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區[台灣省台南市新市區]

新市區[台灣省台南市新市區]

新市區位於台灣台南市中部,北臨善化區,東鄰山上區,西鄰安定區,西南連安南區,南接永康區、新化區。 本區境內無山嶺丘陵,全境均為平原,是嘉南平原的一部分,氣候上則屬熱帶季風氣候。

歷史

新市區早年系平埔族西拉雅族(Siraya)四大社規模最大之新港社的所在地,新港社亦為台灣自荷據時期(荷蘭統治時期)以來最早接受西方文明之處,荷蘭人曾於此設定具學校功能的教堂,並以羅馬拼音紀錄西拉雅族語言,留下了重要的新港文書。明鄭時期,成為近山地區往來台南府城的必經之地,因商旅行腳歇息之所需,逐漸形成新興市集,故有 “新市仔”之稱。

清領時期在此設定「新港莊」;日治時期1901年5月15日設“新市街驛”(今台鐵新市車站),發展迅速,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時設定“新市莊”,歸台南州新化郡管轄。戰後改設台南縣 新市鄉。1995年以來由於南部科學工業園區設於本區、善化區及安定區交壤處,高科技廠商陸續進駐,為新市的城鄉發展結構帶來重大的變化。2010年12月25日台南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後,原“新市鄉”亦隨之改制為 “新市區”(並非指新的市區)。

歷屆首長

鄉長時期

任次姓名備註
1 楊德勝
2 楊德勝
3 楊德勝
4 王連春
5 王連春
6 徐海木
7 徐海木
8 鄭仁德
9 鄭仁義
10 鄭仁義
11 李朝塘
12 李朝塘 辭職
12 張勝雄 代理
13 林慶鎮
14 林慶鎮
15 鄭枝南

區長時期

任次姓名備註
1 鄭枝南 現任

行政區域

新市區行政區域共劃分為11個裡,計263鄰。

三舍里、大洲里、永就裡、港墘里、新和里、豐華里、大社裡、大營里、社內里、新市里、潭頂里

人口數統計詳見 新市區戶政事務所人口統計

里別面積 km2鄰數戶數人口 2013年1月人口密度 人/km2
1 新市里 34 1081 3219
2 新和里 51 2350 7080
3 社內里 21 860 2833
4 大洲里 10 267 830
5 豐華里 13 371 1157
6 三舍里 10 560 1960
7 大營里 24 1126 3577
8 大社裡 36 1587 5217
9 潭頂里 14 684 2097
10 港墘里 28 1221 4028
11 永就裡 22 1098 3211
總計 11 47.8096 263 11205 35209 736.4

交通

新市區交通四通八達,除有台鐵縱貫線、台灣高速鐵路經過(並於台鐵新市車站上空交會)外,高速公路有國道1號、國道3號及國道8號穿越,省道方面有台1線及台19甲線通過,南來北往十分方便。

從新市區至大台南市的各個區域行車時間平均不超過1個小時,可以算是大台南市的交通中心。

惟隨著新市市區的都市擴張,鐵路所造成的阻隔與切割,對於市區的發展造成相當不利的限制。而分別位於仁愛街、光華街及民族路的三座平交道,長久以來成為新市市區交通阻塞的主要原因。另外台鐵新市車站因座落於市區南緣且背對市區,對於大量使用火車通勤民眾之往來相當不便。

鐵路

台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 南科車站

新市車站

客運

興南客運

公路

國道八號(台南支線) 新市交流道(9)

<li>台1線:善化區 - 新市區 - 永康區</li><li>台19甲線:善化區 - 新市區 - 新化區</li><li>台南市綜合發展計畫曾將興建高鐵新市站之可行性列為主要研究項目之一。</li>

區域發展

新市區往昔一直是一個農業區域,到民國60年代初,隨著台灣經濟發展,不少知名的紡織、食品廠等傳統產業設立於本區,如東洋紡織、明大紡織、東雲紡織、得力紡織、佳和紡織、可口公司(可口奶滋)、統一公司飲料廠(蜜豆奶)、好帝一(牛頭牌沙茶醬),乃至近年來的比菲多(比菲多、卡打車)、台灣百事(樂事洋芋片、波卡洋芋片)、皇家可口(杜老爺冰激凌)均屬新市區轄內之知名廠商。民國70年代後期,傳統工業逐漸沒落,高科技產品成為台灣經濟主流,1995年台南科學工業園區(後改為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成立,大幅改善南科周邊環境品質,解決長年的水患問題,並改善了區政的財政窘況。

新市區自民國65年起依據都市計畫法發布實施“新市都市計畫”,目前已經進入第三次通盤檢討作業中,由於本區可發展用地嚴重欠缺,不利於人口進駐成長,本次通盤檢討重點系集中於火車站北側車站特定區之發展,並檢討擴大都市計畫區內之可發展用地。另外第二次通盤檢討通過之“新和、社內36.7公頃區段徵收開發案”,目前正由台南市政府進行開發中,至於原明大紡織(工五)工業用地變更案已完成公共設施開發,新開闢的道路已開放通車,並已陸續有建案推出。另外台1線省道旁之第一公墓已完成遷移整地,初步完成綠化,規劃爭取設定簡易運動廣場中。前述發展案如均能順利執行,新市未來之發展盛況可期。

旅遊

大社張家古厝

三舍林家古厝

大洲柯家古厝

新港社地方文化館

南科新港堂

大社玄武地方文化館

張氏農場-平地咖啡園

大營夫妻樹

三舍椰樹腳步道

南科滯洪池群(迎曦湖、道爺湖、霞客湖)

南科考古陳列室

道爺古墓

奇美博物館南科館

樹谷生活科學館

樹谷音樂廳

綠水樹谷活力館

特產

白蓮霧 白蓮霧色白翠綠,滋味甘甜,風味絕佳,往昔為台灣最有特色的水果之一。新市區或因土質、水質特別適合的關係,所產白蓮霧品質最佳,因此“新市蓮霧”系當時高品質白蓮霧的不二代稱,名聞遐邇,行銷全台。後來一方面因為都市發展之所需,建設開發的過程紛紛將老樹砍除,一方面由於蟲害(應系俗稱蜂蟲、蜂仔的東方果實蠅)的關係,使產量銳減、品質驟降,市面上完全為屏東地區所產黑珍珠等紅蓮霧所取代,早已看不到白蓮霧果實的蹤跡;對於許多中年以上的朋友而言,白蓮霧那酸、甜、香、澀、脆的滋味,變成了塵封三、四十年的陳年往事。新市區公所近年來結合一群對白蓮霧的存續懷抱著強烈使命感的朋友,積極復育在台灣即將消失的白蓮霧。目前尚存老樹88棵,推廣復育的植栽面積約4公頃,並每年定期於白蓮霧產期(約5至7月間)舉辦白蓮霧節活動,期待重現新市白蓮霧風華。

毛豆

無籽西瓜

鳳梨

稻米

高麗菜

重要節日活動

新市白蓮霧節

新市毛豆節

文化

新市圖書館

新市區志

教育

大專院校

遠東科技大學

高級中學

國立南科國際實驗高級中學

國民中學

台南市立新市國民中學

國立南科國際實驗高級中學國中部

國民國小

台南市新市區新市國民國小

國立南科國際實驗高級中學國小部

台南市新市區大社國民國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