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貿中心大廈

新世貿中心大廈

新世貿中心大廈,原稱為自由塔(英語:Freedom Tower),是興建中的美國紐約新世界貿易中心的摩天大樓,將坐落於九一一襲擊事件中倒塌的原世界貿易中心的舊址。高度541.3米,1776英尺,為獨立宣言發布年份。地上82層(不含天線),地下4層。建築面積241540平方米。設計師為猶太裔波蘭人設計家丹尼爾·李布斯金(Daniel Libeskind)。

基本信息

建成城市:紐約

紐約,於1624年建城,位於紐約州東南部,隸屬紐約州管轄,下轄五個區。紐約是整個美國的金融經濟中心、最大城市、港口和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城市,在四個傳統“全球城市”中位居首位,它的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世界。作為全世界最大的都會區之一——紐約都會區的核心,在超過一個世紀中,紐約在商業和金融的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全球影響力,它左右著全球的媒體、政治、教育、娛樂與時尚界,其中聯合國總部也位於該市。位於曼哈頓下城的華爾街,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主導了全球的國際金融,紐約證券交易所亦位於此地。 在紐約市原世貿中心雙塔遺址位置正在建設的世貿中心一號樓4月30日奪走該市最高摩天大樓的頭銜。儘管尚未完工,它目前的高度已經超過了著名的帝國大廈。為此,紐約港務局和大樓建築方共同舉辦了一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這一訊息並慶祝這一極具里程碑意義的時刻。 這是4月30日拍攝的正在建設中的紐約世貿中心1號樓。當天,紐約世貿中心1號樓已建設到第100層,高度達到1271英尺(約合387.4米),超過了帝國大廈在安裝天線前的381米,成為紐約第一高樓。紐約世貿中心1號樓設計高度為1776英尺(約合541米),象徵著美國獨立宣言通過時間,預計將於2013年竣工。

新世貿大廈新世貿大廈

自由塔介紹

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1號樓、即“自由塔”4月30日在建高度達到1271英尺(387.4米),超過帝國大廈,重新成為紐約第一高樓。 建築工人當天下午在“自由塔”第100層豎起第一根鋼柱,標誌著重建的世貿中心1號樓超過帝國大廈第102層觀景台的高度、即1250英尺(381米)。 作為世貿中心遺址業主,紐約和新澤西州港務局宣布這是“世貿中心1號樓建設的重要里程碑”,確認1號樓“超過紐約市現最高建築帝國大廈的高度”。 建築界對“第一高度”衡量標準有爭議。如果包括樓體和樓頂針狀天線,帝國大廈總高1454英尺(443米)。不過,依照設計,“自由塔”樓頂天線長408英尺(124米),2013年底竣工時總高度將達到1776英尺(541.3米)。 倘若將最終會樹立在“自由塔”頂的408英尺(約為124.3米)高的塔針計算在內,那么“自由塔”的高度就不僅僅是紐約市第一了,而且是能夠躍居世界第一。 如果不算天線的高度,帝國大廈總高為1250英尺(約為381米),這一高度使它成為1931年至1972年世界最高建築。而新世貿中心大樓的設計高度是1776英尺(541.3米),屋頂高1368英尺(約為417米),與原世貿中心北塔屋頂的高度一樣。這棟大樓預計還需一年時間完工,屆時它有可能會成為美國最高、世界第三高的建築。 主體結構高度還是1776英尺,自由塔主體在地面上占據200×200平方英尺(6096平方米×6096平方米),隨著高度上升,四個角將被削掉,形成建築中部的八角形橫截面。到頂部,橫截面再次成為一個140英尺(42672米)×140英尺(42672米)的正方形; 從觀者的一般角度來看,其結構或許和雙子塔一樣都是矩形的。但是從斜角角度來看,它就顯現出尖形柱一樣的斜面。八個平面都是拉長的等腰三角形,能夠從不同角度捕捉和反射光線。設計師介紹說,不規則的形狀將“搞亂風向”,使得該建築的結構比在頂部擁有一個“捕風”的“大橫帆”更牢固。 時間緊迫的重新設計把自由塔的竣工日期推遲了一兩年至2010年。建築預算是15億美元,因為進一步的安全措施會增加開支,所以不清楚推遲施工對預算產生什麼影響,不過建築結構的總體簡化可能會節省一些時間和資金。 第二次方案儘可能保留已經經過幾個月施工的基座設計。總建築師大衛·查爾茲稱,因為要保留260萬平方英尺(241540平方米)底部面積,自由塔的重新設計幾乎完全採用了原雙子塔的規格。 談及兩個方案最大的不同點,查爾茲說,“從建築學角度講,自由塔變得更簡潔。它是獨一無二的,但也能讓人敏感地回憶起發生在這裡的悲劇。”但是查爾茲沒有否認這樣一種想法,即自由塔仍然被確定為面對恐怖主義的一個關於挑戰、力量和決心的聲明。 吸取“9·11”慘痛教訓後,自由塔的設計目標是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建築”。現在,經過重新設計的自由塔安全性進一步加強。查爾茲說,新的自由塔將達到或超過本月早些時候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宣布的建築安全設計要求。電梯、灑水裝置和電子管道將受2英尺(60.96厘米)厚的混凝土保護,此外,還將修建讓救援人員進入大樓的專用樓梯。 這座自由塔模型,其高度、比例、頂部天線和看起來像被刀削過的外觀,以及高大的門廳和細條紋表面,都將喚起人們對它即將取代的世貿中心的回憶。 這座82層的標誌建築建於曼哈頓區世貿中心原址,新設計方案採用了幾乎無法滲透和難以攻破的200英尺(60.96米)高混凝土和鋼製基座,外表敷以裝飾性金屬製品。自由塔實際上融合了兩個建築———下面的混凝土基座和上面擁有玻璃幕牆的塔身。巨大的基座俯瞰“9·11”紀念館,上面是逐漸變細的玻璃塔身,69層辦公區域之上是餐廳、室內和室外觀景平台以及一根裝在類似格子架的雕塑里的天線,這使得建築的總高度達到1776英尺(541.3米)。1776英尺———這個象徵性的高度源自自由塔之前的設計方案。

新世貿大樓妊娠過程

2001年9月11日恐怖浩劫發生,紐約110層的世貿中心雙子塔樓轟然倒塌; 2003年12月19日紐約公布了將在世貿中心遺址上重建“自由塔”設計方案; 2004年7月4日“自由塔”奠基儀式在紐約世貿中心遺址舉行,一塊重達20噸的花崗石被放置在自由塔的地基處,耗資15億美元的自由塔建設工程預計在2009年完工; 2005年5月4日紐約州州長喬治·帕塔基指出,“自由塔”安全性受到質疑,按照原設計圖紙,自由塔很容易遭到汽車炸彈的攻擊,而且根本不利於防備。帕塔基宣布該項目設計師“必須重新設計‘自由塔’,使之符合最高安全標準”; 2005年6月29日“自由塔”新設計模型出爐。

麥可·布隆伯格講話

紐約市長麥可·布隆伯格說:“紐約市的天際線再一次達到新高度。世貿中心重建最新進展證明紐約人的力量和決心,體現我們深信,一座城市總是蒸蒸日上。” “今天,我們的城市擁有一座新的最高樓以及我們未來是多么美好的新感覺。” 帝國大廈運營方同樣發表聲明:“世界最著名的寫字樓、所有超高型塔樓的先驅歡迎我們更年輕、更高大的親人。我們注視你成長,現在,我們向你致敬。” 原世貿中心1號樓和2號樓、即南北雙塔高1368英尺(417米),在“9·11”恐怖攻擊中坍塌,紐約“第一高度”重歸上世紀30年代建成的帝國大廈。 新建1號樓位於曼哈頓區南部,原世貿雙塔北側,2006年開始建設。新世貿中心包括6座摩天大樓,分別為在建的1、2、3、4、5號樓和已經落成的7號樓,全部工程定於2015年完工。

反恐方面

紐約與新澤西港務局官員計畫,在2013年完工的新世貿中心大樓安裝智慧型反恐監控設施。 港務局官員表示,新的監控設施集合多種尖端高科技技術,其功能媲美美國軍方使用的安全系統。其中一些最新技術如同電影《碟中諜4》中展現的偵察技術一般。

人臉識別

系統找出嫌疑犯 在電影《碟中諜4》中,特工們利用先進的人臉識別系統,快速地在人群中找到了可疑分子。新世貿大樓將配備這種新的監視系統,其中包括了成千上萬的智慧型攝像頭以及人臉和視網膜識別裝置等。 這些設備可以獲得的信息與恐怖嫌疑犯信息資料庫進行對比,從而最快時間找出恐怖嫌疑犯。 此外,大樓還將安裝紅外線和熱感應器,它們能夠偵測出爆炸物和放射性物質。 作為新世貿大樓地產的所有者,紐約與新澤西港務局還打算用電腦監控人員活動以提前發現可疑舉止並報告給警方。可疑舉止包括不走尋常路、逆人流運動、跳躍或其他舉止異常、在非規定場所放包等。

價值

這一系列的反恐監控系統價值上千萬美元。 港務局官員表示,這套系統是此前從未有過的。大樓安全系統將與紐約警方在曼哈頓安裝的攝像頭和感應器網路相連線。由專業的行為識別系統公司一手打造,該公司曾經為美國國防部安裝過類似裝置。 該公司總裁約翰·弗拉奇尼表示,新的監視攝像頭技術比傳統的攝像頭技術領先很多年。不過他指出,該系統不會在廁所等私密場所安裝攝像頭。 上世紀70年代初建成的原世貿中心南北塔樓一度是紐約最高建築,還曾短暫成為世界最高建築。南北塔樓均毀於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攻擊,同時有約三千人罹難。

預計完工時間

世貿重建工作的整體進展較為遲緩,受到不少批評。原被稱作“自由塔”的世貿中心一號樓遲至2006年才開始動工興建,起初造價預估為30億美元,而今年重新估算造價已逼近40億美元。 該樓預計將於今年年底完工,最早2013年春天才能對外開放,到那時“9·11”事件已差不多過去了12年。對不少人來說,這無疑是漫長的等待 預計今年年底完工,屆時該樓將有望摘取“西半球的最高建築”、“世界第三高建築”等多個頭銜。

在建的新世貿在建的新世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