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子學

“新子學”是學界於2012年提出的一個學術概念,出自2012年10月22日《光明日報》刊發的方勇《“新子學”構想》一文。這個概念意味著對傳統的“諸子之學”(子學)進行發展與革新,使其成為一種適應新時代的學術門類,在當代思想文化的建設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具體內涵

中國傳統學術分經、史、子、集四大類,子部中的核心“諸子之學”又被稱為“子學”。“子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新子學”是“子學”為適應當今新的時代背景而發展出的新形態。2012年10月22日《光明日報》刊發的方勇《“新子學”構想》一文,正式提出了“新子學”這一概念,引發了學界廣泛的討論。

《“新子學”構想》是對“新子學”理念的巨觀、初步的設計,隨著討論的深入,學界嘗試定義“新子學”概念的具體內涵。方勇教授在2013年9月9日《光明日報》又發表《再論“新子學”》一文,對學界的討論進行了總結,並對“新子學”的含義做了自己的界定:“‘新子學’的概念,具有一般意義和深層意義兩個不同的層面。從一般意義上說,‘新子學’主要是相對於‘舊子學’而言的。它一是要結合歷史經驗與當下學術理念,在正確界定‘子學’範疇的前提下,對諸子學資料進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將無規則散見於各類序跋、筆記、札記、史籍、文集之中的有關資料,予以辨別整合,聚沙成丘; 二是要依據現代學術規範,對原有的諸子文本進行更為深入的輯佚、鉤沉、輯評、校勘、整合、注釋和研究; 三是要在上述基礎上,闡發出諸子各家各派的精義,梳理出清晰的諸子學發展脈絡,從而更好地推動‘百家爭鳴’學術局面的出現。半年來學界同仁對“新子學”理念的闡發,大致是在這一層次上的展開和延伸。” 除了上述“一般的意義”之外,本文又說明了它“深層的意義:“就深層意義而言,‘新子學’是對‘子學現象’的正視,更是對‘子學精神’的提煉。所謂‘子學現象’,就是指從晚周‘諸子百家’到清末民初‘新文化運動’時期,其間每有出現的多元性、整體性的學術文化發展現象。這種現象的生命力,主要表現為學者崇尚人格獨立、精神自由,學派之間平等對話、相互爭鳴。各家論說雖然不同,但都能直面現實以深究學理,不尚一統而貴多元共生,是謂‘子學精神’。” 可見,“新子學”的內涵不只限於純粹的學術研究範疇,它在思想文化領域亦是一個有價值的課題。

至於“新子學”在當今學術格局中該如何定位,《“新子學”構想》一文給出了總體看法,對“新子學”與西學及國學的關係進行了具體闡釋。現當代的中國學術過於依附西方理論體系,尤其是諸子學研究更是缺少理論自覺,淪至近乎附庸的尷尬境地。而方勇教授提倡“新子學”,就是為了改變這一境況,他認為:“當今世界已非西方文化中心論的時代,文化多元化是人們的必然選擇。中國學術既不必屈從於西學,亦不必視之為洪水猛獸,而應根植於中國歷史文化的豐厚沃土,坦然面對西學的紛繁景象。子學研究尤其需要本著這一精神,在深入開掘自身內涵的過程中,不忘取西學之所長,補自身之不足,將西學作為可以攻錯的他山之石。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擺脫二元對立思考的局限,以傳統子學的智慧與胸襟,坦然面對西方,正確處理好子學與西方文化學術的主次關係,才能真正構建起富有生命力的‘新子學’體系。”。

近期,國學的復興是大勢所趨,“新子學”亦是應此時代潮流而生。關於“新子學”與“國學”的關係,方勇教授認為“‘新子學’將承載‘國學’真脈,促進傳統思想資源的創造性轉化”。 《“新子學”構想》一文中提到:“經學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形式僵化、思想創新不足、理念發展相對乏力的病症。尤其是在面對‘西學’而實現傳統學術創造性轉化的課題時,常常表現出無力感。顯然,這些對‘國學’自身發展的促進作用十分有限。隨著近代學術的日益發展,子學實際上已逐漸成為‘國學’的主導,這也彌補了經學作為單獨力量存在時的種種不足……清末以來,子學更是參與到社會變革的激流中,化身為傳統文化轉型的主力軍。尤其是它通過‘五西’以來與‘西學’之間起承轉合的變化發展,早已經使自身成為‘國學’發展的主導力量。如今,‘新子學’對其進行全面繼承與發展,亦將應勢成為‘國學’的新主體。”

2016年3月28日《光明日報》又刊發了方勇教授《三論“新子學”》一文。文中開始便強調“‘新子學’所關心的正是傳統文化研究如何創新的問題”,之後本文由“追溯原點”“重構典範”“喚醒價值”三方面逐層闡述了“新子學”在應對這一時代課題時所應有的作用與策略。在文章結尾,方勇教授總結道:“多元會通的中華文明,正需要通過追溯原點、重構典範、喚醒價值的一系列創新實踐,才能突破自身舊有格局,從而更深刻、更切實地屹立於風雲變幻的現代世界。” 本文結合創新論述“新子學”的意義,這是對“新子學”深層內涵的進一步闡釋,也是為它尋找到了與時代具體的契合點,使其發展有了更多新的活力。

對於“新子學”這一概念,除了提出者方勇教授外,學界還有眾多學者撰文參與了討論,這些討論進一步豐富了它的內涵。總體看來,學界討論的重點也是逐漸由學術研究範疇向思想文化範疇深化。如陳鼓應先生《子學興替關乎中國思想變革》一文,著眼於中華古今思想文化的演變,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許多高屋建瓴的見解,包括“一元衰而多元興,子學正是憑藉著其自有的堅韌生命力,在時間的長河中連綿反覆,不斷自我重生”、“子學中蘊含的人文精神與對話、和諧的精神,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同時認為“‘新子學’主張特別具有學術創新與思想變革的意義”。 本文作為《“新子學”論集》一書的序,頗能反映目前學者在討論該問題時所關懷的重心向思想文化方面的偏移。

除了國學界學者的專文探討外,“新子學”作為一個開放性的話題亦出現在各種文化領域,比如上海大學舉辦了兩次以“新子學”為主題的學術研究會,探索了“新子學”與現代文化的對接問題,再如2014年韓國舉辦的“21世紀道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新子學”亦是作為一個專門議題進行討論,此外,“新子學”的理念還受到了中學執教者的重視,一些中學甚至將其作為考試內容。這些現象都體現了“新子學”在闡釋空間和影響範圍上的廣度,而它的內涵亦會隨著廣泛的討論而得到更大的拓展。

主要研究文章

(按姓名拼音順序排列)

蔡志棟《先秦諸子的本源地位與“新子學”的意義》,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韓國]曹玟煥《“新子學”與“狂”的現代意義》,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陳成吒《“新子學”的儒家》,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陳福康《對“新子學”的一些思考》,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陳鼓應《子學興替關乎中國思想變革——<“新子學”論集>序》,光明日報2013.12.16,第15版(國學)

陳志平《諸子學的現代轉型——民國諸子學的啟示》,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劉思禾,聶學慧《追尋“諸子問題”的現代解答——對“新子學”發展的一點思考》,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澳門)鄧國光《從全球文化脈絡的角度看“新子學”的意義》,載於《“新子學”筆談》,文匯讀書周報2012.11.2,第12版(專版)

刁生虎《“新子學”研究需要做到四個統一》,中國社會科學報,第5版

方達《先秦諸子思想中邏輯“中心點”存在的可能性——“新子學”探索的內在路徑》,中州學刊2015年12期

方勇《“新子學”構想》,光明日報2012.10.22,第14版(國學)

方勇《再論“新子學”》,光明日報2013.09.09,第15版(國學)

方勇《“新子學”申論》,探索與爭鳴2013年07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2013年第10期轉載)

方勇《“新子學”理念提出的前後脈絡》,名作欣賞2015年01期

方勇《三論“新子學”》,光明日報2016.03.28,第15版(國學)

傅璇琮《繼往開來 創新學術》,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高華平《“新子學”之我見》,江淮論壇2014年01期

高衛華,楊蘭,董浩燁《我國“新子學”研究的現狀與問題》,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郜元寶《對“新子學”三個層面的思考》,名作欣賞2015年07期

葛紅兵《“新子學”:如何與當代生活對接》,名作欣賞2015年01期

耿振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子學”之“關注現實”的思考》,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郭丹《關於“新子學”的幾點淺見》,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韓星《新國學的內在結構探析——以新經學、“新子學”為主》,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郝雨《“新子學”對現代文化的意義》,文匯報2012.12.17,第9版

郝雨,楊劍龍,葛紅兵,劉緒源,姜琍敏,王宏圖,徐國源,李有亮,何美忠,范松楠《“新媒體時代民族文化傳承——現代文化學者視野中的新子學”研討會記錄稿》,黃河文學2013年Z1期

郝雨《“新子學”與現代文化:融入與對接》,集美大學學報2016年03期

何美忠《借力諸子 開拓中國學術新途徑》,諸子學刊2013年01期

何浙丹《現代學術視野下“新子學”的困境與出路》,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香港)黃蕉風《告別路徑依賴 構建大乘墨學——“新子學”視野下的墨學發展進路》,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賈學鴻《“新子學”研究的當代指向與方法尋繹——兼論劉笑敢<老子古今>的“人文自然”概念》,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蔣門馬《關於弘揚“新子學”的建議》,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韓國]姜聲調《在韓國如何推廣“新子學”》,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韓國]金白鉉《21世紀“新子學”與新道學的研究課題》,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韓國]金白鉉《從“為學”與“為道”來試談21世紀新東道西器論》,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景國勁《“新子學”文化源流及其價值訴求》,名作欣賞2015年07期

(台灣)賴賢宗《“新子學”方法論之反思——基源問題研究法與創造的詮釋學的知識建構過程》,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李炳海《關於“新子學”構建的芹獻芻議——《〈莊子〉結構藝術研究》讀後漫筆》,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李桂生《子學精神與“新子學”建構芻議》,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李若暉《“新子學”與中華文明之未來》,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李若暉《熔經鑄子:“新子學”的根與魂》,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李似珍《“新子學”的學術針對性、時代意義思考》,諸子學刊2013年01期

李小成《“新子學”對中國傳統經學的超越》,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2014年06期

李有亮《重返中國傳統文化最佳生態現場——對“新子學”的一點理解》,諸子學刊2013年01期

林光華《從老子之道的當代詮釋看“新子學”之“新”》,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林其錟《“新子學”學科定位與雜家精神》,中州學刊2015年12期

[韓國]凌然《“新子學”與跨學科學術研究鳥瞰》,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劉韶軍《論“新子學”的內涵、理念與構架》,江淮論壇2014年01期

劉韶軍《論諸子學的範疇、智慧及現代條件下的轉化》,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劉思禾《探索前期中國的精神和觀念:“新子學”芻議》,河北學刊2015年05期

陸永品《<“新子學”構想>體現的時代精神》,中國社會科學報,第8版

歐明俊《“新子學”界說之我見》,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歐明俊《論“子學思維”與“子學精神”》,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台灣)錢亦華《莊子學躍進“新子學”的變與不變——符號解構、文本對話、隱喻創發之歷程》,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台灣)錢亦華《子學到“新子學”的內在理路轉換過程研究——以明清莊子學為例》,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強中華《漫談總結時代的諸子學》,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卿希泰《時代需要“新子學”》,載於《“新子學”筆談》,文匯讀書周報2012.11.2,第12版(專版)

孫廣 周斌《從共同的問題意識探求子學的整體性——“新子學”芻議》,集美大學學報2016年03期

孫君恆,李銳《新墨學的興起和前景》,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孫少華《“新子學”與學術“新傳統”建設》,河北學刊2015年05期

孫以昭《時代召喚“新子學”》,安徽日報2012.12.14,第2版

孫以昭《“新子學”與跨學科、多學科學術研究》,河北學刊2015年05期

適南《“新子學”的本體建構及其對華夏文化焦慮的對治》,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宋洪兵《重建我們的信仰體系,子學何為?》,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譚家健《對“新子學”構想的建議》,載於《“新子學”筆談》,文匯讀書周報2012.11.2,第12版(專版)

唐旭東《傳統子學精神與“新子學”的責任和使命》,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湯漳平《新子學”與中華文化之重構》,江淮論壇2014年02期

湯漳平《再論“新子學”與中華文化之重構》,中州學刊2015年12期

王斐《“第三極文化”體現的“新子學”精神》,藝術百家2013年C1期

王昀,謝清果《還原、重構與超越——“新子學”視域下傳統文化傳播策略》,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王威威《“新子學”概念系統的建構》,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吳勇《以諸子的精神面對現實——“新子學”的任務淺議》,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謝清果《“新子學”承載回應時代問題的神聖使命——以老子“天下觀”意蘊與普世價值為例》,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徐國源《關於“新子學”的幾點思考》,姑蘇晚報2012.12.23,第2版

徐志嘯《“新子學”的核心在於新》,諸子學刊2013年01期

徐儒宗《諸子學的揚棄與開新》,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玄華《“新子學”——子學思維覺醒下的新哲學與系統性學術文化工程》,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玄華《關於“新子學”幾個基本問題的再思考》,江淮論壇2013年05期

玄華《“新子學”對國學的重構——以重新審視經、子、儒性質與關係切入》,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許抗生《談談關於建立當代“新子學”的幾點想法》,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許建良《諸子學轉型的理由追問》,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楊國榮《歷史視域中的諸子學》,中華讀書報2013 .5.8日,第013 版

楊林水《“新子學”理論支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芻議》,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楊少涵《走出經學時代——儒家哲學現代化的範式轉換》,探索與爭鳴2013年07期

[新加坡]嚴壽澂《“新子學”典範——章太炎思想論綱》,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新加坡]嚴壽澂《新諸子學與中華文化復興》,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曾建華《“新子學”視閾下士人與子學的主體問性詮釋》,江淮論壇2013年06期

曾建華《“新子學”的本質與使命——圍繞子學與士之關係展開》,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曾建華《“新子學”理論建構的現狀與反思》,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張洪興《“新子學”與中國文化芻議》,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3年06期

張洪興《固本培元 革故鼎新——儒道學說與“新子學”的發展》,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張涅《略述民國時期的新子學研究》,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張涅《對於當代“新子學”意義的思考》,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張雙棣《諸子學的復興與“新子學”的建立》,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張雙棣《“新子學”與雜家》,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張勇耀《構建“新子學”時代新的女性話語體系》,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鄭伯康《“子商”構想》,諸子學刊2013年02期

鄭伯康《“子商”再思考》,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鄭作《以諸子思想之源建構企業文化之魂——“新子學”精神與商道文化的對接與融合》,集美大學學報2016年03期

鍾明奇《站在子學發展的時代制高點上》,諸子學刊2013年01期

周鵬 賈泉林《淺談“新子學”建設的歷史脈絡——從傅山到章太炎》,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莊三莫《後現代語境中的知識建構——試論“新子學”的境遇與未來》,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莊沙《儒家式與道家式:“新子學”政治自由論的兩種構建路向——以康有為、嚴復為中心》,諸子學刊2016年01期

揣松森《論“新子學”的內涵及其意義——兼談子學與經學之別》,集美大學學報2016年03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