石刻
玉林民間傳說、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玉林市的水月岩,據說當年建文帝在此避難了12年才前往思恩府主動公開身份。
 
湖廣說
衡州談遷:《棗林雜俎·建文皇帝遺蹟》衡州有華嚴寺建文岩、碑記
益陽民間傳說益陽會龍山棲霞寺
婁底民間傳說婁底湄江藏君洞和傳說中的建文帝墓
湘潭《湘潭何氏族譜》《湘潭銀塘何氏八修族譜》和《湘潭錦石何氏七修族譜》等資料
 
武昌
 
《讓氏家譜》
讓慶光:《讓氏家譜》、台灣陳萬鼐教授曾作《明惠帝出亡考證》、商傳教授作《〈讓氏家譜〉與建文帝出亡考》、武昌洪山寶通禪寺、洪山區青菱鄉青菱湖畔的青菱寺
荊州民間傳說荊州沙市太師淵的章華寺
 
福建說
泉州陳水源《傑出航海家鄭和》、《清源文獻纂續編》泉州開元寺
福州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查継佐《罪惟錄》福州的雪峰寺
 
浙江說
浦江《明史·鄭濂傳》、查継佐《罪惟錄》等浙江浦江鄭氏家族有建文帝親筆御書“孝義堂”、“建文帝井”、“蹺腳燈頭”、 “老佛社”
蘭溪清朝光緒年間編修的《蘭溪縣誌》浙江蘭谿市靈洞鄉白坑村東山上的東山寺(今名皇回寺)、“天王殿”、 程濟墓碑
武康談遷:《棗林雜俎·建文皇帝遺蹟》武康縣證道寺
餘杭談遷:《棗林雜俎·建文皇帝遺蹟》良渚鎮東明山古道寺今名“東明寺”、曾有建文帝的自畫像
台州谷應泰在他的《明史紀事本末》、民間傳說天台縣城附近赤城山上紫雲洞曾經是建文帝的棲身之處
寧波徐兆昺《四明談助》中所引雍正《寧波府志》、《明史紀事本末》寧波桃花渡、蓮花洋、普陀山
江西說上高民間傳說江西的上高縣的蒙山
上饒民間傳說
遺物考證
江西上饒市東北玉山縣境內的三清山
有200多處石刻、浮雕、楹聯、古建築、和巨大陵墓
 
江蘇說
溧陽民間傳說南京南邊溧陽古道
無錫民間傳說據說無錫軍嶂山成性寺大殿上的那塊“大圓滿覺”匾是建文帝留下的墨寶、惜殺橋
蘇州張有譽的《積翠庵記略》和清代撰寫的《蘇州府志》與《吳縣誌》、徐作生先生考證蘇州太湖西洞庭山島上黿山普濟寺、吳縣穹窿山福臻禪院、拈花寺、皇駕庵、御池、御橋池、神道、寶頂、方台、皇墳、皇駕庵雕龍柱礎等
青海說樂都根據《創新渭源縣誌》記載推測類似明代漢族皇家宮廷風格的佛門寺院建築群——瞿曇寺,人稱“小故宮”
甘肅說蘭州民間傳說相傳張三豐弟子武當玉虛宮道人孫碧雲在蘭州金天觀引誘建文帝露面
海外說東南亞民間傳說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巴眼亞比村
法國民間傳說當代法國球星里貝里自稱是建文帝的後裔
註:上表主要資料來源:張廷玉《明史》、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談遷《國榷》和《棗林雜俎》、徐作生《泛槎考謎錄·十二歷史懸案揭秘》、何歌勁《建文帝之謎》和英特網等)
馬渭源2009.9.11 373gt轉貼於2009年12月12日

百家講壇

2005年9月30日,百家講壇《明十七帝疑案》(八)毛佩琦 講了 《建文帝的下落之謎》。

探索發現

CCTV10探索發現20120224播出:“建文帝與三清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