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觀視角的公司財務報告研究-煤炭採掘業財務報告準則設計

內容介紹

《效益觀視角的公司財務報告研究:煤炭採掘業財務報告準則設計》共分7章:第1章為導論。主要包括選題背景及研究目的、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與框架結構。第2章為效益觀闡釋。主要包括效益觀的提出、效益觀理論詮釋和效益觀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
第3章為效益觀視角的財務報告理論框架(上)。主要研究煤炭採掘業財務會計的客觀環境、效益觀視角的財務報告目標定位、效益觀視角的財務報告基本假設和效益觀視角的財務報告質量特徵。
第4章為效益觀視角的財務報告理論框架(下)。主要研究效益觀視角的財務報告基本內容和效益觀視角的財務報告表述模式。
第5章為煤炭採掘業財務報告準則設計。主要研究準則設計背景、準則設計依據及目的、準則適用範圍和準則基本內容(勘查階段的會計處理、開發階段的會計處理、採掘階段的會計處理、洗選階段的會計處理以及會計信息列報與披露)。
第6章為煤炭採掘業財務報告案例分析。主要包括樣本選擇和數據來源、資料選取內容以及財務報告的信息披露形式和信息披露內容分析。
第7章為結語,主要包括研究思路梳理、《效益觀視角的公司財務報告研究:煤炭採掘業財務報告準則設計》創新點和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煤炭作為我國重要的基礎能源和工業原料,屬於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煤炭生產具有高贏利、高風險、高危險、高污染和高破壞的行業特點,生產程式和生產特點有別於同屬礦產資源的石油天然氣行業。目前,國內外關於石油天然氣行業的會計信息披露已發布了具體會計準則,但它不適用於煤炭等其他礦產資源;儘管國際上關於礦產資源的勘探與評價已發布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但它只適用於生產程式的某一階段;煤炭採掘業會計信息披露沒有自己的行業規範,設計“企業會計準則——煤炭採掘業生產活動”是《效益觀視角的公司財務報告研究:煤炭採掘業財務報告準則設計》研究的重要目的。一項會計準則的制定離不開它的理論基礎,效益觀視角的財務報告理論研究為煤炭採掘業財務報告準則設計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因此,構建效益觀視角的財務報告理論框架是《效益觀視角的公司財務報告研究:煤炭採掘業財務報告準則設計》研究的另一目的。《效益觀視角的公司財務報告研究:煤炭採掘業財務報告準則設計》運用系統法、分析法、比較法、演繹法和歸納法等進行研究。
《效益觀視角的公司財務報告研究:煤炭採掘業財務報告準則設計》有四點創新:
第一,效益觀視角的財務報告目標定位。不同客觀環境決定不同主觀目標的形成,財務報告目標定位經歷了由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公司制企業”下的“受託責任觀”,發展到存在比較發達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下的“決策有用觀”,再延伸到《效益觀視角的公司財務報告研究:煤炭採掘業財務報告準則設計》提出的資本市場不完善和生產過程負外部性較高(效益觀視角)的“可持續發展企業”下的“監管有用觀”。
第二,效益觀視角的財務報告基本假設。基於效益觀視角對財務報告基本假設從時間維度、空間維度和條件維度進行分析,並構建一個由營業主體、權利主體、時間分期、可持續發展、市場價格和政府調控六項假設的財務報告基本假設體系。
第三,效益觀視角的財務報告質量特徵。基於效益觀視角從利益相關者需求出發,構建一個具有總體質量特徵(包括充分性和明晰性)、首要質量特徵(可靠性和相關性)、次要質量特徵(可比性)和約束質量特徵(效益性和重要性)的反映會計信息“質”、“量”、“度”規定性的財務報告質量標準體系。
第四,設計“企業會計準則——煤炭採掘業生產活動”。按照煤炭採掘業生產程式分別對勘查階段、開發階段、採掘階段和洗選階段的會計處理,以及關於經濟利益、社會責任和資源與環保信息的三維呈報模式進行政策性研究;即財務報告表述模式由主要財務報告(基本財務報表和特定財務報表)、輔助財務報告(財務報表附表和財務報表附註)和補充財務報告(非財務報告)三維模式構成,特別是主要財務報告劃分出財務報告使用者共同需求和主要利益相關者特定需求的基本財務報表和特定財務報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