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陽區工業集中發展區

基礎設施按照省級經濟開發區的標準,本著“大建設、大發展”的思路,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特別是“5.12”特大地震以來,結合災後重建,投入近20億元用於園區征地拆遷和基礎設施建設,園區承載能力得到極大增強。 園區以服務德陽全國重大裝備製造業基地為切入點,按照省委“五向發展”的要求,積極引進和大力扶持與二重、東電、東汽錯位配套的機械製造企業,產業集聚效應明顯。 千億經濟區將按照工業社區宜業適居的原則,劃分為12個工業社區,以發展工業經濟為主體,更好地發揮工業社區在資源集約利用、促進產業聚集、節能減排、增加就業崗位等方面的突出效應。

《由中國招商引資網聯合招商》

園區簡介

旌陽區工業集中發展區位於德陽市區西部,東接寶成鐵路,西連德陽市區二環路,南臨石亭江,北靠德天線(德陽市至綿竹天池鐵路專線),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園區自1992年成立以來,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速度推進,努力打造一流園區”的總體要求,積極開展招商引資,不斷改善基礎設施,快速拓展園區空間,規劃區面積24.3平方公里,遠景發展規劃面積37.1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已達10平方公里,共有企業530戶,其中:工業企業33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6戶。2007年被四川省中小企業局評為“四川省小企業創業基地”;2009年實現工業產品銷售收入100.5億元,被省經委確定為1525工程成長型百億工業園區。

基礎設施

按照省級經濟開發區的標準,本著“大建設、大發展”的思路,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特別是“5.12”特大地震以來,結合災後重建,投入近20億元用於園區征地拆遷和基礎設施建設,園區承載能力得到極大增強。園區已建成日供水能力3萬噸的自來水廠1座、110KV變電站1座、天然氣輸氣站3座日供氣能力達50萬立方米。已建成的16條總長達30公里的園區道路,打通了南北相接、東西聯通的主幹道,正在修建的13條總長37公里的道路,將進一步完善園區路網體系;隨著市區一環路、二環路、長江西路等跨鐵路立交橋及成綿樂城際快速鐵路和新G108(天星幹道)等工程的竣工建成,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路體系將更加完善。

園區產業

著眼於區位、基礎、資源、產業等四大優勢,推動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優勢企業向園區集聚,基本形成了機械製造、電線電纜、天然氣化工三大主導產業。2009年底,園區工業銷售收入占全區工業銷售收入的69%,園區三大主導產業銷售總收入占園區工業銷售收入的80%以上。園區以服務德陽全國重大裝備製造業基地為切入點,按照省委“五向發展”的要求,積極引進和大力扶持與二重、東電、東汽錯位配套的機械製造企業,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在扶持壯大機械製造園區的同時,積極探索“園中園”、“物流園”的建設模式,已建成恆大五金、東立鋼材爐料等多個專業市場,為園區企業提供配套物流服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提升配套服務功能,“5.12”地震以來,共引進項目60餘個,在建、擬建項目60個,項目總投資80多億元,其中工業項目54個,商貿物流及其他配套項目6個,項目建成後,年銷售收入將增加200億元。

發展定向

依託德陽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結合城鄉一體化發展需要,將工業集中發展區和天元鎮、揚嘉鎮、孝感鎮共37.1平方公里統籌規劃,構建“旌西千億經濟區”。千億經濟區將按照工業社區宜業適居的原則,劃分為12個工業社區,以發展工業經濟為主體,更好地發揮工業社區在資源集約利用、促進產業聚集、節能減排、增加就業崗位等方面的突出效應。同時,完善配套功能,規劃建設學校、醫院、超市及文化娛樂等設施,使企業職工和廣大民眾不出園區就能享受到各項優質的配套服務,逐步實現工業經濟和城市經濟(包括科技發展、流通業發展)的同步發展,預計“十二五”末工業集中發展區銷售收入將超500億元,十年內建成“千億園區”。
我們堅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圍繞打造一流園區和“旌西千億經濟區”的發展目標,一定能把園區建設成為旌陽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成為宜業、適居的城市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