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興邦[濟南鐵路局青島分局巡路工]

於興邦[濟南鐵路局青島分局巡路工]
於興邦[濟南鐵路局青島分局巡路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於興邦(1956年-1981年),山東省即墨市城新建村人。1972年12月參加工作,在張店工務段當橋樑工。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共青團山東省委授予其“優秀共青團員”稱號。

基本信息

介紹

基本信息

於興邦(1956—1981),即墨鎮新建村人,國中畢業,濟南鐵路局青島分局巡路工。

經歷

濟南鐵路局 濟南鐵路局

1972年參加工作,在張店工務段當橋樑工。197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81年9月16日,於興邦在膠濟鐵路馬尚路段孝婦河大橋巡邏。下午三時許,由青島開往上海的直快客車開出張店站後,以每小時70公里的車速向西飛馳。當列車駛近馬尚鐵路大橋東北的彎道時,突然,53歲的婦女傅長英抱著孫女領著孫子和兩個侄兒三名兒童,抄近路走上了鐵路大橋,並未發現列車到來,安然地走在橋中間。此刻,於興邦正巡邏到橋東北頭,既發現了迎面奔來的列車,也發現了走在橋上的人,情況萬分緊急。這時火車司機也發現了橋上的人,如緊急剎車,彎道上的列車很可能因慣性脫軌,造成車毀人亡,只好緩慢地扯起了制動閘,使火車減速,以爭取時間,讓行走在鐵路上的人離開險境。可是,當傅長英和幾個兒童發現火車駛來時,一時慌了手腳,不知所措。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於興邦急速衝上鐵橋,將老大娘和小孩一個個按倒在護橋板上,當他把最後一個人推出鐵軌時,列車呼嘯而過,於興邦被排障器推出60多米。傅長英和四個孩子得救了,列車滿載著1000多名乘客,安全地離開了馬尚大橋,於興邦卻以身殉職。

為表彰於興邦捨己救人的精神,共青團山東省委、共青團濟南鐵路局委員會授予他“優秀共青團員”稱號,山東省人民政府追認他為烈士,鐵道部政治部發出通知,號召全國鐵路職工向於興邦學習。

資料

濟南鐵路局

姓名:於興邦

膠濟線黃台火車站段 膠濟線黃台火車站段

性別:男出生年月:1956年12月

籍貫:山東省即墨市城關鎮中山街

參加革命年月:1972年12月

入團年月:1973年

犧牲時所在單位:濟南鐵路局張店工務段橋樑工

犧牲時間:1981年9月

犧牲地點:孝如河

功績:(81)魯民字第206檔案批准為烈士

生平

《中國青年》 《中國青年》

1972年底,於興邦被青島鐵路分局錄取後,分配到張店工務段。1974年以後,領導上調於興邦去乾橋樑工。這個工種要露天施工,登高作業,風裡來,雨里去,比在車間乾鍛工還要艱苦, 但於興邦愉快地服從了分配。 1974年至1977年間,於興邦在張(店)東(營)線博興橋樑工區擔任軌道小車司機。在這期間,他嚴格按規章辦事,保證了施工安全。1974年前後,班組管理工作不夠嚴格,比較混亂,個別人乘機損公肥私,拿國家材料。一天,於興邦發現木料少了一部分,就立即向黨支部作了匯報,並在領導的支持下,連續幾個晚上不休息,終於查到並追回了被盜的28根木料。

1975年3月的一天早晨,他駕駛軌道車載著8名同志和沙石料去陳戶橋施工。中午要返回時,工長發現與車站聯繫要點的掛線桿被人拿走了,與車站聯繫不上了。按規定,軌道車沒有點不準行駛。工長就找於興邦商量,想把車開到前面道口,再向車站要個點回去。於興邦向工長講了規章制度,不同意這樣做。工長有些著急地說:“這么多人餓著肚子,開吧,出了問題我負責!”於興邦回答說:“不能開!違反規章的事,誰也不能做。我寧可在這裡看護一夜軌道車,也不能無點開車。”最後,他們從生產隊借了竹桿、電線,向車站要了點,才近回工區。

1975年夏季的一天,於興邦發現路邊玉米地里,有個人正在綑紮鋼筋,引起了他的警惕。回到工區後,他馬上把這一情況匯報給工長,並與工長一起趕到那人家中,將鋼筋全部追了回來。

1976年5月的一天,於興邦開著軌道車,載著12名同志從博興去陳戶。當軌道車行駛到陳戶站外道口約150米的地方,突然發現道口欄桿沒有落下。為了防止意外,他採取了減速措施。在即將接近道口時,突然一輛拖拉機竄上線路,由於他早有思想準備,立即採取緊急制動。拖拉機擦著軌道車前部開了過去,車上12名同志安全無恙,防止了一起嚴重的傷亡事故。

1980年3月的一天,工區派於興邦和另兩個同志到明水車站附近去清理一個涵洞。這個涵洞直徑只有0.8米,長約10米,多年沒有清理過,裡面淤積了大量的泥土污物。其中一個同志說:“咱只把洞口兩頭的土清清算了。”於興邦卻說:“別這樣,要乾就把它徹底清理乾淨。”說完,他第一個鑽進涵洞,那兩個同志也就隨著進去了。由於涵洞很小,人只能在裡面貓著腰乾。泥土污物一翻動,

共青團團徵 共青團團徵

洞內塵土瀰漫,晦氣滿鼻,嗆得喘不過氣來。他們3人連續幹了7個多小時,才完成了清理任務。從洞裡爬出來時,個個都是塵土滿身,難以辨認了。 1980年春季,有一天,於興邦在膠濟線309大橋值班,有位老大娘正在橋中心行走,對面開來的列車忽然一聲長鳴,嚇得她坐在道心,不知所措。列車飛速地馳近橋頭,情況萬分緊急。就在這時,於興邦奮不顧身地衝上橋面,火速把老大娘拉到人行安全便道上,防止了一起傷亡事故。

1980年冬季的一天下午,狂風怒號。309大橋附近生產隊的一名社員,推著腳踏車從橋面上通過,只顧低頭頂風向前走,沒有發現即將馳近的列車。正在值班的於興邦飛步奔向橋面,將行人及腳踏車推出道心,並用自己的身體將行人緊緊護住,靠在橋邊欄桿上,背後列車呼嘯而過……

於興邦從1979年與附近某工廠一位姑娘交上了朋友,兩人情投意合。在兩年多的交往中,他經常把自己買的一些書送給姑娘看,把載有“人生意義”討論文章的《中國青年》雜誌介紹給姑娘學習。報上刊登了幾個年輕姑娘掃大街的報導後,他對女朋友說:“如果人人都有這樣美的心靈該多好啊!人活著要有一個正確的目標。為個人活著,為金錢賣命,最不值得。從金錢里找不到真正的幸福。”他倆約定在1981年國慶節結婚,勤儉辦婚事,不去上海,不逛北京,回家看看雙方的父母親就回來。在籌備婚事的過程中,於興邦不但沒請1天假,還替別人值了不少班。

評價

一、工作上,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他先後學過鍛工,乾過橋樑工,看過物料,開過軌道小車,守護過橋樑。他對分配的工作從不講條件,乾起活來不怕苦、不怕累,總是圓滿地完成任務。在同期入路的新工人中,他第一批加入了共青團。

二、工作中態度認真,工作嚴謹細緻。

工作中,於興邦嚴格執行規章制度,自覺遵守勞動紀律,保證了生產安全。在全工段技術考核中,於興邦連續3次取得90分以上的好成績。由於於興邦一貫遵章守紀,從未發生過責任事故。

三、勤儉節約,廉潔奉公,公私分明

於興邦參加工作9年多,用的行李是他入路時從家中帶來的一套被褥,被子上面已經打了幾個補丁。誰都知道他有兩件“寶”:一件是用41塊邊角布料縫製的枕頭套;一件是用164塊邊角布料拼接而成的床單。這兩件東西是他母親在他入路時親手縫製的,他不捨得丟。他犧牲後,同志們見到他的衣物,都讚揚小於是艱苦樸素的模範。

博興橋樑工區興建職工宿舍,於興邦負責收發物料,並給民工記工。包工隊負責人想讓於興邦多發料,多記工,就多次買酒菜請他吃喝,但每次都遭到於興邦的拒絕。他說:“吃人家的嘴短。咱不能為了自己,讓國家利益受損失。”

四、慷慨大方,熱心助人。

於興邦處處節儉,可是同志們有了困難,他卻是那樣慷慨大方,熱情相助。工區劉師傅家在農村,孩子多,生活比較困難,愛人突然生病住院,急需用錢,於興邦就毫不猶豫地把積攢的30元錢送去。冬天到了,王師傅的幾個孩子還沒做上棉衣。於興邦知道後,親自把20元錢送到王師傅的手裡。

有一次,工區一位師傅的弟弟因患瘧疾,從農村到張店治療。於興邦看到病人冷得發抖,立即拿出女朋友給他織的一件新毛衣,給病人穿上,並讓病人穿著回了農村。從於興邦身上,人們看到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