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新市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新市區,與國家級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行"區政合一"體制,隸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位於烏魯木齊市西北部,東西長14千米,南北寬9千米。新市區總面積為143平方千米,總人口379220人(2000年)。新市區下轄1鎮4鄉、13個街道,居住著漢族、維吾爾族、回族等38個民族。轄區內有中央、自治區、駐烏部隊、武警部隊、生產建設兵團等單位500餘個,中科院新疆分院、新疆社會科學院等科研院所20餘家,新疆醫科大學、新疆財經大學等大中專院校33所。新市區是通往北疆的交通樞紐和溝通中、西亞的重要國際通道。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新市區地圖
新市區轄11個街道、2個鄉:北京路街道、二工街道、三工街道、石油新村街道、迎賓路街道、喀什東路街道、北站街道、天津路街道、銀川路街道、南緯偉路街道、杭州路街道、二工鄉、地窩堡鄉。區境內有: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街道)、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北京路街道代碼:650104001 轄12個社區:北京路口社區、聯建社區、北京南路社區、中營工社區、蘇州路社區、貴州東路社區、京都小區社區、府友路社區、新醫路社區、蜘蛛山社區、呈祥社區、陽光社區。
二工街道代碼:650104002 轄6個社區:江蘇東路社區、河南東路社區、長青巷社區、科學北路社區、小西溝社區、長青社區。
三工街道代碼:650104003 轄9個社區:和平橋社區、祥和社區、三工社區、喀什西路社區興安社區、百園路社區、經環社區、景苑社區匯軒園社區
喀什東路街道代碼:650104006 轄9個社區:五建社區、新興社區、鐵橋社區、匯園社區、喀什東路社區晨光社區四平路社區、烏東站社區、文軒社區。

新市區新市區

石油新村街道轄11個社區:石油新村社區、商運司社區、外運司社區、工運司社區、九家灣社區、紅廟社區、阿勒泰路社區、蜘蛛山水庫社區、和平渠西二社區、九家灣北社區、錦峰社區。
迎賓路街道代碼:650104005 轄8個社區:民航北社區、迎賓北一路社區、迎賓北二路社區、三友社區、友誼路社區、新民社區、民航南社區、東風社區。
天津路街道代碼:650104009 轄4個社區:天津路社區、東方社區、建新社區、興和社區
銀川路街道代碼:650104010 轄12個社區:銀川路社區、西八家戶社區、河灘北路社區、八家戶社區、鯉魚山社區、小紅橋社區、上八家戶社區、錦苑社區、百信玉山苑社區、匯展園社區、天山花園社區、華源社區。
杭州路街道代碼:650104012 轄7個社區:振興社區、秀林園社區、河北西路社區、長沙路社區、良園社區、育新社區、新奧社區。
南緯路街道代碼:650104011 轄11個社區:青海路社區、南一路社區、南二路社區、南三路社區、北一路社區、北二路社區、太原路社區、康樂社區、建業社區、北緯一路社區、西部社區。
北站東路街道代碼:650104007 轄3個社區:北京二路社區、迎賓路北社區、地窩堡社區。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街道轄11個社區:南彩門社區、鐵路花園社區、團結新村社區、科技園路社區、衛星路社區中亞南路社區迎賓橋社區白石橋社區、喀什西路社區、迎賓北路社區、中亞北路社區。
高新技術開發區代碼:650104400 轄3個社區:天津南路社區、桂林路社區、昆明路社區。
二工鄉代碼:650104200 轄2個行政村:三工村、百園路新村。
地窩堡鄉代碼:650104201 轄3個行政村:豐田村、宣仁墩村、小地窩堡村。
養禽場代碼:650104401

歷史沿革

新市區所在的烏魯木齊地區遠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
漢代屬西域都護府管轄,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古代民族的遊牧地,是古絲綢之路新北道上的一個重要地段。
唐代,唐軍在烏魯木齊河畔屯田戍守,現區境內九家灣是當時的一個重要屯田點。
清朝乾隆年間平定準噶爾叛亂後,在烏魯木齊屯田,並建立屯田城堡,現境內的頭工、二工、四工,就是當時有名的宣仁堡、懷義堡、寶昌堡。乾隆年間,區境屬迪化直隸州,光緒十二年(1886年)屬迪化府。
民國2年(1913年)屬迪化縣,民國34年(1945年)屬迪化市。
新中國成立後屬迪化市,開始籌建新城區。1954年,迪化市改名烏魯木齊市,現區境屬烏魯木齊市。
1961年,新市區從烏魯木齊沙依巴克區析出成立,成立了新市區人民委員會,下屬五一、機械城、紅五月三個城市組成人民公社。1969年成立新市區革命委員會。
2011年初,按照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和中共烏魯木齊市委員會、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的決策部署,由原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高新區”)與原烏魯木齊新市區(簡稱“新市區”)實行“區政合一”,並將原烏魯木齊縣兩鄉一鎮增劃併入。新區繼續實行“區市共建,以市為主,科技廳歸口管理,重大科技業務隸屬科技部火炬中心”的管理體制。作為中共烏魯木齊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實行副地級建制,代表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和管理區內經濟社會事務,行使市一級人民政府的經濟管理許可權,對所轄開發建設區、科技園區、創業園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區內工商局、國稅局、地稅局、質量技術監督局等均為自治區直屬分局,行使省級職能部門管理許可權

2000年,新市區轄7個街道。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379220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北京路街道65445二工街道67279三工街道70827石油新村街道42339迎賓路街道40529喀什東路街道28949北站街道6351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街道41022高新區虛擬街道16479。

新市區轄7個街道、2個北京路街道二工街道三工街道石油新村街道、迎賓路街道、喀什東路街道、北站街道、二工鄉、地窩堡鄉。

2003年底,新市區轄11個街道、2個鄉,89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北京路街道、二工街道、三工街道、石油新村街道、迎賓路街道、喀什東路街道、天津路街道、銀川路街道、杭州路街道、南緯路街道、北站東路街道、二工鄉、地窩堡鄉。

2004年底,新市區轄11個街道、2個鄉,89個居委會、5個村委會:北京路街道、二工街道、三工街道、石油新村街道、迎賓路街道、喀什東路街道、天津路街道、銀川路街道、杭州路街道、南緯路街道、北站東路街道、二工鄉、地窩堡鄉。

地理

新市區地形南窄北寬,地勢南高北低。屬於中溫帶大陸乾旱氣候區,溫差大,寒暑變化劇烈,降水量少,冬季時間長,春秋多大風。

經濟

新市區烏魯木齊雲友服裝廠新市區生產部
在面向新世紀的進程中,新市區區委、區政府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難得的歷史機遇,明確提出了把新市區建設成全疆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東聯西出商貿基地和現代文明新區的奮鬥目標和要大力實施體制創新、對外開放融合發展、科教興區、可持續發展、依法治區與以德治區並舉、文明塑區等七大戰略。通過營造寬鬆發展環境,建立良性發展機制,實現綜合實力增強,經濟效益提高,財政狀況好轉和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國內生產總值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2%,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2%,城區居民月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經濟收入年均增長9%。
為了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十五"期間,要著力抓好以下八項重要工作:
一是牢牢把握髮展這個主題。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圍繞自治區建設現代化國際商貿中心和烏魯木齊建設現代化國際商貿城的目標,加大綜合開發力度,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在堅持速度與效益統一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快速增長。
二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在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結構的基礎上,突出重點,扶優扶強,全面提高農業、工業和商貿服務業的水平和效益。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兩大戰略性支柱產業,全面提高全區經濟素質和競爭力,更好地發揮對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三是大力推進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按照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綜合配套、規範完善的總體要求,切實加快體制創新的步伐,率先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按國際慣例辦事的運行機制,在更高水平上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大力推進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努力克服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對經濟發展的制約,進一步深化改革,創造更好的環境、機制和政策,實現科技創新體制和經濟成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四是進一步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繼續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加快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逐步建立一支黨政幹部素質高、經營管理隊伍強、科技人員門類廣的人才隊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後備。
五是堅持可持續發展。繼續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著力改善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進一步完善城區功能、美化城鄉環境,努力提高全區綠化、淨化、亮化、美化的水平,把新市區建設成為園林式、花園式的現代文明新區,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六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進一步完善社會公共服務和保障制度,提高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七是堅持"依法治區",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進一步加大依法治區工作力度,積極開展創建"安全文明小區"活動,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確保社會穩定。
八是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把精神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創建文明社區為龍頭,以社區建設為基礎,以提高各族民眾綜合素質為根本,不斷提升城區文明程度。

城市建設

新市區中科院新疆分院
新市區是改革開放以來迅速崛起的新城區,1961年建區,轄區內有中央自治區、駐烏部隊,武警部隊、生產建設兵團等單位400多個;有中科院新疆分院新疆社會科學院新疆財經學院等科研所20多家、大專院校33所,是烏魯木齊乃至全疆高科技較集中的地區。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區內,全國五大門戶之一的民航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座落在新市區,可通往中東地區和國內各大城市及全疆各主要城市。全疆最大的物資集散地----烏魯木齊火車北站貨場座落在新市區。是自治區的交通樞紐和溝通亞歐及中東地區的重要國際通道。

建區四十年來,新市區區委、區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事,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使全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00年全地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4.1億元,是1995年的2.5倍,完成工業總產值31.8億元,是1961年的2427倍,實現地方財政收入l.13億元,是1990年的6倍。招商引資工作進一步發展,經濟質量不斷提高,經濟結構明顯最佳化,逐步形成了以機械製造、建築建材、冶金等行業為主,食品紡織飲服等行業為骨幹的國民經濟體系。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城區建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四十年來,為了拓展經濟建設和城市發展的空間,新市區區委、區政府積極開展了以交通設施為主要內容的基礎設施建設,順利完成了北京路花園式一條街等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0.83%。41條大小道路縱橫交錯、寬闊整齊,初步形成了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的立體交通網路。以城西建材市場、準噶爾市場、農貿批發市場為代表的40多個各類市場遍布全區。並建成"煙塵控制區"36.5平方公里,"噪聲控制達標區"10.7平方公里,集中供熱站12個,供熱面積434.7萬平方米,集中供熱率達到38%,為新市區發展成為一個現代文明新區奠定了所必須具備的硬體基礎。

文化教育

新市區新疆財經學院
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建區以來,新市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正確處理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係,在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豐碩成果。僅"九五"期間,新市區就先後榮獲51項國家級、198項自治區級及951項市級先進榮譽稱號。北京路文明小區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創建文明城市活動示範點,北京路文明社區被自治區確定為全疆文明示範社區,全區三級文明單位和軍(警)民共建先進集體已占地區單位總數的81.4%。素質教育明顯提高,中國小生入學率、在校中國小生鞏固率及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均達到100%。科技事業不斷進步,躋身"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城區"行列,並被確定為我市"民營科技試點區"。文化體育設施完善,全區共建各類文體活動場所389個,7個街道文化站全部達到自治區級標準。計畫生育衛生等其他社會各項事業也取得了蓬勃發展,為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旅遊

新市區燕兒窩景區
燕兒窩景區:燕兒窩景區東依燕兒崖,西臨烏魯木齊河,有許多小燕山。春天,燕子飛舞鳴唱;夏秋,高大挺拔的榆樹、楊樹、槐樹和叢叢蔟蔟的野玫瑰、野薔薇以及盛開著紅、黃、藍、白、紫各色花朵的灌木,將這裡點染成了一片鮮艷的世界。隆冬,冰封雪飄,銀花滿樹,情趣無限。

新疆人民會堂:坐落在市區內友好路北端的崑崙賓館對面,這是一座民族、地方、現代色彩兼具的大型建築,1985年8月31日竣工,建築面積29000平方米。

新疆地質礦產陳列館:新疆地質礦產陳列館位於友好北路,與友好商場隔街想望。1984年10月1日正式開展。陳列面積3700平方米,僅次於北京地質礦產博覽館而居全國第二。展覽內容分為“地球的起源與特徵”、“豐富的新疆礦產資源”、“發展中新疆地質事業”等部分。共展出圖片,圖表近2000幅,各種實物標本、模型1000餘件,其中有人工模擬天然山洞、無線電遙控立體沙盤等大型模型多件。

水磨溝風景區:水磨溝風景區位於烏魯木齊市區東北郊5公里處,水磨溝河從中穿流

新市區水磨溝區公園
而過。兩岸古木婆娑,泉流噴涌。古廟、亭台點綴其間。

早在清代,水磨溝已闢為遊覽勝地。每至盛夏、遊人如織。如今經整修擴建,已形成近郊的一座公園。水磨溝里有著名溫泉,常年水溫28--30℃,含硝酸鉀等多種元素,對關節炎,皮膚病等有一定療效,還可作為礦泉水飲用。1982年在此建成溫泉按摩理療醫院,引進日本醫療設備,規模一新。不少外地遊人專門至此住院療養。

水磨溝區公園:水磨溝區公園大門以明清時仿古建築為藍本,力求以當地歷史文化相協調,與公園已建成的寺廟,接官亭、翰文嶺等景點的藝術風格相統一。

為了達到新穎別致的藝術效果,大門入口採用大跨度半圓形造型,巨大的弧形線條與水磨河水奔流而下的形象互相映照,據查證,仿門

新市區水磨溝風景區
外型成半圓的在全國尚屬首例。

採用疊樓式防古檐制式,占地285平方米,主樓高14米以上,特入口半圓門洞,跨度14.26米,在全國同類建築中是獨一無二的,無論遠看近看,都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顯的高大宏偉氣派。

除具有一般公園大門的吐納遊客功能外,充分利用本建築大體量的特點,設計了貴賓接待廳,遊客中心等功能性設施,即可作為接待用也可作為文化或商用,具有多功能,多用途的特點。緊連大門的“九龍橋”為仿古式橋,與大門建築風格完全協調,兩側人行道,設有24根漢白玉雕欄柱,柱頭刻有精美的石獅,每根欄柱上的石獅造型不相同,暗指,一年24個不同的節氣,寓意人匯年豐,吉祥太平。

新市區妖魔山

妖魔山介紹:妖魔山位於烏魯木齊西部,約呈南北走向,主峰青年峰海拔1391米,是晚二迭記由深海湖泊沉積所形成的山巒。妖魔山外緣周長約16公里,山體表而積約40平方公里。從地貌及地理位置上看它位於準葛爾盆地南緣,屬於荒漠區。強烈的乾熱氣候給這裡留下深刻烙印,春秋兩季較濕潤,乾旱相對不明顯,夏季乾旱,熱量充足,冬季漫長而寒冷。

在烏魯木齊的民間曾流傳著“雲罩妖魔山,地上水漂船”的民謠。當年屯田築壩的清代軍民,為了乞求妖魔山“晴雨以遂人願”,在妖魔山尾部蜘蛛山修建八臘廟,供奉地神、農神、田神、蟲神等八位與農事有關的神求吉祈福祉。因此,妖魔山又被稱為富壽山、靈應山。

諳熟神話傳說的文人雅士初見妖魔山時,想到了西王母的神話傳說,於是此山成了西王母鎮壓青烈龍的所在。但走西口來到舊時烏魯木齊的流民更熟悉《西遊記》,於是妖魔山便成了牛魔王的寓所,成為《西遊記》西部版中最生動的一頁。青烈龍、赤龍雖然被西王母壓在妖魔山和紅山之下,但當時脫韁野馬似的烏魯木齊河卻經常泛濫成災,百姓以為二龍作祟,烏魯木齊都統在妖魔山和紅山上各造一塔鎮妖,以祈豐年。

如今美好的祈盼已變為現實,現在的妖魔山已是綠樹成蔭,東可望白雪皚皚的博格達峰,西可賞赤火通紅的西山落霞,北可看鯉魚翻躍逐浪,

南可見燕戲碧水蕩漾間。“三峰隱翠環微露,雙塔凌宵影不齊”,神奇的妖魔山成了烏魯木齊的一道風景線。

亞洲地理中心介紹:亞洲大陸地理中心是指亞洲大陸範圍內處於均衡位置的點,它距大陸周邊海岸線最遠,大陸性最強。經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兩年多的測算和實地考察,勘定為北緯43°40′37″、東經87°19′52″,實地在天山北麓沖洪積扇上的永豐鄉包家槽子村境內,東北至烏魯木齊市中心約30公里,人們簡稱為“亞心”。

亞心標誌塔是一座高18米,具有典型亞洲區域特色,標誌塔塔身為鋼筋混凝土構造,花崗岩貼面,高14米,塔形為英文單詞“亞洲”的第一個字母“A”,代表亞細亞;塔頂是直徑2.5米的不鏽鋼球,代表地球;鋼球下有中垂心,直對塔基中心的亞洲微縮圖心臟,代表“亞心”的位置所在;雙層塔基,花崗岩構造,上層1.5米高,直徑30米,底層直徑60米,邊沿圍有漢白玉欄桿。

亞洲大陸地理中心有特殊的自然地理含義及科教意義。由於亞洲大陸地理中心在烏魯木齊市,因此烏魯木齊市成為亞洲大陸的中心城市和興建“亞洲公園”的最佳城市,被稱為“亞心之都”。

烈士陵園介紹:在中國古籍中“燕”字含有“安息”之意,因此新疆烈士陵園被選在燕兒崖的山坳下。

此烈士陵園初建於1956年,1975年重修,它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喬國楨等烈士遺體的安葬地。陵園占地500餘畝,陵園後面河流階地的土丘上綠樹蔥籠。園中松柏長青。墓地前是一個花崗石廣場,莊嚴肅穆,陵園內植有桃、杏、蘋果等果樹數千株,葡萄上百墩,還修建了涼亭、休息室、攝影室。

園內南側設有烈士事跡陳列室。陵園已成為供人們憑弔、遊覽和參觀學習的場所。大門屏風上鐫董必武的“烏魯木齊革命烈士陵園”題字。每年清明前後,成千上萬人相繼來此祭掃、憑弔並游山覽景。

攬秀園介紹:紅山公園的紅山山腰有纜車通攬秀園,攬秀園旅遊地緣絕佳:正門左側是烏魯木齊十大商場之一的紅山商場,右側依次是烏魯木齊市中醫醫院和新疆航空營業處,對面從右至左依次為南方航空業處、孔雀大廈西北航空業處華都大飯店紅山郵局中國銀行新疆分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