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漢語漢字]

施[漢語漢字]
施[漢語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施,拼音shī,形聲。從( yǎn)也聲。本指旗幟。 釋義 實行:~工。~政。設~。~展。~教(jiào)。~為(wéi)。~威。實~。措~(辦法)。發號~令。 用上,加工:~肥。~粉。 給予:~禮。~診。~恩。 姓。

部首筆畫

部首:方

部外筆畫:5

總筆畫:9

五筆86:YTBN

五筆98:YTBN

倉頡:YSOPD

筆順編號:415331525

四角號碼:0821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5BD

字義

1. 實行:~工。~政。設~。~展。~教(jiào )。~為(wéi)。~威。實~。措~(辦法)。發號~令。

2. 用上,加工:。~粉。

3. 給予:~禮。~診。~恩。

4. 姓。

5.安放,設定。

6.蔓延,延續(yì)

詳細字義

〈動詞〉

1.(形聲。從( yǎn),也聲。本指旗幟)

2.旗飄動 [wave]

旖施,柔順搖曳之貌。——《說文》朱駿聲通訓定聲

施,旗貌。——《說文》

旖旎(施)從風。——《史記·司馬相如傳》。索隱:“猶阿那也。”

3.假借為“吔”。給,給予。引申為施捨 [give]

施,予也。——《廣雅》

德施普也。——《易·乾》。釋文:“與也。”

施其功事。——《周禮·內宰》。註:“賦也。”

齊侯好示務施。——《國語·晉語》。註:“惠也。”

旅有施捨。——《左傳·宣公十二年》

王施捨不倦。——《左傳·昭公十九年》

留待作遺施,於今無會圖。——《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4.又如:施予(給,給別人恩惠、財物);施生(施惠於人,給人生路);施人(施恩於人);施香(施捨香火錢);施食(施捨食物);施報(有所施與,則有所報答);施賑(施捨財物救濟貧民或災民);施遣(施捨贈送);施澤(給予恩惠);樂善好施

5.設定;安放 [set up]

施於中林。——《詩·周南·兔罝》

施三川而歸。——《史記·韓世家》。正義:“施猶設也。”

秦政不施。——《漢書·蒯通傳》。師古曰:“施,設也,立也。”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後漢書·張衡傳》

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6.又如:施髟(安上假髮);施靈(設定靈堂);施關(設立關卡);施置(處置;安排)

7.施行;實行;推行 [put into force]

施於有政。——《論語·為政》。包註:“行也。”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漢·賈誼《過秦論上》

時北兵已迫修門外,戰、守、遷皆不及施。——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於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8.又如:施為(施展;作為);施巧(施展巧技);施令,施命(施行政令);施張(施行);施呈(施展);施敬(施行莊敬之教)

1.恩惠,仁慈 [kindness]

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左傳·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

2.又如:報施(報恩)

3.旄羽珥,旗竿頭上綴飾物 [flag ornament]

樓煩以星施。——《逸周書》

4.姓。施琅 Shī Láng [Shi Lang] (1621—1696) 中國清朝時將領,福建晉江人。字尊侯,號琢公。初為鄭芝龍部將,降清後任水師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滅台灣的鄭氏政權。他建議在台灣駐兵屯守,以備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為清政府所採納。封靖海侯

5.蔓延,延續[spread](yì)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詩·國風·周南·葛覃》

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駭矣。《莊子·外篇·在宥》譯文:延續到夏、商、周三代更是多方面地驚擾了天下的人民。

演變過程

演變過程

施[漢語漢字] 施[漢語漢字]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式支切《集韻》《韻會》商支切《正韻》申支切,音詩。《說文》旗貌。齊樂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注》徐鍇曰:旗之委迤。一曰設也。《書·益稷》以五采彰施於五色。

又《詩·邶風》得此戚施《傳》戚施,不能仰者。《箋》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

又《詩·王風》將其來施施。《傳》施施,難進之意。《箋》施施,舒行伺閒,獨來見已之貌。《釋文》施如字。《孟子》施施從外來。《趙岐注》施施,猶扁扁,喜悅之貌。《音義》丁如字,張音怡。

又《周禮·天官·內宰》施其功事。《注》施,猶賦也。

又《禮·祭統》施於蒸彝鼎。《注》施,猶著也。

又《晉語》秦人殺冀芮而施之。《注》施,其屍也。

又《玉篇》張也。《增韻》用也,加也。

又姓。《左傳·桓九年》施父。《注》魯大夫。《禮·雜記》孔子曰:吾食於少施氏而飽。《注》少施氏,魯惠公子,施父之後。

又《廣韻》《集韻》《韻會》施智切,音翅。惠也,與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雲行雨施。《禮·曲禮》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左傳·僖二十四年》報者倦矣,施者未厭。《注》施,功勞也。《增韻》凡施設之施,平聲。施與之施,平去通押。

又《集韻》《韻會》以豉切,音易。《詩·周南》葛之覃兮,施於中谷。《傳》施,移也。

又《詩·大雅》施於孫子。《箋》施,猶易也,延也。

又《儀禮·喪服》絕族無施服。《注》在旁而及曰施。

又《集韻》《韻會》賞是切,詩上聲。舍也,攺易也。通作弛。《周禮·天官·少宰》治其施捨。《注》施捨,不給役者也。《論語》君子不施其親。《何晏注》施,易也。不以他人之親易己之親。《後漢·光武紀》將眾部施屯北邊。《注》施,讀曰弛。弛,解也。

又《集韻》余支切,音移。㢮或作施。《史記·衛綰傳》劒人之所施易。《注》施,讀曰移。

又《史記·賈生傳》庚子日施兮。《注》施,矢遺反。索隱曰:施,猶西斜也。

又《韻補》葉詩戈切。《漢·高祖戚夫人歌》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常用詞組

1.施不望報 shībùwàngbào

[do sb. a favour without expecting his return]施惠於人而不望報答,謂輕財尚義。

2.施恩 shī'ēn

[favor;show leniency] 給予幫助或好處。也說“施惠”。

施恩於人而不圖報

3. 施法 shīfǎ

(1)[excute a law]∶施行法令

施法於官府而建其正。——《周禮》

(2)[conjure]∶[道士、巫師等]施展法術。

4.施放 shīfàng

[discharge] 發出,放出或發射

施放煙火

5.施肥 shīféi

[manure;use compost] 施加肥料以肥沃土壤。

施肥要及時

英文翻譯

1. to carry out

2. to bestow

3. to impos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