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士茶

文士茶

文士茶是對古時文人雅士的飲茶習慣加以整理而得來,它屬漢族的蓋碗泡法,所用茶具為蓋碗,茶葉為高檔綠茶。茶藝小姐所穿服飾為江南婦女的傳統服裝——羅裙。這種服裝古樸大方, 它給人以漢族年輕婦女的成熟美。文士茶的藝術特色是意境高雅,凡而不俗。它給人以高山流水、巧遇知音的藝術享受。在表演上迫求的是湯清、氣清、心清、境雅、器雅、人雅的儒士境界。

簡介

文士茶文士茶

文士茶是依據文人雅士的飲茶習慣整理而成。文士茶的風格以靜雅為主。插花、掛畫、點茶、焚香為歷代文人雅士所喜愛,文人品茶更重於品,山青水秀之處、庭院深深之所,清風明月之時,雪落紅梅之日,都是他們靜心品茶的佳時佳境,文人品茶不為解渴,更多的是在內心深處尋求一片靜謐。因而文人品茶不僅講究何時何處,還講究用茶、用水、用火、用炭,講究與何人共飲。這種種的講究其實只為一個目的,只為進入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

文士茶的表演正是反映了文人飲茶的清雅。所用的茶具為青花梧桐湯甌、泥壺。茶葉為“婺綠茗眉”、“靈岩劍峰”。水為廖公泉或廉泉之水。伴著悠然的絲竹之聲,身著羅裙的表演者款步上台,溫文爾雅,端莊大方,就像是一位女才子。擺好茶具,開始焚香,拜祭茶聖陸羽。然後淨手、滌器、拭器,目口用白絹輕輕拭擦茶盞。接下來備茶、洗茶,沖泡時,採用高沖法,加之柔美的“鳳凰三點頭”,茶只注七成滿。奉茶之後,先要聞香、觀色,然後才慢啜細品。將文人雅士追求高雅、不流於俗套的意境恰到好處地展現出來。

表演程式:

備器:三才杯(白瓷蓋碗)若干只,木製托盤l個,開水壺、酒精爐1套(或隨手泡l套),青瓷茶荷1個,茶道組合1套,茶巾1條,茶葉罐1個(內裝高級綠茶)。 【焚香】 焚香喻義一位少婦手拈3炷細香默默禱告,這是在供奉茶神陸羽。

滌器:品茶的過程是茶人滌洗自己心靈的過程,熬茶滌器,不僅是洗淨茶具上的塵埃,更重要的是在淨化提升茶人的靈魂。

賞茶:由主泡人打開茶葉罐,用茶匙撥茶人茶荷,由2位助泡人托盤端於客人面前,用雙手奉上,稍欠身,供客人鑑賞茶葉,並由解說人介紹茶葉名稱、特徵、產地。

投茶:主泡人用茶匙將茶葉撥入三才杯中,每杯3~5克茶葉。投茶時,可遵照五行學說按金、木、水、火、土五個方位一一投入,不違背茶的聖潔特性,以祈求茶帶給人類更多的幸福。

洗茶:這道程式是洗茶、潤茶,向杯中傾入溫度適當的開水,用水量為茶杯容量的1/4 或l/5,迅速放下水壺,提杯按逆時針方向轉動數圈,並盡決將水倒出,從免泡久了造成茶中的養分流失。

沖泡:提壺沖水入杯,通常用“鳳凰三點頭”法沖泡,即主泡人(茶藝師)將茶壺連續三下高提低放,此動作完畢,一盞茶即注滿七成,這種特殊的手法叫“鳳凰三點頭”,表示對來客的極大敬意。

獻茗:由兩位副泡人(茶藝小姐)托放置茶杯盤向幾位主要來賓(專家、領導、長輩等)敬獻香茗,面帶微笑,雙手欠身奉茶,並說“請品茶”!

收具: 敬茶後,根據情況可由助泡人再給貴賓加水1~2次,主泡人將其他茶具收起,然後3位表演者退台謝幕。

大唐文士茶

中國的“士”指的是知識分子,文士茶,就是文人品茗的藝術。在唐朝,以古都長安為中心,薈萃了大唐的文人雅士和茶界名流,如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畫家吳道子、王維、韓滉;音樂家白明達、李龜年等,他們辦茶會、寫茶詩、品茶論道,以茶會友,整合了大唐茶道。據《全唐詩》不完全統計,涉及茶事的詩作有600餘首,詩人有150餘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創作了大批以茶為題材的詩篇。李白的《贈玉泉仙人掌茶》、杜甫的《重過何氏五首之三》、白居易的《茶山境會亭歡宴》、杜牧的《題茶山》、柳宗元的《竹間自採茶詩》、溫庭筠的《採茶歌》、顏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聯句》等等,都顯示了唐代茶詩的興盛與繁榮。

中國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緣,可以說沒有古代的“士”便無中國茶道,因為“士”都具有一官半職,特別是在茶區任職的州府和縣兩級的官吏,因職務之便更有機會得到名茶,甚至比皇帝還要先嘗到貢茶,同時也因為他們對茶的感覺細膩,最能體會茶之神韻,加之茶助文思,吟詩作賦筆下生花。所以以“士”為中心形成了唐代三大茶藝之一的文士茶。 大唐文士茶風鼎盛,舉辦家庭茶會司空見慣。大唐文士茶是長安著名的詩人和茶痴白居易舉辦家庭茶會,款待詩人顧況、劉禹錫的情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