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循環經濟

1. 1. 1.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0月1日)
平裝: 17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802098335, 9787802098336
條形碼: 9787802098336
尺寸: 22.4 x 16.6 x 1.4 cm
重量: 259 g

作者簡介

作者:(日本)吉田文和 譯者:溫宗國

內容簡介

《日本的循環經濟》總括地分析了日本的循環型社會,明確了它所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問題及今後課題。希望對於正在發展循環經濟的中國人民,能從日本的經驗教訓中有所獲益。當然,日本和中國的社會背景、經濟體制都存在著不同之處,但是,最重要的是能夠在不同基礎上互相學習。
中國的經濟發展,既支撐了日本的景氣復甦,也對日本循環型社會的形成有著巨大影響。廢料和使用過的塑膠瓶、廢紙等不斷流向中國,甚至左右了採用這些廢物做原料來生產的一些企業的經營。在這裡,首先從日本的角度看,試對中國循環經濟的產生背景作一個分析。中國從2000年開始,隨著工業生產增長,所消耗的資源、能源都急劇增加了。從2000年到2006年的6年間,基礎原料、能源生產提高了2倍以上;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長了近3倍;信息技術(IT)產品增長了近5倍(中國統計年鑑,2007年版)。為了滿足工業生產的需要,在銅(占世界22%)、鋅(28%)、鋼材(33%)方面,中國都成為世界第一的消費大國,而在鉛(25%)、石油(8%)方面,也是世界第二消費國。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自然資源的進口中,鐵礦石占世界第一位,原油占世界第二位。不僅如此,中國作為再生資源的進口國也是世界最大的。從經濟學角度看,其理由包括:對於廉價再生資源的需求;再利用的勞動力成本便宜;地方的環境限制相對較弱,等等,這些都導致再生資源從已開發國家流向中國。從巨觀看,資源、勞動力、環境三方面的低成本支撐著中國的產品競爭力。
中國的資源需求,一方面依賴於再生資源,同時,中國國內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卻低於已開發國家,如:再生銅為37%(日本為104%);再生鋁,21%(日本,65%);再生鉛,17%(日本,61%)。中國國內的再生資源社會積蓄量少,反映出國內資源回收及再生金屬產業的不發達。由上述環境浪費型生產所導致的環境問題非常嚴重,如,中國的硫氧化物(SOX)排放量是世界第一;50%的水污染、80%的大氣污染都源於工業污染。中國的土壤污染問題也相當嚴重,耕地面積的十分之一被採礦工業的重金屬和有機物所污染(取材於新聞報導)。

目錄

引論
《循環型社會基本法》和《循環型社會基本計畫》
第1章 物質循環與制度/參與者分析
1. 物質循環
2. 制度,參與者分析
第2章 循環型社會面臨的基本挑戰
1. 循環型社會和廢物
2. 減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
3. 垃圾是否焚燒掉就行了
本章小結
第3章 容器包裝的再循環
1. 容器和包裝廢物能不能減少?
2. 對於容器包裝再循環的評估
3. 容器包裝再循環制度該如何改革
第4章 家用電器再循環
1. 家用電器和電子設備再循環的實際情況
2. 對於家用電器再循環的評估
3. 如何改進家用電器的再循環
第5章 汽車的再循環
1. 汽車再循環的現狀
2. 新的汽車再循環法
第6章 建築業與食品業的再循環
1. 建築拆除廢物的再循環
2. 食品廢物的再循環
第7章 非法投棄能夠遏制得住嗎
1. 非法投棄何以會發生?
2. 非法投棄如何被遏制
結論 以低的環境負荷通往安全富裕生活之路
附錄
附錄1 日本與韓國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和電子廢物再循環系統
附錄2 分析日本廢舊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利用
附錄3 日本與中國循環型社會的比較
英文版致謝
參考文獻
英文版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