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生物劑量估計

生物劑量學方法的優點 染色體畸變分析作為生物劑量的估計 GPA基因突變用於輻射生物劑量評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1月1日)
叢書名: 放射醫學系列專著
平裝: 17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801214048
條形碼: 9787801214041
產品尺寸及重量: 25.8 x 18.2 x 1 cm ; 322 g
ASIN: B0011AA2BK

內容簡介

本書是放射醫學系列專著之一,論及內容為近年來國內外在事故應急、早先受照劑量估計、輻射遠後效應評價和劑量重建等方面的新研究成果及發展趨勢。全書共七章,第一章為概論,重點介紹放射生物劑量估計的基礎理論,以及目前正在套用和系統研究的幾項生物劑量估計方法;第二至第四章詳細介紹目前常用的細胞遺傳學方法,包括染色體畸變、微核及早熟凝集染色體;第五章介紹FISH技術在劑量重建中的套用和國際上最新發展趨勢;第六章為體細胞基因突變的檢測及其相關理論和套用;第七章介紹事故受照者的早期症狀和體徵,以及化驗指標的改變,作為事故應急診斷和採取處理措施的參考。該書的最後部分(附錄)是生物劑量估計方法,如染色體畸變分析、微核、早熟凝集染色體,以及FISH方法的具體操作和數據分析。
本書可供從事放射醫學、放射衛生防護學以及放射生物學等領域的科研教學與技術人員作為理論和實際工作的學習參考用。

目錄

第一章 生物劑量學基本概念
第一節 定義
第二節 目的和意義
第三節 需要具備的條件
第四節 生物劑量學方法的優點
第五節 生物劑量估計指標的分類
第二章 染色體畸變
第一節 染色體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染色體的結構
第三節 輻射誘發染色體畸變
第四節 染色體畸變分析作為生物劑量的估計
結語
第三章 淋巴細胞微核
第一節 微核試驗的目的、意義
第二節 微核試驗的發展歷史
第三節 微核的形成機理
第四節 微核的識別標準
第五節 微核作為生物劑量估計方法
第六節 微核的自動化檢測
結語
第四章 早熟凝集染色體(PCC)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定義
第三節 發展歷史
第四節 形態特點
第五節 PCC方法學
第六節 劑量-效應關係
第七節 PCC在生物劑量估計中的套用
結語
第五章 染色體螢光原位雜交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探針的種類及雜交特點
第三節 雜交方法
第四節 FISH技術在輻射誘發染色體畸變研究中的套用
第五節 FISH技術作為回顧性劑量估計
結語
第六章 體細胞基因突變
第一節 輻射生化指示劑與輻射生物劑量計
第二節 歷史回顧
第三節 基因突變的基本概念
第四節 輻射誘發基因突變的特點
第五節 HPRT基因突變用於輻射生物劑量評估
第六節 GPA基因突變用於輻射生物劑量評估
第七節 TCR基因突變用於輻射生物劑量評估
第八節 HLA-A基因突變用於輻射生物劑量評估
第九節 小衛星DNA位點突變用於輻射生物劑量評估
第十節 展望
第七章 臨床指標在生物劑量估計中的意義
第一節 放射損傷的劑量-效應關係
附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