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紫藤

日本紫藤

多花紫藤()為豆科紫藤屬的植物。落葉藤本,大型藤本,樹皮赤褐色,羽狀複葉長20-30厘米,總狀花序,花冠紫色至藍紫色,莢果倒披針形,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果期5~7月。原產日本,我國各地也有栽培。本種的花在園藝品種上有許多變化,如白色、淡紅色以及雜色斑紋和重瓣的。多花紫藤以莖皮、花及種子入藥,可以提煉芳香油,並可以解毒、止吐瀉,具有優良的藥用價值及觀賞價值。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日本紫藤 日本紫藤

落葉藤本;樹皮赤褐色。莖右鏇,枝較細柔,分枝密,葉茂盛,初時密被褐色短柔毛,後禿淨。羽狀複葉長20-30厘米;托葉線形,早落;小葉5-9對,薄紙質,卵狀披針形,自下而上等大或逐漸狹短,長4-8厘米,寬1-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或歪斜,嫩時兩面被平伏毛,後漸禿淨;小葉柄長3-4毫米,乾後變黑色,被柔毛;小托葉刺毛狀,長約3毫米,易脫落。總狀花序生於當年生枝的枝梢,同一枝上的花幾同時開放,下部枝的葉先開展,花序長30-90厘米,徑5-7厘米,自下而上順序開花;花序軸密生白色短毛;苞片披針形,早落,花長1.5-2厘米;花梗細,長1.5-2.5厘米;花萼杯狀,長4-5毫米,寬5-6毫米,與花梗同被密絹毛,上方2萼齒甚鈍,圓頭,下方3齒銳尖,最下1齒甚長,長達3毫米;花冠紫色至藍紫色,旗瓣圓形,先端圓,基部略作心形,翼瓣狹長圓形,基部截平,具小尖角,龍骨瓣較闊,近鐮形,先端圓鈍;子房線形,密被絨毛,花柱上彎,無毛,胚珠8粒。莢果倒披針形,長12-19厘米,寬1.5-2厘米,平坦,密被絨毛,有種子3-6粒;種子紫褐色,具光澤,圓形,徑1-1.4厘米。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果期5-7月,莢果宿存枝端。本種的花在園藝品種上有許多變化,如白色、淡紅色以及雜色斑紋和重瓣的。

分布範圍

原產日本,中國各地有栽培。

繁殖方法

紫藤繁殖容易,可用播種、扦插、壓條、分株、嫁接等方法,主要用播種、扦插,但因實生苗培養所需時間長,所以套用最多的是扦插。

扦插繁殖:插條繁殖一般採用硬枝插條。3月中下旬枝條萌芽前,選取1~2年生的粗壯枝條,剪成15cm左右長的插穗,插入事先準備好的苗床,扦插深度為插穗長度的2/3。插後噴水,加強養護,保持苗床濕潤,成活率很高,當年株高可達20~50cm,兩年後可出圃。插根是利用紫藤根上容易產生不定芽。3月中下旬挖取0.5~2.0cm粗的根系,剪成10~12cm長的插穗,插入苗床,扦插深度保持插穗的上切口與地面相平。其他管理措施同枝插。

播種繁殖:播種繁殖是在3月進行。11月採收種子,去掉莢果皮,曬乾裝袋貯藏。播前用熱水浸種,待開水溫度降至30℃左右時,撈出種子並在冷水中淘洗片刻,然後保濕堆放一晝夜後便可播種。或將種子用濕沙貯藏,播前用清水浸泡1~2天。

壓條繁殖:在落葉後取兩年生枝,削去部分皮後壓入土中。

分株繁殖:切取根際發出的幼小植株,於冬春進行移植。

嫁接繁殖:以一兩年生枝在根部進行嫁接,成活後移出。

栽培技術

種植地點:紫藤主根長,所以種植的地方需要土層深厚。紫藤耐貧瘠,但肥沃的土壤更有利生長。紫藤對土壤的酸鹼度適應性也強。

光照溫度:紫藤喜陽光,略耐蔭。因為紫藤是大藤本植物,為了使它生育良好,一般都設定一定的棚架進行栽培。紫藤也有較矮小的種類和品種可作為盆栽或製作盆景。

澆水施肥:紫藤的主根很深,所以有較強的耐旱能力,但是喜歡濕潤的土壤,然而又不能讓根泡在水裡,否則會爛根。紫藤在一年中施2~3次複合肥就基本可以滿足需要。藤種植的地點除了上面講的向陽、土深外,還需要能夠避風。

修剪:修剪時間宜在休眠期,修剪時可通過去密留稀和人工牽引使枝條分布均勻。為了促使花繁葉茂,還應根據其生躍習性進行合理修剪。因多花紫藤發枝能力強,花芽著生在一年生枝的基部葉腋,生長枝頂端易乾枯,因此要對當年生的新枝進行回縮,剪去1/3~1/2,並將細弱枝、枯枝齊分枝基部剪除。

主要價值

多花紫藤以莖皮、花及種子入藥。多花紫藤花可以提煉芳香油,並可以解毒、止吐瀉。多花紫藤的種子有小毒,含有氰化物,可以治療筋骨疼,還能防止酒腐變質。多花紫藤皮可以殺蟲、止痛,可以治風痹痛、蟯蟲病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